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惶恐度日警醒!2005年 | 8月8日
-
-
惶恐度日
羅珊娜a希望找一份兼職,卻不敢跟丈夫表白。有一次,她想回娘家探望母親,只一開口向丈夫要錢搭公車,就被丈夫狠狠地打了一頓,傷勢嚴重到要看醫生。羅珊娜每天都惶恐度日。
勞蘭杜的妻子晚上回家,以往只會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從沒出過事。可是,自從區內頻常發生傷人案後,勞蘭杜就開始擔心妻子的安全,現在要親自駕車接她了。
海蒂在首都市中心工作。有一次在回家途中,她遇上抗議遊行的群眾,場面後來演變成暴力衝突。現在她只要聽見附近有抗議遊行,就會非常緊張。她說:「這裡很不安全,我很想離開這個地方,卻又別無選擇。」
羅珊娜、勞蘭杜和海蒂那麼恐懼,不是突發的事所引致的。他們總是非常恐懼。人經常提心吊膽,會令自己心力交瘁,難以完成想做的事,生活於是也無樂趣可言。不錯,一個人如果惶恐不安,思緒就不能集中,辦事能力必大打折扣。
一個人天天都恐懼這、恐懼那,壓力之大不言而喻。長期承受壓力會導致抑鬱,損害健康。一本健康雜誌指出,「壓力會抑制人的免疫系統,令人患上多種與壓力有關的疾病。身體承受壓力一段時間之後,衰敗的跡象就會出現。有些器官更會直接受影響,病人可能會出現高血壓、心臟病、腎病、腸胃病、潰瘍、頭疼、失眠、抑鬱症、焦慮不安等病徵。長期處於這種情況之下,人很容易感到心力交瘁」。
今天不少人要惶恐度日,然而會不會有這麼一天,人人都不再恐懼,生活愉快呢?
[腳注]
a 不是真名。
-
-
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惶恐度日?警醒!2005年 | 8月8日
-
-
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惶恐度日?
惶恐的氣氛正籠罩著人類。即使我們不察覺,這種看不見卻感受得到的情緒幾乎影響著每一個人。恐懼的氣氛是怎樣形成的呢?為什麼有些人一出家門就怕得要命?為什麼許多人覺得工作的地方不安全?為什麼許多人對兒女的安全放不下心?人究竟受著什麼威脅,連在家裡也感覺提心吊膽?
引起恐懼的原因很多,不一而足,本文會討論其中四個最常產生恐懼的原因:街頭暴力、性騷擾、強姦和家庭暴力。讓我們先看看城市裡的暴力問題。今天約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裡,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無疑是適切的。
城市淪為危險地帶
人起初建造城市,很可能是為了得到庇護。但諷刺的是,現今許多人卻把城市視為危險地帶。一度叫人感到安心的庇護之所,現在已淪為令人心驚的險地。擁擠的鬧市為不法之徒營造了理想的犯案環境。有些城市的貧民窟不但路燈稀少,而且絕少遇見警察,簡直是令人生畏的高危地帶。
人們感到恐懼,並非總是小題大做而已。死於暴力的人實在多得令人震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說,在世界各地,每年有160萬人死於暴力罪行。在非洲,據估計在每10萬人當中,每年就有60.9人因暴力罪行而喪生。
許多人以往受人信任,許多地方和組織以往被人視為安全,現今卻叫人望而生畏。不少遊樂場、學校和商店現已淪為高罪率的危險地帶。宗教領袖、社工和教師本該保護弱小無助的人才對,但有時卻辜負了別人對他們的信任。媒體不時報導他們淫辱兒童的敗行,結果很多父母不敢把孩子交託他們看管。警察本來是為了保護市民而安排的,但在一些城市裡,警察貪污和濫用權力的情形十分常見。在一些國家,提到所謂的「保安部隊」,就會勾起人民對內戰的可怕回憶,想起他們的親人被軍方拘捕,從此消失蹤影。在世界多個地方,警察和軍人非但沒有紓緩恐懼的氣氛,反而使人增加不少恐懼。
《生活在恐懼中——拉丁美洲街頭暴力實況》一書說:「在拉丁美洲多個國家的首都,治安都極為惡劣,居民經常生活在恐懼中。在這片廣大地區,每年約有14萬人死於暴力;每三個市民就有一個曾直接或間接受暴力所傷害。」在世上其他地方,首都常有政治抗議發生。每逢抗議遊行失控,許多不法之徒就乘機搶劫商戶,結果造成更大的騷亂。在市內工作、生活的人,不難遇上憤怒的群眾而身陷險境。
在許多國家,貧富懸殊的現象日益嚴重,窮人憤恨的情緒越來越深。許多貧民憤而搶掠鄰近的高尚住宅區。有些城市雖然還沒有發生搶掠,但情勢卻有如一顆隨時爆炸的定時炸彈,只是沒有人知道在什麼時候爆炸而已。
賊匪和革命分子已夠令人提心吊膽了,可是還有更多令人惶恐不安的理由。
性騷擾
對千百萬婦女來說,挑逗的口哨、淫猥的手勢和色迷迷的目光,是每天都得咬牙忍受的噩夢。《亞洲週刊》(英語)說:「調查透露,每四個日本女子就有一個曾在公眾地方受到性侵犯,其中百分之90的案例發生在火車上。……遭侵犯後,只有百分之2的受害人採取行動。大部分女性說,她們敢怒不敢言,主要由於害怕被色狼所傷害。」
在印度,近年來性騷擾的案例大增。當地一個記者說:「女性一踏出家門,就禁不住提心吊膽。她隨時會遭人訕笑和調戲。」印度一個城市的街道一向相當安全,居民都引以自豪,但一個報導說:「[這個城市的]難題不是在街上而是在辦公室裡。……接受調查的女子有百分之35聲稱,她們曾在工作地方受到性騷擾。……百分之52的女子說,由於害怕在工作地方受人性騷擾,她們寧可接受[只]跟女人打交道的低薪差事。」
害怕被強姦
婦女害怕的,不是只限於喪失尊嚴而已。性騷擾有時帶有強姦的意圖。許多女子害怕遭人強暴,甚至過於被人殺害。女子單獨在某個地方逗留時,有時會湧起害怕被人強姦的感覺。如果當時她遇見一個不認識或不信任的男子,甚至可能會驚惶失措、心慌意亂。她焦急地想道:「他會怎樣做?我可以逃到哪裡去?我應該高聲求救嗎?」如果女子時常有這樣的焦慮,可以損害自己的健康。許多人由於害怕遭人強暴,寧願搬到郊外居住,或盡量避免到市區去。
《女性的恐懼》一書說:「對許多住在城市的婦女來說,恐懼、憂慮和苦惱可說是家常便飯。由於害怕遭人強暴,她們不得不步步為營,時刻警惕,尤其在晚間,如果背後有人走得太近,她們就會緊張起來,提心吊膽。……對女性來說,這樣的恐懼感總是揮之不去的。」
暴力罪行曾使許多女子身受其害,而差不多所有婦女都受到恐懼 暴力的情緒影響。聯合國出版的《2000世界人口情況》說:「在環球各地,每三個女子就至少有一個曾被毆打、強迫性交或以其他方式受到侵犯,施暴者時常是女子所認識的人。」恐懼的情緒在其他地方也感受到嗎?人們在家裡也感到恐懼嗎?這樣的情形有多常見?
家庭暴力
在世界各地,許多男子為要迫使妻子就範,習以為常地毆打妻子。這種暴行雖然令人髮指,卻在許多地方近年來才被視為罪行。印度的一份報告聲稱,「至少有百分之45的印度女子常被丈夫掌摑或拳打腳踢」。在世界各地,受配偶虐待成了人身安全的一大威脅。美國聯邦調查局報導,國內15和44歲之間的女子,被家庭暴力所傷的,數目竟然超過在汽車失事、搶劫和強姦案中受傷女子的總和。有時夫妻也會爭吵,甚至互相掌摑,但家庭暴力是較此嚴重得多的暴行。許多婦女生活在恐懼中,害怕遭配偶所傷,甚至被殺害。加拿大的一個全國調查顯示,在受過家庭暴力所傷的女子中,三分之一有時害怕自己會被殺。在美國,兩個研究者聲稱:「對女子來說,家庭是最危險的地方,也是她們時常受到殘忍虐待的場所。」
為什麼許多婦女不設法擺脫這種危險的處境呢?許多人覺得很難明白,「為什麼她們不向人求助呢?為什麼她們不毅然離開這樣的家庭呢?」答案大多是:由於恐懼的緣故。有人認為恐懼是家庭暴力的特色。虐妻的男子往往以暴力使妻子懾服,並且恐嚇要殺死妻子,令妻子不敢向人申訴。就算飽受虐待的妻子有勇氣向外人求助,也不一定能獲得幫助。有些人雖然痛恨暴力,但聽到家庭裡的暴行,卻會視作等閒、不予理會,或認為丈夫情有可原。再說,有些丈夫雖然在家裡是暴君,在外人面前卻儼如謙謙君子。朋友往往無法相信他竟然會毆打妻子。既然無人相信,也無路可逃,許多飽受虐待的妻子只好逆來順受,惶恐度日。
有些飽受毆打的婦女離家之後,又可能遭到另一種的騷擾:被人跟蹤。在北美洲,最近對路易斯安那州一千多名女子所作的調查顯示,百分之15的女子聲稱曾被人跟蹤。你可以想像這些女子所感到的恐懼。一個恐嚇要傷害你的人竟然對你尾隨不捨。他打電話騷擾你,跟蹤你,窺伺你,等候你,甚至把你的寵物殺死。這簡直是不折不扣的恐怖行為!
你也許從未感受過這種恐懼。恐懼的情緒對你每天的生活有多大影響呢?
影響日常生活
我們生活在充滿恐懼的世界裡,也許沒有留意到日常所作的決定,有多少受恐懼所支配。恐懼有沒有影響你的生活呢?
由於害怕受暴力傷害,你或家人是否盡量避免晚上單獨回家呢?你害怕使用公眾交通工具嗎?由於顧慮到往返工作地點有危險,以致影響你所選擇的職業嗎?由於害怕同事或害怕在職業上要與之打交道的人,這影響到你所揀選的工作嗎?恐懼影響到你的社交生活或你所喜歡的娛樂嗎?由於害怕遇上醉酒鬧事的人和群眾,你不敢出席某些球賽和音樂會嗎?恐懼影響到你的校園生活嗎?許多父母害怕孩子淪為犯罪少年,所以小心翼翼地為兒女揀選適當的學校。基於同樣的理由,許多父母也決定親自到學校接送孩子,不讓他們步行或乘坐公眾交通工具回家。
人類的確生活在充滿恐懼的環境裡。其實有史以來,人類大部分時間都對暴力深懷恐懼。我們真的能期望情形有所改善嗎?憧憬免於恐懼的自由,只是痴人說夢嗎?我們有充分理由期待將有一天,不用再害怕受禍患所傷害?
-
-
免於恐懼的自由——有可能實現嗎?警醒!2005年 | 8月8日
-
-
免於恐懼的自由——有可能實現嗎?
生活在今天這個危險的世界裡,有沒有人是從不恐懼任何事的呢?沒有。即使是相信上帝的人,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危險而感到憂慮。公元1世紀的使徒保羅曾周遊各地傳道,他就提及自己經歷過沉船的海難、江河的危險、強盜的危險、城裡的危險。(哥林多後書11:25-28)今天的情形也一樣,大部分人不得不面對各種危險的情勢。
可是,如果我們行事小心、早作預防,那就可以降低風險,減輕憂慮。聖經說:「精明的人見禍就躲藏,缺乏經驗的人上前就遭殃。」(箴言22:3)我們可以怎樣做呢?
早作預防
值得留意的是,聖經雖然在很久之前寫成,卻含有許多在今天仍然實用的原則,幫助我們避開各種危險。例如聖經說,「有智慧的人目光清晰,頭腦清醒;愚昧的人行事,好像在漆黑中摸索」。(傳道書2:14)留意周遭有什麼人,盡可能迴避幽暗的地方,顯然是明智之舉。在歸家途中,最好行走在有燈光照明的街道上,即使要多走一點路也不要介意。聖經說,「兩個人比一個人好,……要是孤身一人,就可能被人獨力制伏;要是有兩個人,就能抵抗得住」。(傳道書4:9,12)如果你住的地方不安全,可以跟別人相約一起回家嗎?
如果你不幸被攔途截劫,要記住,生命比財物寶貴得多。(馬太福音16:26)此外也要謹記,每逢有憤怒的民眾結集起來,就可能導致難以預見的後果和危險。(出埃及記23:2)
如果有好色之徒騷擾你,對你大講猥褻的笑話或試圖觸摸你,要堅決抗拒。也許要立即離開,就像約瑟被一個蕩婦抓住時立刻掙脫一樣。他立即「逃到外面去」。(創世記39:12)如果你無法離開,可以義正辭嚴地說:「請自重一點!」「不要毛手毛腳!」「我不想聽這類的話!」如果某些場所時常發生性騷擾,可以的話,就不要到這些地方去。
離家避禍
如果你丈夫脾氣暴烈,令你恐懼,那該怎麼辦呢?為防丈夫的行為突然失控,令自己或兒女的身體受到傷害,甚至生命受到威脅,你不妨預先想好必要時可以怎樣逃生。a聖經敘述雅各仔細定出一個逃生計劃,以便在兄長以掃動手傷害他時實行出來。雖然後來他無需將計劃實行,未雨綢繆究竟是明智之舉。(創世記32:6-8)你要預先想想:在緊急情況下,誰可以收容你?你需要什麼?你不妨把重要文件和其他必需物品放在就手的地方,逃生時就不會狼狽了。
另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向警方舉報丈夫的暴行及尋求庇護。b聖經指出,人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動負責,承擔後果。(加拉太書6:7)論到政府權威,聖經說,「當權的是上帝的僕人,對你有益。但你作惡,就該懼怕」。(羅馬書13:4)無論在家裡還是在街上,侵犯別人都是罪行。在許多國家,跟蹤別人也是罪行。
上述各種措施也許能夠至若干程度減輕我們的恐懼。但聖經並不是僅提出一些實用的忠告,教人怎樣幫助自己就算了。聖經也含有許多百無一誤的預言,向我們透露上帝正採取什麼行動,以及將來會怎樣做。聖經對千千萬萬被迫生活在恐懼中的人提出什麼希望呢?
恐懼蔓延的含意
使徒保羅寫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到了最後的日子,必有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那時候,人必專愛自己,……沒有親情,不願意達成協議,毀謗人,漫無自制,兇悍,不愛良善」。(提摩太後書3:1-3)這段話描述一個多麼令人驚懼的時代!
談到「這個制度的末期」,耶穌說,「民族要攻打民族,王國要攻打王國,必有大地震,一處接一處有瘟疫和糧荒,又有可怕的事和天上奇異的景象」。(馬太福音24:3,7,8;路加福音21:10,11)我們見到許多「可怕的事」使世人惶惶不可終日,實在不該感到意外。但這一切事具有什麼意義呢?
耶穌說:「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就知道上帝的王國近了。」(路加福音21:31)在我們的日子,我們能夠期望上帝的政府從天上掌權管治全人類。(但以理書2:44)在這個政府治下,人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不再有恐懼!
聖經描述將來會天下太平,惡人都銷聲匿跡,只有愛上帝的人才會在地上生活。耶穌的使徒彼得在信中提及「不敬虔的人受審判遭毀滅的日子」。在此之後,我們就無需害怕惡人了,因為正義會在地上伸張。(彼得後書3:7,9,13)試想想,能夠生活在許多忠誠信實、相親相愛的人當中,多麼令人舒暢!既有這樣的前景,我們對目前險惡日子的看法就截然不同了。令人驚懼的日子絕不會永遠延續下去。(詩篇37:9-11)
為了安慰焦慮不安的人,耶和華吩咐他的先知,「要對心裡憂愁的人說:『你們要堅強,不要害怕!看哪!你們的上帝必來復仇,施行報應。上帝必來拯救你們!』」(以賽亞書35:4)因此,上帝的僕人能夠滿懷信心,正視未來。(腓立比書4:6,7)耶和華原本定意要地上布滿認識他的人,人人都彼此相愛,反映他的各種美好特質。他絕沒有改變初衷。對世上千千萬萬生活在恐懼中的人來說,知道這件事是多大的安慰!(創世記1:26-28;以賽亞書11:9)
我們深知,沒有什麼事能阻止耶和華實現他對人類所定的仁愛旨意。(以賽亞書55:10,11;羅馬書8:35-39)我們一旦明白這件事,詩篇23篇那為人熟知的詩句就對我們具有特別意義了。執筆者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他使我重新得力,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走在漆黑的谷中,卻不怕受害,因為你與我同在」。(詩23:1-4)即使時勢日益險惡,我們卻確實知道,人人安然無懼的日子已指日可待了。
[腳注]
a 至於在什麼情況下與配偶分居才合乎聖經原則,請看《家庭幸福的祕訣》159-161頁,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b 關於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請看《警醒!》2001年11月8日刊3-12頁;《警醒!》1993年9月8日刊19-30頁。
[第8-10頁的圖片]
不久上帝就會帶來沒有恐懼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