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化論——證據確鑿,毋庸置疑?警醒!2006年 | 9月
-
-
突變能產生新物種嗎?
動植物的許多遺傳細節,都是由遺傳密碼所包含的指示決定的。遺傳密碼存在於細胞核內,好像建築工程的藍圖。d研究人員發現,遺傳密碼出現突變,即出現隨機的變化,能夠令動植物的後代出現變異。1946年,諾貝爾得獎人兼突變遺傳學研究的創始人赫爾曼·馬勒聲稱:「我們用人工方法令動植物出現罕見的、微小的變化,久而久之,就能提升動植物的素質,這是改良生物的主要方法。大自然的進化也一樣,只是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自然選擇之下,動植物會自行改良。」
事實上,大進化的說法建基於一個聲稱:突變不但能導致新品種出現,還能導致完全不同科的動植物新物種出現。這樣的聲稱相當大膽,有辦法加以證實嗎?請看看在遺傳學方面近百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什麼。
20世紀30年代末,科學家一廂情願地認為,如果自然選擇促成的隨機突變能產生新物種,那麼人工誘導的突變應該更勝一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植物培育研究所的科學家沃爾夫-埃克哈德·倫尼希接受《警醒!》訪問時說:「當時,大部分生物學家,尤其是遺傳學家和繁衍動植物的人,都興高采烈,雄心萬丈。」為什麼呢?花了差不多28年研究植物突變遺傳學的倫尼希說:「那些研究人員以為,以突破傳統的方法繁衍動植物的時候來到了。他們以為,通過選擇和誘導有利的突變,就能繁殖出新的、較好的動植物來。」e
美國、亞洲和歐洲的科學家得到大量的金錢資助,展開研究計劃。他們運用各種方法,聲稱能加快動植物進化的速度。經過四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後,結果怎樣呢?研究人員彼得·馮森布施說:「雖然用了大量金錢,以輻照來誘導突變以求繁殖出產量越來越高的動植物,但大部分實驗都不成功。」倫尼希說:「到了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地的研究都以失敗告終。科學家們的希望都幻滅了,興致都消失了。在西方國家,人們放棄了誘變育種這個獨立的研究分支。幾乎所有誘變生物的『存活能力都很弱』,換句話說,變種生物不是活不了,就是生命力變得更脆弱。」f
雖然如此,科學家從近百年的突變研究和七十年的誘變育種收集到不少數據,足以就突變能否產生新物種一事作出結論。倫尼希查考過證據後,有以下的結論:「突變不能夠把原有物種[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變成另一個全新的物種。這個結論跟科學家在20世紀研究突變所得到的經驗和結果吻合,跟或然率的計算也相符。因此,變化會有規律地重複這件事,讓人看出不同物種有不同基因,界限分明。物種之間存在實實在在的界線,是意外的突變不能除去,無法逾越的。」
請想想以上事實的含意。科學家訓練有素,尚且不能通過選擇並誘導有利的突變去產生新物種來,那麼一個不涉及智慧的過程能產生更理想的結果嗎?既然研究顯示突變不能把原有物種變成全新的物種,那麼大進化到底怎樣發生呢?
-
-
進化論——證據確鑿,毋庸置疑?警醒!2006年 | 9月
-
-
f 突變實驗一再顯示,突變產生的新品種數目逐漸下降,相同的變種生物則經常出現。倫尼希觀察到這個現象,提出了一個說法,就是「變化會有規律地重複」。此外,在植物方面,只有少於百分之一的變種被選來作進一步研究,而這些被選上的,也只有少於百分之一適合作商業用途。在動物方面,誘變育種的結果比用於植物方面的更糟,最後不得不徹底放棄了。
-
-
進化論——證據確鑿,毋庸置疑?警醒!2006年 | 9月
-
-
[第15頁的圖片]
變種果蠅(上方),雖然形狀不同了,但仍舊是果蠅
[鳴謝]
© Dr. Jeremy Burgess/Photo Researchers, Inc.
[第15頁的圖片]
對植物進行的突變實驗一再顯示,突變產生的新品種數目逐漸下降,相同的變種則經常出現(圖片顯示變種的花朵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