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惡對立——古來之爭守望台1993年 | 2月1日
-
-
惡念必然來自某方面。人應當歸咎於上帝嗎?聖經回答說:「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上帝試探』;因為上帝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如果不是上帝的錯,那麼誰應當對此負責呢?以下的經文提出答案:「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雅各書1:13-15)因此,人若起了惡念,卻沒有加以抑制,結果就會生出惡行來。但事情並非僅至此為止。
聖經解釋,人的基本缺陷是與生俱來的不完美,這使人產生惡念來。使徒保羅寫道:「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2)由於這種遺傳而來的罪,我們可能在思想上讓自私支配了仁慈,殘酷壓倒了憐憫。
當然,大部分人生性知道某些行為是不對的。他們的良心——亦即保羅所說的『刻在他們心裡的律法』——制止他們做惡事。(羅馬書2:15)雖然如此,冷酷無情的環境可能把這種感覺壓抑了。人若屢次故意漠視良心的作用,良心就很容易變成麻木。a——可參閱提摩太前書4:2。
在我們這時代產生的罪惡僅是由於人類不完美之故嗎?歷史家杰弗里·伯頓·拉塞爾說:「誠然,我們人人心裡都存有惡念。但是即使把許多人的邪惡加起來,仍不足以解釋一個奧斯威辛營。……在質與量方面,邪惡的程度都看來異乎尋常。」耶穌基督就曾把這個在質方面獨樹一幟的邪惡的始源向我們揭露出來。
耶穌殺身成仁之前不久解釋,打算殺害他的人所做的其實並非完全出於自己的意願,而是有股隱形的勢力在支配著他們。耶穌告訴他們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約翰福音8:44)耶穌把魔鬼稱為「這世界的王」。顯然,魔鬼在製造罪惡方面擔任十分重要的角色。——約翰福音16:11;約翰一書5:19。
-
-
善惡對立——古來之爭守望台1993年 | 2月1日
-
-
a 最近研究家發現,電視螢幕上的公開暴力與青少年犯罪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高犯罪率地區和家庭破裂也是促成反社會行為的因素。在納粹德國,鼓吹種族主義的宣傳持續不斷,以致有些人為加諸猶太人和斯拉夫人身上的暴行辯護,甚至公然讚揚這樣的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