-
斷肢——這件事會發生在你身上嗎?警醒!1999年 | 6月8日
-
-
斷肢——這件事會發生在你身上嗎?
在薩拉熱窩,本亞明在戶外享受著和煦的春日陽光時,不幸誤踩地雷,左腿登時給炸至飛脫。他回憶說:「我試著站起來,卻怎樣也辦不到。」每年,世上有兩萬人不是給地雷炸死,就是給炸斷了手腳,而本亞明只是芸芸不幸者的其中一個罷了。
在安哥拉,有多達1500萬顆地雷給埋在地裡。這個數目比國內男、女和孩童的總數還要大。目前,安哥拉有7萬人是四肢不全的。另外,柬埔寨一地也埋藏了高達800萬至1000萬個地雷。據估計,該國每236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缺了手或腿的,而肢體殘障的人跟國家人口的比例更是全球之冠。據報,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也埋了超過300萬顆地雷,即每平方英里(59平方公里)有152顆之多。
不過,在飽受戰火蹂躪的國家以外,身罹殘疾的也大不乏人。舉個例,美國就有大約四十萬個殘障者;當中的成年人,太半是因為患上一種統稱為「外周血管疾病」的慢性病症,不得不把有病的肢體切除而變成殘障的。外周血管疾病包括幾種疾病。據《泰氏醫學百科詞典》說,外周血管疾病是個籠統的名稱,所指的是「上下肢動靜脈出現的各種毛病,尤其指那些使上下肢血液流量不足的疾病」。導致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據1998年的《世界衛生報告》指出,「在1997年,全球有1億4300萬個成年人患上糖尿病,但到了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至3億,增幅達一倍多」。
在美國,交通意外、操作機器或電動工具以及槍械所造成的創傷,是使人喪失肢體的次要原因,數目佔導致斷肢總數的百分之20至30。斷肢的其他成因包括腫瘤(約佔百分之6)和先天缺陷(約百分之4)。
其實,單是想到失去一條寶貴的肢體,就已教人不寒而慄了。那麼,人有辦法防患於未然嗎?如果人正受著殘障之苦,他可以怎樣使自己的生活過得愉快充實呢?接著的文章會討論這些問題和其他問題。
-
-
斷肢——怎樣防患未然警醒!1999年 | 6月8日
-
-
斷肢——怎樣防患未然
導致斷肢的種種情況大都可以防患於未然,就算是患上外周血管疾病的人,也有機會保住自己的肢體!正如上文所說一般,糖尿病是引致外周血管疾病的主因。a可喜的是,糖尿病往往是可以受到控制的。
《不列顛百科全書》說:「不管糖尿病患者要不要接受胰島素注射,要改善病情,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要控制飲食。」紐約市王郡醫院的馬塞爾·貝約爾醫生跟《儆醒!》通訊員說:「只要糖尿病患者態度認真,小心控制飲食和服從醫療指示,就能減少喪失下肢的機會。」第二型糖尿病病患者要是聽從這項勸告,病情更有望會日漸好轉過來。b
運動不可或缺
除了控制飲食之外,運動也十分重要。運動有助於使體內的葡萄糖或糖分維持正常的水平。如果人給診斷出患上外周血管疾病,運動可以使病人保持活力,令身體柔軟,以及使血液繼續流經受損的部位。此外,在走路或運動時,患上外周血管疾病的人也許覺得小腿肌肉疼痛。這種情形稱為間歇性跛行,而運動可以把疼痛大大減輕。不過,如果人有間歇性跛行,就應該避免做一些令腿部肌肉緊張或猛然拉動腿部肌肉的運動。對這類病人來說,步行、騎自行車、划船、游泳和在水中進行的帶氧運動都是較為合適的選擇。不論是控制飲食,還是進行某類特定的運動,病人在開始前都要先徵詢醫生的意見才好。
不用多說,任何渴求健康的人都絕對不該吸煙。吸煙能引致許多疾病,也可以令不少健康難題惡化,而外周血管疾病只是其中一種罷了。貝約爾醫生說:「吸煙是導致斷肢的一大原因。如果吸煙者同時患上糖尿病和外周血管疾病,要截肢的機會就更大了。」吸煙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嚴重呢?一本專為喪失肢體的人而編寫的復康指南說:「吸煙者斷肢的機會比非吸煙者要高十倍」。
照料有病的肢體
外周血管疾病可減少下肢的血液循環而導致神經病變,即神經壞死或失去知覺。要是這樣,病人就算躺在床上休息,有病的肢體也有機會受傷。舉個例,電毛毯或暖水袋一類的東西也許過熱,但由於患者渾然不覺痛楚,他就可能給嚴重燙傷了!因此,製造商一般會勸諭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這類產品時要提高警覺。
此外,有病的肢體也較容易受感染。有時,病人也許只是輕輕擦傷了皮膚,傷口卻變成潰瘍或甚至壞疽。因此,病人應該注意好好護理足部,包括穿舒適、大小適中的鞋子,和保持足腿清爽乾淨。不少醫院都有專科部門,教人好好照料雙腿。
縱使病情相當嚴重,病人不得不動手術,醫生通常也會盡量避免為病人截肢。一個可以取代截肢的療法是血管成形術。在手術期間,血管外科醫生會將帶氣囊的導管插入血管,然後使氣囊充氣,使血管狹窄的部分擴張。另一個選擇是血液分流手術,也就是去掉差不多壞死的血管,以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取而代之。
現年54歲的巴巴拉,打從四歲起就一直受第一型糖尿病所苦。巴巴拉生了第一個孩子後,足部患上了外周血管疾病。有些醫生建議巴巴拉開刀,把雙足切除算了。不過,巴巴拉卻找到一個信譽良好的血管外科醫生,利用血管成形術改善了足部血液循環的情況。療效維持一段日子之後,巴巴拉又接受了血液分流手術,幸而手術同樣成功。現在,巴巴拉還是小心翼翼地照料自己雙腳。
慎防創傷
引致斷肢的第二個主要原因是創傷。創傷跟外周血管疾病不同;受創的部位可以是身體任何部分。不過,如果人把生命視為神聖,就能大大減少自己受傷的機會。不管是工作、開車還是娛樂,基督徒都應該把生命視為來自上帝的恩賜。因此,他們不但會尊重所有安全規定,更不會愚昧行事,冒不必要的危險。——羅馬書12:1;哥林多後書7:1。
那麼,在滿布地雷陷阱的地區中,人們可以怎樣做,以減低給地雷炸傷的機會呢?許多國家的政府都主辦了一些活動,以提高人們對地雷的警覺性。據聯合國祕書長提交的一份報告指出,這些活動指導「在埋了地雷的地區生活或工作的人……怎樣把被地雷炸傷的機會減至最低」。
可悲的是,正如聯合國一份報告指出,「人們對地雷早已見慣,沒什麼感覺了。另外,有些當地人的宗教也鼓勵人聽天由命,使人漠視了地雷的危險」。不過,上帝的話語可不支持這種聽天由命的態度。相反,聖經鼓勵人行事謹慎,安全至上。——申命記22:8;傳道書10:9。
歸根結底,如果人提高警覺和小心保護健康,斷肢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不過,肢體殘障的人又怎樣呢?他們仍可以活得舒適而充實嗎?
[腳注]
a 如果人常常穿著緊窄的下身衣物、不合腳形的鞋子,或者長時間站立或坐著(尤以雙腿交叉的姿勢為甚),都會增加下肢血管出現毛病的機會,甚或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b 患上第一型糖尿病的人必須每天給注射胰島素,而第二型糖尿病病患者(胰島素非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則常常可以藉著限制飲食和做運動來控制病情。在美國,百分之95的糖尿病患者所患的都是第二型糖尿病。
-
-
殘而不廢,生活充實警醒!1999年 | 6月8日
-
-
殘而不廢,生活充實
「爬山能手再度征服世界第一峰。」湯姆·惠特克攀上額非爾士峰時,一份報章作出以上的報導。以往,不少人都曾登上這個高聳入雲的山峰,那湯姆·惠特克有什麼特別呢?湯姆·惠特克是第一個登峰的殘障者!惠特克早前遇上交通意外,失去了一隻腳。不過,裝上義肢後,他得以重拾登山的樂趣。今天,世上成千上萬人都安裝了類似的義肢,過著高素質的生活。事實上,殘障者參加短跑賽、打籃球或騎自行車,都不再叫人稀奇了。
早期的義肢由木釘和鐵鉤製成,結構十分簡陋。後來,連場戰爭令世上千百萬人變成殘障,製造義肢的技術也就日漸改良了。不足為奇的是,16世紀的法國軍醫安布魯瓦茲·帕雷,就是引入第一代正式的義肢的人。到了今天,人們在製造義肢時,已曉得利用水力學原理、手工精細的膝關節、用碳纖維造成柔軟度高的腳掌、硅、塑料和其他高科技產品,使用者走動時舒適自然,程度是人們以往無法想像的。微電子學的發展令人造手臂和手掌操作起來更自然。另外,義肢在外表方面也日臻完善。現代的義肢不但手指、腳趾俱備,有些看起來還好像有血液在皮膚下流動似的。事實上,一個模特兒因罹患癌症而要把一條腿切除,但她裝上了義肢之後,外表看來跟一般人無異,還可以繼續當模特兒呢。
思想態度要積極
不過,精神健康專家愛倫·溫切爾卻告誡說:「人面對像斷肢一類的個人危機時,生活的各個層面,不管是身體、感情、頭腦還是心靈方面,都同時大受衝擊。」請考慮一下威廉的事例。威廉遇上意外後,受傷的部位演變成壞疽,結果只好把一條腿切除了。威廉說:「要克服生活上的種種考驗,祕訣之一是養成正確的思想態度。我從沒有把殘障視為缺陷。相反,在出事之後,我一直都勇於面對挫折。」愛倫·溫切爾本身也是個殘障者,對於威廉的一番話,她深表同意。愛倫說,一旦斷肢,態度積極的人比消極的人往往更容易適應。這跟聖經所說的一致:「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言17:22。
《儆醒!》通訊員跟幾個殘障的基督徒談過;他們對自己的境況都早已適應過來了。他們差不多異口同聲地說,人切不要因殘障而感到難為情,也不該對自己的不幸祕而不宣。德爾左膝下的部分給切除了。他說:「如果人家避而不談,我反而覺得更加不安。對我來說,這只會使人人都感到不自在。」有些專家提議,人要是失去了右手,被介紹給別人認識時,就該主動伸出左手跟人互握。如果有人問及義肢,就如實告訴他好了。殘障者本人要是泰然自若,其他人往往也就能放鬆下來。通常,話題沒多久就會轉到別的事上去了。
「笑有時。」(傳道書3:4下)一個失去了一隻手的婦人說:「最重要的是保持幽默感!我們得時刻記著,其他人怎樣看我們,至很大程度是視乎我們怎樣看自己的。」
「哭有時」
德爾失去了腿之後,一度萬念俱灰。德爾跟自己說:「我已經沒有希望了。我的一生已經完了。」在安哥拉,弗洛林多和弗洛里亞諾都給地雷炸斷了手腳。弗洛林多說,他哭了整整三日三夜。同樣,弗洛里亞諾也得跟起伏不定的情緒交戰。他寫道:「當時,我不過25歲。有時候,我幹勁沖天,但有時候,我卻連站起來也不行。我感到心灰意懶,抑鬱難平。」
不錯,「哭有時。」(傳道書3:4上)身體一旦遭受嚴重傷害,人自然會傷心痛苦一段日子。(可參閱士師記11:37;傳道書7:1-3。)愛倫·溫切爾寫道:「要渡過難關,當事人就只能面對現實,讓心靈上的創痛自然減輕。」找個善解人意的朋友傾訴一下,往往很有幫助。(箴言12:25)不過,悲傷的感覺終有一天會平復下來。在斷肢後,有些人也許暫時情緒波動、事事挑剔、焦慮不安或孤立自己。可是,情況一般都會好轉過來。不然的話,人就可能患上臨床抑鬱,得接受治療了。當事人的親友應該對當事人多加留意,看看他是否需要這方面的協助。a
下身癱瘓的米切爾寫道:「人都須要別人的關心。不管發生什麼事,只要人感到自己置身於親友們的親密圈子裡,他多半都能熬得過去。相反,如果人覺得自己在孤軍作戰,那就可能連小小挫折也應付不來了。另外,友誼也不是自然產生的。人必須敏於建立友誼,和努力加以維繫才行。否則,友誼也會像植物缺水一般枯死的。」——請參閱箴言18:24。
殘而不廢
許多人即使得受殘障之苦,卻殘而不廢,生活充實。舉個例,拉塞爾出生時就沒有左腿的下半部。可是,現年78歲的拉塞爾雖然得用拐杖走路,卻還是定期做運動,生活充實得很。拉塞爾本性樂觀開朗,還說自己一直有個外號叫「樂天派」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道格拉斯失去了一條腿,現在靠義肢走動。道格拉斯是個耶和華見證人,當正規先驅(全時傳福音者)已經六年了。還記得德爾嗎?德爾失去了腿之後,以為自己已沒有希望了。不過,他現在不但自食其力,還從事先驅工作,生活得稱心愜意。
那麼,在貧窮或飽受戰火蹂躪的地區的殘障者又怎樣呢?世界衛生組織說:「目前,只有少數殘障人士是受到援助的。」許多人仍只能扶著藤杖或粗製的拐杖走動。不過,事情不一定沒有轉機。在安哥拉,弗洛林多和弗洛里亞諾因誤踩地雷而斷肢。後來,兩人得到國際紅十字會和瑞士政府的協助,都給安裝了義肢。現在,弗洛林多有幸在當地耶和華見證人的一群會眾裡當服事僕人,而弗洛里亞諾則既是長老,也是個全時傳福音者。
一個向殘障人士提供協助的機構所說的話的確一針見血。它說:「沒勇氣面對困難的人,才是真正的殘障者!」饒有趣味的是,聖經令不少殘障者勇氣、力量大增。德爾說:「我在康復期間認識到聖經的真理,對我幫助很大。」拉塞爾的話也大同小異。他說:「懷持聖經的希望,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克服生活上的障礙。」那麼,聖經究竟向殘障者提出什麼希望呢?
[腳注]
a 可參看「怎樣幫助抑鬱的人恢復喜樂」一文,《守望台》1990年6月1日刊。
[第8頁的附欄]
虛幻的痛感
「虛幻的肢體感覺」所指的是,人失去肢體之後,仍然強烈地感到斷肢的存在。剛接受過截肢手術的人,往往都有這種感覺。這種感覺十分逼真,因此專為剛斷肢的人編寫的小冊子不得不提醒說:「如果你沒有裝上義肢,下床或離開椅子時就要當心了。要常常往下瞧,好提醒自己腿已經不在了。」一個病人給切除了兩條腿,還想站起來跟醫生握手,結果自然是掉到地上去了!
另一個難題是虛幻的肢體疼痛,也就是彷彿是失去的肢體造成的實際痛楚。疼痛的強烈程度、種類和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可幸的是,不管是虛幻的肢體感覺,還是虛幻的肢體疼痛,一般都會隨時間而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