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宗教——是怎樣開始的?
    人類尋求真神
    • 議論紛紜

      8.有多個世紀的時間,人們對宗教的態度如何?

      8 研究宗教的起源和發展乃是一門較新的學問。多個世紀以來,人們或多或少地接受他們自幼受其薰陶的宗教傳統。他們對祖先傳下來的解釋安之若素,認為自己的宗教就是真理。因此,人很少有理由要提出任何疑問,也不覺得需要研究事情是因何、如何或在何時開始的。事實上,有多個世紀之久,由於交通和通訊工具十分有限,甚至很少人知道有其他宗教制度存在。

      9.自19世紀以來,有人作過什麼嘗試去探究宗教是如何和因何開始的?

      9 不過,到了19世紀,形勢便開始轉變了。當時進化學說正在席捲知識界。這個學說,連同科學探究的興起,促使許多人對現行確立的制度——包括宗教在內——提出質疑。由於意識到從現存宗教所能獲得的線索十分有限,有些學者遂轉向初期文明的遺物或世上僻遠地方仍然過著原始社會生活的人尋求資料。他們試圖把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方法應用在這些研究對象之上,希望發現一些線索去幫助他們探知宗教是如何和因何開始的。

      10.研究宗教的起源導致了什麼結果?

      10 結果如何?突然之間,許多理論紛紛登場——數目之多看來不下於研究者——而各個研究家又互相矛盾,各人力求在大膽和創見方面超越對方。有些研究家達成了重要的結論;其他研究家的工作成果則完全被人遺忘。察看一下這項研究的結果會頗富於教育性和啟迪性。這可以幫助我們對於所遇見的人的宗教態度有較深的了解。

      11.試解釋泛靈論。

      11 通稱為泛靈論(animism)的學說是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Tylor, 1832-1917)提出的。他認為某些經驗,例如作夢、想像、幻覺以及沒有生命的屍體,使初民推斷人的身體裡有個魂(拉丁文anima)住著。據這個學說聲稱,既然初民時常夢見已死的親人,遂認為有個魂在人死後繼續生存,離開軀殼而住在樹木、岩石、河川等物之中。最後,死者和據稱有魂附著的物體均被人奉為神。泰勒聲稱,於是宗教便產生了。

      12.試解釋物活論。

      12 另一個英國人類學家馬雷特(R. R. Marett, 1866-1943)提出一種改良的泛靈論,他稱之為物活論(animatism)。馬雷特研究過太平洋諸島的美拉尼西亞人和非洲、美洲土著的信仰之後,認為初民不是懷具人有個魂的觀念,而是相信有一股非人的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去賦予萬物生氣;他認為這種信仰喚起了人的敬畏之心,進一步成為原始宗教的根據。在馬雷特看來,宗教主要是人對未知事物的情緒反應。他最喜歡提出的主張是,宗教「與其說是想出來的,不如說是舞出來的」。

      13.弗雷澤提出什麼宗教理論?

      13 蘇格蘭研究古代民俗的專家弗雷澤(James Frazer, 1854-1941)在1890年出版了一本頗具影響力的書,名為《金枝》。他在書中辯稱宗教是從魔術演變出來的。弗雷澤認為,初民企圖仿效他們在自然界中所見的一切去控制自己的生活和環境。例如,初民以為只要灑水在地上,伴以雷鳴般的鼓聲,就能促使天降雨,或者把針刺在仇敵的肖像上,就能使仇敵受害。這種想法導致人們在生活的許多方面使用宗教儀式、符咒和魔術物品。這些東西若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他們就轉而設法安撫和懇求超自然力量的幫助而非企圖控制這些力量。儀式和念咒演變成獻祭和禱告,宗教於是開始。據弗雷澤說,宗教乃是「對高於人的力量的安撫或邀寵」。

      14.弗洛伊德怎樣解釋宗教的起源?

      14 甚至著名的奧國心理分析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也在《圖騰與禁忌》一書中試圖解釋宗教的起源。弗洛伊德根據心理學解釋最早的宗教萌芽於他所謂的父親形象的精神病。他的理論是,原始社會有如野馬和牛群一般,家族受作父親的人所支配。眾子對父親既羨且妒,於是起來反叛把父親殺掉。弗洛伊德聲稱,為了取得父親的權力,『這群食人肉的野蠻人遂吃了他們的犧牲品。』後來,他們感到懊悔,於是發明了典禮和儀式以期為自己的行動贖罪。據弗洛伊德的學說聲稱,父親形象變成了神,典禮和儀式變成最早的宗教,吃去被殺的父親則成為許多宗教裡領聖體的傳統儀式。

      15.關於宗教的起源,大多數被人提出來的學說已變成怎樣?

      15 還有其他許多學說也企圖解釋宗教的起源。可是,它們大多數已被人遺忘,其中也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突出,比其他學說更可信或更可接受。原因何在?因為從沒有任何歷史證據證明這些學說是真實的。它們純然是研究家的想像或臆測的產品,不久就被後起者取而代之了。

      錯誤的基礎

      16.對於宗教的起源,何以多年的研究仍無法提出滿意的解釋?

      16 關於宗教究竟怎樣開始的問題,許多人在作過多年研究之後,終於認為在找尋答案方面極難有任何突破。首先,因為古人的骸骨和遺物並不告訴我們古人有些什麼想法,恐懼什麼事物或為什麼要崇拜。從古代人工製品獲致的結論充其量只是根據對事實的某些認識而作的猜測而已。其次,今日所謂未開化的民族——例如澳洲土著——的宗教習俗未必是衡量古人的思想或行為的可靠準繩。沒有人確知在過了這麼多個世紀之後,古人的文化是否改變了或有怎樣的改變。

      17.(甲)現代的宗教歷史家深知什麼?(乙)在分析宗教時,看來研究者最關心的是什麼?

      17 由於事情如此不肯定,《世界宗教——從古代歷史到現今》一書斷言,「現代的宗教歷史家深知探得宗教的起源是不可能的。」不過,關於歷史家所作的努力,該書卻提出這樣的評論:「在以往,太多理論家所關心的不是僅僅描述或解釋宗教,而是要解釋宗教何以不足信。他們覺得只要他們能夠表明初期的宗教形式是基於幻想的,那末較後和較高的宗教也不外如是而已。」

      18.(甲)何以許多研究者均未能成功地解釋宗教的起源?(乙)看來宗教的「科學」研究者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18 在以上的評論中,最後一句話所提出的線索足以說明何以許多研究宗教起源的「科學」研究者未能提出任何站得住腳的解釋。按照邏輯,正確的結論只能從正確的前提演繹出來。人所根據的前提若錯誤,就很難達致健全的結論了。一般「科學」研究者既屢次失敗而無法提出合理的解釋,這使人不禁對他們據以立論的前提發生嚴重懷疑。由於跟隨自己的成見,他們極力「解釋宗教何以不足信」,同時也試圖解釋上帝何以不足信。

      19.成功的科學研究所依據的一項基本原則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19 這種情形可與第16世紀之前天文學家試圖以多種方法去解釋行星運行一事相比。他們提出許多理論,但沒有一個真正令人滿意。原因何在?因為這些理論都根據一個假定,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星體和行星都繞著地球旋轉。後來一直等到科學家們——和天主教會——願意承認事實,同意地球並非宇宙的中心,而是環繞太陽系中心的太陽運行的,然後才在這方面有真正的進步。鑑於許多學說均未能解釋事實,這促使頭腦開明的人,不是試圖提出更多新的學說,而是重新考查他們據以立論的前提。這樣行果然導致成功。

      20.(甲)對宗教起源所作的「科學」研究基於什麼錯誤的前提?(乙)伏爾泰論及人的什麼基本需要?

      20 同一的原則可以應用在研究宗教起源方面。由於無神論的興起以及進化學說廣泛受人接受,許多人以為上帝不存在乃是理所當然的事實。根據這種假定,他們認為宗教存在的原因可以從人本身——例如人的思想程序、人的需要、恐懼和「精神病」等——尋得解釋。伏爾泰(Voltaire)聲稱,「如果上帝並不存在,我們就要發明一個」;因此他們辯稱,上帝是人發明的。——可參看第28頁的附框。

  • 宗教——是怎樣開始的?
    人類尋求真神
    • [第28頁的附欄]

      人何以篤信宗教?

      ▪ 諾斯(John B. Noss)在《人類的宗教》一書中指出:「所有宗教都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表明,人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孤立。人亟需與本身以外的自然和社會力量取得聯繫,甚至加以依靠。不論模糊地抑或清晰地,人都知道自己不是個獨立的力量中心,因此不能離世獨處。」

      同樣,《世界宗教——從古代歷史到現今》一書說:「對宗教的研究顯示宗教的一項重要特色是渴求人生的價值,相信人生不是偶然和全無意義的。尋求人生意義導致信仰一種高於人類的力量,最後認為有一個宇宙性或超人的智慧定意要為人生保持最崇高的價值觀念。」

      因此宗教能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正如食物滿足飢餓的人一般。我們知道飢不擇食也許能暫時療飢;但久而久之卻會損害健康。為了過健康的生活,我們需要有益和富於營養的食物。照樣,我們需要有益的屬靈食物才能保持靈性健康。難怪聖經告訴我們:「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3。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