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學校正逐漸替代父母嗎?
    警醒!1989年 | 3月8日
    • 學校正逐漸替代父母嗎?

      今日,人們除了期望學校教導學生讀書、寫字和算術之外,還期望它們負起其他許多額外責任。許多學校如今已供應膳食、德育訓導和其他服務,這一些本來都是家庭所提供的。一間中學的訓導主任麥克盧爾(Jim McClure)評論說:『越來越多家長期望學校,特別在訓導方面,擔當家長的角色。』

      然而,許多父母正在面對一項難題,那便是,要在爭取較佳生活和照顧兒女之間作出選擇。與百年前不同的是,今日謀生往往意味到要使兒女得不著所需的父母督導。另一方面,父母若要對兒女照顧周到,就未必能適當地維持家人的生活。這兩種情況都是不符理想的。

      走下坡的趨勢開始

      對影響現代教育的種種難題研究有素的人士認為,走下坡的趨勢開始於40多年前,緊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了支持戰爭,當時的婦女們不得不投身於工業勞動市場。戰爭結束之後,有相當數量的女性不願恢復從前作母親和兒女的主要家庭教師的角色。她們仍然留在工作隊伍中。

      隨著歲月的過去,其他社會變革使事情成為更複雜。道德價值受到腐蝕。離婚變成受人接納,以致單親家庭數目日增。同時,生活費用高漲也迫使許多父母要以較長時間工作。這種趨勢使父母沒有較多的空餘時間去照顧兒女在智力、身體、感情和靈性上的需要。因此父母們不得不依靠學校去填補這種空缺。然而在事實上,這是學校的責任嗎?

      今日的現實情況

      教育作家梅路芙(Gene Maeroff)解釋說:『新的現實情況是,從前作父親的經過一天辛苦工作之後,在黃昏時刻風雨不改地返回家裡與操持家務的妻子和兩個健康、愉快的兒女團聚,但現在作父親的卻很可能獨居在淒涼的公寓裡,寫了一週的贍養費支票之後,還要仔細計算怎樣支付他的盒裝便餐費。與兒女在一起的母親……每週要工作三天。』結果如何呢?

      『兒女們』,梅路芙說,『面對一件艱巨的工作,要在破碎的養育制度中建立自己的教育前途。』例如,美國一位小學教師評論說:『我們的學生當中,沒吃早餐上學的達百分之20以上。』既然早餐對學習能力非常重要,這位教師嗟嘆說:『我們只好實行供應早餐以期解決這個難題。』在同一間學校裡,一位學生發著高熱。有人打電話到學生的母親工作的地方通知她,那位母親回答說:『我不能來接女兒。我正在工作。』她終於請假來接女兒回家,但卻由於被迫在照顧病孩和賺錢之間作出抉擇而大感『不悅』。

  • 兒女需要從父母得到些什麼?
    警醒!1989年 | 3月8日
    • 兒女需要從父母得到些什麼?

      教育孩子的成功不應僅以所得的成績來衡量。較重要的是,孩子所養成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行為和思想方式。可是,孩子在這些方面的發展,誰應該負起主要責任呢?

      『父母』,一位資深的學校訓導員說:『學校教育的首要目標是要協助父母去培養一些負責的青年,在智力、身體和感情方面均獲得良好的發展。』

      這樣的學校導師時常憑經驗獲知,在養成品行端正的青年方面,什麼方法有效和什麼方法無效。另一位訓導員卡梅倫(Roddy Cameron),多年來曾經處理過數百宗個案。《儆醒!》雜誌代表問他:『兒童其實最需要什麼才能成功?』

      他沉思了一會,然後答道:『每逢有一個問題兒童,就極可能同時有問題父母。』他憶述與這些父母所作的談話,並且指出:『父母們向我解釋何以他們要這麼辛苦工作和這麼頻常離家,但差不多總是說他們希望兒女享有他們所無的東西。』

      可是,父母年幼時所缺乏的物質享受真的是兒女所需要的東西嗎?豪華汽車、高級服裝、往外地度假對於成為品行端正的成功學生是必需的嗎?『擁抱、親吻、愛護、關心有什麼不對?』卡梅倫反問。『這些都是不花錢的東西,但卻是孩子們最需要的。』

      時間、愛護與關懷

      慈愛的照顧乃是孩子的基本需要。父母能夠提供這種照顧的最有效方法是:不自私地獻出自己,撥出時間與兒女作伴,並且毫不拘束地對兒女表示真摯的疼愛和深切的關懷。一位作家指出,人能給予別人的最佳禮物便是『親自在場』。

      美國國立心理衛生機構在它所出版的小冊《關於教養兒女的坦白談話》中報導對一組成功父母所作的調查結果。他們的兒女均達到21歲以上,『都是有為的青年人,看來很能夠適應我們的社會。』有人詢問這些才俊青年的父母說:『根據你們的個人經驗,你們能向其他父母提出什麼忠告?』大多數的回答是:『多表現愛心』,『施行有建設性的管教』,『要花時間大家在一起』,『教導兒女清楚認識是非標準』,『培養相互的尊重』,『留心傾聽他們說話』,『以身作則而非空談』和『切合實際』。

      這些話聽起來豈不是過於平凡、老套?可是,父母們最好問問自己:『一個方法若是有效,又何必為了一些新奇卻無效的方法將之拋棄呢?』不錯,時間、愛護與關懷乃是使家庭關係鞏固的黏合劑。父母要做的家課就是為兒女提供這些基本的需要。做妥這些家課可以幫助兒女成為成功的學生,隨後成為成功的大人。其中並沒有捷徑,也沒有代用品;認為豐富的物質享受可以取代這些東西是行不通的。

      與植物相若

      兒童的成長和發育在許多方面與植物相似。成功的農夫深知若要收穫豐盛,就必須具備些什麼因素——肥沃的泥土;溫暖的陽光;充足的水分;除去莠草和小心保護。在等待收穫之際時常會有艱難和傷心的時刻。但成功的農夫在看到艱辛所得的收穫時感覺多麼自豪!

      人的生命無疑比農夫的收穫貴重得多!因此,我們應該期望以較少的努力去獲致理想的結果嗎?接受美國國立心理衛生機構調查的父母們不以為然,《儆醒!》代表在以往兩年間所訪問的數十位家長和學生也不以為然。

      成功的父母深知教養孩子是需要作出承擔的。家庭環境必須適當,富於溫情和了解。父母要溫柔和堅毅地在兒女心中培養對學習和生活的賞識。他們要耐心地調整、留意和分擔兒女在人生路途上所遭遇的種種艱難和逆境。父母們若能這樣行,就有頗大機會可以栽培出成功的青年人。

  • 做妥自己家課的父母
    警醒!1989年 | 3月8日
    • 做妥自己家課的父母

      願做家課的父母向兒女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顯然,這樣行所牽涉到的不僅是支付賬單而已。這樣的父母也幫助兒女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目標,多給兒女時間和仁愛關懷。

      身為四子女之父的韋恩解釋說:『兒女年幼時,我們與兒女一起爬在地上,敲盆敲鍋,戴鍋蓋作頭盔,彼此揮舞廚房的水杓,表演聖經人物的歷史事件。孩子們最愛這樣玩。』

      隨著兒女年齡稍長,韋恩和妻子喬安娜調整了他們的教導方法,但繼續激發兒女的想像力和求知慾。他們藉此將若干最佳的教導原則付諸實行。美國全國英語教師協會會長詹森(Julie Jensen)認為一個優良的教師絕不會忘記自己童年在學習時的興奮,而且會把這種興奮傳給自己的學生。

      稱讚的重要

      韋恩和喬安娜設計了一套方法去幫助兒女做學校的功課。他們在廚房裡擺一個『放入』籃子,兒女在放學回家時把評了分的功課放入籃裡。喬安娜在孩子們遊戲或做家課時檢查成績,然後在晚餐時提出來全家一起討論。較好的功課則貼在冰箱和廚房牆壁上,像掛滿作品的畫廊一般。

      『這是我們稱讚兒女的方法,』喬安娜說,『他們也因此而進步。』這家人的客廳裡有個『送出』的籃子,孩子們就寢前把做好的功課放入籃裡。喬安娜解釋:『這樣,我們就不必在早上兒女匆忙上學時找尋做好的功課了。』

      身為兩女之母的琵阿特麗斯也用孩子的功課來裝飾廚房。她說:『我這樣行是因為我以孩子為榮,並且希望她們知道。』

      鑒於稱讚的高度價值,美國德州達拉斯獨立學校區鼓勵其中的志願家庭教師多多運用鼓勵的話語,例如:好極了!大有進步。繼續努力!做得很好。你真聰明。對了。很有創造力。很好的想法。極好的作法。你做對了。我很欣賞你肯努力嘗試等。

      你若是個家長,你能更多點鼓勵兒女嗎?

      在其他方面給予支特

      除了稱讚兒女的努力之外,願做家課的父母也留意培養一個有助於讀書的家庭環境。他們幫助兒女對讀書和學習周遭的事物養成濃厚的興趣。

      『我父母給我的支持是,』朱莉解釋說,『留心保護我的讀書時間。我在家裡有特別的地方給我做家課;在我未做完功課之前,家中的人不可以打擾我。我在讀書時間不必做家務。他們盡量避免打擾我專心讀書。』

      馬克憶述他的父母怎樣支持他和他的幾個姊妹:『父母留意使我們隨時有字典和其他輔助學習的書籍可用。父母鼓勵我們有個人的藏書,因此准許我們購買想看的書而不必從零用錢中扣除。』

      『我們在兒女約三個月大時就開始我們的讀書計劃,』有四個兒女的奧蒂婀說,『繼續實施這項計劃並不容易,因為我也像今日許多婦女一樣需要工作。若要在這方面撥出時間,就不得不削減其他活動。孩子們擁有300多本書——童歌,科學書籍等等。他們會拿心愛的書來要我讀給他們聽。有時我為了節省時間而刪去一點內容,但沒有什麼用。孩子們知道我省略了什麼部分,於是憑記憶將這些部分補回!』

      來自芬蘭的約翰說他的父母每晚在他就寢前向他誦讀10至15分鐘。『我選擇故事,』約翰解釋。『媽媽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妹妹和我非常喜愛這種安排,甚至父母若沒有時間,我們也拿起書來自己試演。這樣行幫助我們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使學校功課做起來容易一點,我們的世界也擴大一點。』

      來自斯里蘭卡的雷芸迪拉喜愛父親哄她入睡的讀書方式。『我最愛聽的床邊故事是「駱駝怎樣得到駝峰」。父親讀書時表情十足,生動有趣。他本意是要我入睡的,但結果反使我更加清醒而想多聽一些。他裝作不知,但他其實知道得十分清楚。後來我年齡稍長,他讓我把書帶回圖書館去。這使我自覺受到重用,並且進一步激發我的讀書興趣。』

      蘇珊描述父親怎樣幫助她,說:『爸爸喜歡郊遊。他帶我們去許多地方——博物館、雀鳥保護區、圖書館、在林中採野莓。有時也去不知名的森林地區探險。我們回家時身上被抓傷了許多地方,但卻感到有趣。那些旅行使我在學校裡的研讀更有目的。』

      來自波多黎各的埃米羅回憶說:『母親要我們知道人是不斷學習的。我每次下課回家她都會問,「今天學了些什麼?」我若說,「啊,沒有什麼,」她就會反問,「沒有什麼,這是什麼意思?你必然學得了一些東西。」她會反覆盤問,直至我說出學了些什麼為止。她對我的兩個兄弟也是一樣。她希望我們知道她對我們多麼關心,我們在她眼中多麼重要。這使我們的家庭十分緊密團結。』

      培養家庭團結

      成功的家庭意味到家人彼此融洽相處,但這樣行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因此,做家課的父母們要努力培養家庭的合作精神。

      『我們忠實地討論家庭事務,差不多成為日常慣例,』有兩個十餘歲女兒的單身母親卡蘿爾說。『女兒們有時把難題祕而不宣,因為她們認為我自己的難題已夠多了。這種情形是我能夠立刻察覺的,因為她們會為無聊的瑣事反覆爭辯。我於是提醒她們,如果大家能夠忠實地把難題提出來一起討論,家庭的安排就會發揮最大功效。』

      在許多家庭裡,難題的根源是金錢,但卡蘿爾說,由於她把家庭的經濟情況向女兒們公開,因而獲致她們的支持。她解釋說:『我鼓勵她們找尋職業,自己賺錢作額外用途。我尊重她們的所得,讓她們知道這是她們自己的金錢。』

      有些父母利用家庭的經濟環境去教導兒女作預算、與銀行來往和數學上的技術。身為四子女之父的亨利評論說:『我們以這種安排幫助兒女學得的另一個教訓是,藉著實際參與在家庭活動上彼此合作。』

      可是,父母們怎能找出時間去做這樣的家課呢?有兩個兒女的奧德麗說,由於她的時間表很緊湊,她在做家務時請兒女一起參加。這樣就有了談話的時間。

      處理難題

      為了使家課順利進展,父母需要學會留心聆聽兒女說話。正如聖經中的箴言說:『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箴言1:5)留心聆聽能養成彼此的信任,而信任是成功地處理難題所不可少的。

      例如,利昂和卡羅琳獲知他們的長女尼姬在學校裡缺課和成績不佳,卡羅琳最初的反應是責怪同學的壞影響。但利昂解釋說:『我建議先查明真相才作判斷。』

      『即使這樣,』利昂指出,『我們經過一星期的耐心探究和聆聽,才獲知尼姬的難題癥結所在。使我們大感震駭的是,尼姬竟認為我們只忙於自己的活動而對她不再關懷!我和卡羅琳於是作出調整,尼姬也有良好反應,開始較留意自己在家裡和學校裡的責任。』

      唐恩和杜蘿西有八個兒女。孩子們每天都要在校車上消磨一個半小時,一個嚴重難題是車上的情況日益惡化。唐恩指出:『以前較大的兒女上學時,他們可以很容易利用乘搭校車的時間做家課或看書。可是,在過去12年間,情形大大改變了。如今車上有許多無益有害的事令人分心——污言穢語、嘈吵的搖滾樂、吸食煙草和大麻,通常在校車的後廂發生。』

      唐恩解釋他們與兒女一同為這個難題共商對策。他指出:『他們想出兩個應付方法。孩子們盡量坐近校車司機,同時每個孩子攜帶可以收聽AM/FM電台節目的輕巧耳機。現在兒女們便能夠避開麻煩,在閱讀或做較易的家課時可以欣賞一點輕音樂。解決方法看來頗簡單,但卻十分有效!』

      與學校制度合作

      學生在入學期間每天大約有六小時在教師的直接影響之下。父母們體會到這對於發揮兒女的學習潛能有什麼影響,自然希望兒女好好利用這段時間。一位有三個兒女的母親解釋她與丈夫怎樣留意如此行。

      『約翰和我若對兒女的某一項科目有所不滿,』她說,『我們便會去學校與訓導主任、教師或校長商討,設法作出適當的調整。我們自始至終都對兒女的學校教育深感關懷。這個時期已經過去了,我們很滿意她們從教育制度獲得了最大的益處。』

      兒童在功課方面也許需要幫助,父母的家課應該包括提供這方面的協助。但明智的父母會與學校制度合作。韋斯理說:『關於我的父母,我記得的一件事就是他們永不干預教師在課室裡的教學法。他們認為教授方法並不只限於一種。

      『例如,我在計算數學習題時若對所用的程序不很清楚,爸爸會給我答案,但要我按照書中的程序去做,直到算出為止。我的答案若與爸爸的答案相同,我就知道做對了。』

      不是輕易的任務

      任何孩子都會告訴你,有些家課比其他的難做。但父母所做的家課卻比學校的功課困難得多。的確,成功地教養兒女乃是一項複雜的長期任務。有人稱之為20年的工程。

      成功的要訣包括要作個留心、友善和富於了解的父母,熟悉自己的兒女,把他們視作個別的人看待。要記著,兒女真正需要的是個人的關注,這種關注藉著對他們的福利具有仁愛的關懷而表現出來。要培養他們的求知慾,幫助他們使求知成為愉快的經驗。

      值得付出努力

      父母們做家課是一種自我犧牲而非自我放縱。父母必須敏於調整。要知道若想幫助兒女,你就必須「親自在場」,必須付出你自己,給予兒女他們所亟需的時間、愛心和關懷。

      做家課所得的結果可以比作農夫的收穫。農夫預備土壤,然後種植、栽培和灌溉農作物。你的努力可能帶來可觀的收穫。聖經說得不錯:『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

      [第11頁的附欄]

      父母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在現代社會中,教師和學校對兒童的成功發展十分重要。這並非意味到教師和學校可以擔任父母的角色,但在成功地教養兒童方面,它們可以提供重要的協助。因此父母們有另一項家課要做,就是盡量與兒女在學的學校制度合作。

      那麼,學校若有特殊活動或節目又如何?例如,美國麻省一間學校奉行『學生成績頒獎典禮』。四子之母喬安妮解釋說,『我去參觀,因為我想孩子們知道我以他們為榮。』那天有二十名學生獲得成績優異獎,但大多數家長都沒有到場。你以為家長的缺席能夠鼓勵兒女在學校更加努力嗎?當然不能!

      請為教師們設想一下。學校有時撥出若干個晚上去展覽學生的功課,與家長一起檢討學生的進度;不少教師撥出私人的時間去準備這些活動。一位教師評論說:『我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生活。你若花了那麼多時間去預備這些特殊活動,而整個黃昏只見兩、三位家長到場,的確令人喪氣。』

      作為父母,你也許有時期望學校和教師作出調整去滿足你兒女的特殊需要。你豈不也應該樂於作出類似的犧牲去支持學校的努力,尤其是為了幫助你兒女長成為成功的大人所作的努力嗎?

      《耶和華見證人與學校》這本冊子的目的是要促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了解與合作,它列出身為家長的耶和華見證人所要做的家課,例如:『家長熟悉兒女的教師是至為重要的事——要安排與教師會面和傾談。……

      『在這樣的會面當中,見證人父親或母親應該讓教師知道家長期望自己的兒女恪守基督徒的行為;如果孩子行為不當,家長希望獲得通知。家長也應該提出保證,在教師施行合理的管教時予以支持,甚至在家裡進一步加以執行。

      『家長可以提供協助的其他方法:留意使兒女在上學之前有富於營養的早餐可吃,察看兒女是否做妥家課和帶備上課書籍。家長必須對校規表示尊重,並且期望兒女這樣行。鼓勵兒女在家裡談論學校的活動以及他們所遭遇的任何難題。』

      你豈不同意這些都是良好的建議嗎?身為父母,你會加以實行嗎?它們乃是你所應做的一部分家課。

      [第12頁的附欄]

      給父母們作自我檢討的問題

      1.我真正關心兒女的學業嗎?

      2.我認識兒女的教師們嗎?

      3.教師們知道我賞識他們的努力嗎?

      4.我留意使兒女對學校的功課懷有認真態度嗎?

      5.我留意使兒女將家課做妥和按時完成嗎?

      6.我對於求知和學習懷有積極的態度嗎?

      7.兒女看見我讀書嗎?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