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精神受盡折磨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精神受盡折磨

      尼科莉打從14歲起,不時情緒低落,鬱鬱寡歡。16歲的時候,她的情緒突然變得很高漲,而且精力異常旺盛。尼科莉思潮洶湧,有如萬馬奔騰,口若懸河,語句卻不完整,晚上又睡得不好。還有,她時常猜疑朋友對她心懷不軌。後來,她更聲稱自己有特異功能,可刻意改變東西的顏色。這時,尼科莉的媽媽心知不妙,於是送女兒入院求醫。醫生仔細地觀察尼科莉的情緒變化後,終於有了診斷結果:她患的是躁狂抑鬱症(又稱躁鬱症或雙極情感障礙)。a

      世界各地有千百萬人,也像尼科莉一樣,受盡情緒病折磨,不管是躁鬱症還是某種形式的抑鬱病。情緒病折騰患者,叫他們苦不堪言。史蒂文患了躁鬱症,他說:「我多年來一直痛苦不堪,一陣子情緒極其低落,一陣子又興奮莫名。做了治療吃了藥,情緒穩定下來,不過這個病始終是很磨人的。」

      情緒病有什麼成因?人要是得了抑鬱症,或患上躁鬱症,病徵和病況是怎樣的呢?病者和照顧病者的親友,可以得著什麼幫助和支援呢?

      [腳注]

      a 請注意,有時精神分裂症患者、濫用藥物的人,甚至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年輕人也會出現上述的若干症狀。因此,必須經由合資格的醫生,對患者作詳細的檢查,才能準確地診斷出這個病。

  • 情緒失控的歲月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情緒失控的歲月

      很多人都患有情緒病,情況普遍得叫人關注。就以抑鬱症為例,據估計,全球逾3億3000萬人罹患了嚴重的抑鬱症。這些人終日愁眉不展,對日常任何事情都失去興趣。有人估計不出20年,患抑鬱症的人數將僅次於心血管病。難怪有人把抑鬱症比作「精神流行性感冒」。

      近年來,公眾特別關注躁鬱症。躁鬱症病人情緒波幅極大,時而抑鬱,時而躁狂。美國醫學協會最近發表的文章說:「在抑鬱期,病人可能不時有自殺傾向;在躁狂期,病人的判斷力變弱,全然不覺某些行動會造成傷害。」

      單在美國,可能有百分之2的人口罹患躁鬱症,也就是說,只是一個國家就有千千萬萬的人受這病折騰。可是,光談數字還未足以道出罹患情緒病的痛苦。

      抑鬱症:終日鬱鬱不樂

      情緒波動,人皆有之。不過,我們情緒低落了一會兒,或是幾小時,或是幾天,愁緒就自動消失。患了抑鬱症的人,情況卻嚴重得多。有什麼不同呢?戈蘭特博士指出:「沒有抑鬱症的人,對自己的情緒變化瞭如指掌,知道心情縱然不佳,也總會好過來的。抑鬱症病人的情緒就如坐過山車一樣,什麼時候情緒高漲得如在頂峰,什麼時候忽然疾衝而下,什麼時候急劇轉彎,當事人都無從得知,無從控制,甚或無從終止。」

      抑鬱症會以多種形式出現。例如,有些抑鬱症病人通常只在冬季,或年中某些時候才發作,這種抑鬱症稱為季節性情感障礙症(又稱季節性情緒失常)。人民醫學學會出版的一本書指出:「患有季節性情感障礙症的人,居住地點愈近北方或天色愈昏暗,病情就愈趨嚴重。陽光不足的冬季是發病的主要季節。有時候,即使不是冬季,如果天色烏雲密布,或者室內光線不足,又或者視線模糊,病人都可能會發病。」

      抑鬱症的成因是什麼?答案是:還未確定。有些病例跟遺傳有關,但大部分病例看來都跟病人過往的經歷有密切關係。病人以女性居多。a這不是說男性不會患抑鬱症。相反,據估計,百分之5至12的男性早晚都會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可謂無孔不入,影響病人生活的每一方面。抑鬱症病人希拉說,抑鬱症把人「折磨得體無完膚,蠶食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混亂你的思想,令你事事猶豫,難下決定。就是你跌進了谷底,它還要使勁地踢上兩腳,看你能否熬得下去」。

      有時候,向別人盡訴心曲,而對方耐心傾聽表現同情,病人就大感安舒。(約伯記10:1)可是,如果病因涉及生物化學方面的失調,病人就算怎樣控制思想,怎樣刻意表現積極,也不能排除憂鬱的情緒。遇到這類抑鬱症,病人情緒低落根本不由自主。病人固然大受困擾,家屬和朋友也可能同樣受害。

      保拉b是個基督徒,她不時感到極度沮喪,痛苦難耐,看醫生後才知患上抑鬱症。她說:「基督徒聚會後,我有時會立刻衝上自己的車上,無緣無故地泣不成聲。總之就是寂寞難擋、痛苦難當。我知道很多朋友都關懷我,但我就是無動於衷,心緒不寧。」

      艾倫的情況也類似。她患上抑鬱症而要進醫院接受治療。她說:「丈夫、兩個兒子、兩個好媳婦,全都對我關懷備至。」理論上,艾倫該知道自己擁有美滿的人生、幸福的家庭。可是,如果病人給抑鬱症折騰得很厲害,整個人就會漸被消極思想完全攫住,不能自拔。

      家裡有人患了抑鬱症,家人也可能大受影響,這是不容忽視的。戈蘭特博士指出:「自己心愛的人患上抑鬱症,你自己也會陷入無休止的迷惘之中,家人的抑鬱情緒何時消失?何時出現?你永不知道。你可能會感到極度失落,甚至傷痛憤怒;你覺得人生給扭曲了,往日正常的日子永不復返。」

      兒女往往能感受到患抑鬱症的父母在情緒上的波動。戈蘭特博士說:「母親患上抑鬱症,孩子就變得十分敏感,母親情緒的一起一伏,孩子都察覺得到。」卡羅爾·沃特金斯醫生發現,父母患上抑鬱症,孩子「通常有品行問題,學習障礙,跟同輩相處困難,也更易患上抑鬱症」。

      躁鬱症:情緒極不穩定

      單單抑鬱症已經夠棘手了,抑鬱再加上躁狂就得出所謂的躁鬱症c。患有躁鬱症的露西婭說:「關於躁鬱症,一個不變的事實就是情緒變化多端。」《哈佛精神健康通訊》指出,在躁狂期,病人可能「不斷製造滋擾,極端偏執,不可理喻;情緒無緣無故地極度高昂,精神異常興奮激動,也可能突然變得極度煩躁,以至憤怒若狂」。

      勒娜回憶自己在躁狂時期,精力異常旺盛,一度叫她感到喜悅。她說:「我絕對是渾身是勁。很多人都稱我為『女鐵人』。別人會說:『能像你一樣棒就好了。』我總覺得自己擁有無窮精力,什麼事情都辦得到。我狂做運動。每晚只睡兩三個小時。一覺醒來卻又精神奕奕。」

      陽光的日子過了不久,烏雲終於出現。勒娜說:「精神澎湃至巔峰狀態時,身體像蘊含了源源不絕的動力,急著要爆發出來,我像捲起了發條似的,怎麼也停不了。一剎那間,本來叫人喜悅的感覺驟然轉化為好鬥精神,使我充滿破壞性。家人沒有得罪我,我卻惡言相向。我暴跳如雷,處處討人憎厭,情緒完全失控。一輪謾罵之後,我又忽然筋疲力盡,失聲落淚,極度抑鬱沮喪,自覺一無是處,蠻不講理。突然之間,我又可能若無其事,回復那種興奮莫名的狀態。」

      躁鬱症病人情緒反覆無常,令家人不知所措。瑪麗的丈夫患有躁鬱症,她說:「丈夫一會兒歡喜若狂、說話滔滔不絕;一會兒卻自閉孤僻、抑鬱沮喪,使我無所適從。我知道他絕不想這樣,但我還是幾經掙扎,才能接受這個事實。」

      其實,躁鬱症病人也一樣感到迷惘,承受的苦楚也不少於家人。患了躁鬱症的格洛麗亞說:「我真羨慕那些情緒安穩、心境平和的人。我們這些病人情緒平靜時候少,煩躁時候多,要時時刻刻都情緒安穩,簡直痴心妄想。」

      躁鬱症的成因是什麼?遺傳令人患躁鬱症的可能性比抑鬱症大。美國醫學協會說:「科學研究報告顯示,躁鬱症病人的直系親屬,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或兒女,發病率是正常人近親的8至18倍。另外,躁鬱症病人的家屬,也較易罹患嚴重抑鬱症。」

      跟抑鬱症不同的是,患躁鬱症的男女人數不相伯仲。病人通常在剛成年的時候發病;在青年甚至幼年發病的也有。然而,單憑觀察分析病徵,要準確地診斷出一個人患上躁鬱症是十分困難的,有時甚至連醫學專家也難以斷症。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弗朗西斯·馬克·蒙迪莫雷醫學博士說:「躁鬱症的病徵變化多端,在眾多精神障礙症當中儼如變色蜥蜴。每個躁鬱症病人的病徵都不同。有時候,就是在同一個病人身上,病徵都不時變化。病人像是忽然被憂鬱淒涼的鬼魅附身,幾年後彷彿擺脫了,另一隻鬼魅旋即又來。這回卻不是要你憂鬱淒涼,而是要你興奮瘋狂。」

      顯然,情緒病不容易被診斷出來;患有情緒病,生活就更不容易。但是,受情緒病困擾的人還是有希望的。

      [腳注]

      a 女性較常被診斷患上抑鬱症,可能因為只有女性才會有產後抑鬱和更年期激素失調等現象。此外,女子也比男子較願意延醫就診。

      b 這系列文章所引述的案例,當事人的名字有些不是真名。

      c 醫生指出,躁狂期和憂鬱期輪替出現,每期達數月之久。不過,有時候,輪替次數較頻,可以一年幾次。較罕見的是,病人甚至在24小時內就經歷了躁狂期和抑鬱期。

      [第6頁的精選語句]

      「要時時刻刻都情緒安穩,簡直痴心妄想」——格洛麗亞

      [第5頁的附欄或圖片]

      抑鬱症病狀d

      ● 每天大部分時候感到鬱鬱不樂,情況持續兩週或更長

      ● 對平日喜愛的活動興味索然

      ● 明顯地消瘦或發胖

      ● 睡眠過多或輾轉難眠

      ● 患者的技能反應異常,舉動不是過急就是過慢

      ● 無緣無故地感到疲累不堪

      ● 感覺一無是處或自責自罪

      ● 集中力下降

      ● 死亡和自殺的念頭揮之不去

      心理沮喪的患者很可能有以上的病狀。患者的病情較輕微,持續時間較長。

      [腳注]

      d 以上只是概述抑鬱症的症狀,不可作診斷之用。另外,某些疾病也會使患者出現類似抑鬱症的病狀。

  • 康復之路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康復之路

      以往,人們總是避開情緒失控的人。結果,不少情緒病患者遭到社會遺棄。有些被解雇或找不到工作,有些連家人也疏遠他們。患者遇到這麼冷漠的對待,通常不敢向人求助,令問題進一步惡化。

      近幾十年,醫學界潛心研究抑鬱症和躁鬱症,成績斐然。今天,眾所周知,情緒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但患者要接受治療仍然障礙重重,為什麼呢?

      辨明病徵

      情緒病不是靠血液測試或照X射線就能診斷出來的,必須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當事人的行為、思維和判斷力,才能得出結果。一般來說,必須有好幾個症狀同時出現,才能確診為情緒病。然而,困難的地方是,家人和朋友不曉得,原來當事人的言行舉止已經是情緒病的症狀,正如米克洛維茨博士說:「雖然別人都同意患者的行為古怪,他們卻認為這可能是由其他因素促成的。」

      此外,即使家人察覺患者的病情嚴重,但也難於說服患者接受治療。也許患者是你自己,你也可能不想延醫就診。馬克·戈爾德醫學博士寫道:「當你情緒低落時,你會相信自己的判斷,認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你會想,像我這樣的人是沒希望的了,何必去看醫生呢?又或者你也希望看醫生,但你想,患抑鬱病畢竟是不光彩的,也是自己找來的麻煩。……又或者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反應正是抑鬱的症狀。」無論怎樣,凡患了嚴重抑鬱的人,都應該儘早儘快求醫。

      誠然,人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不一定就是患了情緒病。但如果這種鬱悶的心情揮之不去,並持續一段長時間,例如兩個星期或更長,那又怎樣呢?要是低落的情緒妨礙了你正常的生活,令你對工作、上學或社交活動都提不起勁,那又怎樣呢?看來明智的做法是,找精神科醫生診斷治療。

      如果情緒不穩是因為體內的化學物質失調,醫生可能為你處方藥物。有時候,醫生可能提議患者接受心理治療,給予病人指導怎樣疏導情緒;有時候,藥物治療結合心理治療,療效也很理想。a其實,最重要的是,患者主動向人求助。前文提過的躁鬱症病人勒娜說:「很多事例表明,患者對自己的病又害怕,又感到羞恥。其實,真正要怕的是,你懷疑自己有問題,卻又不去尋求你極需要的幫助。」

      勒娜重提她的經歷,說:「我幾乎全年都臥病在床。後來,有一天,我感到自己有點力氣,就決定去約見醫生。」勒娜證實患了躁鬱症,需要接受藥物治療。這個步驟成了她人生的轉捩點。她說:「服藥後,我的精神和情緒好轉了。但我要不時提醒自己,如果我停止服藥,所有舊患又會回來折磨我了。」

      布蘭登的情況也很類似,他自小患了抑鬱症。他說:「我年少的時候,常常想到自殺,因為我覺得自己很沒用。到了30歲之後,我終於去看醫生。」布蘭登跟勒娜一樣,用藥物來治療情緒失調。此外,他也發現其他有效的方法。他說:「為了使自己完全康復,我悉心照顧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我讓自己有適當的休息,也留意飲食習慣。我還勤於閱讀聖經,使頭腦和心靈都充滿積極的思想。」

      布蘭登指出,抑鬱症是一種身體疾病,而不是屬靈的病。明白這點有助於病人踏上康復之路。布蘭登憶述:「有一次,一個懷著好意的基督徒對我說,加拉太書5:22,23說喜樂是聖靈的果實,因此,我必然做了什麼妨礙聖靈的事,結果就患了抑鬱症。這番話使我更自責自罪,更鬱鬱不樂。不過,自從我求診之後,積壓在心頭的烏雲就開始消散。我舒服得多了!回想起來,要是我能早點求醫就好了。」

      戰勝抑鬱

      即使病人得了正確的診斷,並開始接受治療,還是可能受到情緒波動所折騰。曾患了嚴重抑鬱症的凱莉,十分感激專科醫生給她的藥物治療,緩解了她的病情。不過,凱莉發覺,旁人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起初凱莉不大願意向人求助,因為她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她說:「我學會不單要向人求助,還要接受別人的幫助。我終於放開懷抱,不再陷於抑鬱的深淵裡。」

      凱莉是個耶和華見證人,經常到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跟基督徒同工歡聚一堂。有時候,這個喜樂的場合也叫她受不了。她說:「聚會所內的燈光、晃來晃去的人影,還有陣陣的聲響,都壓得我透不過氣來。罪咎感漸漸向我襲來,我越來越悲觀鬱悶,因為我認定自己得了情緒病,完全是因為屬靈健康出了問題。」凱莉怎樣熬過來呢?她說:「我認識到,抑鬱症其實是一種疾病,是必須接受治療的。我得了這病,並不表示我對上帝或同工的愛不夠深,也不表示我屬靈方面有問題。」

      前文提過的露西婭,也很感激醫生給她的精心護理。她說:「對我來說,向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求助的確非常重要,我學會怎樣駕馭起伏不定的情緒。」露西婭也強調適當休息的價值,她說:「睡眠充足有助於控制狂躁不安的情緒,要是我睡不夠,我的情緒就很高亢。即使我不能入睡,也強迫自己躺下休息,不要起床。」

      另一個事例是前文提過的希拉,她發現寫日記很有幫助,能讓自己盡訴心中情。她培養了寫日記的習慣後,病情大有起色。然而,她仍然會遇上其他困難,「不知怎的,身體感到疲累時,消極的思想就會走進我的腦袋。但我學會把這些情緒排除腦後,或至少不致讓情緒失控」。

      聖經予人安慰

      聖經是安慰的來源,令許多「心裡多憂多慮」的人得著力量。(詩篇94:17-19,22)例如,雪兒覺得詩篇72:12,13特別振奮人心。在這段經文裡,詩篇執筆者描述上帝任命的受膏君王耶穌基督所做的事:「求救的窮人,他要解救;淒苦無助的人,他要援助。他顧惜寒微貧窮的人,拯救貧窮人的性命。」羅馬書8:38,39使徒保羅的話,也給雪兒很大的激勵。「我深信,不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執政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有能力的,是高處,是深處,是任何別的受造物,都不能隔斷上帝對我們的愛。」

      伊萊恩患了躁鬱症,她認為跟上帝的關係好比生命的錨。詩篇執筆者的話給她很大的安慰:「上帝啊,破碎傷痛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17)伊萊恩說:「當我知道仁愛的天父耶和華了解我的苦況,我真的很安慰。在禱告裡親近上帝大大強化我,特別在焦躁不安、鬱鬱寡歡的時候。」

      以上的事例表明,情緒失調的人困難重重,情況獨特。即使這樣,雪兒和伊萊恩發現,向上帝禱告並全心信賴他,再配合適當的治療,大大改善了她們的生活。然而,家人和朋友可以怎樣扶持患了躁鬱症或抑鬱症的病人呢?

      [腳注]

      a 《警醒!》並不推薦任何療法。基督徒必須肯定,他們所接受的療法並沒有跟聖經的原則抵觸。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自從我求診之後,積壓在心頭的烏雲就開始消散。我舒服得多了!」——布蘭登

      [第9頁的附欄]

      一個患者家屬的經歷

      「露西婭未患病之前,是個見識獨到的人。她對許多人的生活都起了鼓舞作用。今天,當我妻子情緒穩定時,許多探望過她的人,都被她的親切熱誠所感動。可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露西婭的實況。她的情緒時常波動得很厲害,一時抑鬱,一時躁狂。這都是躁鬱症患者的症狀。過去四年,妻子受盡這種疾病的折磨。

      「躁鬱症發作時,露西婭思潮洶湧,精力異常旺盛,往往夜半醒來,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醒後就無法入睡。她對生活瑣事反應強烈,胡亂花錢。發病時,露西婭天不怕地不怕,認為自己在身體上、精神上或其他方面都不會受到傷害。所以她會做出一些危害生命的事來,而這種衝動情緒往往導致自殺的行為。躁狂過後,露西婭就會很抑鬱,跟先前的躁狂程度相若。

      「自露西婭患病以來,我們的生活經歷了重大改變。雖然她一直接受治療,我們知道,今天能辦到的,跟以往辦到的或將來能辦的,是不一樣的了。一切都視乎情況變化而定。不知不覺間,我適應了生活的轉變,萬沒料到原來自己竟然可以應付得來。」——馬里奧

      [第11頁的附欄或圖片]

      接受藥物治療

      有些人認為,接受藥物治療是弱者的表現。但請從這個角度看看:要是一個糖尿病患者必須接受適當的治療,也許要注射胰島素,這表示病人是個弱者嗎?絕不是!這種療法其實是平衡體內的分泌,使患者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健康。

      同樣地,抑鬱症和躁鬱症患者也須要接受藥物治療。有些患者接受了心理輔導後,雖然對疾病的認識多了,但問題不是就此解決。如果抑鬱情緒是由體內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那麼光是接受輔導,患者不會不藥而癒。史蒂文是個躁鬱症患者,說:「醫生向我解釋,心理輔導好比教導人學習駕駛,任憑你花多少時間向他講解,如果他的車子沒有駕駛盤,沒有制動器,他所學的全不管用。所以,光 靠心理輔導來幫助抑鬱症患者,療效不會顯著。第一步很重要,就是先平衡腦部的化學物質。」

      [第10頁的圖片]

      聖經是安慰的來源,令許多思想消極的人得著力量

  • 伸出援手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伸出援手

      在你認識的人當中,可能有人患上抑鬱症或躁鬱症。要是這樣,你可以怎樣伸出援手呢?美國國家精神病聯會的賈菲提出以下很有見地的忠告:「不要把情緒病和病者混為一談。要弄清楚的是,我們討厭這個病,卻愛患這個病的人。」

      一個女子名叫蘇珊娜,她很有耐性,對患病的朋友關懷備至。蘇珊娜有個朋友患了躁鬱症。蘇珊娜說:「有時,她一看見我就很不耐煩。」蘇珊娜不但沒有放棄這個朋友,反而花時間找來關於躁鬱症的材料,深入地認識這個病。她說:「現在我知道,原來這個病大大影響了我朋友的行為舉止。」蘇珊娜覺得用心了解病人的病況,努力是不會白費的。她說:「明白病人的苦況之後,自己就更懂得珍惜和愛護這個受盡疾病折磨的人,知道她的為人是多麼值得欣賞的。」

      如果患病的是自己家人,盡心盡力的支持就更不可少了。前文談到露西婭是個躁鬱症病人,她的丈夫馬里奧在她患病初期就明白支持妻子是多麼重要。馬里奧說:「起初,我由於陪伴太太看醫生,找有關這個病的書看看,這樣我就能更了解我和太太所要面對的困難。此外,我和露西婭常常交談,共同面對日後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

      基督徒會眾的幫助

      聖經勸勉所有基督徒要「安慰憂鬱的人」,也要「以堅忍待所有人」。(帖撒羅尼迦前書5:14)你可以怎樣做呢?首先我們必須分清楚,精神上有病和靈性上有病是兩回事,明白這點是很重要的。例如:聖經執筆者雅各指出,禱告能叫在靈性上 患病的人好過來。(雅各書5:14,15)不過耶穌也說,生病的人 須要看醫生。(馬太福音9:12)當然,我們把一切憂慮告訴耶和華,包括為了自己的健康向上帝禱告求助,是恰當不過的。(詩篇55:22;腓立比書4:6,7)可是聖經沒有說,人只要多做屬靈的工作,就能一一解決我們目前的健康問題。

      因此,有辨識力的基督徒必須小心,不可暗示抑鬱的人是自討苦吃的。這樣出言不遜,就跟約伯的假朋友提出的所謂安慰沒什麼分別了。(約伯記8:1-6)老實說,以大多數而言,抑鬱的人必須求醫吃藥才能痊癒。人要是嚴重抑鬱,甚或有自殺傾向,就更要儘快看醫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專業的醫療護理十分重要。

      話得說回來,基督徒仍有許多事情可做,以扶持患病的信徒。當然,表現忍耐也是不可少的。例如,對患情緒病的人來說,要參與某類基督徒活動尤其困難。黛安患了躁鬱症,她說:「我覺得做傳道很困難。既然自己內心痛苦不堪,我實在很難把一個快樂的好消息帶給別人。」

      要幫助抑鬱的人,就得盡力體恤患者。(哥林多前書10:24;腓立比書2:4)要設身處地,盡量用他們的觀點看事情。不要對他們要求過高。抑鬱症令卡爾受盡煎熬,他說:「當別人欣賞我的為人而接納我,我的自尊和自信就逐漸恢復過來。通過幾位較年長朋友耐心的幫助,我能夠跟上帝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還有,我有幸協助別人跟上帝建立友誼,自己也就更快樂了。」

      受到疾病折磨的人得著別人的扶持,就可得到很大的紓解。伯蓮達是個基督徒女子,也是個躁鬱症患者,且看看她的事例吧。她說:「會眾裡的朋友個個都很支持我,在我情緒低落時也很體諒我。他們從不武斷地說我靈性有病。有時,他們讓我陪伴他們一起傳道,我只是在旁聆聽。在聚會所裡,他們也不時給我留座,待人人都入座後,我就進來。」

      會眾長老仁愛的支持,體恤的關懷,在雪兒抑鬱困苦的時候,給予她莫大幫助。雪兒說:「長老再三向我保證,表示耶和華很愛我。他們把上帝的話語聖經讀給我聽,跟我一起禱告,也談到耶和華定意建立和平幸福的樂園,有時甚至在電話裡為我代禱。我知道耶和華以及弟兄姊妹都沒有放棄我,令我如釋重負,這一切都是我力量的來源。」

      家人和朋友給予病人悉心的鼓勵和關懷,對患者的康復無疑十分重要。露西婭說:「我覺得自己對生活已經掌握得不錯。我和丈夫通力合作,現在我們的生活比以前愉快得多了。」

      許多現正受著各種精神或情緒病煎熬的人都很清楚,跟這些可怕疾病搏鬥是痛苦和漫長的。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聖經應許在上帝的新世界裡,「居民必不說:『我有病』」。(以賽亞書33:24)今天叫無數人受盡折磨的種種痛症、頑疾都會銷聲匿跡。沉思一下在上帝所應許的新世界裡,各種疾病,包括情緒病都永遠消失,這實在令人多麼感動和安慰。到時,聖經的預言: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就會完全實現。(啟示錄21:4)

      [第12頁的精選語句]

      耶穌說,生病的人須要看醫生——馬太福音9:12

      [第13頁的精選語句]

      聖經應許在上帝的新世界裡,「居民必不說:『我有病』」——以賽亞書33:2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