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失至親好友守望台2008年 | 7月1日
-
-
痛失至親好友
巴西聖保羅市中心的機場是該國最繁忙的機場。2007年7月17日星期二晚上大約七點,一架客機在滑行時滑出跑道,衝過一條主要公路,撞毀一個貨物倉庫。這次意外導致大約200人死亡。
報章描述這是巴西最嚴重的航機災難。那些在這次意外中喪失親友的人永不會忘記這場災難。克勞德蒂是其中一個痛失至親的人。那天她在看電視,突然聽到新聞報導飛機失事。她的兒子雷納托就在這架飛機上。雷納托才26歲,還打算10月結婚。克勞德蒂設法打他的手機,可是沒有回音。她悲痛欲絕,昏倒在地上。
1986年1月,安特雅的未婚夫在一宗車禍中喪生。聽到這個消息,安特雅驚慌失措。「我最初的反應是不相信。我覺得自己在做夢,終會突然夢醒,發現一切只是夢境不是真的。我渾身顫抖,感到劇痛,好像曾被人痛打一樣。」之後,安特雅患了抑鬱病,折騰了三年。甚至在20多年後,她每逢想起這件事,仍然會渾身一顫。
至親或好友突然在慘劇中喪生,當事人的感受包括驚慌失措、不能相信、感覺麻木、失去希望等,都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然而,即使深愛的人長期患病,知道他會不久於人世,我們仍然會感到十分悲痛。畢竟沒有人會為摯愛的親友離世完全做妥準備。南茜的母親患病多年,在2002年去世。可是,她媽媽死去的那天,南茜驚慌失措,坐在醫院的地板上。她彷彿失去了生存的意義。五年過去了,她每次想起媽媽,都會哭起來。
霍利·普里格桑博士說:「沒有人能完全治癒親友死去的創傷,只能慢慢的去習慣。」如果你的親友不幸死去,不論這是預期的還是突然發生的,你也許想知道:「悲傷是正常的嗎?我們怎樣做,才能應付痛失至親好友的哀傷?我有沒有機會跟死去的摯愛親友重聚呢?」接著的一篇文章會解答這些以及其他的問題。
[第3頁的圖片鳴謝]
EVERTON DE FREITAS/AFP/Getty Images
-
-
應付哀傷守望台2008年 | 7月1日
-
-
「他的兒女一一前來安慰他,他卻不肯接受安慰,說:『我必悲悲哀哀地下到我兒子那裡,往墳墓去!』約瑟的父親就為約瑟哀哭不止。」(創世記37:35)
兒子死去,族長雅各悲痛欲絕。他想悲痛地悼念兒子,直到壽終為止。你也許像雅各那樣,無法消除喪親之痛。這麼哀傷是不是顯示一個人對上帝缺乏信心呢?絕對不是!
聖經描述雅各是有信心的人。跟他的祖父亞伯拉罕和父親以撒一樣,雅各也因為有堅強的信心而受到讚揚。(希伯來書11:8,9,13)有一次,他為了得到上帝所賜的福,甚至整夜跟天使摔跤!(創世記32:24-30)顯然,雅各是一個很重視屬靈事物的人。那麼,我們從雅各悲傷地悼念兒子一事學到什麼呢?人對上帝有堅強的信心,也會因親人去世而哀傷。深愛的人死去,傷心是人之常情,也是自然的反應。
剖析「哀傷」
哀傷會在很多方面影響我們,但對許多人來說,最大的影響是感情受到重創。請看看萊昂納多的經歷。他14歲那年爸爸因心臟與呼吸系統的病突然去世。小姨把噩耗告訴他,那天的情景他仍然歷歷在目。起初,他不肯相信,甚至在葬禮看見了爸爸的遺體,他依然覺得不是真的。大約有6個月,萊昂納多哭不出來。他常常下意識地等候爸爸下班回家。大約過了一年,他才真正明白爸爸真的已經死去了,他開始感到很孤單。很平常的事,比如回到家裡沒有人,他就會想起父親死了。這些時候,他常常放聲大哭。他多麼想念爸爸啊!
萊昂納多的經歷足以說明,哀傷可以是非常強烈的。還好,感情上的創傷是會復原的,但需要時間。身體上的重創尚且需要時間才能治癒,何況是親者去世所造成的感情創傷呢!復原的時間有些人可能要幾個月,有些人則要幾年,甚或更長的時間。不過,隨著時間過去,起初的劇痛會逐漸減輕,日子也會漸漸過得較有生氣、較有意義。
話說回來,很多人認為哀傷是學習適應新環境和整個復原過程的必經階段。本來有一個人跟我們在一起,現在他不存在了。我們要習慣沒有這個人的生活。哀傷是宣泄感情的方法。雖然每個人表達哀傷的方式都不同,但有一點卻對人人都一樣真實:強忍哀傷會損害精神、感情和身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