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要體恤別人
    守望台2019年(研讀版) | 3月
    • 研究班課文12

      要體恤別人

      你們人人都要體恤別人。——彼得前書3:8

      唱詩第90首 要彼此鼓勵

      課文摘要a

      1.根據彼得前書3:8,為什麼我們喜歡跟關心我們的人作伴?

      我們都喜歡跟關心我們的人作伴,因為他們會設身處地替我們著想,努力了解我們的想法和感受。有時,他們甚至在我們請求幫助之前,就已經想到我們需要什麼而提供協助。我們很感激那些體恤b我們的人。(請讀彼得前書3:8)

      2.為什麼體恤別人並不容易?

      2我們身為基督徒,很想向人表現體恤之心和同情心。但說實話,要這麼做並不容易。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都不完美。(羅馬書3:23)我們必須跟自私的天性對抗。另外,有些人因為成長背景或過去的經歷,不容易體恤別人。此外,我們生活在最後的日子,周遭的人大多「專愛自己」而不關心別人,我們有可能被他們的態度影響。(提摩太後書3:1,2)我們可以怎樣排除這些障礙,向人表現體恤之心呢?

      3.(甲)在體恤人方面,我們可以怎樣更進步?(乙)本篇課文會討論什麼?

      3在體恤人方面,我們可以怎樣更進步呢?我們要學習耶和華和他兒子耶穌基督的榜樣。耶和華很有愛心,他體恤人、關心人,是我們最佳的榜樣。(約翰一書4:8)耶穌完美地效法天父,表現相同的品格。(約翰福音14:9)他在地上時以身作則,讓我們明白怎樣表現體恤之心。本篇課文會談談耶和華和耶穌怎樣體恤別人,還會討論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們的榜樣。

      耶和華體恤人

      4.根據以賽亞書63:7-9,我們怎麼知道耶和華很關心他子民的感受?

      4聖經告訴我們,耶和華很關心他子民的感受。讓我們看看古代以色列人遭遇考驗時,耶和華有什麼感覺。聖經說:「他們受苦受難,他也感到憂傷。」(請讀以賽亞書63:7-9)耶和華通過先知撒迦利亞告訴子民:「觸摸你們的,就是觸摸我的眼珠兒。」(撒迦利亞書2:8)這表示如果有人惡待上帝的子民,就像是在惡待耶和華一樣。這個生動的比喻讓人看出,耶和華多麼關心他的子民!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耶和華對以色列人有憐恤之心,拯救他們擺脫埃及的奴役(見第5段)

      5.請舉例說明耶和華怎樣採取行動消除子民的痛苦。

      5耶和華不只同情 他子民的遭遇,他還採取行動 幫助他們。例如,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奴隸時,生活苦不堪言,耶和華了解他們的痛苦,很想要消除他們的苦況。耶和華對摩西說:「我的子民在埃及的苦況,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在監工手下發出的呼號,我也聽見了。我清楚知道他們所受的痛苦。我要下來從埃及人手裡搭救他們。」(出埃及記3:7,8)耶和華對他的子民充滿憐恤之心,讓他們擺脫奴役、重獲自由。幾百年後,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受到敵人攻擊,耶和華怎麼做呢?聖經說,耶和華看到以色列人「因受人壓迫欺負而哀傷嘆息」,就憐憫他們。他很同情他的子民,很想幫助他們,所以任用士師拯救他們。(士師記2:16,18)

      6.上帝的子民即使想法不完全正確,耶和華還是怎樣體恤他們?請舉例說明。

      6有時,上帝的子民即使想法不完全正確,耶和華還是體恤他們。請想想約拿的例子,上帝委派這位先知去向尼尼微人宣告審判的信息,後來尼尼微人悔改,所以上帝決定寬恕他們。這個結果讓約拿很不高興,甚至「發起怒來」,因為他說的預言沒有實現。不過,耶和華對約拿很有耐心,幫助他調整觀點。(約拿書3:10-4:11)最後,約拿學到了教訓,而耶和華也任用他將這個經歷記錄下來,讓我們得益。(羅馬書15:4)c

      7.耶和華對待他子民的方式讓我們確信什麼?

      7耶和華對待他子民的方式讓我們確信,他很體恤崇拜他的人。他知道我們承受什麼痛苦。耶和華「洞悉萬人的心」。(歷代志下6:30)他了解我們的一切想法和感受,也知道我們的能力有限,他「必不讓[我們]受引誘超過[我們]能忍受的」。(哥林多前書10:13)知道這點真的令人安慰!

      耶穌體恤人

      8-10.為什麼耶穌能關心人?請舉出三個理由。

      8耶穌在地上時很關心別人。為什麼他能做到呢?至少有三個理由。第一,耶穌完美地反映天父的品格。耶穌跟他父親一樣深愛人類。他協助創造的工作,喜歡受造的萬物,但他特別愛「世間的人」。(箴言8:31)耶穌深愛人類,所以他很關心別人的感受。

      9第二,耶穌像耶和華一樣能看出人內心的想法。他知道人的動機和情感。(馬太福音9:4;約翰福音13:10,11)因此,當耶穌察覺一個人非常悲傷時,他很願意體恤和安慰對方。(以賽亞書61:1,2;路加福音4:17-21)

      10第三,耶穌經歷過我們面對的一些考驗。例如,耶穌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長大。他從養父約瑟學到如何做粗重的工作。(馬太福音13:55;馬可福音6:3)約瑟很有可能在耶穌開始傳道前已經去世,所以耶穌知道失去親友是多麼難過的事。耶穌也知道,家人有不同的信仰是怎樣的情況。(約翰福音7:5)耶穌經歷過這些事,這幫助他了解我們面對的考驗和感受。

      耶穌把一個聾人帶離群眾並治好他

      耶穌體恤一個聾人,把他帶離群眾並治好他(見第11段)

      11.我們特別可以從什麼事看出耶穌體恤人?(見封面圖片)

      11我們特別可以從什麼事看出耶穌體恤人呢?就是從耶穌施行的奇跡。他不是出於責任感才行奇跡的,而是對受苦的人「動了憐憫的心」。(馬太福音20:29-34;馬可福音1:40-42)例如,他曾經將一個聾人帶離群眾並治好他,也曾經復活一個寡婦的獨生子。(馬可福音7:32-35;路加福音7:12-15)請想想耶穌的感受,他一定十分憐憫那些受苦的人,想要幫助他們。

      12.根據約翰福音11:32-35,耶穌怎樣體恤馬大和馬利亞?

      12想想耶穌體恤人的另一個例子。馬大和馬利亞因為拉撒路去世而悲痛不已,耶穌看到她們這麼難過,自己也「不禁掉下淚來」。(請讀約翰福音11:32-35)既然耶穌即將復活拉撒路,他流下淚來不是因為失去一位摯友的陪伴,而是因為他了解馬大和馬利亞的心有多痛。

      13.知道耶穌對人有體恤之心,為什麼令我們很安慰?

      13知道耶穌對人有體恤之心,真的很安慰我們,我們也因此很愛他。(彼得前書1:8)我們很高興耶穌已經在上帝的王國裡作王,他很快就要消除一切苦難了。人類社會在撒但的統治下已經千瘡百孔,既然耶穌體驗過人類的生活,他最有資格將人類從痛苦中解救出來。耶穌懂得「體恤我們的軟弱」,能有這樣的君王多麼幸福!(希伯來書2:17,18;4:15,16)

      效法耶和華和耶穌的榜樣

      14.思考過以弗所書5:1,2的經文,你會怎麼做?

      14我們認真思考耶和華和耶穌立下的榜樣,就會更想要體恤別人。(請讀以弗所書5:1,2)雖然我們無法像耶和華和耶穌一樣看透人心,但我們還是可以努力了解別人的感受、留意他們的需要。(哥林多後書11:29)我們不像世人一樣自私,我們不會「單顧自己的事」,而會「顧及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4)

      長老跟一個男孩和他的媽媽說話;一個弟兄跟女兒一起協助年長的姐妹上車;兩位長老聽姐妹說話

      (見第15-19段)d

      15.誰特別需要體恤別人?

      15會眾的長老特別需要體恤別人。他們受託照顧上帝的羊,有責任向上帝交帳。(希伯來書13:17)長老為了幫助弟兄姐妹,需要了解他們的情況。長老可以怎麼做呢?

      16.長老有體恤之心就會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很重要?

      16長老有體恤之心,就會花時間關心弟兄姐妹。他會問問對方的情況,然後認真又耐心地聽對方說話。有時,一些基督徒很想把心事說出來,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這時長老表現耐心就更重要了。(箴言20:5)長老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弟兄姐妹就會更愛他們、更信任他們,彼此間的友誼也會更加深厚。(使徒行傳20:37)

      17.對很多弟兄姐妹來說,長老有什麼態度非常重要?請舉例。

      17對很多弟兄姐妹來說,長老有體恤之心非常重要。一位姐妹叫阿德萊德,她說:「長老有這樣的態度,我就會比較放心地說出心裡的話,知道他們會體諒我的情況。從他們的反應可以看出他們真的替人著想。」另一個弟兄想到長老過去怎樣善待他,充滿感激地說:「我跟一個長老說了我的情況後,我看到他眼眶含淚,那一幕我永遠也忘不了。」(羅馬書12:15)

      18.我們可以怎樣關心別人的感受?

      18不是只有長老需要體恤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心別人的感受。我們可以怎麼做呢?我們要努力了解家人和弟兄姐妹遇到什麼困難,也要關心會眾裡的年輕人、年長者、生病的人和失去親友的人。我們可以問問他們的情況如何,在他們訴說自己的感受時,認真聽他們說話。要讓對方知道,我們真的體諒他們的難處,也要盡力提供協助。我們這樣做就是以行動表現對弟兄姐妹的愛了。(約翰一書3:18)

      19.我們在幫助別人時,為什麼要按照對方的情況而調整?

      19我們在幫助別人時,要按照對方的情況而調整,因為每個人遇到問題時的反應不一定相同,有些人很願意說出自己的難題,有些人卻不太喜歡說出來。因此,即使我們很想幫助他們,也不該追問對方的私事。(帖撒羅尼迦前書4:11)有時對方說出自己的感受後,我們不一定同意他的觀點,但我們要接受這就是他的 想法。我們要先聽對方說,不要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馬太福音7:1;雅各書1:19)

      20.下篇課文會回答什麼問題?

      20我們除了要體恤弟兄姐妹,也必須替傳道的對象著想。我們可以怎樣在傳道教人時表現體恤之心呢?下篇課文會回答這個問題。

      你會怎樣回答?

      • 耶和華怎樣體恤人?

      • 耶穌怎樣體恤人?

      • 我們可以怎樣體恤人?

      唱詩第130首 樂意寬恕

      a 耶和華和耶穌都很關心別人的感受。本篇課文會討論我們可以怎樣學習他們的榜樣,也會談談為什麼我們需要體恤別人,以及我們可以怎樣關心別人。

      b 詞語解釋:我們體恤別人就會努力了解別人的感受,也會想像自己在相同的情況下有什麼感覺。(羅馬書12:15)

      c 耶和華也體恤那些感到灰心或害怕的忠僕,例如:哈拿(撒母耳記上1:10-20)、以利亞(列王紀上19:1-18)、以伯米勒(耶利米書38:7-13;39:15-18)。

  • 要體恤別人
    守望台2019年(研讀版) | 3月
    • d 圖片描述:參加聚會讓我們有機會關心弟兄姐妹。在這個王國聚會所裡,我們看到(1)長老親切地跟一個年輕的傳道員和他的媽媽說話;(2)一個弟兄跟女兒一起協助年長的姐妹上車;(3)姐妹尋求長老幫助,兩位長老認真地聽姐妹說話。

  • 在傳道工作上體恤人
    守望台2019年(研讀版) | 3月
    • 研究班課文13

      在傳道工作上體恤人

      他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就教導他們許多事。——馬可福音6:34

      唱詩第70首 找出配得的人

      課文摘要a

      1.為什麼耶穌讓人覺得很溫暖?請舉例說明。

      耶穌了解不完美的人類面對什麼難處,也知道他們的感受,所以讓人覺得很溫暖。耶穌在地上時,「和歡樂的人一同歡樂,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羅馬書12:15)一個例子是,70個門徒因為傳道的成果而歡歡喜喜地回來時,耶穌「被聖靈激動,大大喜樂」。(路加福音10:17-21)但另一次,耶穌看到拉撒路的親友因拉撒路死去而傷心不已,「就心裡悲嘆,十分難過」。(約翰福音11:33)

      2.為什麼耶穌能對人類有憐恤之心?

      2為什麼完美的耶穌能對不完美的人類這麼仁慈、這麼有憐恤之心呢?主要是因為他愛人類。如同上一篇課文提到的,耶穌「所愛的離不開世間的人」。(箴言8:31)這份愛使耶穌願意深入了解人類的想法,使徒約翰說耶穌「了解人心」。(約翰福音2:25)耶穌在地上時非常體恤人,人們感受到耶穌對他們的愛,就願意聽王國信息。我們努力效法耶穌培養體恤之心,在傳道時就更能幫助人。(提摩太後書4:5)

      3-4.(甲)我們有體恤之心就會怎樣看待傳道工作?(乙)本篇課文會談談什麼?

      3我們跟使徒保羅一樣,知道自己必須向人傳道。(哥林多前書9:16)不過,如果我們有體恤之心,就不會只把傳道工作看成義務,而會因為關心人、想幫助人而傳道。我們知道「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我們將這個原則謹記在心,就會更喜愛傳道。

      4我們會在本篇課文學到,如何在傳道工作上體恤人。我們會先了解耶穌怎樣看待傳道的對象,接著會談談四個效法耶穌的方法。(彼得前書2:21)

      耶穌在傳道時體恤人

      耶穌乘船抵達並且教導群眾

      耶穌體恤人,所以告訴人安慰的信息(見第5-6段)

      5-6.(甲)耶穌對誰有體恤之心?(乙)為什麼耶穌對群眾有憐憫之心?

      5請看看耶穌怎樣體恤人。有一次,耶穌和門徒一直傳道,沒有時間休息,「連吃飯也沒有空」,所以耶穌帶門徒「到僻靜的地方去歇一歇」。然而,許多人先跑到耶穌和門徒要去的地方等他們。耶穌到達那裡後看到群眾,他有什麼感覺呢?耶穌「對他們動了憐憫b的心,因為他們像沒有牧人的綿羊一樣。耶穌就教導他們許多事」。(馬可福音6:30-34)

      6為什麼耶穌對人有憐憫之心呢?因為他認為這些人「像沒有牧人的綿羊一樣」,可能耶穌發現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很貧窮,還要辛苦地工作養家,另一些人則因為失去親友而悲痛不已。耶穌感同身受,因為他經歷過類似的事。耶穌體恤人,所以很想告訴他們好消息來安慰他們。(請讀以賽亞書61:1,2)

      7.我們可以怎樣效法耶穌?

      7我們從耶穌的榜樣學到什麼?今天,我們身邊的人和耶穌時代的人一樣,都像「沒有牧人的綿羊」。他們面對很多問題,過得很辛苦,而我們擁有王國信息,這正是他們需要的。(啟示錄14:6)我們效法主人耶穌「顧惜寒微貧窮的人」,所以向人傳講好消息。(詩篇72:13)我們對人有憐憫之心,因此想要幫助他們。

      怎樣體恤別人

      一位弟兄向有紋身又戴著金屬飾品的男子傳道,播放《為什麼要學習聖經?》影片

      考慮傳道對象的需要(見第8-9段)

      8.我們怎樣體恤傳道時遇到的人呢?請用比喻說明。

      8我們怎樣體恤傳道時遇到的人呢?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我們希望受到怎樣的對待,就怎樣對待他們。c(馬太福音7:12)現在,我們會討論四個體恤他人的方法。第一,考慮對方的需要。我們傳道時就像醫生為病人看診。好醫生會留意病人需要什麼,他會先問對方一些問題,然後仔細聽病人敘述自己的症狀。他不會很快就認定該怎麼治療,而是會進一步觀察病人的情況才開藥或提供合適的療法。類似的是,我們傳道時不應該都用一樣的方式開始交談,而是要依照對方的情況和觀點,調整傳道的方式。

      9.我們在傳道時不該假定什麼?為什麼?

      9我們不該認為自己對於傳道對象的情況一清二楚,也不該假定對方相信什麼以及他相信的原因。(箴言18:13)我們必須問對方一些適當的問題,才能一步步了解他的想法。(箴言20:5)在某些地區,傳道員會試著了解傳道對象的背景、工作、家庭或觀點。對方說出自己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看出哪些聖經真理能打動他的心。我們按照傳道對象的需要來幫助他,就是效法耶穌的榜樣。(參看哥林多前書9:19-23)

      姐妹在公共汽車上打算給一個女子傳單,她先想像對方的生活是怎樣的

      想像一下傳道對象的生活是怎樣的(見第10-11段)

      10-11.根據哥林多後書4:7,8,我們還可以怎樣體恤別人?請舉例。

      10第二,想像一下傳道對象的生活是怎樣的。我們跟傳道對象一樣,都會因為不完美而面對一些問題,所以或多或少能理解他們的處境。(哥林多前書10:13)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生活很辛苦。我們可以忍耐下去,是因為有耶和華的幫助。(請讀哥林多後書4:7,8)但請想想那些不認識耶和華的人。他們沒有受到上帝幫助,日子一定很難熬。我們像耶穌一樣憐憫他們,很想告訴他們「美事的好消息」。(以賽亞書52:7)

      11一個男子名叫謝爾蓋,他生性害羞、沉默寡言,不懂得怎麼表達自己。後來,他學習聖經,他說:「我從聖經中學到,基督徒有責任向其他人傳講信仰。最初,我認定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向人傳道。」不過,他想到那些沒聽過真理的人生活得很艱苦。謝爾蓋說:「我所學到的知識為我帶來很大的快樂和內心安寧。這使我看出,其他人也需要認識聖經的真理。」他對人的憐憫之心越來越深,就有勇氣向人傳道。謝爾蓋說:「意想不到的是,跟別人談論聖經反而增強了我的自信,也強化了我對聖經知識的信心。」d

      弟兄跟聖經學生討論《生命的起源》冊子

      有些人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在屬靈方面進步(見第12-13段)

      12-13.為什麼我們教導人真理時要有耐心?請用比喻說明。

      12第三,要對人有耐心。要記得,我們熟悉的真理對傳道的對象來說可能很陌生。另外,他們可能熱衷於自己的宗教,或認為自己的信仰不但是他們文化的一部分,還能維繫與家人和同胞的情感。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呢?

      13請想想以下的比喻:有一座橋十分老舊、搖搖欲墜,需要一座新橋取代。一般來說,在新橋蓋好之前,人們還是會使用舊橋。不過,新橋蓋好,舊橋就可以拆除。類似的是,我們必須先幫助人喜愛他們原本不了解的「新」真理,他們才可能捨棄一向珍惜的「舊」信仰,而要幫助一個人改變觀點是需要時間的。(羅馬書12:2)

      14-15.有些人對樂園的希望所知有限或一無所知,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呢?

      14我們對傳道時遇到的人有耐心,就不會期望他們立刻明白或接受聖經真理,而是會體恤他們,願意一次又一次運用聖經跟他們推理。舉個例,請想想我們如何幫助人了解,人有希望永遠在地上樂園裡生活。許多人對這個道理所知有限,甚至一無所知。有些人相信人死了不能復生,有些人認為好人會上天堂。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明白真理呢?

      15一個弟兄覺得有個方法很有效。首先,他向人讀出創世記1:28。接著,他問對方:「你覺得上帝希望人住在哪裡呢?過怎樣的生活呢?」大多數人會說:「在地上快樂地生活。」然後弟兄讀出以賽亞書55:11,並問對方上帝的旨意是否改變過。對方通常會說:「沒有。」弟兄接著讀詩篇37:10,11,並問對方人類有什麼希望。他用聖經推理,幫助了好幾個人明白,上帝依然希望人類在地上樂園永遠活下去。

      姐妹將一封信放入信箱

      我們為別人做的一點小事,也許會帶來美好的結果,例如寫信鼓勵人(見第16-17段)

      16-17.根據箴言3:27,我們可以怎樣表示自己關心人?請舉例。

      16第四,想想可以怎樣做,表示自己關心對方。假如住戶覺得我們拜訪他的時間並不恰當,我們可以向他表達歉意,再找個適當的時間去拜訪他。如果住戶需要我們幫個小忙,或者他們因為年長、生病而無法出門,需要有人跑腿,這時,我們也許可以幫助他們。(請讀箴言3:27)

      17一個姐妹很有愛心,她得知有個家庭的小寶寶一出生就過世了,她體恤這個家庭的情況,所以寫信給他們。她在信中寫了一些安慰人的經文。這個家庭對這封信有什麼感覺呢?孩子的媽媽回信說:「昨天我原本很難受。你知道嗎?你的信給我們很大的安慰。我很感動,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對你的感謝。我昨天讀了你的信超過20遍。你寫的信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愛和關心,讓我有力量振作。我們真心感謝你。」姐妹做的這件小事帶來美好的結果。我們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並以行動幫助人,也會達成美好的結果。

      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

      18.關於傳道工作,哥林多前書3:6,7提醒我們什麼?

      18我們希望自己在傳道工作上盡本分,好好幫助人認識上帝,但真正的關鍵不在於我們。(請讀哥林多前書3:6,7)其實,人是因為受耶和華吸引,才想要認識他。(約翰福音6:44)另外,人會不會聽好消息,取決於他的內心。(馬太福音13:4-8)耶穌是世上最偉大的導師,但許多人還是不接受他教的道理。因此,我們努力幫助人認識真理,就算他們不想聽,我們也不必太灰心。

      19.我們傳道時體恤別人,會帶來什麼益處?

      19我們傳道時體恤別人,會帶來許多益處。我們會更喜愛傳道工作,感受到施與的快樂,也能幫助「秉性適宜得永生的人」更願意接受好消息。(使徒行傳13:48)因此,「我們只要有機會,就該對所有人行善」。(加拉太書6:10)我們這樣做,就會體驗到榮耀天父而有的喜樂!(馬太福音5:16)

      你會怎樣回答?

      • 為什麼在傳道時體恤人很重要?

      • 耶穌在傳道工作上怎樣表現體恤之心?

      • 我們可以怎樣在傳道工作上體恤人?

      唱詩第64首 歡樂地參與收割

      a 我們在傳道時體恤別人就會更快樂,別人也會比較願意聽我們傳講的信息。本篇課文會討論我們可以從耶穌的榜樣學到什麼,也會談談四個幫助我們在傳道時體恤人的方法。

      b 詞語解釋:在這段經文裡,憐憫是指對受苦或受苛待的人有同情心。人有憐憫之心就會盡己所能去幫助別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