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是否注定遭受毀滅?守望台1998年 | 6月15日
-
-
地球是否注定遭受毀滅?
20世紀的末了日漸迫近,21世紀快要來到。面對這個情勢,許多人雖然一向對末日預言不屑一顧,現在卻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人想知道,是否將有震撼世界的大事發生。
你也許留意到,報章雜誌不時提及這件事,甚至有些專門討論這個問題的書面世。21世紀會在什麼情勢之下展開,我們還要拭目以待。有些人指出,從公元1999年的末了到公元2000年的末了,相差不過是一年。(或者說,從公元2000年的結束到公元2001年的開始,分別只是一分鐘。)這樣微小的差別實在無關宏旨。在許多人看來,地球的未來前途才是較值得關注的事。
今天,一個更常有人提起的預言是,地球本身是否會很快或在遙遠的未來遭受徹底毀滅。讓我們看看幾個悲觀的預測。
作家兼哲學家約翰·萊斯利的著作《世界末日——從科學和倫理角度探討人類的滅絕》於1996年初次出版。他在書中提及有三件事可能使人類生命在地球上滅絕。首先他問:「大規模的核子戰爭可以將人類毀滅嗎?」然後他說:「較可能發生的是……人類因輻射的影響而滅亡,例如導致癌症流行,免疫能力減弱,傳染病極其猖獗,造成許多生來的缺陷等。另一個可能導致人類滅亡的原因是,對人的環境和健康舉足輕重的微生物死去。」萊斯利提出的第三個可能性是,地球跟彗星或小行星相撞:「看來宇宙約有二千顆、直徑從1公里到10公里不等的彗星和小行星。它們的軌道跟地球十分接近,恐怕終有一天會跟地球相撞。除了這些之外,宇宙還有少量體積較大和更多體積較小的彗星和小行星。」
「末日」的逼真描述
請也想想另一位科學家保羅·戴維斯的評論。他是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的教授,《華盛頓時報》把他譽為「大西洋兩岸最佳的科學作家」。1994年,他寫了《最後三分鐘》一書,這部書被人稱為「末日書籍的經典之作」。這部書第一章的題目是「末日」,內容描述有朝一日彗星擊中地球,會有什麼事發生。請讀讀以下叫人毛骨悚然的描述:
「整個行星受到相當於上萬場地震的威力所撞擊,竟然抖動起來。掀起的強大氣流橫掃全球,將所有的建築物都鏟平;所到之處一切物體全被搗碎。被擊中的地面,升起一圈高達數公里高的液體狀態的山,在地球表面形成一個直徑達150公里的碗狀巨坑,把地心暴露出來。……一股龐大的塵狀殘骸潑撒向空中,整個行星上的陽光都給遮蔽掉了。隨著地面噴起的物質從太空跌回大氣層,昔日溫和的陽光被數十億像流星般閃爍不定的駭人火焰所取代,火燙的高熱烘烤著下面的地表。」
接著,戴維斯教授把這個想像出來的景象跟認為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會與地球相撞的預測連接起來。他說,雖然有人認為這樣的事大概不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他卻認為「斯威夫特-塔特爾或跟它相若的物體是遲早必定會 跟地球相撞的」。他的結論基於一個估計;這個估計顯示,目前宇宙約有一萬個直徑0.5公里或以上的物體,正在與地球相交的軌道上移動。
你認為這麼駭人的前景真的會成為事實嗎?令人驚訝的是,相信的人可不少。不過,他們並沒有為此感到憂慮,因為他們認為這件事根本不會在他們有生之日發生。但不管是不久就發生,還是幾千年後的事,為什麼地球要遭受毀滅呢?為地上人類和動物造成難題的無疑不是地球本身;相反,20世紀大多數的難題,包括徹底「敗壞大地」的潛在危險,豈不都是人自己一手造成的嗎?——啟示錄11:18。
扭轉殘局
其實,較大的可能性是,人類由於管理不當、貪得無厭而徹底毀壞地球,對嗎?人類過度砍伐森林,肆意污染大氣層,弄髒水道,以致地球部分地區遭受嚴重破壞,這是確鑿不移的事實。大約二十五年前,芭芭拉·沃德和勒內·迪博在他們合著的書《地球只有一個》說:「我們必須檢討污染的三大範圍:空氣、水、土壤。這三件東西構成地上生物賴以生存的三大要素。」但自那時以來,地球的情況一直沒有好轉,豈不是嗎?
我們考慮人會不會由於自己的愚昧毀壞地球之際,不妨也考慮一下地球所具有的奇妙復原能力。這件事的確令我們感到欣慰。勒內·迪博在《生態系統的復原能力》一書中表達以下的樂觀想法:
「許多人恐怕,人類現在才意識到環境日趨敗壞,實在太遲了,因為人對生態系統造成的損害,大部分是無法還原的。在我看來,我們無須這樣悲觀,因為生態系統具有強大的力量,能夠在遭受重創之後復原過來。
「生態系統具有幾個能夠自我治療的機制。……它們只需重新逐步恢復原本的生態平衡,就能抵消所受的種種干擾。」
絕非紙上談兵
在這方面,近年來有一個傑出的例子,就是倫敦有名的泰晤士河逐漸恢復潔淨。杰弗里·哈里森和彼得·格蘭特合著的《泰晤士河新貌》把這項傑出成就詳細記錄下來。這項記錄充分表明,假如人類同心協力謀求共同的福利,就可以有多大的成就。英國愛丁堡公爵為這部書所寫的前言說:「我們終於有了一個規模這麼巨大的成功例子;即使把這個例子著書出版可能使一些人以為,環保問題其實不像一般人所說的那麼嚴重,這部書仍是值得出版的。……人人都可以從泰晤士河的成就感到欣慰。目前的好消息是,使生態還原是可行的。如果有人想這樣做,他們的計劃同樣會獲致成功。」
在「大淨化」一章,哈里森和格蘭特興高采烈地報導過去50年來的成就:「人類把一條遭受嚴重污染和工業化的河流,淨化到可以給大量水鳥和魚類重新在這裡棲息,可說是世上的第一次。雖然情勢起初看來毫無希望,但轉變發生得那麼快,甚至連最悲觀的野生生物保護者都受到鼓舞。」
然後他們描述泰晤士河的改變:「有多年之久,這條河的污染持續惡化。最重大的打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來到。大戰進行期間,所有主要的污水處理廠和下水道都遭受破壞。40年代和50年代是泰晤士河情況最差的時候。河水只比污水溝好一點點而已;河水是墨黑的,一點氧氣也沒有。在夏季的月份,河水的惡臭直傳到很遠的地方。……以往成群結隊在泰晤士河游來游去的魚,現在已無法在這裡立足。剩下來的只有幾條鰻魚,而這些鰻魚可以活下去,全因為牠們能夠直接從水面呼吸空氣的緣故。沿泰晤士河而上,在較內部、建築物林立的地區,即從倫敦到伍利奇一帶,殘留的野生雀鳥只有幾隻綠頭鴨和疣鼻天鵝;牠們靠碼頭上散落的穀碎作食物,而不是靠大自然的食物維持生命。……那時誰敢相信,情況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呢?僅十年之內,同一片沿河土地,竟從幾乎雀鳥絕跡之地變成許多品種的水鳥棲息的地方。每逢冬天,更有多至1萬隻野生禽鳥和1萬2000隻涉水鳥來這裡過冬。」
當然,泰晤士河的改觀只是地球上一個小角落的改善而已。不管怎樣,我們仍然可以從這個事例學得教訓。這件事表明,即使人類管理不善、貪得無厭、粗心大意,我們仍然無須認為地球已劫數難逃。只要人類獲得適當教育,同心協力謀求共同的福利,即使地球的生態、環境和土地受到廣泛破壞,情況仍然是可以逆轉過來的。可是,假如毀滅來自外來的因素,例如浮游的彗星或小行星,那又怎樣呢?
下一篇文章會就這個叫人困惑的問題提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
-
地球——從何而來?守望台1998年 | 6月15日
-
-
地球——從何而來?
你應當考慮一下這個問題:我們這顆瑰麗無比的行星是否是一位睿智的創造主的傑作?這位創造主創造地球和人類,是有明確的旨意嗎?如果你能為這個問題找到滿意的答案,你就不難看出,我們的行星會有什麼前途了。
許多科學家曾深入研究宇宙和地球,他們找到不少證據,顯示確有一位創造主存在。這些證據表明,維持整個宇宙的力量就是上帝。讓我們考慮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評論:
保羅·戴維斯教授在《上帝的意念》中寫道:「宇宙的結構恆常穩定、組織完善、錯綜複雜。這個秩序井然、有條不紊的宇宙,必須有些非常特殊的律則和條件才能夠產生。」
戴維斯教授論述天體物理學家和其他科學家所留意到的若干「巧合」,然後說:「從整體去看,這些『巧合』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我們所知的生命一方面深受物理學定律的形式所影響,同時也深深有賴於某些看來出於偶然的巧合,由自然界為各種不同的粒子質量,力量強度等制定實際的數值。……一言以蔽之,假如由我們來扮演上帝,只要隨意旋弄一套把手就為各種量,定出它們的值來,我們就會發現,幾乎每個把手的定位都會使宇宙淪為一個不宜居住的地方。有些事例表明,看來不同的把手必須調校到百分之百準確的位置才行,否則生物就無法在宇宙中生存。……事實上,即使目前的情況有些微變動,人類也許無法察覺,但這些變動也可以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以上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們的地球,連同宇宙的其餘部分,都是一位有目的的造物主創造出來的。如果這是實情,我們就需要找出,他起初何以要創造地球。同時,如果可能的話,我們還要弄清楚他對地球定了什麼旨意。關於這點,我們發現了一個不尋常的現象。儘管無神主張大行其道,令人意外的是,世上仍有不少人堅信有一位睿智的創造主存在。基督教國大部分教堂都在表面上高談宇宙有個全能的上帝和創造主。可是,這些宗教卻甚少滿懷信心地談論,按照上帝的旨意,地球究竟有怎樣的前途。
聖經怎樣說?
合理的做法無疑是,向一個真正可靠的資料來源尋求答案。這個資料來源廣泛受人接納,視之為來自造物主的啟示。這個來源就是聖經。關於地球的前途,聖經的傳道書1:4作了一項最簡單直截的聲明,說:「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聖經直接說明耶和華何以要創造地球,同時表明上帝把地球放置在宇宙中最適當的位置。由於地球跟太陽的距離適中,地上生物才得以生存。全能的上帝靈示古代的預言者以賽亞寫了以下這番話:「創造諸天的耶和華,製造成全大地的上帝,他創造堅定大地,並非使地荒涼,是要給人居住。他如此說:我是耶和華,再沒有別神。」——以賽亞書45:18。
可是,人類蓄意發展一些足以毀滅地上一切生物的武器,那又怎樣呢?耶和華具有無與倫比的智慧,他宣告自己會在人毀滅地上所有生物之前,就插手干預事態。請留意聖經最後一本書啟示錄所提出的保證:「眾國族卻發烈怒;你自己的烈怒也臨到了;指定的時候也到了:死人要受審判,你要把報酬賜給你的奴隸眾預言者、聖民,還有大大小小畏懼你名字的人,又要敗壞那些敗壞大地的人。」——啟示錄11:18。
宇航員環繞地球飛行時,曾把它形容為太空中一顆寶石。耶和華向我們透露,他創造這顆美麗行星的原本旨意是什麼。上帝定意要整個地球成為舒適寬敞的樂園,給人類居住。地上所有人,不論男女,都過著和平安寧的生活。上帝作了安排,讓第一對人類產生後代,使地上逐漸布滿人類。為了使第一對人類能夠舒舒服服、開開心心地生活,耶和華使地球的一角成為樂園。隨著人類家庭不斷擴大,過了許多世紀之後,伊甸樂園的範圍會不住擴展,直至創世記1:28的話完全獲得應驗:「上帝……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
但現今我們看見地球和地上居民都是景況堪憐,這是否意味著上帝對地球的原定旨意已經落空呢?還是上帝見到人類桀驁不馴,於是改變主意,打算讓這顆行星連同人類一同滅亡,然後他再重新創造呢?我們大可以放心,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聖經告訴我們,無論耶和華打算做什麼,他的旨意都必定會成就;無論他作了什麼決定,沒有任何人或任何突發事件能阻止他實現自己的旨意。他向我們保證說:「從我的口所出的話也必這樣,必不徒然返回我這裡,卻要作成我所喜悅的,使它在我差遣它去作的事上必然亨通。」——以賽亞書55:11,《新譯》。
上帝旨意受到干擾,卻沒有改變
亞當夏娃反叛之後,上帝把他們逐出伊甸園;顯然,上帝不需要他們,也能夠實現他要地球成為樂園的旨意。然而,當時上帝立即表示,亞當夏娃有些後代會有分實現他的原定旨意。實現這個旨意的確要花相當時間,甚至多個世紀才行。但聖經沒有表示,即使亞當夏娃保持完美,他們要多久才能達成上帝起初所定的旨意。事實上,在距今約莫一千年之後,當耶穌基督的千年統治結束時,像伊甸般的樂園情況就會遍及全球;屆時,整個地球會布滿第一對人類所產生的快樂後代。耶和華是言出必行的定意者;事實會永遠證明,他絕對有能力實現自己的旨意!
屆時,上帝在許久之前靈示人寫下的許多奇妙預言會獲得實現。例如,以賽亞書11:6-9的經文會獲得輝煌的應驗:「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牠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健康不良、不治之症和死亡都會成為過去。有什麼宣告比聖經最後一部書這番言簡意賅的話更清楚明確呢?「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會同人住在一起,他們會做他的人民。上帝會親自同他們在一起。上帝會擦去他們眼睛裡的一切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從前的事已經過去了。」——啟示錄21:3,4。
不錯,我們可以放心,美麗的地球會繼續存留下去。上帝快要把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和世人一切敗壞地球的惡行徹底毀滅了,願你有機會渡過這場毀滅。上帝所預備的潔淨新世界行將來臨。屆時上帝會施行奇跡,把許多死去的親者都復活過來。(約翰福音5:28,29)我們這個地球的確會繼續存留下去;我們也會跟它一起存留,永遠享有地上的種種福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