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藥物」?我們有服食嗎?警醒!2001年 | 7月8日
-
-
何謂「藥物」?我們有服食嗎?
《儆醒!》南非撰稿員來稿
「人人都服食藥物啊!」不法分子引誘入世未深的人吸毒時,可能會這麼說。這番話固然是以偏概全,但孰真孰假,純粹取決於「藥物」的定義。
「藥物」(英語包含毒品一義)其中一個定義是:「任何天然或合成化學物質,能改變感知、情緒或其他心理狀況。」許多醫療藥物都並非這類「藥物」,可是,但凡對神經起顯著作用的,就通通都是「藥物」。
根據這個定義,酒類飲品也是「藥物」。酗酒無疑有損健康,而嗜酒的人更明顯日增。一個以某西方國家的大學和大專學院為對象的調查發現,百分之44的大學生都愛狂飲a,而「他們嗜酒狂飲,比濫用藥物更普遍」。
煙草含有劇毒尼古丁,卻像酒類飲品一樣,並非違禁品。雖然世界衛生組織說,每年約有四百萬人因吸煙而死,但煙草業巨子卻是社會名流,受人景仰。吸煙容易成癮,可能比許多違禁藥物都更易叫人上癮。
近年來,不少國家已禁止煙草廣告,又實施種種限制,但很多人仍覺得吸煙沒什麼大不了。此外,電影界也一仍舊貫,把吸煙美化為人生樂事。三藩市加利福尼亞大學曾進行研究,發現在1991年到1996年間最賣座的電影中,百分之80的男主角都愛吞雲吐霧。
合法藥物就是無害的嗎?
醫療藥物固然能叫人受惠,但也可以被濫用。有的醫生開藥時過於隨便,有的病人則向醫生施壓,叫醫生開不必要的藥物。一位醫生說:「有時候,醫生不願跟病人詳談,弄清楚病的由來,隨口說:『吃點藥吧』容易得很,但病人害了什麼病,醫生往往沒說。」
有些非處方藥物,像阿司匹林、醋氨酚(提蘭努、必理痛的主要成分),一旦服食過量,也能嚴重損害健康。每年,全球就有兩千多人因濫服醋氨酚而喪命。
據上文就「藥物」提出的定義,茶和咖啡所含的咖啡因也是藥物。當然,我們早上來一杯心愛的茶或咖啡時,是不會這麼想的。一般人根本不會把喝茶或咖啡當一回事,如果把茶、咖啡跟海洛因等烈性毒品相提並論,就會好像把家貓和雄獅相提並論一樣可笑了。儘管這樣,有的健康專家說每天喝咖啡超過五杯,或喝茶超過九杯,就會有損健康。再者,如果人喝茶如喝水,卻突然少喝許多,也可能會出現脫癮症狀。一個嗜茶的人就因為少喝了,結果又吐又頭痛,而且對光線極度敏感。
違禁藥物又如何?
運動員服食違禁藥物,常叫人議論紛紛。1998年,法國舉行著名的自行車賽,領先的隊伍裡有九個車手服食藥物來增強體能,結果被取消資格。運動員常常想盡辦法,使藥物測試結果失準。《時代》雜誌說,有人甚至「利用導管,把別人不含藥物成分的尿液注入自己的膀胱,過程相當痛苦」。
我們還沒提到各種增加快感的違禁藥物呢。這類藥物包括大麻、「狂喜」、LSD、興奮劑(像可卡因、安非他明等刺激神經的物質)、鎮靜劑(例如抗抑鬱藥)和海洛因。不能不提的,就是在年輕人當中,嗅膠水、汽油等也很流行。當然,這些東西不是違禁品,也就垂手可得。
不少人一想到吸毒,腦海裡就浮現出這個景象:房間裡漆黑一片,癮君子形容枯槁,給自己注射毒品。在現實生活裡,情形不一定這樣。許多人沾染毒品,生活多少受到影響,卻大致上能如常過活。話雖如此,我們絕不該認為吸毒無傷大雅。一位作家說,有的癮君子可以在短時間內「注射可卡因多次,結果渾身瘀傷,針孔處處」。
毒品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末曾明顯減少,但今天卻再度席捲全球。《新聞週刊》說:「各國政府對於偷運毒品、吸毒的人大幅飆升感到震驚,但要打擊毒品活動,又往往財力有限,情報不足。」南非約翰內斯堡的《星報》說,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每四個南非人就有一個是酒徒或癮君子」。
聯合國社會發展研究所指出,「製毒和販毒組織……已具國際規模。他們把販毒得來的巨量金錢放到金融中心裡去,暗中從投資賺取豐厚利潤。……毒販現在還可利用電腦網絡,讓黑錢不受地域限制,流到世界各地去」。
許多美國人看來每天都不知不覺地接觸到可卡因。《發現》雜誌曾報導,大部分美國鈔票都沾上了少許毒品。
今天,很多人已把濫用藥物,包括服食違禁藥物,視為生活的一部分,不當是一回事了。但既然抽煙、酗酒、吸毒的禍害廣為人知,為什麼人們仍然會沾染惡習的呢?我們探討這個問題時,也該思量一下自己對事情到底有什麼看法。
[腳注]
a 狂飲的定義是「男子連續喝五杯或更多的酒,女子則四杯或更多」。
[第3頁的圖片]
不少大學生都嗜酒狂飲
[第5頁的圖片]
許多人認為,吸煙、吸毒以求增加快感是無傷大雅的
-
-
為何濫用藥物?警醒!2001年 | 7月8日
-
-
為何濫用藥物?
邁克爾生於南非。回想首次沾染毒品,他說:「那年我13歲。一個晚上,好朋友的姐姐請我們到她家裡去,當時人人都在吸大麻。他們叫我試一下,起初我婉拒了,但他們再三叫我,最後我就試了。」
達倫是加拿大人,也曾染上毒癮。他說:「我生於傳統的音樂世家,自己也是管弦樂團成員。樂團裡,有個樂師常常在中段休息期間吸大麻。好幾個月,他一次又一次地叫我試試,我把持不定,試了一下,後來就常常吸大麻了。」
邁克爾和達倫往後還服食其他藥物,像LSD、鴉片和興奮劑,最後卻得以戒除毒癮。回首當初,兩人都認為吸毒主要是受了同輩影響。邁克爾說:「我從沒有想過吸毒,但朋友全都這樣,我自然就隨大流了。」
娛樂界的影響
誠然,許多人沾染惡習,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緣故,而年輕人尤其易受影響。此外,不少歌影星被年輕人視為偶像,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年輕人往往也大有影響。
在娛樂界裡,吸毒大為流行。許多頂尖歌手樂手都曾染上惡習,不少電影明星也同樣嗜毒成癖。
藝人吸毒,叫毒品魅力大增,年輕人難以抗拒。《新聞週刊》於1996年曾報導:「西雅圖街頭滿是吸海洛因的孩子,只因[搖滾樂手]科貝恩也吸食海洛因。」
在雜誌、電影和電視節目裡,癮君子吸毒時神情陶醉,快活似仙。有的著名時裝設計師也曾專門聘用身材瘦削、容顏憔悴、癮君子般的模特兒,來表演時裝。
為何上癮?
毒品問題嚴重,原因還有不少。有人可能對生活大失所望、沮喪,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有的則可能因為經濟問題、失業,或父母其身不正,而沾染毒品。
此外,有些人不擅交際,認為吸毒能增加自信,讓自己更聰明可愛,因而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有些人也覺得,學習應付生活,不如吸毒來得容易。
生活沉悶乏味,是年輕人吸毒的另一原因。《罔顧危險尋開心——原因何在》談到青少年生活苦悶、缺乏父母監管等問題,說:「孩子下課回家,家裡空無一人,覺得無聊極了。由於寂寞難耐,於是叫朋友來,讓家裡熱鬧些,但就是這樣,仍覺得百無聊賴,結果就不住地看電視,看音樂錄像片,或上網瀏覽尋找刺激。接下來,往往就是抽煙、吸毒或喝酒了。」
上文提到的邁克爾,也說家裡監管不足:「我家庭生活愉快,家人關係密切,但爸媽都上班工作,白天管不了我。另外,爸媽管教不嚴,我們自由得很,愛怎樣就怎樣。我吸毒了,爸媽仍蒙在鼓裡。」
許多人一旦上癮,就樂在其中,難以自拔。邁克爾以前天天吸毒,談到吸毒的感覺時,他說:「我好像活在夢裡,壓力通通消失,什麼也不怕。一切看來都棒。」
迪克是南非人,從前是癮君子,13歲開始吸毒。他說吸大麻後,「什麼笑話都能逗我發笑,我常常笑個不停」。
有關毒品禍害的警告,看來對青少年根本起不了阻嚇作用。他們常常覺得自己不會受害。《跟孩子聊天》提到青少年為何對警告置若罔聞,說:「他們精力旺盛,容易復原,因而以為自己有『金剛不壞之身』。這種想法,在青少年當中很普遍。他們認為,肺癌、酒精中毒、嗜毒成癖是年長一輩的事,跟他們毫不相干。」很多人對危險全不在意,這件事從「狂喜」大受歡迎可見一斑。「狂喜」是什麼呢?
「狂喜」與「狂野派對」
「狂喜」是興奮劑,主要成分是安非他明。在「狂野派對」(狂歡舞會)裡,不少人都服食「狂喜」。兜售者常常吹噓,說「狂喜」無害,能使人心情愉快,體力大增,就是整夜跳舞也不成問題。一個作家說,人服食「狂喜」後,能跳上幾小時,最後達至「出神狀態」。一個少女談及「狂喜」的魔力時說:「興奮的感覺從趾頭開始,漸漸湧上頭部,叫人渾身溫暖,好像給愛包圍著一樣。」
可是,「狂喜」絕非像兜售者所說一般無害。腦掃描結果證實,經常服食「狂喜」,能損害腦部的神經纖維,使血清素水平下降,受害人也許無法康復過來。長時間服食「狂喜」,可能導致抑鬱症和失憶,有人更曾因而掉命。此外,好些毒販也把「狂喜」和海洛因混合起來,叫人容易上癮。
垂手可得?
在許多國家,毒品供應增加,價錢隨之下降。部分原因是政治和經濟有變。南非是個典型例子。由於對外政策改變,南非跟其他國家的貿易、交流有所增加,加上邊防檢查鬆懈,毒品買賣大幅飆升,碰巧當地失業人數日增,結果成千上萬人淪為毒販。毒品一旦泛濫,罪行往往猖獗。據報章報導,南非高丹有的學童(一些不過13歲)因販毒而得受警方監視。當地有些學校也叫學童接受測試,好看出他們有沒有沾染毒品。
癥結何在?
很明顯,人們濫用藥物,原因多不勝數,但這些都只是一個根本問題的徵兆而已。作家本·韋特加的話也暗示這點:「吸毒日趨流行,反映出社會有嚴重弊端。有人固然因寂寞、絕望而沾染惡習,但為什麼連才華出眾或上流社會的人,也情願沉淪毒海,而非面對現實呢?」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我們該看出,名成利就,衣食不愁,填補不了感情、心靈的空虛。就算是宗教,不少也因為忽視了根本問題,而無法叫人心靈滿足。
要真正解決問題,就得先辨明問題的癥結,加以正視才行。接著的文章將探討這件事。
[第7頁的圖片]
名人吸毒,間接增加了毒品的吸引力
[第7頁的圖片]
在音樂界裡,吸毒風氣很盛
[第8頁的圖片]
在「狂野派對」裡,常有人兜售「狂喜」
[鳴謝]
AP Photo/Greg Smith
Gerald Nino/U.S. Customs
-
-
濫用藥物——解決在望!警醒!2001年 | 7月8日
-
-
濫用藥物——解決在望!
「酒內另有乾坤。」一份報章在這大字標題下報導,南非約翰內斯堡的警員搜查一個運載南美葡萄酒的集裝箱(貨櫃)時,發現箱內1萬1600瓶酒給混了150至180公斤可卡因。警方相信,是次緝獲偷運入境的可卡因是歷來最多的。
乍聽起來,打擊毒品的活動成績斐然,但據估計,警方破獲的只是全球毒品的百分之10到15而已。說來遺憾,情形就像園丁剪掉了有毒植物的幾片葉子,卻沒有把它連根拔起。
由於毒品買賣利潤不菲,政府要遏止毒品的生產和交易殊不容易。有人估計,美國的毒品買賣每年涉及數十億美元。金額如此巨大,難怪警務人員和政府官員(有些更身居要職),也禁不住要分一杯羹。
《衛報》週刊記者亞歷克斯·貝洛斯到巴西實地採訪,說根據當地一項調查,「三名國會議員、十二位眾議員和三個市長……都涉嫌有份參與國內有組織的罪行和販毒活動。嫌疑人物逾800人」,當中包括「17個州(全國共27個州)的警務人員、律師、商人和農夫」。巴西利亞大學一位政治學教授說:「這簡直是向巴西社會各階層提出大控訴。」許多毒品泛濫的地方,情形也大同小異。老實說,毒品市場有供有求,利潤豐厚,貪污成風又何足怪呢。
鑑於法律約束力有限,有人索性建議把某些毒品合法化。大致上,他們建議讓人合法藏有少量藥物,供個人使用。這樣,政府監管起來就容易些,毒梟的利潤也會減少。
戒毒成功有先例
有的癮君子接受治療,得以戒除毒癮,健康也好轉過來,但很可惜,一回到熟悉的環境裡,他們往往很容易重蹈覆轍。作家路易吉·左耶說:「思想沒徹底改變過來,要戒除陋習是不可能的。」
上文提到的達倫,思想就「徹底改變過來」,結果重獲新生。他說:「我本來是無神論者。雖然我一天到晚吸毒,但我漸漸覺得冥冥之中是有上帝的。有個時候,大概兩三個月吧,我試著擺脫毒品,但朋友沒讓我成功。後來,我開始在上床前念聖經,跟朋友也疏遠了。一天晚上,我跟室友又吸起毒來,精神亢奮,但我跟他提到了聖經。第二天早上,他就給他哥哥打電話;他哥哥原來是耶和華見證人。他把我們介紹給住在同一個城市裡的見證人,於是我跟他見面去了。
「我們一直談到晚上十一點。我拿了十來本研經讀物回家去。後來,我跟他學習聖經,戒了毒,也戒了煙。大約九個月後,我就受了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
戒毒絕不容易。上文提到的邁克爾迷途知返,吸毒11年後決心戒毒,但困難可不少。他說:「我吃不下,人瘦了。我也覺得像給針刺一樣,身體冒汗,還看到人們身邊有光環。我巴不得又吸毒了。不過,我向耶和華禱告,跟他親近,加上研讀聖經,最後也戒毒成功。」這些戒了毒的人都同意,跟從前的朋友斷絕來往,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人類為何有心無力
毒品問題只是全球問題的冰山一角。今天,邪惡、暴力、不仁正操控世界。聖經說:「全世界都受那惡者控制。」(約翰一書5:19)在啟示錄12:9,使徒約翰披露了「那惡者」的身份,說:「於是大龍被摔了下去。大龍就是最初的蛇,叫做魔鬼,又叫撒但,迷惑了普天下的人。他被摔在地上,他的天使也跟他一起被摔下去。」
人要克服個人弱點之餘,還得跟這惡魔對抗。撒但就是叫人類始祖墮落犯罪的天使。他決心要腐化人類,叫人離棄上帝。毒品問題看來是他計謀的一部分。撒但知道「自己時候無多」,怒不可遏,因此千方百計要踐踏人類。——啟示錄12:12。
上帝如何解決問題?
聖經透露,創造主深愛人類,要把人從有罪的情況中救贖出來。哥林多前書15:22說:「在亞當裡,現在所有人都要死去;在基督裡,將來所有人也都要活過來。」耶穌甘願降生為人,犧牲完美的屬人生命,於是人就有機會擺脫罪和死亡了。
許多人知道了人為何會死,以及上帝怎樣解決問題,都深深感動,決心戒除毒癮。不過,聖經不但能助人戒毒,還預言上帝快將鏟除撒但,叫他再不能影響人類。到時,世上種種問題,包括毒品問題在內,都會永遠消失。
聖經的啟示錄提及「生命水的河,河水清澈如水晶,從上帝和綿羊羔的寶座流出來」。(啟示錄22:1)這條象徵性的河,預表上帝通過耶穌基督,使人恢復完美,在地上樂園裡生活的安排。此外,啟示錄也提到河邊欣欣向榮的生命樹,說:「樹上的葉子能醫治列國的人。」(啟示錄22:2)這些象徵性的葉子,預表耶和華使人類在靈性上、身體上都恢復完美的安排。
到時,人不但能擺脫毒品,也能夠從這墮落世界的種種問題獲得真正解脫!
[第9頁的附欄或圖片]
大麻是無害的嗎?
有些國家正考慮讓使用大麻(主要作醫療用途)成為合法。研究員發現,大麻能緩解化療引起的噁心,而且有證據顯示,大麻能叫愛滋病患者恢復食慾。另外,大麻也曾用來給病人止痛。
對於這些研究結果,人們意見不一。不過,根據《新科學家》週刊報導,吸大麻確實能造成禍害。
據報導,哈佛大學曾以兩組人作為研究對象,一組天天吸大麻,另一組則吸得不多。在標準智能測驗方面,兩組人的成績分別不大。可是,接受應變能力測驗時,經常吸大麻的人成績就遜色多了。
另一所大學也曾對吸大麻的人和抽煙的人進行研究,時間長達15年。吸大麻的一般每天吸三四根,抽煙的則每天抽20根或更多。在兩組人當中,出現咳嗽和害支氣管炎的人數目相等。肺部檢查的結果顯示,兩組人的細胞受損情形也相若。
不過,雖然吸大麻的不及抽煙的抽得厲害,大麻釋放的焦油卻相當於煙草釋放的三倍。《新科學家》週刊還說:「吸大麻時,人往往更用力吸氣,以及延緩呼氣。」
另外,比較兩組人肺部具免疫功能的細胞,吸大麻的比抽煙的,免疫力少百分之35。
[鳴謝]
U.S. Navy photo
[第11頁的附欄]
向父母提出的「痛苦控訴」
在南非,青少年吸毒問題日益嚴重,當地《星期六星報》的社論對此表示關注,說:
「孩子吸毒,往往是向父母、社會提出痛苦控訴。一天到晚,我們為財富拼命,為物質奔波,而關顧孩子,又同樣勞心費神。捫心自問,我們花多少時間跟孩子共處呢?花點錢,把他們打發掉,不錯省時省力,這比聽他們傾訴心事,他們的恐懼、希望、困惑,容易多了。今晚,我們在餐廳裡吃飯,或安躺在電視機前,可知道孩子在做什麼?」
或者,我們可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第10頁的圖片]
許多人給聖經感動過來,決心戒除毒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