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道施教要酌情變通,因人制宜守望台2005年 | 12月1日
-
-
10,11.保羅怎樣因應別人的背景,選用適切的比喻?(另見腳注)
10 那麼,保羅又用什麼方法向別人解釋比較高深的聖經真理呢?他善於運用日常生活中容易明白的事物來打比喻,幫助別人領會一些較難明白的真理。以下就是一個例子。保羅知道,羅馬的基督徒對帝國所實行的奴隸制度並不陌生。事實上,讀他的信的人,有不少很可能就是奴隸。保羅在信中指出,人要麼順從罪,要麼順從正義,為了使論據更加有力,他就以奴隸為喻。(羅馬書6:16-20)
11 一本參考書指出,「在羅馬的奴隸制度下,主人可以無條件地釋放奴隸,而奴隸也可以付款給主人,為自己贖身。此外,主人要是把某個奴隸歸給神明,那個奴隸就可以恢復自由」。獲得自由的奴隸可以繼續為以往的主人工作,賺取工資。保羅在信中顯然以這個做法為喻,指出人要就選擇罪做主人,要就選擇正義做主人。羅馬的基督徒已獲得釋放擺脫了罪,歸上帝所有。他們有事奉上帝的自由,但如果想繼續事奉罪這個主人,仍可以選擇這樣做。這個比喻十分簡單,所講的又是羅馬人所熟悉的事物,因此能夠促使羅馬的基督徒認真地想想:「我現在事奉的,到底是哪一個主人?」b
-
-
傳道施教要酌情變通,因人制宜守望台2005年 | 12月1日
-
-
b 保羅解釋上帝和那些受聖靈所膏的「兒子」的關係時,也用了一個適切的比喻。這個比喻跟一個法律概念有關,是羅馬帝國的讀者都相當熟悉的。(羅馬書8:14-17)《聖保羅在羅馬》(英語)一書說:「收養子女基本上是羅馬人約定俗成的做法,跟羅馬人的家庭觀念息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