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地球紛繁的物種——從哪裡來?
    警醒!1997年 | 5月8日
    • 地球紛繁的物種——從哪裡來?

      今天,科學家所知的150多萬種動物中,大約有100萬種是昆蟲。要是把科學家所知的昆蟲一一列舉出來,就要6000本百科全書的篇幅才行!這些生物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有這樣紛繁的種類?這一切是憑盲目機遇產生的嗎?是自然界數百萬次「碰巧」形成的,還是由一位個體設計出來呢?

      首先,我們概括地看看地上一些不同種類的生物。

      鳥類叫人驚嘆

      9000多種設計奇巧的鳥類又怎麼樣呢?有些蜂鳥只有大型蜂類般大小,可是牠們卻比最先進的直升機飛得還要敏捷,還要優美。別的鳥類每年移棲幾千公里,就以北極燕鷗為例,牠來回全程要飛3萬5000公里。北極燕鷗既沒有電腦,也沒有導航裝置,卻能夠準確無誤地抵達目的地。這種天生的本領是碰巧產生,還是設計出來的呢?

      植物種類紛繁

      另外還有林林總總、美不勝收的植物——地上有超過35萬種植物,其中大約有25萬種能夠開花!地上最大的一類生物是一種植物——碩大無朋的紅杉樹。

      你的園子或住處種了多少不同品種的花呢?從最小的沙漠之花,例如雛菊、毛茛,到各種嬌嫩的蘭花不等,花朵林林總總,都是美麗奪目、勻稱整齊的,花的香氣更往往叫人迷醉。我們再次問:這些花朵從哪裡來?是碰巧產生還是設計出來的?

      海洋生機勃勃

      河流、湖泊、海洋裡的生物又怎麼樣呢?科學家說,世上大約有8400種已知的淡水魚和大約1萬3300種海魚。最小的魚是生活在印度洋的蝦虎魚,只有1厘米長。最大的魚是鯨鯊,體長達18米。上述物種的數字並不包括無脊椎動物和還未為人發現的物種在內呢!

      腦子神奇無比

      最重要的一點是,人的腦子神奇無比。人的腦子至少含有1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之間可能由超過1000個突觸連接起來。神經病學家理查德·雷斯塔克醫生說:「在腦子的神經系統這個巨大網絡裡有無數的聯繫,這些聯繫的數目簡直是天文數字。」(《腦子》)雷斯塔克繼續說:「腦子裡大約有10萬億到100萬億個突觸。」然後他提出一個相關的問題:「像腦子那樣的器官,包含100億到1000億個細胞,怎麼可能從單一的卵細胞產生出來呢?」腦子只是自然界沒有感情的僥倖產品或者偶然製作嗎?還是背後有一位滿有智慧的設計者呢?

      不錯,物種紛繁、設計精妙,看來無窮無盡,這一切到底怎樣產生?人告訴你,這一切純粹巧合,是經過多次的試驗和失敗而成的嗎?還是告訴你,這是機緣巧合、盲目的進化碰巧產生的呢?要是這樣,請你繼續讀下去,看看有些忠實的科學家怎樣就進化論,這個稱為一切生物學根基的理論,提出質疑。

  • 進化論站得住腳嗎?
    警醒!1997年 | 5月8日
    • 進化論站得住腳嗎?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什麼?「在生物學的全面意義上來說,……進化論指的是生命從無生命的物質產生出來的過程,隨後的發展全憑自然。」達爾文的進化論主張,「一切生命,或者至少一切別具特色的生命形式,其實都是經過自然選擇、隨機變異而產生的」。——《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生物化學挑戰進化論》a,美國賓雪法尼亞州利哈伊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邁克爾·貝赫著。

      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進化論的絆腳石

      達爾文提倡進化論的時候,科學家對於活細胞的驚人複雜程度,不是所知甚少,就是一無所知。現代生物化學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顯示了活細胞的一些複雜地方。現代生物化學也提出重大異議,質疑達爾文的進化論。

      細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構造單位,由分子構成。貝赫教授是個天主教徒,他認為進化論能夠解釋動物較後期的進化發展。不過,他卻大大質疑進化論是不是能夠解釋細胞怎樣產生。貝赫談到分子這台機器「把貨物從細胞的一端提起來,沿著其他分子築成的『公路』,運到細胞的另一端。……細胞利用分子機械運轉游動,用機械裝置自行複製,用機械操作攝取食物。簡單來說,高度發展的分子機器控制細胞的每種活動。生命的細節就這樣絲毫不差地校準了,而生命的機制極其複雜」。

      這一切活動在怎樣的空間發展?一般的細胞只有0.03毫米寬。在這麼小的空間,生命極其複雜的重要功能卻在不斷發展。(見8-9頁的圖表。)難怪有人說:「最基本的問題是:細胞這個生命的基本構造單位,其實複雜得驚人。」

      貝赫指出,細胞只能夠以整體運作。因此,在進化的緩慢漸進的過程裡,細胞是無法獨立運作的。貝赫以捕鼠器為例。這個簡單的器具只有在各組成部分裝配起來後,才能發揮功用。每個組成部分,例如基座、彈簧、固定桿、弓、餌,單獨來看都不是個捕鼠器,也不能個別發揮整個捕鼠器的功用。各部分要同時按正確位置放在一起,組合起來才構成一個實用的捕鼠器。同樣,細胞只有在各組成部分結合起來後,才能運作。貝赫用這個比喻去解釋他所說的「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b

      這為進化論所聲稱的進化過程帶來了一個大難題。進化論主張,物種在進化期間,漸漸獲得有用的特徵。達爾文知道,他提倡的進化論,聲稱生物經過自然選擇、漸漸進化而來,正受到重大挑戰。當時他說:「如果人能夠證明現存的任何複雜器官,根本不可能從許多連續不斷的微小變動而形成,我的理論就完全站不住腳了。」——《物種起源》。

      細胞不能分拆的複雜構造,是叫人難以相信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原因。首先,進化論無法解釋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物質之間的鴻溝。其次,進化論要應付的,是第一個複雜細胞怎樣產生的問題;這個細胞突然出現的時候,已經是一個由各組成部分互相協調的單位。換句話說,細胞(或者捕鼠器)突然出現的時候已經組合好,在運作了!

      凝血作用——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

      「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的另一個例子是:我們割傷了自己後,大多沒有留意的一個過程——凝血作用。一般來說,容器穿了個洞,裡面的液體立即流出來,直到流乾了。可是,我們的皮層穿了個洞,或者我們割破了自己的皮膚,缺口很快就給血凝塊封住。醫生知道,「凝血作用是個十分複雜的系統,由許多互相依存的蛋白質部分構成」。這些蛋白質部分促成連串的凝結作用。這個精妙的治療過程,「關鍵在於不同化學反應的時間和速度」。要是這個過程出了亂子,人體的全部血液既可以自動地凝結成血塊,也可以流血不止而死。不同化學反應的時間和速度起決定作用。

      生物化學研究顯示,凝血作用牽涉到很多因素,缺一不可。貝赫問:「凝血作用一旦開始了,怎樣才能中斷,免得血液……全都凝結?」貝赫指出,「凝血作用從起初形成、受到限制、受到強化,而最後給除去」,全部構成一個完整的生物系統。只要一個部分出錯,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兼進化論者拉塞爾·杜利特爾問:「這個複雜而又微妙、平衡的過程到底怎樣進化而成?……說來矛盾,如果每個蛋白質都要靠著別的分子發揮作用才能運作,這個凝血系統怎樣開始?沒有整體的組合,個別部分又有什麼用處?」杜利特爾企圖用進化論去解釋凝血過程的起源。可是,貝赫教授指出,「這要在十分幸運的情況下,才能使適當的基因落在適當的位置上」。貝赫還指出,杜利特爾的解釋雖然輕描淡寫,卻蘊涵著深奧的道理。

      人對進化論提出的一個重大異議是,「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是個不可逾越的障礙。貝赫說:「我特別聲明,自然選擇——達爾文進化論的根據——只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才說得通,而所選擇的,是對當時適用,不是對未來適用。」

      「沉默得怕人」

      貝赫教授說,有些科學家研究過「進化論的數學模型,以及用來比較並解釋序列資料的新數學方法」。不過,貝赫在結論說:「數學計算假設現實世界的進化過程是緩慢、隨意的;它卻沒有(也不能)自我作證。」(後句楷書本刊排。)貝赫先前說過:「你如果鑽研論述進化論的科學著作,或者留意分子這台機器(生命的基體)怎樣發展,可能發現編著者一律都沉默得怕人。生命的基本構造單位深奧複雜,連科學也無法解釋。對於普遍受人接納的達爾文理論,分子這台機器無疑增添了一重不可逾越的障礙。」

      這樣,誠懇的科學家得要考慮連串的問題:「光合作用的反應中心是怎樣發展的呢?分子內的重排作用怎樣開始?膽固醇生物合成又怎樣開始?視網膜跟視覺有什麼關係?磷蛋白的信號傳送路線是怎樣發展的?」c貝赫又說:「從來沒有人提出過這些問題,別說解決了。事實充分證明,達爾文主義根本不能叫人了解複雜的生物化學系統怎樣產生。」

      要是達爾文的理論無法解釋複雜的細胞分子結構,這個理論又怎能圓滿地解釋,地上千千萬萬的物種究竟從哪裡來呢?畢竟,進化的過程無法把不同科的物種之間的鴻溝填平,從而產生出新一科的物種來。——創世記1:11,21,24。

      關於生命起源的難題

      不管一些科學家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看來怎樣真實,他們最終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即使我們假設各種生物都是經過自然選擇、進化而來,但是生命又怎樣開始呢?換句話說,問題不在於適者生存這個理論通不通,而在於怎樣出現最先的適者!達爾文論到眼睛的進化時卻指出,他並不理會生命怎樣開始。達爾文說:「我們無需理會神經怎樣開始感光,就像我們不必理會生命怎樣開始一樣。」

      法國科學作家菲利普·尚邦指出:「達爾文自己也不明白,生命形式還沒有完全發揮功用以前怎樣自然選擇。關於進化論的種種疑團看來沒完沒了。今天生物學家跟法國奧爾賽南巴黎大學的讓·熱內爾蒙教授一樣,不得不謙卑地承認,『進化論這個虛構的理論無法恰當地解釋複雜器官的起源』。」

      生命形式這麼種類紛繁、複雜難明,絕不是進化論所能解釋的。既然這樣,對於萬物只是碰巧朝著正確的方向進化,你覺得很難相信嗎?對於生物在眼睛進化期間,或者雛形的手指在類似人的身體上形成期間,生物竟然能夠渡過適者生存的競爭,你覺得奇怪嗎?細胞在既不完全,又不成熟的條件下怎樣存活呢?

      相信進化的《天文學》雜誌專欄作家羅伯特·納耶說:地上所以有生命,是因為「有一長串順序而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剛巧在適當的時候發生,我們彷彿連續一百萬次中了百萬元彩票一樣,結果我們就出現了」。今天在地上出現的一切生物也可以照此類推。不過,一般證據卻對這個推理大為不利。進化論者企圖使我們相信,生物進化也同時碰巧產生雄性和雌性,使新的物種能夠繁殖下去。更難的是,進化論者要我們相信,雄性和雌性不單同時進化,而且在同一個地方進化!要是沒有機緣湊巧的相遇,就不能傳宗接代!

      毫無疑問,認為現存的千百萬種健全的生命形式,是從千百萬次賭博中成功產生,確實叫人難以置信。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信進化論?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接納進化論,認為進化論是地上生命起源的惟一解釋呢?一個原因是,進化論是學校和大學裡的一般傳統課程。人如果膽敢表示懷疑,就準會遭殃。貝赫說:「很多學生在教科書裡學到從進化的角度看世界。可是,他們卻沒有在教科書裡學到,異常複雜的生物化學系統怎樣挑戰達爾文的進化論。」貝赫繼續說:「我們要是想理解達爾文主義怎樣成了正統學說,以及怎樣在分子水平上不合乎科學,就得檢討用來啟迪未來科學家的教科書了。」

      「人如果進行調查,就會發現世上的科學家大多說他們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不過,科學家像其他人一樣,大都只是人云亦云罷了。……不幸的是,科學界也往往不理會人對進化論的批評,惟恐增加了特創論者的聲勢。諷刺的是,就自然選擇提出的坦率批評,往往被人假借維護科學的名義而棄若敝屣。」d

      有什麼根據比達爾文的進化論更可靠、更可信?這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會探討這個問題。

      [腳注]

      a 以下簡稱《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

      b 「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這句話是描述「一個單一的系統,它由許多個配合得宜、互相作用的部分組成,協力使基本的功能發揮作用;只要除去任何一個部分,都可以使系統停止運作」。(《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所以,「不能分拆的複雜系統」就是指一個系統運作的最基本層面。

      c 植物細胞利用光和葉綠素,從二氧化碳和水製造碳水化合物,這個過程叫做光合作用。有些人說,這個過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活細胞製造複雜化合物的過程叫做生物合成。視網膜跟複雜的視覺系統有關。磷蛋白的信號傳送路線,是細胞固有的功能。

      d 特創論主張地球是實際在六日內創造的,或說地球只是在一萬年前左右造成。耶和華見證人相信創造,卻不是特創論者。見證人相信聖經創世記的記載,容許地球可能存在了億萬年之說。

      [第6頁的精選語句]

      「如果人能夠證明現存的任何複雜器官,根本不可能從許多連續不斷的微小變動而形成,我的理論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細胞內部是「一個超高科技、複雜得叫人眼花繚亂的領域」。——《進化論:陷於危機的理論》

      細胞中DNA所含的指示,「要是全部都寫出來,可以寫滿1000本600頁厚的書」。——《全國地理雜誌》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數學計算假設現實世界的進化過程是緩慢、隨意的;它卻沒有(也不能)自我作證。」

      [第12頁的精選語句]

      「諷刺的是,就自然選擇提出的坦率批評,往往被人假借維護科學的名義而棄若敝屣。」

      [第8頁的附欄]

      分子與細胞

      生物化學——「研究生命的基本單位:分子;這些分子構成各種細胞和組織,催化消化作用、光合作用、免疫力等化學反應。」——《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

      分子——「物質中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本物質一切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由原子組成。」——《現代漢語詞典》。

      細胞——一切生命有機體的基本構造單位。「每個細胞都有高度組織結構,使有機體成形並發揮功用。」一個成年人體內有多少個細胞?100萬億個(100000000000000)!我們的皮膚,每平方厘米大約有15萬5000個細胞;人的腦子有100億到1000億個神經元。「細胞是生物存活的要素;水分、鹽、大分子和膜都在細胞水平上結合在一起,成為活的細胞。」——《生物學》。

      [第9頁的附欄]

      「複雜無比」的細胞

      「分子生物學已經揭露了生命的真貌,而要從這方面了解生命的真面目,我們就得把細胞放大10億倍。這時候,細胞的直徑就有20公里,恰如一艘飛船,大小足以遮蓋像倫敦或紐約一樣的大城市。於是,我們就能夠看見一個複雜無比、設計周全的物體了。我們可以看見在細胞的表面有數以百萬計的洞,看上去就像巨型宇航飛船上的舷窗一樣;這些洞時開時閉,讓物質能夠毫不間斷地進出。如果我們進入其中一個洞,我們就置身於一個超高科技、複雜得叫人眼花繚亂的領域。我們可以看見,在細胞的周緣部分,朝每個方向都伸出了相當有組織的通道和輸送管,有的跟細胞核的中央記憶庫連接,其他的就通往裝配廠和加工單位。放大了的細胞核就像一個巨型的球形室,形狀跟網格球頂類似,直徑超過1公里。細胞核裡是成螺旋狀、長達數英里、有秩序地排列的DNA分子。在遠離細胞中心的區域,各個裝配廠通過多條不同功能的輸送管,把林林總總的製成品及原料來回運送,輸送的過程井然有序。

      「在這麼多看來是沒有盡頭、而且通通配合得恰到好處的輸送管中,其中竟有那麼多不同種類的物質流動,這當中所隱含的高度管理,著實叫我們驚訝不已。在細胞中,無論我們向四周哪一方觀看,都滿是各種各色像機器人一般的機械。我們會看出,細胞裡連最簡單最基本的組分蛋白質分子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每個蛋白質分子都是複雜的分子機器:每個分子由差不多三千個原子組成,而這些原子就以高度組織的方式排列,形成三維空間構象。我們觀察這些不可思議的分子機器,看看它們那既奇異又有組織的活動的時候,就會更加驚訝了。尤其是如果我們知道,無論我們累積了多少物理學和化學的知識,但說到要自己動手設計一個類似的分子機器,換句話說,即是要設計單一個蛋白質分子出來,那就莫說是現在我們無能為力,可能就是至少到下一個世紀初也未必有能力做得到。不過,不可不提的是,細胞的生命,實在全賴數以千計,甚至是萬計,更可能是數以十萬計的不同蛋白質分子,互相結合的活動來維持的。」——《進化論——陷於危機的理論》。

      [第10頁的附欄]

      事實與謬說

      「在追尋生命的起源方面,人只要不總是向著非智力的方面入手,就會作出一個直截了當的結論:很多生物化學系統都是設計出來的。設計這些系統的並不是自然律則,不是機遇,也不是必然性;相反,這些系統是被組織起來的。……地球上的生物從最基本到最關鍵的組分,都是有智慧活動的產物。」——《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

      「生物學家經過長達一個世紀、費盡心思的鑽研後,仍然未能在什麼重大意義上證實[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這是鐵一般的事實。現實仍然是,自然[生物]並沒有像達爾文所提出的理論一樣,演變成群體連續體;此外,機遇仍然未能穩坐創造者的位置。」——《進化論——陷於危機的理論》。

      「跟進化有關的理論,影響力遍及同生物學風馬牛不相及的各個學科;在這方面,古往今來沒有什麼理論可以跟進化論相比。這個事例說明,一個完完全全出於猜想、全無半點科學根據的念頭,也可以怎樣大行其道,主宰著整個社會的思潮,甚至能夠控制著一個時代的面貌。」——《進化論——陷於危機的理論》。

      「以往任何對真理的探索……如果排除了設計或創造的可能,就不再是一種尋求真理的科學;相反,這種科學只會淪為一個僕人(或奴隸),受著一個漏洞百出的哲學學說所操縱,而這個哲學學說就是自然主義。」——《起源探索》雜誌。

      「對於種類紛繁的生物的起源是什麼,如果說達爾文找到了答案……就根本是一個謬說。另一個謬說是:我們已經對生命的起源,有了相當、甚至是充分的了解;或者說:生命起源的真正解釋惟有指向自然的起因。說句老實話,這類謬說跟其他哲學化的自然主義一樣,有它們一定的分量。對於這些謬說,有禮教的人固然不會說什麼不留情面的批評話。不過,人卻不應該毫不猶豫地全盤接受這些謬說。」——《起源探索》雜誌。

      「很多科學家都私下承認,科學其實並不能解釋生命的起源。……達爾文完全沒有想過,其實就是最基本的生命形態也是絕頂複雜、巧奪天工的。」——《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

      「分子進化根本就沒有科學根據。……不少人聲稱這種進化曾經發生過。不過,沒有任何這類聲稱是基於相關的實驗或仔細分析的。既然沒有人可以證實分子是經過進化的,而且這方面所據稱的知識也沒有什麼根據,所以,我們大可以這樣說……達爾文的分子進化理論只是一派胡言罷了。」——《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

      [第12頁的附欄]

      進化論「賭機遇」

      進化論無疑是沉醉於賭機遇的人的夢想。為什麼呢?因為進化論者不管不利的證據有如天文數字之巨,也堅持進化論。

      羅伯特·納耶說:「由於進化論本身是賭機遇的,所以在進化過程裡,以往任何差之毫釐的事,都可以謬以千里,在人類出現以前就叫進化過程中斷。」可是,進化論者要我們相信,每次賭機遇都成功,而且千百萬次都成功。納耶承認:「重重障礙清楚顯示,聰慧生物的出現遠比科學家一度所想的複雜多了。也許有更多障礙科學家還沒有碰到。」

  • 上帝——憑著碰運氣還是精心創造?
    警醒!1997年 | 5月8日
    • 上帝——憑著碰運氣還是精心創造?

      「顯然不少科學家大力反對任何玄學的推理,更別說超自然的論據了。對於上帝的存在、有一位非人的創造者等觀念,他們僅是嗤之以鼻,一笑置之。……我個人並不贊成他們這種輕蔑的態度。」南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數學物理系教授保羅·戴維斯在《上帝的意念》裡這樣說。

      戴維斯還說:「仔細的研究顯示,宇宙的法則非常宜於複雜、紛繁的生物出現。就以有機體來說,生物看來是由於許多次機遇而存在的,這一點科學家和哲學家一直驚訝不已。」

      戴維斯繼續說:「科學研究是探討未知事物的一個過程。……其間顯出的合理和秩序貫串著全個過程。我們看出宇宙的秩序受到一定的數學法則支持,而這些法則互相牽引、彼此配合,為宇宙交織出一個和諧團結的景象。這些法則也簡單而優美。」

      戴維斯在結論說:「為什麼只有智人(Homo sapiens)才有理性,能夠了解宇宙?這點是一大個謎。……我無法相信人類在這個宇宙存在只是命運弄人、歷史上的機緣巧合,或者只是宇宙戲劇性的突發事情偶然產生罷了。我們跟宇宙關係密切。……我們跟地球是分不開的。」不過,戴維斯並沒有在結論中提到有一位設計者——上帝。你的結論又怎麼樣?人類跟地球是分不開的嗎?要是這樣,誰要我們到這裡來呢?

      揭開「謎底」的方法

      使徒保羅在聖經裡指出了解戴維斯所說的那「一大個謎」的方法。保羅說明上帝怎樣把自己透露出來:「因為上帝的事,凡是可以知道的,在他們[『那些壓制真理的人』]當中都是顯明的;上帝已經向他們顯明了。自從創造世界以來,上帝那些看不見的特質,就是他的永恆力量和神性,都是清楚可見的,從他所造的東西就可以明白,所以他們實在不能辯解。」(羅馬書1:18-20)a不錯,生物種類紛繁、極其複雜,而且設計精巧,叫謙卑的人肅然起敬,不得不承認有一位至高的主宰,他的智慧和意念,遠比人類的優越。——詩篇8:3,4。

      保羅接著談論那些否認上帝存在的人的話,無疑發人深省:「他們自命有智慧,到頭來卻顯得愚蠢。這樣的人用謊話取代上帝的真理,崇敬創造物,對這些東西獻上神聖服務,對創造者反倒不理;創造者是應該祝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1:22,25)在耶和華看來,崇敬「自然」而否認上帝存在的人實在愚不可及。他們陷入進化論自相矛盾的僵局裡,既不明白創造者,也不領悟創造物設計精妙、極其複雜。

      「連串巧合、數不勝數」

      保羅也說:「人沒有信心,就不可能完全取悅上帝,因為上前靠近上帝的人必須信他存在,又信他會賜報酬給懇切尋求他的人。」(希伯來書11:6)基於確切知識的信心,不是迷信,能夠使我們明白人生的目的。(歌羅西書1:9,10)有些科學家要我們相信,我們存在是因為「我們彷彿連續一百萬次中了百萬元彩票一樣」,這才是迷信。

      英國科學家弗雷德·霍伊爾提出了一個跟碳和氧有關的理論。碳和氧是生物所倚賴的兩種元素,在形成的過程中,涉及多個不同的核子反應。霍伊爾的理論指出,惟獨由於一次非常幸運的巧合,這些核子反應才能夠產生出數量相對平衡的碳和氧。

      霍伊爾舉出另一個例子:「如果質子和電子合起來的質量突然比中子的質量多了,而不是少了,後果就不堪設想。……宇宙中的一切氫原子立刻分解成中子和中微子。太陽缺了這些核燃料,就會漸漸暗淡並坍縮。」宇宙中億萬個恆星也落得同一結局。

      霍伊爾在結論說:「跟生物無關的巧合事情看來實在多得驚人,沒有這些巧合的事情,倚賴碳的生命[體]就無法生存,結果,人類也不會存在。」他說:「[生命所倚賴的]這種特性似乎遍布自然世界的所有結構,彷彿一根線把多個巧合貫串在一起。可是生命所倚賴的奇妙巧合這麼多,無疑需要有個合理解釋。」——楷書本刊排。

      霍伊爾還說:「難題是,我們要決定這些看來巧合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巧合,換句話說,生命是不是真的碰巧產生。科學家不想提起這個問題,只是這個問題不得不提出來。這些巧合的事情可能是一個有智慧的個體刻意安排的嗎?」

      保羅·戴維斯指出:「『連串巧合、數不勝數』,令霍伊爾大受感動,驚嘆這些巧合彷彿『核子物理的定律一樣精心計劃,因而在恆星內產生巨大威力』。」促成這「連串[奇妙]巧合、數不勝數」的是誰或是什麼呢?是誰或是什麼產生地球這個細小行星,讓其充滿種類紛繁、設計精巧的動植物呢?

      聖經的答案

      大約三千年前,詩篇執筆者態度恭謹地說:「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那裡有海,又大又廣;其中有無數的動物,大小活物都有。」——詩篇104:24,25。

      使徒約翰說:「耶和華我們的上帝,你配得榮耀、尊榮、力量,因為你創造了一切,而且一切都是由於你的旨意才存在,才創造的。」(啟示錄4:11)生命絕不是由於盲目的機遇而存在的,也不是宇宙偶然中彩,因而產生了千百萬種生物。

      顯而易見的真理是:上帝「創造了一切,而且一切都是由於[他]的旨意才存在,才創造的」。耶穌基督自己對法利賽派說:「難道你們沒有讀過這段記載嗎?從開頭創造人的,把人造成有男有女。」耶穌多麼清楚認識創造者!耶穌曾經是耶和華的工師,跟耶和華一起參與創造。——馬太福音19:4;箴言8:22-31。

      關於創造者,人必須懷著信心和謙卑才能領悟並接受這個基本真理。這種信心絕不是盲目的迷信,而是根據確鑿可見的證據的。不錯,「自從創造世界以來,上帝那些看不見的特質,……都是清楚可見的。」——羅馬書1:20。

      目前我們在科學方面所知有限,不能解釋上帝究竟怎樣創造萬物。所以我們應該承認,我們目前無法知道,也無法明白關於生命起源的一切真相。不過,每逢我們閱讀耶和華的話,就意識到這件事實:「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8,9。

      選擇權在於你:你要就是輕信生物是由盲目碰巧的進化而來,或者是無數次賭機遇而產生的;要就是相信耶和華上帝定意、設計及創造萬物。受靈示的預言者說得不錯:「永在的上帝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以賽亞書40:28。

      你相信哪一樣呢?你的決定對你未來的前途舉足輕重。如果進化是事實,死亡就一了百了,即使天主教神學提出似是而非、叫人費解的論據,企圖把「魂」的觀念引進進化論中,也無濟於事。b人並沒有一個不死的魂去抵消人難免一死的可怕打擊。——創世記2:7;以西結書18:4,20。

      要是我們相信聖經是真實的,相信活上帝是創造者,就可以享有上帝應許的祝福——人有希望活過來,永遠享受完美的生命,到時,地上也恢復原來的均衡和諧。(約翰福音5:28,29)你對哪一樣有信心呢?對達爾文那叫人難以置信、賭機遇的進化論有信心,還是對做事有目的、有計劃的創造者有信心呢?c

      [腳注]

      a 「其實自從創世以來,上帝那看不見的事,就如他永恆的大能和神性,都是看得見的,就是從他所造的萬物中可以領悟。」——羅馬書1:20,《新譯》。

      b 參閱28頁「世聞點滴」,「教宗再次確認進化論」。

      c 如想獲得有關的詳細資料,可以參閱《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

      [第14頁的精選語句]

      實際上,有些進化論者說,人在世上出現,「彷彿連續一百萬次中了百萬元彩票一樣」。

      [第15頁的附欄或圖片]

      物種紛繁,設計驚人

      昆蟲《世界書籍百科全書》說:「科學家每年發現7000到1萬種新的昆蟲。可能仍有100萬到1000萬種還沒有被人發現。」《衛報》週刊轉載法國報章《世界報》所發表的凱瑟琳·文森特的文章,其中說,「跟昆蟲種類的實際數目相比,」已經證實的昆蟲種類「只是個區區小數。……據估計,昆蟲種類的實際數目大約是500萬到5000萬不等」。

      請想想世上驚人的昆蟲——蜜蜂、螞蟻、黃蜂、蝴蝶、蟑螂、瓢蟲、螢火蟲、白蟻、蛾、家蠅、蜻蜓、蚊子、蠹魚蟲、蚱蜢、蝨、蟋蟀、跳蚤……,這些不過是其中的一小撮,昆蟲的種類彷彿數之不盡!

      鳥類重量不及14克的鳥兒又怎麼樣?「請想想,牠每年從阿拉斯加的林木線移棲到南美的雨林,來回飛行1萬6000公里,越過樹木茂盛的山峰、高樓摩天的城市,橫渡廣闊浩瀚的大西洋和墨西哥灣。」這隻驚人的鳥兒叫什麼?「黑頂白頰林鶯[Dendroica striata],牠精力充沛,在北美洲的鳥類中,牠那高超的飛行本領實在無與倫比。」(《北美洲鳥類大全》)我們再問:這種鳥類是憑著自然界無數次機遇而產生的,還是由一位有極高智慧的個體設計出來呢?

      有些鳥類看來擁有全套歌唱的本領:在歐洲各地以及非洲、亞洲部分地區出產的新疆歌鴝,以音調優美悅耳聞名;北美小嘲鶇「善於模仿,能夠熟記樂章而照著鳴叫」;澳大利亞的華麗琴鳥,「語聲、音色清脆,模仿本領高強」。——《世界鳥類》。

      另外,鳥類的羽毛五彩繽紛,雙翼和羽毛的設計叫人讚嘆不已。鳥類編織、築巢的本領,也是一絕;管它是坦坦平地,還是懸崖峭壁、高枝大樹,牠們都能一展所長!這種天賦的智慧,謙卑的人無不暗暗佩服。這些鳥類究竟從哪裡來?是碰巧產生還是設計出來的?

      人腦「腦子裡大約有10萬億到100萬億個突觸,每個突觸彷彿一個小型計算器,隨時記錄電脈衝帶來的信號。」(《腦子》)人很容易忽略了腦子的奇妙功能,腦子其實是藏在頭顱中備受保護的一個複雜小宇宙。人怎樣獲得這樣的一個器官,讓我們可以思想、推理、說千百種語言呢?是靠著千百萬次賭機遇成功,還是憑著智慧的設計?

      [第16,17頁的圖解]

      腦部外觀簡圖

      感覺皮層

      分析來自全身的感覺脈衝

      枕葉

      處理視覺信號

      小腦

      控制身體的平衡及肌肉協調

      前運動皮層

      控制肌肉的協調

      運動皮層

      協助控制身體的隨意運動

      額葉

      協助控制思維、情緒、言語及動作

      顳葉

      處理聲音;控制學習、記憶、語言及情緒各方面

      [第16頁的圖解]

      軸突末端

      神經遞質

      樹狀突

      突觸

      [第16,17頁的圖解]

      神經元

      樹狀突

      軸突

      樹狀突

      突觸

      神經元

      軸突

      「腦子裡大約有10萬億到100萬億個突觸,每個突觸彷彿一個小型計算器,隨時記錄電脈衝帶來的信號。」——《腦子》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