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目瘡痍,曙光乍現警醒!2002年 | 4月8日
-
-
滿目瘡痍,曙光乍現
「四周的建築物在搖晃,到處火光熊熊。我倉皇逃命之際,只見有人在哭,有人在祈禱,也有人在高聲求援。我還以為,那一天就是世界末日。」——雷蒙德,地震倖存者。
由於地殼不斷移動,地球每年都發生數百萬次地震。a當然,大部分地震僅屬輕微,一般人都察覺不了。可是,以平均而言,每年有接近140次地震卻屬於規模較大,達到里克特制所界定的「強烈」「嚴重」和「巨大」程度。古往今來,一場場大地震導致千百萬人喪生,財物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此外,就算人在地震中僥倖逃生,在情緒、精神上也遭受巨大而深遠的創傷。舉個例,在2001年初,薩爾瓦多發生了兩次強烈地震。該國衛生部屬下的精神健康促進委員會的會長說:「災民出現各種情緒問題,悲傷、絕望和憤怒等情緒尤為顯著。」難怪當地的醫護人員說,患上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病人急增百分之73。調查也顯示,在臨時安置營的人對精神科服務的需求,僅次於水。
地震固然造成人命財物損失,使人飽受煎熬,卻也往往能突顯人性美好一面。真的,有人捨己忘私,不眠不休地助人重建家園,使生活重上軌道,讓滿目瘡痍之中,透出絲絲曙光。接著幾篇文章對此將有論述。
[腳注]
a 這個數字包括極輕微的地震在內。地球每天 都發生數千次輕微地震。
-
-
剖析地震警醒!2002年 | 4月8日
-
-
剖析地震
「我們總覺得地球安如泰山。地一震,我們就心慌意亂了。」——《活躍的地球》。
《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說:「以自然力量而言,地震的威力和破壞力可算數一數二。」這絕非言過其實。一次強烈地震釋放的能量,可能比第一個原子彈釋放的要強一萬倍!更可怕的是,地震是不分晝夜、季節或氣候,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科學家也許能預測哪兒 會發生強烈地震,卻往往無法說出地震行將發生的精確時間。
地震是由地球表面以下的岩層移動所造成的。這種活動分分秒秒都在進行。如果地震波不怎樣強,居民一般是感覺不到的,但地震儀仍能感應並記錄下來。a可是,岩層要是嚴重斷裂或移動,地球表面就會強烈地震動起來了。
地殼運動無間,原因是什麼呢?美國國家地震資訊中心說:「板塊構造論提出合理的解釋。這個理論徹底改變了人們在地球學方面的傳統想法。據目前所知,地球上有七大板塊。這些板塊又可細分為若干較小的板塊。板塊不斷移動,速度從每年10毫米到130毫米不等。」據這個資訊中心說,大部分地震都發生於板塊接壤的地帶,百分之90的強烈地震很可能就在這幾個地帶發生。
地震震級及地震烈度
地震的嚴重程度可以從兩方面去衡量:一、是地震震級,二、是地震烈度。20世紀30年代,查爾斯·里克特創製了里克特震級,來表示地震的威力。隨著地震探測站數目日增,測量地震的方法推陳出新。例如,其中一個方法是計算震源所釋放出來的能量。
當然,地震震級不一定能反映地震造成的影響或破壞程度。1994年6月,玻利維亞北部發生8.2級的強烈地震,據報只有五人死亡。可是,中國唐山於1976年發生的8級地震,卻奪去了數十萬人的性命!
因此,跟地震震級相比,地震烈度,也就是地震對人命、財物、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更值得人關注。事實上,地震本身不一定會傷人害命。相反,牆壁倒塌、輸油管或電纜折斷、物體從天而降等一類事情,往往造成更大的傷亡。
地震學家的目標之一是,在地震發生前能預先發出警告。科學家正研究和開始一個數碼系統,稱為地震研究及監測高級系統。據美國有線新聞電視網絡報導,這個系統處理數據的速率更高,軟件的效能更佳,使有關人員「能差不多馬上就確定震央所在」。這樣,當局也能趕快派人到災區進行救援了。
要是能準確預測地震,讓大家事前有所準備,可以減輕損失固然很好,能避免傷亡就更好了。說到底,還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呢?地震頻仍,災民究竟是怎樣熬過去的?我們又可以怎樣從中借鑑?
[腳注]
a 地震儀是測定和記錄地震的儀器,於1890年初次問世。今天,世界各地有超過4000個地震探測站。
[第5頁的附欄]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地震頻繁
程度 震級 每年平均數字
巨大 8級或以上 1次
極大 7-7.9級 18次
強烈 6-6.9級 120次
中等程度 5-5.9級 800次
輕度 4-4.9級 6200次*
輕微 3-3.9級 4萬9000次*
極輕微 小於3.0級 2-3級:
每天約1000次
1-2級:
每天約8000次
* 估計數字
[鳴謝]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地震資訊中心By permission of USGS/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er, USA
[第5頁的圖片鳴謝]
Seismogram on pages 4 and 5: Figure courtesy of the Berkeley Seismological Laboratory
-
-
劫後餘生警醒!2002年 | 4月8日
-
-
劫後餘生
「為了保住性命,一大清早,我們就不停地走路。這裡缺水缺糧,房子都給毀了。」——印度7.9級地震的倖存者哈吉萬。
一次大地震,叫人心膽俱裂。1999年,台灣發生強烈地震,一個倖存者回憶說:「當時我還在睡夢裡。我床邊有個8英尺高的木衣櫥,上面的書紛紛掉下,剛買的頭盔更落在寢邊的地方。頭盔本來是坐摩托車的時候用的,可它差一點就要了我的命了。」
劫後餘生
地震固然像一場噩夢,卻往往是痛苦的序幕而已。地震過後,救援人員拼命尋找傷者,趕緊治療。由於餘震隨時發生,這樣做相當危險。薩爾瓦多最近發生地震,部分地方給埋了,有個男子猶豫要不要在泥堆中進行挖掘,說:「我們得小心翼翼,步步為營。萬一發生餘震,這堆泥恐怕也要消失了。」
為了援救災民,有些人更渾然忘我。2001年初,印度發生大地震,定居美國的馬努雖然年邁,仍然回鄉去幫上一把。他說:「我得回去。我要幫助的不只是親人,而是所有災民。」馬努去過若干災區,發覺情況嚴重,不忍卒睹。話雖如此,馬努說:「災民表現出無比的勇氣。」一個記者也報導:「據我所知,人人義不容辭,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當然,清理災場、治療傷者是一回事,生活瞬間巨變後要重上軌道,又是另一回事。在薩爾瓦多的地震中痛失家園的德洛爾說:「地震比戰爭更可怕。打仗的時候,我們至少還有容身之所。」
像頭一篇文章所說一樣,災民不僅需要救援物資,還需得著心靈的安慰。1999年初,哥倫比亞西部的亞美尼亞市發生地震,全市陷於癱瘓,死亡人數超過一千,而受驚過度、灰心絕望的人則不計其數。心理醫生羅伯托·埃斯特范所居住的大樓,在地震中損毀了。他說:「不管你上哪兒去,總有人向你求助。我上街買漢堡包,跟我打招呼的人都趁機告訴我,他們夜不成眠、傷心難過。」
埃斯特范醫生自然清楚,地震對人的精神打擊不輕。一個女子自願協助建造安置營,發現有些人覺得大限將至,不願上班去。
化絕望為希望
災難發生後,耶和華見證人常常努力協助災民,不單在物質上,也在精神上這樣行。舉個例,哥倫比亞發生地震後,該國的耶和華見證人分部辦事處馬上組織了緊急救助委員會。當地數千個見證人主動捐出糧食和金錢。沒多久,大約70噸食物就送到災區去了。
不過,心靈安慰往往比什麼都來得重要。地震發生後某個早上,在恍如廢墟的亞美尼亞市,見證人發現有個女子垂頭喪氣地在街上走著,於是上前給她一份傳單,題目是《死去的親者有什麼希望?》。a
這個女子接過傳單,回家細閱。後來,耶和華見證人登門探訪,她就禁不住要吐苦水了。她在市內有好些房子,收入本來挺不錯,可是房子在地震中全毀了,她也就什麼都沒有了。但這還不止,她跟25歲的兒子同住,房子在地震中倒塌,把兒子活埋了。她跟見證人說,她對宗教從來不感興趣,現在卻滿腦子是疑問,渴望聖經能一一解答。那份傳單給她帶來了希望。不久,她就開始跟見證人學習聖經了。
耶和華見證人深信,終有一天,人類將不會再受天災(包括地震)威脅。下一篇文章會解釋箇中理由。
[腳注]
a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第6頁的附欄]
要準備妥當!
◼ 要確保熱水器已關好,重物不是放在地上,就是放在較近地面的架子上。
◼ 讓家中成員知道,電力、煤氣和水等的開關在哪兒,以及如何關掉。
◼ 家裡要有滅火器和急救箱。
◼ 購買一個便攜式收音機,並裝上新電池,以備不時之需。
◼ 整家人一起進行地震演習,強調要(1)保持冷靜,(2)把電爐和暖氣設備關掉,(3)站在走廊裡,或躲在桌子、椅子等下面,以及(4)遠離窗戶、鏡子和煙囪。
[第7頁的附欄或圖片]
以色列地震頻仍
阿莫斯·努爾教授說,以色列的「地震歷史最悠久,而且從沒間斷」。究其原因,主要是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即地中海和阿拉伯板塊之間的斷層,從南到北,正好貫穿以色列整片國土。
有趣的是,一些考古學家認為,古代的工程師曾用上某種特別的建築技巧,以減輕地震造成的損毀程度。所羅門的建築計劃正是這樣。經文說:「大院周圍有三層鑿好的石頭配一層雪松木,耶和華殿的內院和門廳也是這樣。」(列王紀上6:36;7:12)這種建築技巧,也就是在用石塊建築時加進粗木杆,在好些地方都找得著。米吉多有一道大門,就是以這種方法建造的。有人認為,這道大門建於所羅門的時代,或甚至更早時候。學者達維德·羅爾認為,在石塊中「加進粗木杆,是為了減輕地震對建築物造成的損毀程度」。
[圖片]
以色列的貝特謝安曾經歷地震
[第8頁的附欄或圖片]
驚心動魄兩分鐘——地震倖存者的話
我們一家住在印度的艾哈邁達巴德。當時,家中上下都忙著籌備堂妹的婚禮。2001年1月26日,我突然從睡夢中驚醒過來。不過,我可不是給鬧鐘吵醒,而是被猛烈的震動弄醒的。我聽到金屬櫃子前後移動的聲音,就知道情況真的有點不對勁。沒多久,叔叔就喊:「快離開房子!」我們跑到房子外面,看到房子在左搖右擺。那一刻好像永不會過去似的,但事實上,地震僅持續了兩分鐘。
地震實在太可怕了,情緒很難一下子就平復過來。我們弄清楚家中人人都安然無恙之後,很想知道住在鄰近市鎮的親戚的境況。可是,電話接不通,電力供應也沒有了,我們徬徨無助,心中忐忑不安。一個鐘頭後,我們終於知道親戚都成功脫險。然而,並非人人都一樣能僥倖逃生。以艾哈邁達巴德為例,那裡有百多幢大樓倒塌了,超過500人死去。
接著幾星期,人人還是惶恐不安。有關機構預料,地震會捲土重來,人人每晚上床就寢,也都提心吊膽。重建工作進度緩慢,許多人落得無家可歸。這一切都「拜地震所賜」。雖然地震為時才兩分鐘,這番經歷卻叫人刻骨難忘。——薩米爾·薩賴亞口述。
[第6,7頁的圖片]
2001年1月,印度發生地震,倖存者拿著母親的遺照,看著屍體火化
[鳴謝]
© Randolph Langenbach/UNESCO (www.conservationtech.com)
-
-
地震、聖經預言與你警醒!2002年 | 4月8日
-
-
地震、聖經預言與你
耶穌死前不久,曾預言若干事情或現象,會證明「這個制度」已踏入「末期」。他說,在末期的時候,世上會有瘟疫、糧荒和大規模的戰爭。此外,「一處接一處」會有「大地震」。(馬太福音24:3,7;路加福音21:10,11)耶穌所說的末期,就是現今這段日子嗎?
許多人不以為然。他們斷言,近數十年來,地震的數目並沒有顯著增加。事實上,根據美國國家地震資訊中心,在整個20世紀,達7.0級或以上的地震,「頻繁程度變化不大」。a
可是,請留意一件事:耶穌的預言有沒有應驗,不在於地震的數目 是否有所增加,威力 是否更大。耶穌只是說,一處接一處會有大地震,而這些事會為「重重苦難」掀起序幕。(馬太福音24:8)聖經強調的是,地震會使人類飽受折磨,而不是地震數目急增、威力更大。
今天,地震確實是人類苦難的根源之一。在20世紀,千千萬萬的人在地震中痛失家園,甚至喪失生命。專家說,許多傷亡是本可以避免的。英國廣播公司新聞電台說:「在發展中國家,部分地方急速城市化,急需大量房子。結果,人們草草興建,置建築條例於不理。」本·威斯納是專門研究城市災難的。他提到近年發生的兩宗慘劇,說:「在地震中死去的人,不是因地震而死,而是因為別人貪贓枉法、罔顧安全,而枉送性命的。」
不錯,地震造成死傷,禍根有時是自私及人為疏忽。在聖經裡,另一個跟這個制度「最後的日子」有關的預言也提到,這其間,人會「專愛自己,貪愛錢財」,也「沒有親情」。(提摩太後書3:1-5)耶穌的預言跟上述這個預言都清楚證明,上帝快要終止目前的一切苦難(包括大地震在內),為人帶來安舒的日子。——詩篇37:11。
聖經提出的希望這麼美好,你有興趣多認識一點嗎?請聯絡你家附近的耶和華見證人,或看看第5頁的地址,寫信給附近的分部辦事處。
[腳注]
a 一些人認為,有報導說地震的數目增加了,不過是因為科技比前先進,能探測到更多地震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