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頭號大企業警醒!2005年 | 8月22日
-
-
推銷自然景觀,以收環保效益
20世紀80年代早期,一些科學家和電影製片商,開始越來越關注如何保護雨林及珊瑚礁,以及居住在其中的生物。調查報告和自然記錄片引起了社會大眾的興趣,使他們都想一睹這些自然奇觀。一些旅遊小企業本來只為科學家和電影製片商提供服務,但隨著有越來越多生態旅遊者四出旅遊,這些企業也就不斷擴展開去了。
生態旅遊大受歡迎,成為旅遊業中發展最快的項目。事實證明推銷自然景觀利潤豐厚。新聞記者瑪莎·霍尼解釋:「在一些國家,生態旅遊迅猛發展,成為最大的外匯創收行業,超過哥斯達黎加的香蕉業,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咖啡業,印度的紡織業和珠寶業。」
旅遊業為保護動植物提供了寶貴的資金。霍尼說:「在肯尼亞,據估計每頭獅子每年從遊客身上賺取7000美元,一群大象每年創收61萬美元。」據估計,夏威夷的珊瑚礁旅遊收入每年3億6000萬美元!
何謂生態旅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生態旅遊:保持生態平衡的原則、行動和政策》說:「許多旅遊業者發覺,『生態旅遊』這個詞很適合用在他們的行業宣傳上;政府則大量使用『生態旅遊』這個詞來推銷本國的景點。但所有人都不實行[生態旅遊]最根本的原則。」你怎麼能夠肯定,你選擇的旅遊是真正的生態旅遊呢?
上述報告的作者梅甘·伍德指出真正的生態旅遊要具備以下的特徵:出發前,向遊客提供旅遊地的環境和文化資料,該穿什麼服飾、該有怎樣的行為;簡明而深入地介紹目的地的地理、社會、政治特徵,除了購物以外,還有什麼可跟當地人接觸的機會;確定所有公園的門票都全額支付;提供的住宿不會破壞景點的生態。
生態旅遊的成就
生態旅遊通常不僅僅組織一群人到自然景點參觀而已。生態旅遊的定義是:「懷著目的到自然景區旅遊,了解當地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愛護生態環境以免改變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同時帶動經濟發展,保護自然資源造福當地人民。」
生態旅遊是否符合這些崇高的理想呢?普林斯頓大學的馬丁·維克爾斯基說:「加拉帕戈斯群島得以保存,生態旅遊是一個重要因素。」在非洲國家盧旺達,由於成功推行生態旅遊,山地大猩猩得到保護,維持一定的數量,因為當地居民有了其他賺錢的機會,不再偷獵。在非洲其他國家,自然保護區也靠旅遊進項來維持。
在世界各地,生態旅遊為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旅遊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無可否認的。不過,生態旅遊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世界旅遊的前景會是怎麼樣呢?
-
-
旅遊業前景警醒!2005年 | 8月22日
-
-
旅遊業前景
「旅遊業的發展被視為導致環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世上幾乎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事例。」——《旅遊業發展導言》利科里什和詹金斯合著。
旅遊業的發展不僅對環境構成威脅,還會帶來其他問題。我們先簡略地考慮其中的一些問題,然後討論旅遊業的前景。將來,我們可能有機會遍遊這個奇妙的地球,欣賞一切自然奇觀,特別是能夠結識許多可親可愛的人。
環境問題
如今遊客大批大批地湧現,引起各種各樣的問題。研究員利科里什和詹金斯寫道:「印度的泰姬陵遭受遊客摧殘,情況令人痛心。埃及的金字塔面對大量遊客,也同樣受到威脅。」
另外,這兩位作者還警告說,遊客在保護區川流不息,這種不加限制的旅遊活動會扼殺植被或妨礙植被生長。更嚴重的是,物種受到威脅。諸如稀有貝殼、珊瑚這樣的物品,遊客喜歡收集,當地人就去採集來賣給遊客。
遊客也造成污染,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估計,每個遊客平均每天丟棄1公斤的垃圾和廢物。甚至最邊遠的地區也不能倖免。雨林行動網絡的最近一份報告說:「在喜瑪拉雅山脈熱門的旅遊路線上,到處都是遊客拋棄的垃圾。遊客撿柴燒水煮飯,因此高山森林也遭破壞。」
除此之外,遊客所消耗的資源,往往比當地人還要多。舉個例,詹姆斯·馬克在《旅遊與經濟》中寫道:「在格林納達,遊客所消耗的水量是當地居民消耗的七倍。」他還說:「在夏威夷,雖然平均每8個人中只有1個是遊客,但旅遊業直接或間接地耗掉了當地能源消耗總量的百分之40。」
儘管遊客可能在發展中國家大灑金錢,可是大多數時候並沒有惠及當地的居民。世界銀行估計,只有百分之45的旅遊收入用在東道國,大部分錢經海外旅遊機構和外資賓館回流到發達國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