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進化論——證據確鑿,毋庸置疑?
    警醒!2006年 | 9月
    • 1999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的一本冊子說:「關於物種形成[生物進化而演變成新物種],一個特別有說服力的例子是: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研究過的13種鳥,現稱為達爾文鳥。」

      20世紀70年代,彼得·格蘭特和羅斯瑪麗·格蘭特領導一個研究小組,對達爾文鳥展開研究。他們發現,在一年旱災之後,喙較大的鳥存活率比喙較小的高。由於人們主要以鳥喙的形狀和大小來辨認那13種鳥,他們認為這個發現意義重大。冊子說:「當時格蘭特估計,如果加拉帕戈斯群島每十年發生一次旱災,也許在200年後就會出現一個新物種,一種新的鳥。」

      可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的冊子並沒有提到一些重要的事實,而這些事實會令研究人員相當尷尬。是什麼事呢?在旱災發生之後幾年,喙較小的鳥數目再度上升,比喙較大的為多。因此在1987年,彼得·格蘭特和研究生萊爾·吉布斯於科學雜誌《自然界》內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到他們看到「選擇方向逆轉」。1991年,格蘭特說每當氣候改變,「在自然選擇的影響下,鳥的數目就會有所增減」。研究人員也留意到,有幾個「物種」的鳥出現雜交情況,而後代的存活率比較高。於是,彼得·格蘭特和羅斯瑪麗·格蘭特又作出結論:如果鳥兒繼續雜交,也許在200年內,兩個「物種」的鳥就會合而為一,成為一個物種。

  • 進化論——證據確鑿,毋庸置疑?
    警醒!2006年 | 9月
    • 沒錯,達爾文鳥並沒有演變成「什麼新東西」。鳥仍舊是鳥。牠們雜交這件事,也令人質疑一些進化論者界定「物種」的方法。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