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部分:「由最優秀分子統治的政府」真的最優秀嗎?警醒!1991年 | 3月8日
-
-
但在二千多年之後,歐洲挑選最有資格的精英分子去治理國家的過程卻與「才德出眾」沒有多大關係。哈佛大學教授卡爾·J·弗里德里克指出:「十八世紀的英格蘭實施賢人統治,其中的精英階層主要是按血統和財富而定的。在威尼斯,情況也是一樣。」他補充道:「在某些國家,例如十八世紀的普魯士,精英階層是基於血統和軍事勢力的。」
一般人認為『較好的人』會把優良的特質傳給子孫,這種想法可以解釋昔日帝王的婚姻習俗。中世紀的時候,貴族在生物學上較為優越是個十分普遍的觀念。和平民結婚就等於攙雜了家族的貴族血統,從而違反了上帝的律法。帝王有義務只與貴族通婚。這種生物學上的優越感後來被較為理性的理由取而代之——人擁有較優條件是由於享有較佳機會、教育、天資或成就的緣故。
一條稱為「位高則任重」的原則志在確保賢人政治的成功。這句話的意思實際是「貴族負有義務」,亦即「屬於高尚階層或高尚血統的人有義務要在行為上可敬、慷慨、負責。」由於他們的「優越地位」,有貴族血統的人必須以負責的方式照顧別人的需要。這條原則見於古斯巴達的賢人統治當中。古斯巴達的戰士必須把別人的福利置於自己的利益之先。日本的武士階級也奉行這條原則。
-
-
第3部分:「由最優秀分子統治的政府」真的最優秀嗎?警醒!1991年 | 3月8日
-
-
在此之後1200年左右,雖然政府在名義上是君主制,歐洲的一般準則卻其實是貴族統治。後來許多政治、經濟、文化轉變逐漸修改了這個制度。但在整個時期裡,歐洲的貴族一直位高勢雄,能夠保有名下的土地和控制軍隊裡的職位,但同時卻變得更像寄生蟲、更窮奢極侈、更傲慢自大、更輕浮張狂。
1780年代,貴族政治遭受沉重打擊。法國的路易十六財政拮据,於是籲請法國的貴族放棄若干經濟特權。但他們非但沒有支持路易十六,反而利用他的困境,企圖顛覆君主制而重獲一些他們失去的權力。歌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赫爾曼·奧蘇貝爾解釋道:「[貴族]不滿人民受轄,君主當權,貴族得利的政府;他們所要建立的是人民受轄,貴族當權,貴族得利的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