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化論——假設與事實生命來自創造嗎?
-
-
假設1.突變能為新物種的形成提供基礎。大進化的說法建基於一個聲稱:動植物的遺傳密碼出現突變,即出現隨機的變化,不但能導致新物種出現,還能導致完全不同科的動植物出現。19
突變能使植物發生變異,例如使花朵長得較大,但變異是有局限的
事實 動植物的許多遺傳細節,都是由遺傳密碼所包含的指令決定的。遺傳密碼存在於細胞核內,好像建築工程的藍圖。c研究人員發現,突變能夠令動植物的後代出現變異。可是,突變真的能產生全新的物種來嗎?在遺傳學方面近百年來的研究顯示什麼呢?
20世紀30年代末,科學家有個一廂情願的想法。他們早已認定自然選擇的說法是對的,也就是說,他們相信最能適應環境的生物最有可能繼續生存和繁殖下去,也相信自然選擇能通過隨機突變產生新物種。他們想,既然隨機突變能產生新物種,那麼人工誘導的突變應該更勝一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植物培育研究所的科學家沃爾夫-埃克哈德·倫尼希說:「當時,大多數生物學家,尤其是遺傳學家和繁衍動植物的人,都興高采烈,雄心萬丈。」d為什麼興高采烈呢?花了差不多30年研究植物突變遺傳學的倫尼希說:「那些研究人員以為,以突破傳統的方法繁衍動植物的時候來到了。他們以為,通過選擇和誘導有利的突變,就能繁殖出新的、較好的動植物來。」20事實上,有些人甚至希望能產生全新的物種來。
變種果蠅雖然形狀不同了,但仍舊是果蠅
歐洲、亞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得到大量的金錢資助,展開研究計劃。他們運用各種方法,聲稱能加快動植物進化的速度。經過四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後,結果怎樣呢?研究人員彼得·馮森布施說:「雖然用了大量金錢,嘗試通過輻照[誘導突變]繁殖出產量越來越高的動植物,但大部分實驗都不成功。」21倫尼希說:「到了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地的研究都以失敗告終。科學家們的希望都幻滅了,興致都消失了。在西方國家,人們放棄了誘變育種這個獨立的研究分支。幾乎所有誘變生物……要不是生命力比原來的生物脆弱,就是根本活不了。」e
雖然如此,科學家從近百年的突變研究和七十年的誘變育種卻收集到不少數據,足以就突變能否產生新物種一事作出結論。倫尼希查考過證據後,得出以下的結論:「突變不能把原有物種[動物或植物]變成另一個全新的物種。這個結論跟科學家在20世紀研究突變所得到的經驗和結果吻合,跟或然率的計算也相符。」
所以,突變能不能使一個物種演變成另一類全新的生物呢?證據顯示,不能!倫尼希根據研究結果,作出的結論是:「不同物種有不同基因,界限分明。物種之間確實存有界線,是意外的突變不能除去,無法逾越的。」22
請想想以上事實的含意。科學家訓練有素,尚且不能通過選擇並誘導有利的突變去產生新物種來,那麼一個不涉及智慧的過程能產生更理想的結果嗎?既然研究顯示突變不能使原有物種變成全新物種,那麼大進化又怎麼可能發生呢?
-
-
進化論——假設與事實生命來自創造嗎?
-
-
e 突變實驗一再顯示,突變產生的新品種數目逐漸下降,相同的變種生物則經常出現。此外,在植物方面,只有少於百分之一的變種被選來作進一步研究,而這些被選上的,也只有少於百分之一適合商業用途。不管怎樣,突變從沒有產生任何全新的物種來。在動物方面,誘變育種的結果比用於植物方面的更糟,後來,誘變育種的方法更被徹底放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