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伯拉罕——信心的典範守望台2001年 | 8月15日
-
-
亞伯拉罕——信心的典範
「懷具信心的人,亞伯拉罕就成了他們的父親。」——羅馬書4:11。
1,2.(甲)關於亞伯拉罕,什麼最為現代基督徒津津樂道?(乙)為什麼聖經說亞伯拉罕是所有懷具信心的人的父親?
他是一個重要民族的祖宗,也是先知、商人、領袖。可是,他最為現代基督徒津津樂道的,卻是無可動搖的信心。由於他的信心這麼堅定,耶和華上帝把他看做朋友。(以賽亞書41:8;雅各書2:23)他名叫亞伯拉罕。聖經說他是所有懷具信心的人的父親。——羅馬書4:11。
2 在亞伯拉罕之前,亞伯、以諾、挪亞等古人不是也很有信心嗎?不錯,但由於亞伯拉罕的約,萬國才能得福。(創世記22:18)因此,誰對上帝應許的苗裔有信心,亞伯拉罕就彷彿成了這些人的父親。(加拉太書3:8,9)另一方面,亞伯拉罕的信心是我們的典範,所以也可說是我們的父親。他的一生體現了信心,經歷過許多考驗和試煉。上帝吩咐亞伯拉罕獻上愛子以撒,可說是亞伯拉罕一生中最嚴峻的考驗。不過在這件事以前,他已經克服了很多障礙。(創世記22:1,2)現在我們看看較早的時候,有什麼困難考驗亞伯拉罕的信心,並且看看今天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事。
奉命離開吾珥城
3.據聖經說,亞伯蘭的背景怎樣?
3 聖經在創世記11:26,頭一次提到亞伯蘭(後來稱為亞伯拉罕),說:「他拉活到七十歲,生了亞伯蘭、拿鶴、哈蘭。」亞伯蘭的祖先是敬畏上帝的閃。(創世記11:10-24)據創世記11:31說,亞伯蘭和家人住在幼發拉底河東岸一座繁榮的城,叫做「迦勒底的吾珥」。a因此,他本來不是住在帳幕的遊牧民族,而是自小在城裡長大,過著舒適的生活。吾珥的集市有外地運來的貨物,街道兩旁是整齊的房子。當地的深宅大院有14個房間,還有粉牆和室內水管。
4.(甲)吾珥城裡的人要事奉真神,為什麼並不容易?(乙)亞伯蘭為什麼信從耶和華?
4 雖然吾珥城繁榮富庶,但城裡的人要事奉真神並不容易,因為這個城充斥著偶像崇拜和迷信。吾珥最觸目的建築物是一座高聳的金字塔,供奉著月神南那。很多人自然想迫使亞伯蘭參加這類卑下的崇拜,也許連他的親戚也給他不少壓力。根據猶太人一些傳統看法,亞伯蘭的父親他拉是造偶像為生的。(約書亞記24:2,14,15)不管他拉是不是造偶像的,亞伯蘭都沒有參加墮落、謬誤的崇拜。當時他年邁的祖先閃仍然在世,一定教導亞伯蘭認識真神。結果亞伯蘭信從耶和華,並沒有信奉南那。——加拉太書3:6。
信心經歷考驗
5.亞伯蘭住在吾珥的時候,上帝給他什麼吩咐和應許?
5 亞伯蘭的信心經歷考驗了。上帝向他顯現,吩咐他,說:「你要離開家鄉、親屬、父家,往我要指示你的地去。我要讓你成為大國,賜福給你。我必使你的名為大,你必使眾人得福。祝福你的,我必賜福給他;咒詛你的,我要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而贏得福分。」——創世記12:1-3;使徒行傳7:2,3。
6.亞伯蘭離開吾珥,為什麼要有很大信心才行?
6 亞伯蘭已屆暮年,膝下猶虛,怎能「成為大國」呢?上帝吩咐他去的地方在哪裡呢?上帝沒有告訴亞伯蘭。因此,亞伯蘭離開吾珥,放棄城裡舒適的生活,的確要很有信心。《家族·親情·聖經》論述古代社會說:「家族裡要是有人犯了大罪,最重的懲罰就是把他趕走,不認他是家族的一分子。……所以,亞伯拉罕響應上帝的呼召,不但離開本國,還離開族人,實在對上帝絕對服從,非常信任。」
7.現代的基督徒可能像亞伯蘭一樣遇到什麼考驗?
7 現代的基督徒可能遇到類似的考驗。我們可能像亞伯蘭一樣受到很大壓力,要我們追求功利,把事奉上帝當做次要的事。(約翰一書2:16)不信的家人、被開除的親戚也許反對我們的信仰,引誘我們參加一些有害的活動。(馬太福音10:34-36;哥林多前書5:11-13;15:33)亞伯蘭為我們立下好榜樣。在他看來,跟耶和華的友誼比什麼都重要,甚至家庭關係也不及上帝的友誼。他雖然不清楚上帝實現應許的方法、時間、地點,卻全心信賴上帝的應許,甘願把一生託付給上帝。他的榜樣的確激勵我們把王國視為一生首務!——馬太福音6:33。
8.亞伯蘭的信心對直系親屬有什麼影響?基督徒從中學到什麼事?
8 亞伯蘭的直系親屬又怎樣呢?亞伯蘭的信心顯然對他們有重大影響。他的妻子撒萊、喪父的姪兒羅得都受他感動,響應上帝的呼召,離開吾珥。後來,亞伯蘭的兄弟拿鶴和拿鶴的一些子孫也離開吾珥,住在哈蘭,崇拜耶和華。(創世記24:1-4,10,31;27:43;29:4,5)連亞伯蘭的父親他拉也同意跟兒子一起離鄉背井!既然他拉是一家之主,所以聖經說他帶領家人到迦南去。(創世記11:31)我們要是機巧、體貼地向親人作見證,會不會也得著一些成果呢?
9.起程之前,亞伯蘭有什麼事要預備?亞伯蘭辦理這些事,為什麼要作出犧牲?
9 起程之前,亞伯蘭有很多事要辦。他要變賣產業,買帳幕、駱駝、食物和旅途上需要的用品。亞伯蘭匆匆辦理這些事,可能要損失金錢,但他樂於服從耶和華。一切預備妥當,亞伯蘭的駱駝隊終於在吾珥的城牆外集合,準備出發!那一天實在影響深遠!駱駝隊沿著幼發拉底河彎彎曲曲的河道,往西北前進。幾個星期後,駱駝隊走了1000公里路程,到達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一座城,叫做哈蘭。哈蘭是商旅中途歇息的重鎮。
10,11.(甲)亞伯蘭可能為了什麼緣故住在哈蘭一段時間?(乙)如果基督徒要照顧年老的父母,亞伯蘭的例子對他們有什麼鼓勵?
10 看來亞伯蘭由於父親他拉年邁,於是在哈蘭住下來。(利未記19:32)今天許多基督徒也要照顧年老有病的父母,有些弟兄姊妹因此要改變自己的生活。要是基督徒為了負起兒女的責任,不得不放棄一些事,他們出於愛心的犧牲「在上帝眼中是可悅納的」。——提摩太前書5:4。
11 時光飛逝。「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年。他拉死在哈蘭。」亞伯蘭痛失父親,自然傷心,但哀悼的時候一過,他就馬上起程。「亞伯蘭離開哈蘭的時候,七十五歲。亞伯蘭帶著妻子撒萊、姪兒羅得,以及他們在哈蘭積聚的一切財物和他們所得的人口,出發到迦南地去。」——創世記11:32;12:4,5。
12.在哈蘭的時候,亞伯蘭做了什麼事?
12 在哈蘭,亞伯蘭積聚了不少財物。這一點很值得注意。亞伯蘭離開吾珥,雖然犧牲了不少資財,他離開哈蘭的時候卻很富有。這顯然由於上帝賜福給他。(傳道書5:19)今天,上帝沒有承諾賜財富給他的所有僕人,但誰為王國「撇下了房屋、兄弟、姊妹」,上帝都應許照顧他們,決不食言。(馬可福音10:29,30)亞伯蘭也得了「人口」,意思是他得了一大群僕人。《耶路撒冷塔古姆譯本》和《迦勒底意譯本》說亞伯蘭使他們「歸信」。(創世記18:19)你的信心促使你向鄰居、同事、同學作見證嗎?亞伯蘭沒有就此永久定居,忘記上帝的吩咐,反而善用在哈蘭的時間。現在時候到了,「亞伯蘭就照耶和華吩咐他的去了」。——創世記12:4。
橫渡幼發拉底河
13.亞伯蘭在什麼時候橫渡幼發拉底河?他的行動有什麼深遠的意義?
13 亞伯蘭又要上路了。他的駱駝隊離開哈蘭後,往西走了差不多90公里。亞伯蘭也許在幼發拉底河岸邊停下來,從古代的貿易中心迦基米施渡河。迦基米施是駱駝隊渡河的主要地點。b亞伯蘭的駱駝隊在哪一天渡河呢?根據聖經,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513年猶太曆尼散月14日離開埃及,在此之前430年就是亞伯蘭渡河的日期。出埃及記12:41說:「四百三十年結束的那一天,耶和華的大軍都從埃及地出來了。」公元前1943年猶太曆尼散月14日,亞伯蘭遵照上帝的吩咐渡河,亞伯拉罕的約看來就在那個時候生效了。
14.(甲)憑著信心,亞伯蘭預見什麼?(乙)今天,上帝的子民在哪一方面比亞伯蘭更有福?
14 亞伯蘭離開了繁榮的吾珥城,但現在他能預見一座「有穩確根基的城」,就是上帝用來統治人類的正義政府。(希伯來書11:10)亞伯蘭雖然所知甚少,但已能看出上帝旨意的端倪,知道上帝要救贖不免一死的人類。今天,我們有福深入了解上帝的旨意,遠比亞伯蘭所知道的多。(箴言4:18)亞伯蘭所指望的「城」已經實現,王國政府已經在1914年於天上建立。既然這樣,我們不是更應該信賴耶和華,並且用行動表明我們的信心嗎?
開始在應許之地寄居
15,16.(甲)亞伯蘭為耶和華築壇,為什麼要很有勇氣?(乙)現代的基督徒可以怎樣效法亞伯蘭?
15 創世記12:5,6說:「最後他們到了迦南地。亞伯蘭穿越那地方,到了示劍地,靠近摩利的大樹區。」示劍位於耶路撒冷以北50公里一個山谷之中。曾有人說,這個肥沃的山谷是「聖地中的樂園」。那裡雖然豐饒,但「當時迦南人還住在那個地方」。迦南人道德淪亡,亞伯蘭自然要小心保護家人,免得他們沾染墮落的風氣。——出埃及記34:11-16。
16 耶和華第二次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塊土地賜給你的苗裔。」這句話使亞伯蘭多麼興奮!雖然亞伯蘭看不見應許實現,只有後世的子孫才能承受福分,他還是十分高興,可見他對上帝很有信心。他聽見了上帝的應許,「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世記12:7)一位聖經學者說:「亞伯蘭在當地築壇,其實是接收土地的儀式,表明他由於對上帝有信心,穩穩當當地得著土地的擁有權。」亞伯蘭要築這麼一座壇,必須很有勇氣,因為壇顯然跟後來律法規定的一樣,用未鑿過的石頭築成。(出埃及記20:24,25)這種壇跟迦南人的祭壇有顯著分別。因此,亞伯蘭無畏地宣示他崇拜真神耶和華,不怕迦南人仇視他,傷害他。今天我們又怎樣呢?我們不敢讓身邊的人知道我們崇拜耶和華嗎?年輕人,你讓鄰居或同學知道你的身份嗎?但願我們都效法亞伯蘭的勇敢榜樣,以身為耶和華的僕人自豪!
17.我們有什麼證據說亞伯蘭傳揚上帝的名?現代的基督徒看見亞伯蘭的榜樣,應該謹記什麼事?
17 亞伯蘭不管到哪裡去,總以崇拜上帝為首務。「後來他從那裡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區,搭蓋帳幕,西朝伯特利城,東望艾城。他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呼求耶和華的名。」(創世記12:8)在希伯來語,「呼求」也有「宣揚」或「傳講」的意思。亞伯蘭顯然向四鄰的迦南人勇敢地宣揚耶和華的名。(創世記14:22-24)我們看見他的榜樣,不禁想到自己也有責任竭盡全力宣揚上帝的名。——希伯來書13:15;羅馬書10:10。
18.亞伯蘭和迦南人的關係怎樣?
18 亞伯蘭不管住在哪裡,都沒有久留。「亞伯蘭又拔營,漸漸遷到南地去。」(創世記12:9)南地就是猶大山區以南的乾旱地帶。亞伯蘭帶著家人不斷遷移,並且向各處的鄰居表明自己崇拜耶和華,「聲明自己在當地是外來的,是寄居的」。(希伯來書11:13)他們從不會跟異教的鄰居過度親密。現代的基督徒也必須「不屬於世界」。(約翰福音17:16)我們雖然對鄰居和同事仁慈有禮,卻要提防習染不良的行為,免得反映世界的精神,好像遠離上帝的世人一樣。——以弗所書2:2,3。
19.(甲)亞伯蘭和撒萊過遊牧生活,為什麼並不容易?(乙)亞伯蘭快要面對什麼新考驗?
19 我們不該忘記,不管是亞伯蘭還是撒萊,適應艱苦的遊牧生活絕不容易。他們只能吃牲畜的肉,喝牲畜的奶,不能在吾珥的集市上購買種類繁多的食物。他們只能住帳幕,不能住華麗的房子。(希伯來書11:9)亞伯蘭有許多事要辦,忙於管理牛羊僕婢。撒萊也要做傳統中東婦女的家務,例如揉麵、烘餅、紡紗、縫衣。(創世記18:6,7;列王紀下23:7;箴言31:19;以西結書13:18)可是,新的考驗快要出現了。不久,亞伯蘭和家人都性命堪虞!亞伯蘭能應付考驗嗎?
-
-
要像亞伯拉罕一樣有信心!守望台2001年 | 8月15日
-
-
要像亞伯拉罕一樣有信心!
「誰持守信心,誰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加拉太書3:7。
1.亞伯蘭在迦南遇上新考驗,他怎樣應付?
亞伯蘭服從耶和華的吩咐,放棄了吾珥城舒適的生活。此後他的生活雖然諸多不便,但比起他在埃及遇到的信心考驗,卻算不得什麼了。聖經說:「後來那地方鬧饑荒。」亞伯蘭本可以為自己的遭遇滿腹牢騷,但他沒有發怨言。他採取切合實際的步驟去照顧家人的溫飽。「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僑居埃及,因為迦南地的饑荒非常嚴重。」亞伯蘭一家人口眾多,在埃及自然引人注目。耶和華會信守諾言,保護亞伯蘭嗎?——創世記12:10;出埃及記16:2,3。
2,3.(甲)為什麼亞伯蘭隱瞞妻子的真正身份?(乙)亞伯蘭用怎樣的態度要求妻子合作?
2 創世記12:11-13說:「快到埃及的時候,亞伯蘭對妻子撒萊說:『請聽我說。我知道你是個美貌的婦人。埃及人看見你,就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一定會殺我,卻要讓你存活。請告訴人你是我的妹妹,這樣你就讓我平安無事,我也因你而活下去。』」撒萊儘管已經超過65歲,仍舊美麗動人。撒萊的美貌使亞伯蘭性命堪虞。a(創世記12:4,5;17:17)更重要的是,這件事影響到耶和華的旨意,因為他說世上的萬國都必因亞伯蘭的苗裔而贏得福分。(創世記12:2,3,7)既然亞伯蘭還沒有子嗣,他就不可以死。
3 亞伯蘭向妻子提到他們預先同意的策略,就是說撒萊是他的妹妹。請注意,亞伯蘭雖然是族長,是一家之主,卻沒有濫用權力,反而請求妻子合作和支持。(創世記12:11-13;20:13)亞伯蘭本著愛心行使首領權,為做丈夫的立下榜樣。撒萊順服丈夫,今天做妻子的也該效法她。——以弗所書5:23-28;歌羅西書4:6。
4.如果弟兄的生命受威脅,上帝的現代忠僕應該怎樣做?
4 撒萊可以說自己跟亞伯蘭是兄妹,因為她確實是亞伯蘭同父異母的妹妹。(創世記20:12)況且那些人無權過問撒萊的身份,所以亞伯蘭和撒萊根本沒有義務吐露真相。(馬太福音7:6)上帝的現代忠僕聽從聖經的吩咐,行事為人盡都誠實。(希伯來書13:18)比方說,他們在法庭上宣誓後絕對不會撒謊。可是,如果他們遇到迫害或內亂,弟兄的生命或靈性受威脅,他們就會聽從耶穌的勸告,「像蛇一樣謹慎,像鴿子一樣清白無邪」。——馬太福音10:16;參看《守望台》1996年11月1日刊18頁19段。
5.為什麼撒萊甘願服從亞伯蘭的話?
5 撒萊對亞伯蘭的請求有什麼反應呢?使徒彼得說,古時有許多婦女「仰望上帝」,撒萊就是其中一個,可見撒萊明白這件事的屬靈意義。她也愛丈夫,尊重丈夫。因此撒萊「順服自己的丈夫」,不讓人知道自己已婚。(彼得前書3:5)她這樣做是要冒險的。「亞伯蘭一進入埃及,埃及人就注意到婦人非常美貌。法老的大臣也看見了,就在法老面前讚賞她。於是婦人被召進法老的宮裡去。」——創世記12:14,15。
耶和華挺身而出
6,7.亞伯蘭和撒萊遇到什麼情況,叫他們心如刀割?耶和華怎樣救出撒萊?
6 亞伯蘭和撒萊一定心如刀割!撒萊可能要被人姦污了!此外,法老由於不知道亞伯蘭和撒萊是夫妻,竟然向亞伯蘭大送禮物,「亞伯蘭就得了羊群、牛群、公驢、男僕、女僕、母驢、駱駝」。b(創世記12:16)在亞伯蘭看來,這些禮物簡直是奇恥大辱!雖然當時形勢極其不利,耶和華卻沒有捨棄亞伯蘭。
7 「可是耶和華因亞伯蘭的妻子撒萊而降下大災,打擊法老和他的一家。」(創世記12:17)法老藉著某種未經透露的方式,得知這些「大災」的真正原因,立刻亡羊補牢。「於是法老召亞伯蘭來,說:『你對我做的是什麼事?為什麼不告訴我她是你的妻子呢?為什麼說「她是我的妹妹」,使我險些娶她做妻子呢?看,你的妻子在這裡,帶她走吧!』法老就吩咐身邊的人把他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一切所有的都送走了。」——創世記12:18-20;詩篇105:14,15。
8.耶和華應許怎樣保護今天的基督徒?
8 今天,耶和華並不保證我們不會喪生,或不會遇上罪行、饑荒、天災。不過耶和華應許,他絕不會讓任何事危害我們的靈性。(詩篇91:1-4)他保護我們的主要方法,就是通過聖經和「忠信睿智的奴隸」提出合時的警告。(馬太福音24:45)上帝的僕人會不會被人迫害至死呢?上帝可能讓個別的人喪生,卻絕不會讓他的子民滅絕。(詩篇116:15)假如有一些忠心的基督徒殉道,我們深信他們必定復活。——約翰福音5:28,29。
為保和睦,寧可犧牲
9.聖經怎樣表示亞伯蘭在迦南不斷遷移?
9 迦南的饑荒過去後,「亞伯蘭帶著妻子和他一切所有的,從埃及上南地去了。羅得也跟他一起去。亞伯蘭有很多牲畜和金銀」。(創世記13:1,2)當地的居民把他看做有權勢的要人。(創世記23:6)亞伯蘭卻不想在當地定居,不想捲入迦南人的政治。「他從南地拔營,漸漸遷往伯特利城去。到了伯特利城和艾城之間,就是他最初搭蓋帳幕的地方。」亞伯蘭一如既往,不管到哪裡去,都把崇拜上帝視為首務。——創世記13:3,4。
10.亞伯蘭和羅得的牧人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這個問題必須馬上解決?
10 「跟亞伯蘭一起去的羅得也有羊群、牛群、帳幕。他們住在一起,那地方卻容納不了,因為他們的財物多起來,他們無法同住。有一次,牧放亞伯蘭牲畜的人跟牧放羅得牲畜的人發生爭吵。當時迦南人和比利洗人還住在那個地方。」(創世記13:5-7)那地方的水源和牧草不能同時養活亞伯蘭和羅得的牲畜。兩家的牧人越來越多摩擦,各自心頭有氣。崇拜上帝的人不該吵鬧拌嘴。兩家倘若爭吵不休,就會積怨漸深,難以和好。亞伯蘭怎樣處理這個問題呢?自從羅得的父親死後,亞伯蘭就收養了羅得,也許把他撫養成人,視如己出。亞伯蘭既然是長輩,有什麼好東西不是應該先讓給他嗎?
11,12.亞伯蘭向羅得提出什麼大方的建議?羅得的選擇為什麼十分不智?
11 可是亞伯蘭對羅得說:「我們都是弟兄,你我不要再爭吵了,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要再爭吵了。全地不是在你面前嗎?請你跟我分開。你往左,我就往右;你往右,我就往左。」伯特利附近有一個地方,有人說那裡「景色遼闊,在巴勒斯坦數一數二」。羅得也許就在這個地方「舉目觀看,見約旦河區全境,直到瑣珥,都水源充足。在耶和華毀滅所多瑪、蛾摩拉之前,那一帶就像耶和華的園子,又像埃及地」。——創世記13:8-10。
12 雖然聖經說羅得為人「正義」,但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他竟沒有推讓,看來也沒有向長輩亞伯蘭請教。(彼得後書2:7)「於是羅得選擇了約旦河區全境。羅得往東遷營,他們就彼此分開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約旦河區的城鎮當中,後來在所多瑪附近搭了帳幕。」(創世記13:11,12)所多瑪繁榮富庶,住在那裡的人自然衣食豐足,生活便利。(以西結書16:49,50)論物質,羅得選擇在那裡定居可算聰明;論靈性,他的選擇卻很糟糕。為什麼呢?因為創世記13:13說:「所多瑪人作惡多端,大大得罪耶和華。」羅得決定搬到所多瑪附近,到頭來一家人都傷心難過。
13.基督徒要是有金錢糾紛,亞伯蘭的榜樣對他們有什麼幫助?
13 雖然亞伯蘭相信耶和華的應許,知道迦南地將來全都屬於自己的苗裔,他卻沒有為了一小塊土地同羅得斤斤計較。他慷慨大方,跟哥林多前書10:24的原則一致:「各人要時刻求別人的益處,不要老是求自己的益處。」基督徒要是跟弟兄有金錢糾紛,最好回想一下亞伯蘭的榜樣。有些人沒有聽從馬太福音18:15-17的勸告,反而跟弟兄鬧上法庭。(哥林多前書6:1,7)亞伯蘭的榜樣告訴我們,我們寧可損失錢財,也千萬不要玷辱耶和華的名,使基督徒會眾不和。——雅各書3:18。
14.亞伯蘭慷慨大方,結果得到什麼福分?
14 亞伯蘭慷慨大方,結果得福的還是自己。上帝說:「我要使你的苗裔多如地上的塵埃。人能數算地上的塵埃,才能數算你的苗裔。」亞伯蘭無兒無女,聽見上帝的啟示一定萬分雀躍!上帝接著吩咐他,說:「你要起程,縱橫走遍這塊土地,因為我要把這塊土地賜給你。」(創世記13:16,17)亞伯蘭不能住在城裡,過舒適的生活。他始終沒有跟迦南人過度親密。現代的基督徒也必須跟世俗保持距離。他們不會自命清高。可是,誰可能引誘他們做一些違反聖經原則的事,他們就不會跟誰密切來往。——彼得前書4:3,4。
15.(甲)亞伯蘭不斷遷移有什麼深意?(乙)亞伯蘭為現代的基督徒家庭立下什麼榜樣?
15 在聖經時代,人買地之前,有權看看土地。亞伯蘭在迦南地不斷遷移,就會時刻記住,這塊土地終有一天屬於他的子孫。亞伯蘭順從耶和華,「仍舊住在帳幕裡。後來他到了希伯崙,就在幔利的大樹區住下來,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世記13:18)亞伯蘭再次表明他把崇拜看做首務。全家一起研讀聖經、禱告、聚會,是你家庭的首務嗎?
四面受敵
16.(甲)創世記14:1起頭的字眼暗示什麼事?(乙)東方四王為什麼開戰?
16 「當示拿王安拉非、以拉撒王亞略、埃蘭王基度勞瑪c、戈印王提達在位的日子」,他們發動戰爭。在希伯來語原文,起頭的字眼(「當……的日子」)暗示將有考驗,但終於轉禍為福。(創世記14:1,2)上述四王聯手揮軍攻打迦南,考驗的時期就開始了。他們開戰有什麼目的呢?為了鎮壓所多瑪、蛾摩拉、押瑪、西遍、比拉五個城的叛變。他們所向披靡,「在西訂平原會師。西訂平原就是現在的鹽海」。羅得一家就住在附近。——創世記14:3-7。
17.為什麼羅得被擄使亞伯蘭的信心大受考驗?
17 迦南五王奮力抗敵,但結果大敗。「戰勝的人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的財物、食物全都奪去,連亞伯蘭的姪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也都帶走。當時羅得住在所多瑪。」壞消息很快就傳到亞伯蘭那裡:「有一個逃脫的人跑來向希伯來人亞伯蘭報信。當時亞伯蘭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大樹區。幔利是以實各的兄弟,也是亞奈的兄弟,三人都是亞伯蘭的盟友。」於是亞伯蘭「聽見姪兒被人擄去」。(創世記14:8-14)亞伯蘭的信心大受考驗!羅得挑選了最富庶的地方,亞伯蘭有沒有生姪兒的氣呢?另外,不要忘記敵軍來自亞伯蘭的家鄉示拿。亞伯蘭要是跟他們打仗,就再沒有機會回鄉了。況且,連迦南聯軍也打敗,亞伯蘭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18,19.(甲)為什麼亞伯蘭能救回羅得?(乙)這次勝利的功勞歸誰?
18 亞伯蘭再次信賴耶和華,絕無半點懷疑。「亞伯蘭一聽見姪兒被人擄去,就召集在他家裡出生、訓練有素的奴隸三百一十八人前往追趕,直追到但。亞伯蘭和奴隸連夜分頭襲擊敵人,擊敗他們,追趕他們,直到大馬士革以北的何拔。他把財物全都奪回來,也把姪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婦女、族人奪回來。」(創世記14:14-16)亞伯蘭對上帝有堅強信心,結果以少勝多,救回羅得一家。接著亞伯蘭遇到撒冷城的君王兼祭司麥基洗德。「撒冷王麥基洗德也帶著餅和酒來。他是至高上帝的祭司。他給亞伯蘭祝福說:『願至高的上帝,造天地的主賜福給亞伯蘭。願稱頌歸於至高的上帝,因為他把壓迫你的人交在你手裡。』亞伯蘭就從他的一切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創世記14:18-20。
19 不錯,勝利的功勞全屬於耶和華。亞伯蘭因為有信心,所以再次蒙耶和華拯救。今天,上帝的子民雖然不會動刀動槍打仗,卻要面對許多考驗和試煉。下一篇文章會說明亞伯蘭的榜樣怎樣幫助我們應付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