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合理的態度守望台1994年 | 8月1日
-
-
「樂意饒恕人」
4.耶穌怎樣表明自己「樂意饒恕人」?
4 耶穌像他的天父一樣行事合理,一次又一次地「樂意饒恕人」。(詩篇86:5)請想想耶穌遭人逮捕及審訊的晚上,他的親密同伴彼得三次不認他。耶穌在較早之前曾說:「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馬太福音10:33)耶穌有沒有以一成不變、苛酷不仁的方式把這條原則應用在彼得身上呢?沒有。耶穌復活之後曾親自探訪彼得,目的無疑是要安慰和開解這個傷心痛悔的使徒。(路加福音24:34;哥林多前書15:5)不久之後,耶穌更讓彼得肩負重任。(使徒行傳2:1-41)他把可愛的合理態度發揮得多麼淋漓盡致!想到耶和華已把耶穌立為全人類的審判者,豈不令人大感安慰嗎?——以賽亞書11:1-4;約翰福音5:22。
-
-
培養合理的態度守望台1994年 | 8月1日
-
-
隨機應變,因人制宜
6.耶穌在對待一個有女兒被邪靈附身的外邦婦人時,怎樣表現合理的態度?
6 耶穌像耶和華一樣證明自己靈活變通,能夠隨機應變。有一次,一個外邦婦人求他醫治被邪靈附身的女兒。起初,耶穌用三種不同的方式表示他不打算幫助她——首先,他不回答婦人;然後,他直接指出,自己奉差是到猶太人那裡,不是到外邦人那裡;最後,他仁慈地用一個比喻去說明這點。雖然這樣,婦人仍舊堅持不懈,表現出異乎尋常的信心。耶穌考慮到當時的特殊情況,看出不宜死板地按一般常例去處理問題,而是應該靈活變通以反映出更崇高的原則。a結果,耶穌做了自己三次表示不願做的事,把婦人的女兒醫好!——馬太福音15:21-28。
-
-
培養合理的態度守望台1994年 | 8月1日
-
-
[第16頁的圖片]
一位婦人表現出異乎尋常的信心;在這件事上,耶穌看出他不宜於死板地按一般常例處理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