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究竟是誰?警醒!1998年 | 6月22日
-
-
人——究竟是誰?
人類似乎還弄不清楚自己的身分。進化論者理查德·利基說:「許久以來,哲學家一直在探析人性的不同層面。但說來奇怪,關於人性的本質,他們的意見至今還莫衷一是。」
不過,哥本哈根動物園卻別出心裁,借助靈長目動物住處的展品表達意見。《1997年不列顛年鑑》報導:「為了提醒遊客,人和猿的親緣關係最為接近,丹麥一對夫婦不惜搬到動物園的臨時住處去。」
不少參考書籍都鄭重其事地斷言,人類跟某些動物有親緣關係。比方說,《世界圖書百科全書》指稱:「人類、猿猴、狐猴和眼鏡猴同屬哺乳綱的靈長目。」
事實倒表明,人和獸類根本是兩回事。人有愛心、良心、道德觀念、靈性需要、公平感、惻隱之心、幽默感、創作力、時間觀念、自我意識和審美眼光,動物卻沒有這些特性。人不但關心未來,還把積累的知識代代相傳。人就算死了,也有希望再次活過來。
有些人試圖借助進化心理學,使人和動物之間的特性差異互相協調。進化心理學是進化論、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混合體。進化心理學又能不能解開人性之謎呢?
人生有什麼目的?
「進化心理學以簡單的假設為依據。」進化論者羅伯特·賴特說,「像其他器官一樣,人腦的預定用途就是把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人要充分領會頭腦所產生的感情和思想,就必須以這個假設為依據。」換句話說,我們一生完全受基因支配,從人腦的思維活動,我們看出人生的目的不外乎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
根據進化心理學,「人性一般是自私的,傾向於不擇手段追求一己私利」。《有道德感的動物》一書評論:「自然選擇『要』男子連連跟不同的女子交媾。」根據這個進化概念,女子在某些情況下行淫也可算是自然現象。連父愛母愛也被說成是基因一手策劃的,目的是要保證子孫能夠活下去。這個觀點強調,要確保人類大家庭千秋萬歲,關鍵在於把基因遺傳給後代。
進化心理學掀起了新浪潮,有些自助書把握時機相繼問世。一本自助書硬說,人性「跟黑猩猩、大猩猩和狒狒的天性沒有多大分別」。該書又斷言:「從進化論的觀點看,……傳宗接代最要緊。」
在另一方面,聖經說明上帝造人的目的,不是要人生兒育女這麼簡單。我們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足以把他的屬性,尤其是愛心、公正、智慧和能力,一一反映出來。正如前文提到,有些特性是人類獨有的。我們只要把上述的種種特性結合起來,就會明白聖經為什麼把人置於動物之上。聖經清楚表明,上帝不但把永生的願望放在他所造的人的心裡,更定意創建正義的新世界,讓人在其中得享無窮的生命。——創世記1:27,28;詩篇37:9-11,29;傳道書3:11;約翰福音3:16;啟示錄21:3,4。
我們相信什麼的確關係重大
要確定我們究竟是誰,單靠理論是不行的,因為我們對人類起源的看法可以影響我們的一生。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在1859年出版以後,歷史家威爾斯把不同人士所表達的意見記錄下來:
「世界隨即變得道德敗壞。……1859年以後,大眾再也不信上帝了。……在19世紀末葉,有權有勢的認為,汰弱留強的主張有利於他們崛起;在這場競爭中,堅強不屈、奸狡詭詐的必然勝過意志薄弱、輕信他人的。……他們斷定,人跟印度野狗一樣,不過是群居動物罷了。……在他們看來,大人物像野狗般橫行霸道、仗勢欺人是理所當然的。」
由此可見,我們弄清楚自己是誰的確關係重大,因為正如一個進化論者問道:「假如老一套的達爾文學說……使西方社會的道德標準一落千丈,新興[的進化心理學]一旦深入民心,那又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我們對人類起源的看法,足以影響我們對人生、對是非的基本看法。既是這樣,我們就必須深入而全面地探討這個問題。
-
-
像上帝還是像野獸?警醒!1998年 | 6月22日
-
-
像上帝還是像野獸?
聖經把最先的人亞當稱為「上帝的兒子」。(路加福音3:38)獸類就絕不配有這樣的稱譽。可是,聖經卻指出人和動物有好些共同的地方。例如,人和動物都是魂。創世記2:7說,上帝造了亞當,他「就成了有生命的活人[『活的魂』,《新世》]」。(《新譯》)哥林多前書15:45也表達同一的觀點:「最先的人亞當成了活的魂。」人就是魂,魂不是在軀體死後仍然活著的幽靈。
關於動物,創世記1:24說:「地上要生出活物[『活的魂』,《新世》]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和地上的野獸,各從其類!」(《新譯》)聖經透露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我們引以為榮之餘,也受到提醒,人類的本體是卑微的,跟動物同是塵世間的魂。此外,人和動物還有一個共同點。
聖經說:「世人所遭遇的與牲畜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所以人並不勝於牲畜。……大家都到一個地方去,都出於塵土,也都歸回塵土。」事實上,人和動物的死亡狀態都是一樣。大家都恢復原狀,不是歸回「地土」,就是歸回「塵土」。——傳道書3:19,20;創世記3:19;《新譯》。
那麼,死亡為什麼會令人悲痛欲絕?為什麼我們嚮往長生不老?為什麼人生一定要有目的?很明顯,我們跟動物迥然有別!
人獸之別
你一生就是吃喝、睡覺、生育,別無目的。你喜歡這樣混一輩子嗎?連進化論的熱心支持者也討厭這個念頭。「現代人思想開明,慣於事事懷疑,對事物持不可知的態度。」進化論者多布贊斯基寫道,「不過,他們有時也禁不住暗自忖量一些老問題:除了維持生命、傳宗接代以外,人生還有其他宗旨和意義嗎?我所處身的宇宙是空虛混沌、毫無意義的嗎?」
否認有上帝其實無濟於事,人仍然繼續尋找人生的意義。理查德·利基引述歷史家湯因比的話說:「[人]生來就有靈性,注定一生都要努力掙扎,務求跟所處身的宇宙協調一致。」
儘管這樣,有關人性、我們的起源、我們的靈性等基本問題還是在心頭縈繞。人獸之間顯然有巨大的鴻溝。那道鴻溝有多巨大呢?
不能逾越的鴻溝?
人獸之間的巨大鴻溝把進化論者難倒了。這道鴻溝到底有多巨大?關於這個問題,請看看進化論者本身的意見。
在19世紀,知名的進化論支持者赫胥黎寫道:「我絕對同意,人獸……之間確實存有巨大的鴻溝,……因為惟獨人具有言語天賦,說話清楚易懂、合乎邏輯。……人在言語方面獨領風騷,遠遠超越同類低等動物。」
進化論者科爾巴利斯評論:「人和其他靈長目動物之間的連繫顯然中斷了。……『靈長目動物的個子同人一樣大,但出乎我們的意料,人腦的體積竟然比牠們的腦子大兩倍。』」神經病學家理查德·雷斯塔克說明箇中原因:「在已知的宇宙中,[人]腦是惟一有能力自我理解的器官。」
利基承認:「人具有的自覺意識使科學家感到進退兩難,有的認為這個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我們人人都有自我意識,凡我們所想所做的,都能一一領悟,這種能力非常奇妙。」他又說:「在智人[人類]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之間,語言成了一道又大又深的鴻溝。」
彼得·羅素指出,人腦還有一個絕妙的特點。他寫道:「記憶無疑是人腦的一大功能,作用宏富。沒有記憶,人就不能學習,……不能運用知識,不能發展語言,也不能培養人類普遍具有的……各種特質。」
此外,從來沒有動物敬天拜神。愛德華·威爾遜說:「先天的宗教傾向是人腦中最強大的動力,而且複雜無比;這種傾向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可說是磨滅不掉的。」
「人的行為使達爾文學說疑竇叢生。」進化論者羅伯特·賴特直言不諱,「幽默、歡笑有什麼功用?人為什麼在臨終時懺悔?……悲傷的功用究竟是什麼?……人已經死了,悲傷對基因又有什麼用呢?」
進化論者伊萊恩·摩根承認:「人類引起的四大疑點是:(1)他們為什麼用雙腿走路?(2)他們的毛皮為什麼脫落?(3)他們的腦袋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大?(4)他們為什麼要學講話?
進化論者怎樣解答這些問題?摩根說:「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是:(1)『我們還不知道』;(2)『我們還不知道』;(3)『我們還不知道』;(4)『我們還不知道』。」
理論站不住腳
在《左腦特異的類人猿》一書,作者指出他旨在「概述人類怎樣隨著時間進化而來。不少結論都是根據幾隻古牙、幾塊陳年骨頭和石頭推斷出來的」。真的,許多人連達爾文本人原創的理論也不接受。理查德·利基說:「關於我們怎樣進化而來,達爾文的理論在人類學中一向獨佔鰲頭,直到幾年前才被人發現他的一套原來是錯的。」
伊萊恩·摩根指出,不少進化論者「以為早30年前他們已找到問題的答案,如今卻信心盡失」。進化論者所持守的理念,有的已站不住腳了,這是不足為奇的。
可悲的後果
有些研究報告表示,雄獸跟多少雌獸交配,取決於雌雄之間個子大小的差別。有些人由此推斷,人類的性習慣理當跟黑猩猩類似,因為雄性黑猩猩像男子一樣,身材比雌性稍大一點。有些人於是妄下結論,認為人應該像黑猩猩一樣,有多過一個性伴侶。難怪不少男女都以此為藉口,縱慾作樂。
這樣的性習慣似乎很適合黑猩猩,但對人類就不行了,反而害人不淺。事實表明,男女性濫交就是自討苦吃,他們的人生路多災多難:有的家庭破裂,有的要人工流產,有的罹患惡疾,有的經受精神衝擊、感情創傷,有的妒火中燒,有的遭到家人暴力虐待,有的遺棄子女。棄兒從小四處飄零,長大後很難適應環境,到頭來還是重蹈父母的覆轍。如果人獸天性如一,以上的事根本自然不過,又何來苦惱呢?
進化思想還叫人懷疑,人的生命究竟是不是神聖的。假如我們不信有上帝,又認為自己不過是高等動物,我們憑什麼可以說人命是神聖的?或許根據我們的才智?要是這樣,《人類獨特之處》所提出的問題就很適切了:「只因為我們[在進化過程中]一直走運,我們就把人看得比貓狗更重要,這是公平的嗎?」
新一套的進化思想日漸流行,「勢必對道德觀念造成深遠的影響,」《有道德感的動物》這樣說。進化論假設人經「自然選擇」而來,以這個假設為依據的道德觀是殘酷的。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正如威爾斯所說,「堅強不屈、奸狡詭詐的必然勝過意志薄弱、輕信他人的」。
多年來,進化論者提出了不少的理論,一點一點地腐化人類的道德標準。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理論往往被新一代的思想家推翻。不過,這些理論所造成的禍害卻依舊存留,真可悲。
崇拜受造物還是崇拜創造主?
進化論試圖從地上的受造物尋找答案,不肯向天上的創造主請教。在另一方面,聖經卻鼓勵我們仰望天上的真神,求他教我們學習正確的道德標準,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目的。聖經說明為什麼我們要竭力避免做壞事,為什麼只有人類才對死亡深感苦惱。談到我們為什麼會常常犯錯,聖經的解釋合情合理,令人折服。請你不妨查考一下這個令人滿意的解釋。
-
-
答案——當向天上尋警醒!1998年 | 6月22日
-
-
答案——當向天上尋
進化論聲稱,我們是經過一連串的演化過程,漸漸變成高等動物的。另一方面,聖經卻表明最先的人是完美的,具有上帝的形像;可惜,不消多久,人就變得不完美了,從此在漫長的下坡路上一直滑落。
我們的始祖亞當夏娃從斜坡翻下,全是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們想要在道德上獨立自主,存心違背上帝的命令,損害自己的良心。亞當夏娃猶如汽車司機,蓄意開車越過上帝法律的護欄,一直衝下斜坡,害得我們陷入當前的困境:既要面對疾病、衰老、死亡,也要應付種族偏見、宗教仇恨、恐怖戰爭。——創世記2:17;3:6,7。
動物基因還是遺傳缺陷?
聖經自然沒有按科學原理解釋,亞當夏娃犯罪後,他們的完美身體怎麼了。聖經並不是科學課本,正如車主手冊也不是汽車工程學的課本。聖經倒像車主手冊一樣,提供正確無誤的指引,沒有半點虛假。
亞當夏娃開車闖過上帝法律的護欄,傷害了身體的生理機能。此後,他們就慢慢地衰竭死亡。他們的後代,也就是人類家庭,個個都受遺傳定律支配,生下來就不完美,最後也難免一死。——約伯記14:4;詩篇51:5;羅馬書5:12。
很遺憾,我們也遺傳了犯罪傾向,從人類只顧追求一己私利、縱情淫樂就可見一斑。性行為固然有它的適當位置。上帝吩咐第一對夫婦:「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世記1:28)創造主滿有慈愛,讓夫妻遵從以上吩咐之餘,也有行房之樂。(箴言5:18)可是,由於不完美,人往往濫用了性。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身心機能以至生活的各個層面,通通受到不完美遺傳的無情打擊。
我們雖然不完美,但仍不至於毫無是非感。我們要是衷心願意,就一定能夠控制著「駕駛盤」,奮力抵抗偏離正道的傾向,從而避開人生路上的種種危險。當然,不完美的人沒有一個能完全克制犯罪的傾向。慈悲的上帝體恤我們的處境。——詩篇103:14;羅馬書7:21-23。
為什麼我們不想死去
有一個謎,進化論者到現在還猜不透:儘管死亡看來是自然不過、不可避免的,人卻偏偏不願接受這個現實。聖經其實早就揭開謎底,使真相大白。
聖經表明,人不免一死,是因為人違抗上帝的命令,蓄意犯罪。如果我們的始祖繼續順從上帝,他們就可以同子子孫孫一起享受無窮的生命了。上帝其實預先安排,使人生來就嚮往長生不老。根據《聖經新譯本》,傳道書3:11說:「他又把永恆的意識放在人的心裡。」自從上帝判了人類死罪,世人就活在死亡的陰影下,痛苦難安,失落之情揮之不去。
為了滿足長生不老的自然願望,同時消除內心的矛盾,人捏造了各種各樣的道理,從靈魂不死到轉世投生,無奇不有。科學家力圖解開衰老之謎,因為他們也想把死亡逆轉過來,或至少把人的壽命延長一點。進化論者不信真有上帝,把永生的願望說成是進化過程所產生的錯覺,因為這個願望跟他們的看法互相抵觸:他們認為人不過是高等動物。另一方面,聖經卻指出死亡是人類的仇敵,這跟我們想活下去的自然願望協調一致。——哥林多前書15:26。
那麼,我們的身心又有沒有線索表明,人類原先是可以活到永遠的?的確有!單看人腦的功能,我們就驚嘆不已;人的腦子充分證明,我們本可以活得更長久,壽命不該像現代人的那麼短促。
人被造成永遠活下去
腦子重1.4公斤左右,含有100億到1000億個神經元。專家說在眾多的神經元中,沒有兩個是完全一樣的。每個神經元能夠跟多達20萬個別的神經元溝通,腦子的溝通線路錯綜複雜,數不勝數。這還不止,《科學美國人》說,「每個神經元[本身]就是一台先進的電腦」。
腦子浸沒在一種像濃湯般的化學混合液裡,這種液體能左右神經元的運作。人的腦子複雜無比,連功率最大的電腦也望塵莫及。托尼·布贊和特倫斯·狄克遜一致認為:「人人的頭腦都是個令人驚嘆的動力源泉,這個器官又精密又有效率。我們對腦子的認識越多,就越覺得腦子的潛力是用之不竭的。」他們又引述彼得·阿諾欣教授的話說:「到現在還沒有人能把腦子的潛能完全發揮出來。所以,有關人腦的潛力限度,我們決不接受任何消極的評估。人的腦子有無限的潛力。」
進化論者悍然不顧這些鐵一般的事實。進化過程為什麼要替原始的穴居野人,甚或現代的有識之士,「造就」一個具有無窮潛力的器官供千秋萬世之用呢?很明顯,惟一的合理解釋就是人要永遠活下去!但我們的身體又怎麼樣?
《新陳代謝——身心歷程》一書指出:「受損傷的骨骼、組織、器官能自行愈合,神奇得不可思議。我們只要停下來,察看一下自己的身體,就會有驚人的發現:皮膚、毛髮、指甲,以及身體的其他器官,都悄然無聲地長出新的組織來。身體新陳代謝,生生不息。在我們一生中,體內的生化結構更新過不知凡幾。」
在預定的時間,上帝準會把神奇的自我更新過程延續到永遠。到時,「死亡[終於]歸於無有」了。(哥林多前書15:26)但要真正快樂,單有永生並不夠,我們還需要其他東西。我們需要有和平;換句話說,我們必須跟上帝和同胞和睦共處。除非人類真誠地彼此相愛,這樣的和平決不能實現。
以愛為本的新世界
約翰一書4:8說:「上帝就是愛。」愛具有無比的推動力,尤其是耶和華上帝的愛,這就是我們有希望永遠活下去的基本原因。約翰福音3:16說:「上帝深愛世界,甚至賜下自己獨生的兒子,好叫凡信從他的人都不致毀滅,反而有永遠的生命。」
永遠的生命!前景多麼美好啊!不過,我們既然遺傳了罪,就無權永遠活下去。聖經說:「罪給人的工資就是死亡。」(羅馬書6:23)但令人欣幸的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本著愛心,替我們犧牲生命。關於耶穌,使徒約翰寫道:「那位為我們捐棄了自己的魂。」(約翰一書3:16)他實際獻出自己的完美生命作為「換取許多人的贖價」,好叫我們信從他的,能夠除去罪孽,享受永遠的生命。(馬太福音20:28)聖經說:「上帝差他獨生的兒子到世界來,叫我們可以通過他得生命。」——約翰一書4:9。
那麼,我們又應該怎樣回應上帝和他愛子的厚愛?聖經接著說:「親愛的,既然上帝這樣愛了我們,我們自己就有義務要彼此相愛。」(約翰一書4:11)我們必須學習彼此相愛,因為上帝的新世界是以愛為本的。今天,許多人都看出愛的真實價值,正如耶和華上帝在他的話語聖經所強調的一樣。
《愛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一書評論,沒人愛護關懷,「兒童很容易夭折」。但這不是說,人長大後就不需要有人愛護。一位顯要的人類學家指出,愛「在人類各種需要中居中心地位,正如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從生理化學、生理機能和心理角度來看,沒人理會的孩子跟有人呵護的截然不同。兩者的身體發育也迥然有別」。
你能想像當全地的人民都切實相愛,生活是怎麼樣的嗎?到時人再也不會對異族外僑、不同膚色的人抱有偏見!上帝任命的君王耶穌基督掌權以後,大地會洋溢著和平友愛的氣氛,以下受靈示的聖經詩篇將要實現:
「上帝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他必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窮乏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在他的日子,義人要發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長存。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詩篇72:1,4,7,8,12,13。
在上帝的新世界,惡人毫無立足餘地,情形就像聖經另一篇詩所應許一樣:「作惡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還有片時,惡人要歸於無有;你就是細察他的住處也要歸於無有。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詩篇37:9-11。
到時,凡是順服上帝的,包括從墳墓裡興起而活過來的,他們的身心都會得到醫治。最後,活著的人個個都會十全十美地反映上帝的形像。經過悠悠歲月以後,持守正路的艱苦奮鬥終於完結了。人類無需一方面苦苦渴求長生不老,另一方面又要面對死亡的殘酷現實!真的,仁愛的上帝必然實現以下的應許:「不再有死亡。」——啟示錄21:4;使徒行傳24:15。
但願你奮鬥到底,永不放棄持守正路。要聽從上帝的吩咐:「務要爭戰,為信仰作美好的爭戰,穩固地持定永遠的生命。」在上帝的新世界所享受的生命,就是聖經所指的「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6:12,19。
但願你珍視聖經所倡導的真理:「要知道耶和華是上帝;他創造了我們,不是我們自己。」友愛會瀰漫耶和華的正義新世界,要置身其中,先決條件就是要切實擁護聖經的寶貴真理。——詩篇100:3,《新譯》夾注;彼得後書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