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士平信徒隔閡日深」
神學兼文化教授羅伯特·約翰斯頓指出:「在美國基督新教各教會中,教士平信徒隔閡日深。」他在世界基督教協進會出版的雜誌《踏上牧師路》裡,提到造成這種隔閡的一些因素:家庭壓力越來越大,牧師希望能像「醫生一樣,在週末輪流當值」。超時工作的牧師期望得到額外酬勞。約翰斯頓教授還說,「隨著在道義和法律上的壓力增加」,神學院提醒畢業學生,為免麻煩,「要從牧師的『圈子』裡尋找親密友伴」,堂區裡的居民只能當做「顧客」而已。難怪很多堂區居民反過來把他們的牧師視作人上人,因為他們對一般教友的難題和需要不聞不問。
怎樣的牧師才能修補這個鴻溝呢?有一個調查分析牧師失職的原因,結果發現,堂區居民認為牧師的教育程度和專業技能不是最重要。教友要的,不是學術巨人,不是演說高手,也不是管理人才。他們最希望他們的牧師是個「屬上帝的人」,言行跟他在講道時提倡的一致。約翰斯頓教授說,牧師要是言行不一,「話說得再多,技巧再好」,也不能彌補與平信徒之間的裂縫。
聖經說基督徒會眾的長老要符合什麼資格呢?「所以監督應該無可指責,只做一個妻子的丈夫,在習慣方面有節制,思想健全,有秩序,好客,具備資格教導人,不醉酒滋事,不打人,應該通情達理,不好鬥,不貪愛錢財,以優良的方式督導自己的家,孩子凡事莊重順服。……監督也該從外人獲得優良的證言,免得受人責難,落入魔鬼的網羅裡。」——提摩太前書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