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你從主所領受的職務,你要不斷留意」
    守望台2008年 | 1月15日
    • 「你從主所領受的職務,你要不斷留意」

      你從主所領受的職務,你要不斷留意,徹底執行。——歌羅西書4:17

      1,2.基督徒對世人有什麼責任?

      我們對周圍的人有重大的責任,因為他們在「大患難」中是生是死,全在乎他們現在所作的決定。(啟示錄7:14)箴言的執筆者受聖靈啟示,說:「被帶去受死的人,你要解救;蹣跚前去被殺的,你該阻止。」這是多麼觸動人心的話!如果我們失職,沒有讓別人知道他們有什麼選擇,我們就可能要承擔血債。事實上,箴言的執筆者接著說:「要是你說,『我們不知道這件事啊』,衡量人心的,難道不明白嗎?鑑察你的,難道不知道嗎?他必照世人所做的施行報應。」很明顯,耶和華的僕人不能說自己「不知道」世人正面對什麼危險。(箴言24:11,12)

      2 耶和華十分珍惜生命。他敦促手下的僕人,只要做得到,就要盡量拯救更多生命。每個事奉上帝的人都必須向人傳講聖經中的救生信息。我們的職務跟守望人很相似,守望人看見危險臨近,就要發出警告。我們看見別人有喪命的危險,同樣要發出警告,絕不想為他們的死亡承擔血債。(以西結書33:1-7)由此可見,我們努力不懈地「傳講神聖的話語」是多麼重要啊!(請讀提摩太後書4:1,2,5)

      3.這篇文章和接著的兩篇文章會探討什麼題目?

      3 這篇文章會談談,你可以怎樣克服障礙,繼續執行救生的職務,可以怎樣幫助更多人歸向上帝。下一篇文章會說明,你怎樣做就能培養教導的藝術,好幫助人明白重要的真理。第三篇文章會報導,王國傳道員在世界各地取得什麼令人鼓舞的成果。在探討這些題目之前,讓我們先看看,為什麼現今是一段難以應付的時期。

      為何這麼多人感到絕望無助

      4,5.人類正經歷什麼?許多人有什麼反應?

      4 世事的發展顯示,我們正生活在「這個制度的末期」,終結快要到了。耶穌和他的門徒曾預告,在「最後的日子」會有什麼事發生,世態人情會變成怎樣。今天,人類正經歷這些事情。重重的苦難,例如戰爭、糧荒、地震、災禍,就「像產痛一樣」折磨著人類。不法的事、自私的態度和不敬虔的行為隨處可見。連那些力求按照聖經標準生活的人也覺得,現今是「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馬太福音24:3,6-8,12;提摩太後書3:1-5)

      5 可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清楚世事的真正含意。結果,許多人都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擔憂。不少人因親人去世或遭遇不幸而悲痛欲絕。他們沒有確切的知識,不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也不知道真正的解決方法,所以感到絕望無助。(以弗所書2:12)

      6.為什麼「大巴比倫」不能幫助她的信眾?

      6 「大巴比倫」,即世上的所有錯誤宗教,不單沒有給予信眾什麼安慰,反而用「她淫亂的酒」把信眾灌醉了,使他們在靈性上搖搖晃晃,一片混亂。此外,錯誤的宗教像娼妓一樣勾引「地上的列王」,把他們操控在股掌之中,又用虛謊的道理和通靈術來支配信眾,使他們對執政的主人惟命是從。錯誤宗教的權勢就這樣日漸坐大。與此同時,她把聖經的真理全都棄掉了。(啟示錄17:1,2,5;18:23)

      7.大多數人面對怎樣的前景?我們怎樣做,就能幫助其中一些人?

      7 耶穌教導群眾時指出,大多數人都往寬路上走,而這條路是通往滅亡的。(馬太福音7:13,14)行走寬路的人當中,有一些是存心這麼做的,因為他們選擇不接受聖經的真理。不過,許多人之所以走上寬路,是因為受到宗教領袖的蒙騙,對耶和華的要求一無所知。我們根據聖經,向這些受蒙騙的人提出充分的理據,說明他們為什麼要改變自己的生活,也許有些人會改過遷善。然而,誰繼續留在大巴比倫,誰捨棄聖經的標準,在「大患難」中都不能活命。(啟示錄7:14)

      持續不懈地傳道

      8,9.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儘管遭受反對,仍然怎樣做?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8 耶穌說過,他的門徒會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幫助其他人成為基督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20)所以,真基督徒一向認為,向人傳道是忠於上帝的表現,也是信仰的基本要求。因此,早期的基督徒儘管遭受反對,仍然鍥而不舍地傳道。他們以耶和華為後盾,求他賜「十足的膽量」,使他們不斷傳講上帝的話語。耶和華應允他們的祈求,使他們充滿聖靈,放膽傳講上帝的話語。(使徒行傳4:18,29,31)

      9 當反對基督教的人用暴力對付耶穌的門徒時,他們要傳講好消息的決心有沒有動搖呢?絕沒有。由於使徒們熱心傳道,猶太宗教領袖十分惱火,於是把他們逮捕,恐嚇一番,拷打一頓。儘管如此,使徒們還是「持續不懈地教導人,宣揚基督的好消息,傳耶穌就是基督」。他們清楚看出自己必須「接受上帝的統治,服從上帝而不是服從人」。(使徒行傳5:28,29,40-42)

      10.今天,基督徒受到什麼考驗和試煉?他們的好行為可能會產生什麼結果?

      10 今天,上帝的僕人大都不會因為向人傳道而被人毆打或關進監牢。不過,所有真基督徒都免不了會受到考驗和試煉。比如說,由於緊守聖經的教誨,受良心驅使,你所做的事可能不受大眾歡迎,甚至令人覺得你不合群。由於你按照聖經的原則作決定,同事、同學或鄰居可能會覺得你很古怪。儘管如此,你不該因為他們反應不好,就退縮不前。屬靈的黑暗籠罩著世界,基督徒在世人當中必須「如同明光照耀」。(腓立比書2:15)有些誠懇的人可能注意到你的好行為,表示讚賞,結果把榮耀歸於耶和華。(請讀馬太福音5:16)

      11.(甲)有些人對傳道工作可能有什麼反應?(乙)使徒保羅受到怎樣的迫害?但他仍然怎樣做?

      11 要持續不懈地傳講上帝王國的信息,勇氣是不可少的。有些人可能譏誚你,或試圖使你灰心喪氣,就連你的親戚也可能會這樣做。(馬太福音10:36)使徒保羅忠心耿耿地執行傳道職務,為此被人打過不止一次。請留意,他遭受迫害之後仍然怎樣做:「起先我們在腓立比受苦楚,受凌辱,後來卻靠著我們的上帝放開膽量,大大奮鬥,向你們講論上帝的好消息。」(帖撒羅尼迦前書2:2)保羅曾被人抓住,扯掉外衣,用杖痛打一頓,然後關進監牢。他受到這麼粗暴的待遇之後,仍然繼續宣揚好消息,實在很不容易。(使徒行傳16:19-24)保羅為什麼能鼓起勇氣繼續傳道呢?因為他渴望執行上帝所賜的傳道使命,宣揚好消息對他來說比什麼都重要。(哥林多前書9:16)

      12,13.有些人遇到什麼困難?他們怎樣應付?

      12 我們傳道時,住戶往往不在家,即使在家,對王國信息的反應也可能很冷淡。要在這樣的地區繼續熱心傳道,的確很不容易。面對這些情況,該怎麼辦呢?我們可能覺得有必要鼓足勇氣,在非正式的場合放膽向人談論上帝的王國。我們也可能要重新編排傳道的時間,或集中在那些能讓我們遇見更多人的地區裡傳道。(參看約翰福音4:7-15;使徒行傳16:13;17:17)

      13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困難要應付。許多人因為年老體弱,所能做的傳道工作也許很有限。如果你的情況正是這樣,千萬不要灰心。耶和華深知你受到哪些局限,很賞識你所能做的一切。(請讀哥林多後書8:12)無論你處於什麼逆境,遭受反對也好,面對冷淡的反應也好,體弱多病也好,只要做得到,盡力向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就行了。(箴言3:27;另見馬可福音12:41-44)

      要不斷留意你的職務

      14.使徒保羅為信徒同工樹立了什麼榜樣?他提出什麼勸告?

      14 使徒保羅非常認真地執行傳道職務,並鼓勵信徒同工這樣做。(使徒行傳20:20,21;哥林多前書11:1)公元1世紀,保羅特別鼓勵一個基督徒,他就是亞基布。保羅寫信給歌羅西的基督徒,說:「請告訴亞基布:『你從主所領受的職務,你要不斷留意,徹底執行。』」(歌羅西書4:17)我們不知道亞基布是誰,也不知道他的具體情況,只知道他從主那裡領受了職務。如果你已經獻身成為基督徒,那麼你同樣領受了職務。你有沒有不斷留意自己的傳道職務,徹底執行呢?

      15.基督徒獻身事奉上帝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深思什麼問題?

      15 我們受浸之前,已經由衷地向耶和華禱告,決定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他。這意味著我們決心遵行他的旨意,矢志不渝。時至今日,我們應該捫心自問:「在我的一生中,遵行上帝的旨意真的 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們可能要履行耶和華授予的種種責任,例如照顧家人的衣食住行。(提摩太前書5:8)可是,我們怎樣運用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呢?在生活中我們以什麼為先為重呢?(請讀哥林多後書5:14,15)

      16,17.年輕的基督徒或沒什麼家庭責任的基督徒可以考慮怎樣做?

      16 你是不是獻了身的年輕基督徒,剛剛高中畢業或快要完成高中課程呢?你很可能還不用挑起家庭的擔子。要是這樣,你打算怎樣運用一生呢?既然你答應一生遵行耶和華的旨意,什麼決定最能幫助你切實兌現這個承諾呢?許多年輕人都調整自己的生活,安排時間做先驅。他們樂在其中,深感滿足。(詩篇110:3;傳道書12:1)

      17 你也許是個做全職工作的青年,除了維持自己的生活之外,就沒什麼家庭責任。你好好編排時間,盡量參與會眾的活動,想必感到十分快樂。但你或許可以更加快樂。你有沒有想過為傳道工作多盡點力呢?(詩篇34:8;箴言10:22)在一些地區,許多人還沒聽見聖經的救生信息,可見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你能夠調整自己的生活,搬到需要更多王國傳道員的地區服務嗎?(請讀提摩太前書6:6-8)

      18.一對年輕夫婦怎樣改變自己的生活?結果如何?

      18 請看看美國一對夫婦凱文和埃琳娜的事例。a像當地一般新婚的年輕夫婦一樣,他們覺得必須擁有自己的房子,於是雙雙做全職工作。這樣,他們就可以維持舒適的生活。可是,他們工作很忙,又要料理家務,實在很難騰出時間向人傳道。他們意識到自己幾乎把時間和精力全都用來積聚財物。後來,他們留意到一對年輕的先驅夫婦,雖然生活簡樸,但日子過得很愉快。凱文和埃琳娜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分清各事的主次。他們向耶和華禱告,求他指引,之後就把房子賣掉,搬進公寓住宅裡。埃琳娜減少工作時間,加入先驅的行列。凱文看見妻子做先驅做得很開心,還有很多美好的經歷,深受鼓舞,於是也辭去全職工作,跟妻子一同做先驅。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搬到南美洲一個需要更多傳道員的國家服務。凱文說:「本來我們的婚姻生活也算快樂,但自從我們一同追求屬靈目標以後,婚姻生活就更美滿更幸福了。」(請讀馬太福音6:19-22)

      19,20.為什麼說,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工作?

      19 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工作。(啟示錄14:6,7)我們努力傳道,就能出一分力使耶和華的名彰顯為聖。(馬太福音6:9)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由於接受聖經的信息,生活得以改善,最終還有機會得救。使徒保羅曾問道:「沒有人傳講,又怎麼聽見呢?」(羅馬書10:14,15)是的,沒有人傳道,別人確實很難聽見。何不下定決心,竭盡所能去執行你的傳道職務呢?

      20 你想幫助人明白這個非常時期有什麼重要的含意,幫助他們明白自己所作的決定會產生什麼結果,還牽涉到另一點,就是提高你的教導能力。下一篇文章會具體說說你可以怎樣著手。

      [腳注]

      a 本文的人名是化名。

  • 不斷提高你的教導藝術水平
    守望台2008年 | 1月15日
    • 不斷提高你的教導藝術水平

      務要傳講神聖的話語,懷著極大的堅忍,發揮教導的藝術,責備人,訓斥人,勸勉人。——提摩太後書4:2

      1.耶穌吩咐門徒怎樣做?他給我們留下什麼榜樣?

      耶穌在地上傳道期間,雖然行了不少奇跡治好民眾的疾病,但最為人樂道的,並不是他妙手回春或施行許多奇跡。他之所以聞名,主要是因為教導得法。(馬可福音12:19;13:1)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對耶穌來說比什麼都重要,對今天跟隨耶穌的人也一樣。傳道是基督徒的使命。我們要繼續幫助人成為耶穌的門徒,教導 他們遵守耶穌所吩咐的一切。(馬太福音28:19,20)

      2.我們須要怎樣做,才能徹底執行傳道使命?

      2 為了徹底執行使人成為基督門徒的使命,我們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導能力。使徒保羅在寫給傳道夥伴提摩太的信中,鄭重地指出教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他說:「你要時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導。要謹守這些事,因為你這樣做,既可以救自己,又可以救聽你的人。」(提摩太前書4:16)保羅所說的教導,不光是指傳授書本的知識。富有成效的基督徒傳道員,能打動聖經學生的心,激勵他們改變自己的生活。這是一門藝術。那麼,我們向人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時,可以怎樣培養「教導的藝術」呢?(提摩太後書4:2)

      培養「教導的藝術」

      3,4.(甲)我們怎樣做,才能培養「教導的藝術」?(乙)傳道訓練班怎樣幫助我們成為有效的導師?

      3 一部詞典給「藝術」下的定義是:通過學習、實踐或觀察而獲得的技巧。我們要有效地教導人認識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就必須留意這三方面。研讀和學習時,要祈求耶和華賜予悟性,惟有這樣,我們對課題才能有正確的理解。(請讀詩篇119:27,34)我們觀察富有成效的傳道員怎樣教導學生,就可以向他們學習,並照他們的方法去做。我們努力不懈地實踐所學的,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精益求精。(路加福音6:40;提摩太前書4:13-15)

      4 耶和華是我們的偉大導師。他通過地上的組織提供指引,讓地上的僕人知道該怎樣執行傳道使命。(以賽亞書30:20,21)正因為這樣,各群會眾每週都舉行傳道訓練班。這個訓練班的宗旨,是要幫助所有學員在宣揚上帝王國的工作上取得成效,而聖經是訓練班的主要課本。耶和華通過他啟示的聖經,讓我們知道該教什麼,該怎樣教才既有效又恰當。傳道訓練班經常提醒我們:教導要以聖經為依據,要善用問題,要淺顯易明,也要真誠地關心別人。假以時日,我們就會技巧純熟,施教得法。讓我們先逐一談談以上幾點,然後再談談怎樣打動學生的心。

      教導要以聖經為依據

      5.我們教導別人應該以什麼為依據?為什麼?

      5 耶穌是世上最卓越的導師。他所教的道理,全都以聖經為依據。(馬太福音21:13;約翰福音6:45;8:17)他的話不是憑著自己的主意講的,而是奉那位差他來者的名說的。(約翰福音7:16-18)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效法耶穌。無論是逐戶傳道,還是主持聖經研究,我們所說的話都應該以聖經為權威。(提摩太後書3:16,17)就算我們口齒再伶俐,推理能力再強,所說的話也永遠不及上帝所啟示的聖經那麼有力、那麼奏效。聖經是權威著作。不管我們力求幫助學生明白的要點是什麼,最好的方法始終是讓學生看看聖經怎麼說。(請讀希伯來書4:12)

      6.施教的基督徒怎樣做,就可以確保學生明白課文的內容?

      6 當然,這並不是說,施教的基督徒主持聖經研究前不用備課;剛相反,他應該事先仔細想想,然後再決定在討論期間要查閱課文裡的哪些參考經文。一般來說,查閱的經文最好是那些能印證信仰的。每次查閱經文,都要幫助學生明白經文的意思。(哥林多前書14:8,9)

      善用問題

      7.教導學生時,為什麼運用問題是有效的?

      7 導師善用問題,不但能啟發學生思考,也有助於打動學生的心。因此,與其直接告訴學生經文的意思,不如請學生自己解釋一下。有時候,你可能要另外提出一個問題,甚至好幾個問題,才能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理解。你用問題引導學生得出課文的結論,就等於幫助學生明白課文的論點有什麼根據,使學生衷心信服課文的結論是正確的。(馬太福音17:24-26;路加福音10:36,37)

      8.想了解學生心裡的想法,我們可以怎樣做?

      8 研經課本以問答方式進行討論。大多數跟你學習聖經的人,想必很快就能夠在課文的相應段落裡,找出每頁下面列出的問題的答案。儘管如此,善於施教的導師卻不會僅因為學生答對了,就覺得算是盡了責。比如說,學生也許能夠正確地說出聖經對淫亂的看法。(哥林多前書6:18)但他自己的看法是什麼呢?導師想了解學生心裡怎麼想,可以用婉轉得體的問題去探知學生對事情的觀點。不妨問學生:「為什麼聖經譴責婚外性行為呢?你對上帝這個禁令有什麼看法?你認為按照上帝的道德標準生活對人有益嗎?」從學生的答案,導師多少都能知道一點學生心裡的想法。(請讀馬太福音16:13-17)

      淺顯易明

      9.我們向學生講解聖經的道理時,應該謹記什麼?

      9 聖經所含的真理大都是淺明的。然而,聖經學生可能被錯誤宗教的教義弄得混淆不清。我們教導學生時,應該清楚解釋聖經的道理,讓學生容易明白。富有成效的導師會用淺顯明白的話,確切地傳達課文的思想。我們照這個方法做,就不會使真理變得複雜難懂。要省略不必要的細節。查閱經文時,不必解釋每節經文的所有細節,只要強調能說明要點的部分就行了。學生繼續增進對聖經的認識,日後自然會明白聖經裡那些不大容易理解的真理。(希伯來書5:13,14)

      10.每次跟學生討論多少資料,要考慮什麼因素?

      10 每次研讀應該討論多少資料呢?要決定每次研讀的進度,明辨的心是不可少的。學生的能力和環境因人而異,導師也不例外。不過,我們應該謹記,教導學生的宗旨,主要是幫助他對上帝養成堅固的信心。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理解並接受聖經所教的真理。討論的資料不該過多,看學生能明白多少,就討論多少。話雖如此,研讀的進度也不該停滯不前。當學生明白了一個要點,就該繼續討論下去。(歌羅西書2:6,7)

      11.在教導方面,我們從使徒保羅身上可以學到什麼?

      11 使徒保羅用淺白的字眼,向未曾認識真理的人傳講好消息。雖然他學識淵博,卻從不用浮誇、高深的言詞。(請讀哥林多前書2:1,2)聖經真理淺顯易明,能吸引誠懇的人,滿足他們的屬靈需要。人並不需要有豐富的學識才能明白聖經的真理。(馬太福音11:25;使徒行傳4:13;哥林多前書1:26,27)

      幫助學生重視所學的真理

      12,13.我們可以怎樣做,好激勵學生實踐學到的真理?請舉例說明。

      12 我們的教導要想見到成效,就必須打動學生的心才行。要達到這個目標,學生就須要明白所學的資料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對自己有什麼裨益,聽從聖經的指引能怎樣改善自己的生活。(以賽亞書48:17,18)

      13 舉例說,我們正跟學生討論希伯來書10:24,25。這兩節經文勸基督徒要跟信徒同工一起聚會,彼此鼓勵,激發愛心。要是學生還沒有參加會眾的聚會,我們可以簡略地講述聚會以什麼形式舉行,聚會時討論些什麼。我們可以向學生指出,參加聚會是崇拜上帝的重要活動,並說說聚會對自己有什麼益處,然後邀請學生參加聚會。學生應該因為渴望服從耶和華而聽從聖經的吩咐,不該為了取悅導師而這樣做。(加拉太書6:4,5)

      14,15.(甲)聖經學生可以學到關於耶和華的什麼知識?(乙)認識上帝的品格對聖經學生有什麼裨益?

      14 學生研讀聖經,遵守其中的原則,能夠獲得的一大裨益就是,認識耶和華是一位怎樣的上帝,跟他建立親密的友誼。(以賽亞書42:8)耶和華是慈愛的天父,宇宙萬物都是他創造和擁有的。凡愛戴並事奉耶和華的,耶和華都讓他們認識他的品格和能力。(請讀出埃及記34:6,7)摩西即將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候,耶和華向他說明自己是個怎樣的神:「我要做什麼,都必能成事。」(出埃及記3:13-15)這句話的意思是,耶和華為了自己所揀選的子民,無論要採取什麼行動去實現他的旨意,都必能成事。因此,以色列人親身體驗到,耶和華拯救他們脫離奴役,為他們作戰,供給他們所必需的,實現自己的一切應許,並且在其他許多方面幫助他們。(出埃及記15:2,3;16:2-5;約書亞記23:14)

      15 我們的學生也許不會像摩西那樣,親身經歷到耶和華以神奇的方式幫助他們。不過,只要學生繼續增強信心,越來越重視學到的真理,並按照學到的去做,就一定會看出自己需要信賴耶和華,求他賜予勇氣和智慧,並需要他的指引。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就會像以色列人一樣,體驗到耶和華的勸告充滿智慧、信實可靠,也會體驗到耶和華保護他們,慷慨地供給他們所需的一切。(詩篇55:22;63:7;箴言3:5,6)

      愛護學生,關心他們

      16.為什麼說,教導要取得成效,天賦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16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教導方面力不從心,千萬不要氣餒。要記住,耶和華和耶穌正督導全球推行的教育計劃。(使徒行傳1:7,8;啟示錄14:6)只要我們努力不懈,他們就會賜福給我們,使我們的言詞能在正直的人心裡引起共鳴。(約翰福音6:44)就算導師不怎麼有教導的天賦,只要對學生懷有真摯的愛,就能大大彌補教導能力的不足。使徒保羅的話顯示,他明白導師愛護學生多麼重要。(請讀帖撒羅尼迦前書2:7,8)

      17.我們怎樣做,就表明自己真誠地關心每個聖經學生?

      17 同樣,我們花時間去認識每個聖經學生,就表明我們真誠地關心他們。我們跟學生討論聖經原則的時候,就有機會了解他的境況。我們可能觀察到,學生已經把學到的一些聖經知識實踐出來,但在其他方面還需要調整調整。我們主持聖經研究時,要幫助學生看出所討論的資料跟他有什麼關係。我們這樣做,就是懷著愛心去幫助學生成為基督的真正門徒。

      18.我們跟學生一起禱告,並在禱告中明確地提及他的情況,為什麼至為重要?

      18 至為重要的是,我們要跟學生一起禱告,並在禱告中明確地提及他的情況。學生應該清楚知道,我們的目標是要幫助他加深對創造主的認識,幫助他進一步親近天父,從天父的指引受益。(請讀詩篇25:4,5)我們祈求耶和華幫助學生按照所學的去做,學生就會看出「實踐聖經的話語」是多麼重要的事。(雅各書1:22)學生聽到我們的由衷禱告,就知道該怎樣禱告。能夠幫助聖經學生跟耶和華建立友誼,的確是莫大的樂事!

      19.下一篇文章會談些什麼?

      19 今天,全球有超過650萬個耶和華見證人忙於傳道,努力培養「教導的藝術」,為的是教導心地善良的人遵守耶穌所吩咐的一切。知道這一點,實在令人鼓舞。我們的傳道活動取得什麼成果呢?想知道答案,請讀讀下一篇文章。

  • 「秉性適宜得永生的人」都接受聖經真理
    守望台2008年 | 1月15日
    • 「秉性適宜得永生的人」都接受聖經真理

      凡秉性適宜得永生的人,都成了信徒。——使徒行傳13:48

      1,2.耶穌曾預告好消息會傳遍普天下,早期的基督徒聽到預言後怎樣做?

      耶穌曾預告,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會傳遍普天下。(馬太福音24:14)早期的基督徒謹記耶穌的話,盡心竭力地宣揚王國的好消息。他們的傳道經歷振奮人心,記在聖經的使徒行傳裡。早期的基督徒帶頭傳道,恍如開路先鋒,讓後來的基督徒能夠踏著他們的足跡走下去。公元1世紀,由於耶穌的門徒在耶路撒冷熱心作見證,成千上萬的人,包括「一大群祭司」,都加入了基督徒會眾。(使徒行傳2:41;4:4;6:7)

      2 早期有些基督徒還前往外地傳道。結果,歸信基督的人越來越多。舉例說,腓力下到撒馬利亞城去傳揚基督,當地的群眾很留心聽他講話。(使徒行傳8:5-8)保羅曾遠赴塞浦路斯、馬其頓、希臘、意大利,以及小亞細亞的一些地區,向人傳講關乎基督的信息。他每次出遠門,都跟不同的傳道夥伴同行。在保羅傳道的各城裡,大群大群的猶太人和希臘人都成了信徒。(使徒行傳14:1;16:5;17:4)提多在克里特島執行他的職務。(提多書1:5)彼得則在巴比倫忙於做主的工作。大約公元62-64年,他寫第一封書信的時候,基督徒的傳道活動已經在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亞、亞細亞和庇推尼各地為人熟知。(彼得前書1:1;5:13)那段日子令人多麼興奮雀躍!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非常熱心傳道,結果受到敵人的抨擊,指控他們「擾亂天下」。(使徒行傳17:6;28:22)

      3.今天,全球的傳道活動取得了什麼成果?你對這些成果有什麼感想?

      3 在現代,基督徒會眾蒙上帝賜福,也有驚人的增長。當你讀到耶和華見證人的年度報告,看見全球的見證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果,不是深受鼓舞嗎?當你知道在2007工作年度,王國傳道員共主持了六百多萬個聖經研究,心裡不是很高興嗎?此外,2007年全球出席耶穌受難紀念聚會的人數顯示,除了耶和華見證人之外,還約有一千萬人出席這個重要的聚會,他們顯然對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多少有些興趣。由此可見,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4.怎樣的人正接受上帝王國的好消息?

      4 今天,「凡秉性適宜得永生的人」都接受聖經真理,就像1世紀一樣。(使徒行傳13:48)耶和華正吸引這樣的人加入他的組織。(請讀哈該書2:7)我們對基督徒的傳道職務有怎樣的態度,才能跟這件召集工作配合,同心協力地完成任務呢?

      努力傳道,一視同仁

      5.怎樣的人才蒙耶和華悅納?

      5 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很清楚,「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敬畏他,行正義,都蒙他悅納」。(使徒行傳10:34,35)人能不能跟上帝建立友誼,取決於他對耶穌所獻的贖價有沒有信心。(約翰福音3:16,36)耶和華的旨意是「要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得救,確切認識真理」。(提摩太前書2:3,4)

      6.傳道員必須避免怎樣做?為什麼?

      6 傳道員要是根據人的外表、種族、社會地位、宗教信仰或其他特徵,就妄自判定對方不會接受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實在是不對的。請想想,最初遇到你的傳道員並沒有妄下判斷,認定你不會聽,對嗎?相反,他樂於向你傳講聖經的真理。你不是很感激那個傳道員嗎?的確,傳道員不該妄斷別人會有什麼反應,倒該向所有人傳講救生的信息,讓他們知道有得救的希望。(請讀馬太福音7:12)

      7.我們向人傳道時,為什麼必須避免妄斷對方?

      7 耶和華已委任耶穌審判天下。我們不該僭權越位,妄自審判別人,況且我們能力有限,行審判只能「單憑眼見」或「僅憑耳聞」。耶穌跟我們可不一樣,他能洞悉人心,了解人的想法和意念。(以賽亞書11:1-5;提摩太後書4:1)

      8,9.(甲)掃羅成為基督徒之前,是個怎樣的人?(乙)我們從使徒保羅的經歷得到什麼啟發?

      8 耶和華的僕人來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階層。使徒保羅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出自大數城,本來叫掃羅,是法利賽派的,處處跟基督徒敵對。由於真心相信基督教是錯誤的,他極力迫害基督徒會眾。(加拉太書1:13)從人的角度來看,掃羅成為基督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不過,耶穌卻洞悉掃羅心地善良,有可取之處,於是選派他執行特別的任務。掃羅不負所託,非常熱心地傳道,是1世紀的基督徒會眾的中堅分子。

      9 我們從使徒保羅的經歷得到什麼啟發呢?在我們的傳道地區,不同的人可能反對我們所傳的信息,甚至對我們懷有敵意。他們當中會不會有人成為真基督徒呢?雖然表面看來這個可能性極小,但我們不該輕言放棄,不再嘗試跟他們推理。有時候,你認為無論如何都不會聽聖經的人,最後都有可能接受真理。我們的使命是要持續不懈地向所有人 傳道。(請讀使徒行傳5:42)

      持續不懈地傳道,必蒙賜福

      10.為什麼我們不該退縮不向那些看似很不友善的人傳道?請舉出本地的例子。

      10 外表可以把人騙倒。請看伊格納西奧a的經歷。他跟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的時候,正在南美洲一個國家的監獄裡服刑。獄中的囚犯會自製物品,賣給其他囚犯。買方要是拖欠款項,賣方就會叫伊格納西奧追債,因為他性情兇暴,不好惹。伊格納西奧繼續學習聖經,不斷進步,並且把學到的聖經知識實踐出來,這個從前橫行無忌的惡霸漸漸變得和善了。如今,再沒有人叫伊格納西奧去追債了。他依靠上帝的靈幫助,並努力實踐聖經真理,終於穿上了新品格,心裡感到很踏實。伊格納西奧很感激傳道員對他沒有偏見,不辭勞苦地教導他認識聖經。

      11.為什麼我們再三探訪別人?

      11 雖然人們大都已聽過我們所傳的好消息,但我們還是再三探訪他們。一個原因是,人的環境和態度是會改變的。事實上,有些人的環境和態度真的改變了。自上次我們到訪以後,有的人可能得了重病,失去工作或喪失親人。(請讀傳道書9:11)有的人看見世局每況愈下,可能會認真地想想自己的未來。動盪不安的世局能使從前反應冷淡的人,甚至反對我們的人,改變過來,樂於聽聽我們所傳的信息。因此,我們不該退縮不前,倒該抓緊機會向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

      12.我們應該怎樣看傳道時遇到的人?為什麼?

      12 人往往喜歡品評別人,武斷地把別人分成這類那類。耶和華卻不會這樣看人,在他眼中人人有別。他看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請讀撒母耳記上16:7)我們傳道時,應該盡力效法耶和華,像他那樣看人。許多事例表明,傳道時不管碰見什麼人,都用積極的眼光看對方,就會取得美好的成果。

      13,14.(甲)一個先驅為什麼用消極的眼光看她傳道時遇到的一個女子?(乙)我們從這個事例可以學到什麼?

      13 桑德拉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島上做先驅。她逐戶傳道時遇到露絲。露絲熱中於嘉年華會的慶祝活動,曾兩度獲選為全國嘉年華會的皇后。不過,出乎桑德拉意料的是,露絲對她所傳的信息竟然很感興趣,並安排時間學習聖經。桑德拉回憶說:「我一進入客廳,就看見一幅大照片,照片上的露絲穿著全副嘉年華會的盛裝。我還看見許多獎杯和獎牌。當時我誤以為露絲這麼受人歡迎,這麼熱愛嘉年華會,對真理的興趣一定不會持久,於是不再探訪她。」

      14 過了一段時間,露絲在王國聚會所出現。聚會之後,她問桑德拉:「你為什麼不再來教我學習聖經?」桑德拉向她道歉,並重新教導她學習聖經。露絲進步得很快,還把牆上的嘉年華會照片通通取下來。她參加會眾的所有聚會,成為未受浸傳道員,後來更獻身事奉耶和華。不用說,桑德拉看出自己當初的看法確實太武斷了。

      15,16.(甲)一個傳道員向親戚作見證,結果怎樣?(乙)為什麼我們不該因為親戚的背景,就不願向對方作見證?

      15 許多基督徒向不信主的家人作見證,從而取得美好的成果。即使對方看來不可能接受真理,他們也不輕易放棄。請看美國一個基督徒姊妹喬伊斯的經歷。她的妹夫從十幾歲起,就常常進出監獄。喬伊斯回憶說:「他販毒、偷竊,還做了許多壞事。別人都認為他一無可取,自毀一生。雖然他接受真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還是繼續向他談論聖經,前後持續了37年。」喬伊斯的妹夫終於答應跟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還在生活上作出重大改變。她不厭其煩地幫助親戚認識真理,所付出的努力並沒有白費。最近,喬伊斯的妹夫50歲那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區域大會受了浸。喬伊斯說:「我開心得忍不住掉下淚來,我為自己堅持不放棄妹夫,感到多麼高興!」

      16 你可能因為某些親戚的背景,不願向他們談論聖經的真理。可是,喬伊斯並沒有因為妹夫的背景十分複雜,就不願向他傳講真理。說到底,我們怎麼知道別人心裡的想法呢?說不定對方正真心誠意地尋找聖經真理呢!因此,千萬不要退縮不前,倒要讓你的親戚有機會找著真理。(請讀箴言3:27)

      成效顯著的研經課本

      17,18.(甲)關於《辨明聖經的真理》的成效,世界各地的報告顯示什麼?(乙)你用這個課本教導人學習聖經,有什麼令人鼓舞的經歷?

      17 世界各地的報告顯示,很多心地善良的人對《辨明聖經的真理》都有很好的反應。美國一個叫佩妮的先驅姊妹,用這個研經課本建立了好幾個聖經研究,其中兩個聖經學生是上了年紀的虔誠教徒。起初佩妮不肯定她們對《聖經真理》的內容會有什麼反應。後來,她寫道:「由於《聖經真理》以清晰、簡明、合乎情理的方式傳達知識,她們對課文的論點並沒有提出任何異議,也沒有因為自己跟教會的感情很深而不肯接受。她們很快就看出自己所學的是真理。」

      18 英國一個叫帕蒂的傳道員,跟一個逃難到當地的亞洲女子討論聖經。這個女子的丈夫和兒子被本國的叛軍擄走,不知所終。由於家園被燒毀,她又被人輪姦,加上生命受到威脅,她不得不逃亡外地。這一切經歷使她覺得生無可戀,有幾次還企圖自殺。可是,她學習聖經以後,對人生重拾希望。帕蒂寫道:「《聖經真理》的解釋和比喻淺顯易明,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心弦。」那個女子進步得很快,已成為未受浸傳道員,甚至表示很想在下一個大會受浸。能夠幫助誠心正意的人明白聖經所提出的希望,使他們堅信這個希望必定實現,的確是莫大的樂事!

      「我們行善總不要放棄」

      19.為什麼傳道是當務之急?

      19 每過一天,救人的時間就少一天,因此我們要越發急切地向人傳道,使人成為基督的門徒。每年都有許多秉性適宜得永生的人接受我們傳講的真理。可是,「耶和華的大日子臨近了」;換句話說,凡留在屬靈黑暗中的,都正「蹣跚前去被殺」。(西番雅書1:14;箴言24:11)

      20.我們人人都應該決心怎樣做?

      20 我們仍可以向那些處於屬靈黑暗的人伸出援手。要阻止他們前去被殺,我們就必須像1世紀的基督徒那樣,「持續不懈地 教導人,宣揚基督的好消息,傳耶穌就是基督」。(使徒行傳5:42)要學習他們的好榜樣:在逆境中堅持不懈地傳道,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導藝術水平,並毫無偏見地向所有人傳道。「我們行善總不要放棄」,只要堅持不懈,就會得到上帝的悅納,蒙他厚賜福樂。(提摩太後書4:2;請讀加拉太書6:9)

      [腳注]

      a 本文有些人名是化名。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