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作「恩賜」的人照料耶和華的羊
    守望台1999年 | 6月1日
    • 作「恩賜」的人照料耶和華的羊

      「他升上高處的時候,擄走了俘虜;他賜下一些人作為恩賜。」——以弗所書4:8。

      1.一個基督徒姊妹怎樣對會眾長老表達感激?

      「謝謝你們這麼關心我們。你們親切的笑容和關注,實在真摯感人。你們隨時樂意傾聽我們申訴,用聖經的話語振作我們的精神。我求上帝永不要讓我把你們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一個基督徒姊妹對她會眾的長老寫了以上一段話。顯然,基督徒牧者所表現的愛心,深深打動了她的心。——彼得前書5:2,3。

      2,3.(甲)據以賽亞書32:1,2說,富於憐憫的長老怎樣照料耶和華的羊?(乙)長老怎樣做,就可以說是來自上帝的恩賜?

      2 長老是耶和華為了照料他的羊而設立的安排。(路加福音12:32;約翰福音10:16)耶和華十分珍愛他的羊,甚至不惜用耶穌的寶血把他們購贖回來。所以,難怪耶和華喜歡見到長老溫柔地對待他的羊。(使徒行傳20:28,29)請留意聖經預言怎樣描述這些作「首領」的長老:「[他們人人都]像避風所和避暴雨的隱密處,又像河流在乾旱之地,像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地。」(以賽亞書32:1,2)不錯,他們要保護、餵養、安慰上帝的羊。所以,長老懷著憐憫之心牧養羊群,就是盡力履行上帝託付給他們的職責了。

      3 聖經把基督徒長老稱為作「恩賜」的人。(以弗所書4:8)談起恩賜或禮物,你會想到一件送給人的東西,目的是要補別人的不足,或為接獲禮物的人帶來快樂。長老把自己的才幹用來幫助人,促進羊群的快樂,的確是會眾的一項恩賜。長老可以怎樣達成這個目的呢?保羅在以弗所書4:7-16所說的話,回答了這個問題,同時有力地表明耶和華對他的羊所懷的仁愛關注。

      作「恩賜」的人——從何而來?

      4.詩篇68:18 應驗時,耶和華怎樣「升到高天」?作「禮物」的人是誰?

      4 保羅談及作「恩賜」的人,這句話是從大衛王的話引來的。大衛王論到耶和華說:「你升到高天的時候,擄了許多俘虜;你在人間,……接受了禮物。」(詩篇68:18,《新譯》)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定居了若干年之後,耶和華以比喻的方式「升到」錫安山,把耶路撒冷立為以色列國的首都,立大衛作這個國家的王。但誰是作「禮物」的人呢?他們就是在征服應許之地期間被擄的人。有些俘虜後來被賜給利未人,協助他們照料帳幕的工作。——以斯拉記8:20。

      5.(甲)保羅怎樣表示,詩篇68:18的經文也應驗在基督徒會眾之上?(乙)耶穌怎樣「升到高天」?

      5 在寫給以弗所人的信裡,保羅表示詩篇執筆者的話會在基督徒會眾裡獲得更大的應驗。保羅引述詩篇68:18的話,說:「基督按著分量把恩賜白白賞給人,結果我們各人都得蒙分外恩慈。因此有話說:『他升上高處的時候,擄走了俘虜;他賜下一些人作為恩賜。』」(以弗所書4:7,8)保羅在這裡把詩篇的話應用在上帝的代表耶穌身上。耶穌一生緊守忠誠,從而「戰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由於上帝使他從死裡復活過來,他也戰勝了死亡和撒但。(使徒行傳2:24;希伯來書2:14)公元33年,復活了的耶穌升到天上,「遠遠超越諸天」,高過天上其他所有受造物。(以弗所書4:9,10;腓立比書2:9-11)耶穌既然戰勝了仇敵,就從他們當中帶走了「俘虜」。事情的經過怎樣?

      6.從公元33年五旬節起,升了天的耶穌怎樣開始攫奪撒但的家宅?他把「俘虜」怎樣?

      6 耶穌在地上的時候,曾把一些受邪靈奴役的人解救出來,從而表明他擁有高於撒但的能力。情形彷彿耶穌進入撒但家裡,把他綁起來,將他的財貨奪去一般。(馬太福音12:22-29)請想想,耶穌復活之後,上帝把「天上地上的權柄」全都賜給了他,他能夠攫奪撒但多少財貨!(馬太福音28:18)從公元33年五旬節開始,升了天的耶穌以上帝代表的身份開始攫奪撒但的家宅,「擄走了俘虜」;很久以來,這些人一直在撒但控制之下,受罪與死所奴役。這些「俘虜」願意成為「基督的奴隸,用全個魂執行上帝的旨意」。(以弗所書6:6)耶穌在實際上把他們從撒但的控制之下奪回,把他們賜給會眾,成為作「恩賜」的人。你不難想像,耶穌在撒但眼前把這些人從他手中奪去,撒但感到多麼無能為力,憤怒若狂!

      7.(甲)作「恩賜」的人在會眾裡擔任什麼職責?(乙)耶和華讓每個作長老的人有機會怎樣?

      7 今天我們有沒有在會眾裡見到這些作「恩賜」的人呢?的確有!他們在普世8萬7000多群上帝子民的會眾裡作長老,辛勤工作,履行「傳福音者」「牧人」和「導師」的職責。(以弗所書4:11)撒但要是見到他們虐待欺凌羊群,就再高興不過了。但這絕不是上帝通過基督把他們賜給會眾的原因。相反,耶和華設立這些人,是要造福會眾;上帝把羊群交給他們照料,他們也必須為此向上帝交帳。(希伯來書13:17)如果你持有長老的職分,耶和華讓你有極好機會表明你是個對弟兄大有造益的恩賜。只要你盡忠職守,履行四項重要責任,你就可以不負上帝所託了。

      要施行「矯正」

      8.我們人人不時需要受到什麼矯正?

      8 首先保羅指出,上帝設立作「恩賜」的人,「為要矯正聖民」。(以弗所書4:12)譯作「矯正」的希臘詞語,意思是使某件東西「恢復端正」。我們既然是不完美的凡人,就都不時需要接受矯正,好使我們的思想、態度或行為「恢復端正」,跟上帝的思想和旨意一致。耶和華仁愛地設立了作「恩賜」的人,好幫助我們受到所需的矯正。他們怎樣執行這件工作呢?

      9.長老可以怎樣幫助犯過的羊接受矯正?

      9 有時羊做了錯事,也許「不知不覺失足了」,長老就需要予以援手。長老可以怎樣提出幫助呢?加拉太書6:1說:「要懷著溫和的靈,嘗試矯正這樣的人。」因此,長老提出勸告時,不會嚴詞責罵犯過的人。勸告應該是鼓勵人的,而不是「恐嚇」受勸導的人。(哥林多後書10:9;參閱約伯記33:7。)犯過者也許已感覺無地自容,因此宅心仁厚的牧人會避免使對方變得心灰意冷。牧人提出勸告或甚至嚴厲的責備,只要是出於明顯的愛心,同時以仁愛的方式提出,犯過者就很可能願意接受矯正,毅然改變自己的思想或行為,從而復原過來。——提摩太後書4:2。

      10.矯正別人,包括什麼意思?

      10 耶和華設立作「恩賜」的人去矯正我們,用意是要長老在靈性上予人安舒,並且以身作則,給他的子民效法。(哥林多前書16:17,18;腓立比書3:17)矯正別人的意思,不僅限於使行差踏錯的人改過自新,還包括幫助信徒緊守正道。a今天許多難題可以叫人灰心喪氣,許多基督徒都需要別人鼓勵他們保持忍耐。有些人也許需要有人給他們仁慈的幫助,使他們的思想與上帝一致。例如,有些忠心的基督徒經歷內心的掙扎,深感自己能力不足或一無是處。這些「抑鬱的魂」可能覺得耶和華永不會愛他們,或者認為無論自己怎樣努力事奉上帝,也無法贏得他的嘉許。(帖撒羅尼迦前書5:14)但這樣的想法其實跟上帝對他敬拜者的真正感覺大相逕庭。

      11.自覺一無是處、經歷內心掙扎的人,長老可以怎樣幫助他們?

      11 長老們,你們可以怎樣幫助這些人呢?要仁慈地給他們看一些經文,表明耶和華真正關心手下每個僕人;也要向他們指出,這些經文是對他們個人適用的。(路加福音12:6,7,24)要幫助他們看出,既然耶和華「吸引」了他們,讓他們有榮幸事奉他,他必然認為他們有可取之處。(約翰福音6:44)要讓他們知道,並不是惟獨他們才感到自慚形穢,其實耶和華手下許多忠僕都有類似的感覺。先知以利亞有一次深感沮喪,覺得生不如死。(列王紀上19:1-4)公元1世紀,有些受膏基督徒覺得自己的心「定[了他們]的罪」。(約翰一書3:20)我們可以引以為慰的是,聖經時代的忠心人物都是「跟我們性情相似的人」。(雅各書5:17)你們可以在《守望台》和《儆醒!》裡找一些富於鼓勵的文章,跟灰心喪氣的人重溫一下。上帝既已把你們立為作「恩賜」的人,你們懷著愛心幫助別人恢復信心,你們的善行必不會逃過他的注意。——希伯來書6:10。

      「建立」羊群

      12.「建立基督的身體」這句話表示什麼?建立羊群的要訣是什麼?

      12 第二,上帝設立作「恩賜」的人,是要他們「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4:12)保羅在這裡採用一種比喻的說法。「建立」使人想起建築,「基督的身體」所指的卻是人,即受膏基督徒會眾的成員。(哥林多前書12:27;以弗所書5:23,29,30)長老要幫助弟兄在靈性上壯大起來。他們的目標是要「建立」而不是「拆毀」羊群。(哥林多後書10:8)建立羊群的要訣就是愛,因為愛「能建立人」。——哥林多前書8:1。

      13.有體恤之心是什麼意思?長老表現體恤之心,為什麼十分重要?

      13 愛心的一個特色——體恤之心——對於長老建立羊群有很大幫助。人有體恤之心,就會同情別人,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覺,顧及他們的能力限度。(彼得前書3:8)長老有體恤之心,為何是這麼重要呢?最大的理由是,作「恩賜」的人是耶和華設立的,而他是一位有體恤之心的上帝。每逢他的僕人受苦,他自己也感同身受。(出埃及記3:7;以賽亞書63:9)上帝深深意識到他們的能力限度。(詩篇103:14)既然如此,長老可以怎樣表現體恤之心呢?

      14.長老能夠以什麼方式對人表現體恤之心?

      14 每逢有人感到灰心,向長老傾訴,他們會細心聆聽,接受對方的感覺。他們會設法了解弟兄的背景、個性和環境。這樣,長老根據聖經提出建設性的勸勉時,羊就會覺得容易接受,因為意識到牧人真正了解和關心他們。(箴言16:23)長老有體恤之心,也會顧及別人的能力限度以及由此引發的感覺。例如,有些盡責的基督徒也許由於年紀老邁或健康不良,未能在事奉上帝方面作出更大努力,就感覺良心不安。另一方面,有些人也許需要受到鼓勵,在服事職務方面有所改善。(希伯來書5:12;6:1)長老有體恤之心,就會設法用「可喜悅的言語」去建立別人。(傳道書12:10)耶和華的羊受到了強化和激勵,他們對上帝的愛自然會推動他們盡力而為,事奉上帝!

      促進團結

      15.「在信仰上……合一」這句話含有什麼意思?

      15 第三,上帝設立作「恩賜」的人,是要幫助我們「在信仰上,並在對上帝兒子的確切知識上,全體合一」。(以弗所書4:13)「在信仰上……合一」這句話不是僅指具有同一的信仰,同時也暗示信徒 是團結合一的。這就是上帝設立作「恩賜」的人的另一個原因——要促進他子民的團結。作「恩賜」的人怎樣達成這個目的呢?

      16.為什麼長老在彼此之間保持團結很重要?

      16 首先,他們必須在彼此之間保持團結。牧人發生分裂,羊就會受到忽略了。本可以用來牧養羊群的寶貴時間,可能由於長老舉行冗長的會議,為一些無關重要的小事爭辯不休而給浪費了。(提摩太前書2:8)長老討論事情,未必凡事都會意見一致的,因為他們的個性可能彼此不同。保持團結的意思並不是說他們不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也不是禁止他們以開明的態度彼此討論,心平氣和地把不同的意見表達出來。長老懷著尊重的態度,毫無成見地聆聽對方的意見,就能夠保持團結了。只要不違反聖經的原則,每個長老都應當願意讓步,支持長老團最後所作的決定。長老表現謙讓的精神,其實顯明他們受「從上頭來的智慧」所指引,因為這種智慧是「和和平平、通情達理」的。——雅各書3:17,18。

      17.長老可以怎樣幫助會眾保持團結?

      17 長老也留意促進會眾的團結。每逢有分裂情況威脅到會眾的和平,例如有害的閒話、認為別人懷有不良動機,或好爭吵的精神,長老就會敏於提出有益的勸告。(腓立比書2:2,3)例如,長老也許留意到有些人喜歡吹毛求疵,或者多管閒事。(提摩太前書5:13;彼得前書4:15)長老會設法幫助這些人看出,他們的所作所為是與上帝的教訓背道而馳的,因為聖經吩咐我們人人都應當「負起自己的擔子」。(加拉太書6:5,7;帖撒羅尼迦前書4:9-12)長老會用聖經解釋,耶和華容許我們在許多事上憑良心自作決定,因此在這些事上,我們不應當妄自批判別人。(馬太福音7:1,2;雅各書4:10-12)大家要團結一致地合力工作,會眾就必須瀰漫著一種彼此信任、互相尊重的氣氛。作「恩賜」的人在必要時提出適當的聖經勸告,可以幫助會眾保持和平團結。——羅馬書14:19。

      保護羊群

      18,19.(甲)作「恩賜」的人保護我們不致受誰所傷害?(乙)長老也要保護羊群不受其他什麼危險所傷害?長老要怎樣採取行動保護羊群?

      18 第四,耶和華設立作「恩賜」的人,是要保護我們不致「中了人的詭計和圖謀錯事的狡猾手段,以致隨波逐流,被各股教訓歪風吹得飄來飄去」。(以弗所書4:14)「詭計」一詞的原文據稱含有「擲骰作弊」或「操縱骰子的技巧」的意思。這豈不令我們想起奸狡的叛道者所用的手段嗎?他們利用各種似是而非的論據去歪曲聖經,企圖引誘真基督徒背棄自己的信仰。長老務要留意提防這些「苛暴的狼」才好!——使徒行傳20:29,30。

      19 長老也要保護耶和華的羊免受其他危險所傷害。古代的牧羊人大衛曾無畏地保護父親的羊免受野獸所傷害。(撒母耳記上17:34-36)今天也可能有某些情勢出現,關切的基督徒牧者必須表現勇氣,保護羊群免受害群分子所傷害;這些人可能蓄意虐待或壓迫耶和華的羊,尤其是那些容易受欺負的羊。會眾裡如果有人蓄意犯罪,企圖用奸詐的詭計和陰謀為非作歹,長老就要迅速採取行動,把這些害群之馬驅逐出去。b——哥林多前書5:9-13;參閱詩篇101:7。

      20.我們受作「恩賜」的人照顧,為什麼能夠感覺安全?

      20 我們多麼感激耶和華設立了作「恩賜」的人!在他們的仁愛照顧之下,我們感覺十分安全,因為他們仁慈地矯正我們,懷著愛心建立我們,留意幫助我們保持團結,無畏地保護我們。但是,作「恩賜」的人對於自己在會眾裡所負的職責,應當有什麼看法呢?我們可以怎樣表明我們真正賞識這些人?下一篇文章會討論這些問題。

  • 賞識作「恩賜」的人
    守望台1999年 | 6月1日
    • 賞識作「恩賜」的人

      「要敬重在你們當中辛勤工作……的人;又要因為他們的工作,用愛心格外敬重他們。」——帖撒羅尼迦前書5:12,13。

      1.據使徒行傳20:35說,施予能夠帶來什麼?請舉例說明。

      「施予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你還記得自己上一次體驗到耶穌這句話的確所言不虛的時候嗎?也許你送了一份禮物給你深愛的人。你細心挑選禮物,希望禮物是你所愛的人真正喜歡的。他收到禮物時臉上露出喜悅的神色,令你不禁心花怒放!出於正當動機的施予是愛心的表現;表現愛心,則能夠為我們帶來快樂。

      2,3.(甲)為什麼我們可以說,沒有人比耶和華更快樂?他賜下人作「恩賜」,怎樣使他的心歡喜?(乙)對於來自上帝的恩賜,我們不想怎樣?

      2 既然「各樣美善的恩賜」都是來自耶和華的,有誰能夠比他更快樂呢?(雅各書1:17;提摩太前書1:11)他給人的每一樣恩賜,都是發自愛心的。(約翰一書4:8)例如,上帝通過基督賜給會眾的恩賜——作「恩賜」的人——無疑是愛心的表現。(以弗所書4:8)上帝設立了長老去照顧羊群,這個安排把他對子民的深摯愛心表露無遺。這些男子都是經過謹慎挑選的;他們必須符合聖經所定的條件才行。(提摩太前書3:1-7;提多書1:5-9)他們知道必須以「溫柔」對待「羊群」,這樣羊群才會有理由感激仁愛牧者的照顧。(使徒行傳20:29;詩篇100:3)耶和華見到他的羊心裡滿懷感激,自己的心也必然大大歡喜!——箴言27:11。

      3 我們無疑不想低估上帝恩賜的價值,也不想對他的恩賜缺乏感恩之心。因此,有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一下:長老應當對自己在會眾裡的職責懷有什麼看法?羊群其餘分子可以怎樣表明,他們真正賞識作「恩賜」的人?

      我們是同工

      4,5.(甲)保羅把會眾比作什麼?為什麼這個比喻很適切?(乙)關於我們應當怎樣彼此看待,保羅的比喻表明什麼?

      4 耶和華讓作「恩賜」的人在會眾裡操有若干權柄。當然,長老絕不想濫用職權;但是他們深知,對不完美的人來說,濫用權柄是很容易發生的事。既然如此,他們對於自己與羊群其餘分子的關係,應當有什麼看法呢?請想想使徒保羅所用的喻例。他討論上帝何以賜下人作「恩賜」之後,接著寫道:「我們……該憑著愛心,凡事長大成人,歸向那身為頭的,就是基督。整個身體靠著他,按照各肢體個別發揮的應有功能,藉著各個關節的支援,和諧地連結起來,互相合作,叫身體漸漸長大,在愛裡建立自己。」(以弗所書4:15,16)因此,保羅把會眾,包括長老和其他分子在內,比作人的身體。為什麼這個比喻很恰當呢?

      5 人體是由許多不同部分組成的,但全個身體只有一個頭。可是,人體裡沒有什麼部分,沒有任何肌肉、神經或血管,是沒有用的。每一部分都有價值,都可以對人整體的健康和美觀有所貢獻。同樣,會眾是由許多不同分子組成的;但每個分子,不論年老還是年幼,壯健還是羸弱,都能夠對會眾的整體靈性健康和屬靈的美有所貢獻。(哥林多前書12:14-26)沒有人要認為自己是微不足道的。另一方面,也沒有人應當自命不凡,因為我們所有人,無論是牧人還是羊群,都是身體 的一部分;我們只有一個頭,就是基督。這樣,保羅以一個親切的比喻,描述我們應當怎樣彼此愛護,互相尊重。長老明白了這點,就會對自己在會眾裡的職責懷有謙卑、平衡的看法。

      6.保羅雖然操有使徒的權柄,卻怎樣表現謙卑的精神?

      6 這些作「恩賜」的人並不試圖控制信徒同工的生活或信仰。保羅雖然操有使徒的權柄,卻謙卑地告訴哥林多的信徒說:「我們不是主人,不是要管轄你們的信心,而是同工,要促進你們的喜樂,因為你們站立得住,是靠著你們的信心。」(哥林多後書1:24)保羅不想控制他弟兄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他根本不覺得有這樣做的必要。他信任弟兄姊妹都是忠心耿耿的人;他們加入耶和華的組織,是因為要做對的事。因此,保羅表達自己和周遊同伴提摩太的心聲,在實際上有如對弟兄們說:「我們很願意跟你們並肩工作,一同喜樂地事奉上帝。」(哥林多後書1:1)保羅表現多麼謙卑自抑的精神!

      7.謙卑的長老意識到自己在會眾裡的職責是什麼?他們對信徒同工懷有什麼信心?

      7 今天作「恩賜」的人也負有同樣的職責。他們是我們的「同工」,要叫我們得「喜樂」。具有謙卑精神的長老意識到,他們無權決定別人要為上帝作多少的服務。他們知道,他們可以鼓勵別人擴大或改善自己的服事職務,但人事奉上帝卻應當是出自甘心樂意的。(參閱哥林多後書9:7。)他們相信,信徒同工只要保持喜樂,就必定會盡力而為。因此,他們衷心渴望幫助弟兄「樂意事奉耶和華」。——詩篇100:2。

      幫助所有人喜樂地事奉上帝

      8.長老可以怎樣幫助弟兄喜樂地事奉耶和華?

      8 長老們,你們可以怎樣幫助弟兄喜樂地事奉上帝呢?你們以身作則,就能夠鼓勵弟兄了。(彼得前書5:3)只要你們在服事職務上顯出熱心和喜樂,別人就會受到感動,效法你們的榜樣。要稱讚別人所作的真摯努力。(以弗所書4:29)給人親切衷誠的稱讚,可以使人覺得自己有用,為人所需。這會鼓勵羊群在事奉上帝方面盡力而為。不要在彼此之間作不利的比較。(加拉太書6:4)這樣的比較非但不會使人進步,反而時常令人感到灰心。此外,你們要把耶和華的羊視作個別的人,因為各人的環境和才幹都是不同的。要像保羅一樣,對弟兄表現信心。愛是「凡事相信」的,因此我們最好相信弟兄是愛上帝的,他們都渴望取悅他。(哥林多前書13:7)你們「尊重」別人,就會引發最佳的反應。(羅馬書12:10)你們可以放心,羊群只要受到鼓勵,感到安舒,大部分都會盡力事奉上帝,而且在工作上尋得喜樂。——馬太福音11:28-30。

      9.長老對其他長老同工懷有什麼看法,可以使他們喜樂地服務?

      9 你們虛懷若谷,把自己看作弟兄的「同工」,可以幫助你們 懷著喜樂的心繼續服務,並且衷誠賞識其他長老所具有的獨特恩賜。每個長老都有自己的才幹和能力,可以用來造益會眾。(彼得前書4:10)一位長老也許善於教導,另一位可能有卓越的組織能力,還有一位則態度親切,宅心仁厚,和藹可親。事實上,沒有任何長老可以在各樣恩賜上都達到同一的高水平。一位長老若具有某種恩賜,例如教導能力,就會使他勝過其他長老嗎?絕不然!(哥林多前書4:7)另一方面,我們也無需豔羨別人所享的恩賜,或者見到一位長老的才幹贏得別人稱讚,就自慚形穢。要記住,你有什麼才幹,耶和華是瞭如指掌的。他能夠幫助你培養自己的才幹,用來造益弟兄。——腓立比書4:13。

      「要服從」, 「也要順從」

      10.耶和華賜下作「恩賜」的人,為什麼我們理應對此表示感激?

      10 我們收到禮物,自然應當表示感激。歌羅西書3:15說:「要顯出感謝之心。」既然如此,耶和華賜給我們作「恩賜」的人,我們對這個寶貴恩賜該有什麼反應呢?當然,我們首先要感激耶和華,是他慷慨地賜下這些恩賜的。但那些作「恩賜」的人又怎樣呢?我們可以怎樣對他們表現賞識?

      11.(甲)我們可以怎樣對作「恩賜」的人表現賞識?(乙)「服從」和「順從」這兩個詞含有什麼意思?

      11 我們真正賞識作「恩賜」的人,就會敏於聽從他們根據聖經提出的勸告和決定。聖經勸勉我們說:「要服從在你們當中帶頭領導的人,也要順從他們;因為他們是要交帳的人,時刻看守你們的魂。你們要叫他們做得喜樂,不用嘆息;不然的話,你們就有損了。」(希伯來書13:17)請留意,我們不但要「服從」在我們當中帶頭領導的人,還要「順從」他們。譯作「順從」的希臘詞語,字面的意思是「你要退讓屈身」。聖經學者倫斯基評論「服從」和「順從」這兩個詞說:「人受到囑咐做一件事,他同意做,也相信事情是對的、是有益的,就會服從吩咐,就算有不同意見,也會退讓。」帶頭領導的人給我們的訓示,如果是我們明白也同意的,我們服從也許並不困難。但如果帶頭的人作了某個決定,我們卻不明白理由,那又怎樣呢?

      12.長老作了決定,即使我們並不完全明白其中的理由,為什麼我們仍然應當順從或退讓?

      12 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就可能需要表現順從或退讓了。為什麼呢?理由之一是,我們應當相信,這些具備屬靈資格的人都是以我們最大福利為念的。畢竟,他們深知耶和華既然把羊群託付給他們照料,他們就得為這件事向他交帳。(雅各書3:1)此外,我們最好記住,他們所作的知情決定是有根據的,我們也許並不盡知有關的一切機密事實。——箴言18:13。

      13.對於長老所作的司法裁決,什麼有助我們虛心順從?

      13 順從司法方面的裁決又怎樣?不錯,要順從這樣的決定可能並不容易。如果我們所愛的人,例如我們的親屬或密友,被會眾開除,我們要順從這樣的決定就更不容易了。可是,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最好虛心接受作「恩賜」的人的決定。他們所處的情況比我們更客觀,對事情也更清楚。這些弟兄時常要苦苦思索,才能謹慎地作出決定。「為耶和華」施行「判斷」,是個極為嚴肅的責任。(歷代志下19:6)他們盡力表現慈悲和憐憫,因為深知上帝是「樂意饒恕人」的。(詩篇86:5)但是他們也必須保持會眾的潔淨,因此聖經吩咐他們把不肯悔改的犯過者開除。(哥林多前書5:11-13)許多時,犯過者本身願意接受長老的裁決。他所受到的管教,正好是他所亟需的懲戒,使他得以恢復理智。我們如果是犯過者的親人,就必須順從長老所作的決定,這才可以幫助犯過者從管教得益。——希伯來書12:11。

      「格外敬重他們」

      14,15.(甲)據帖撒羅尼迦前書5:12,13說,為什麼長老配受敬重?(乙)為什麼我們可以說,長老是我們「當中辛勤工作」的人?

      14 我們對作「恩賜」的人表示賞識,另一個方法是衷心敬重他們。保羅在寫給帖撒羅尼迦會眾的信裡勸勉其中的成員說:「要敬重在你們當中辛勤工作、在主裡督導你們、勸戒你們的人;又要因為他們的工作,用愛心格外敬重他們。」(帖撒羅尼迦前書5:12,13)聖經用「辛勤工作」去形容盡忠職守、公而忘私的長老,不是十分恰當嗎?現在請想想這些親愛的弟兄要肩負多麼沉重的擔子。

      15 這些弟兄大都是有家室的人,必須從事世俗工作去維持家人的生活。(提摩太前書5:8)長老有兒女的話,更要花時間精神在孩子身上。他可能要留意兒女的功課,也要撥出時間跟他們一起消遣,好讓孩子發泄旺盛的精力。(傳道書3:1,4)最重要的是,長老要照料家人的靈性需要,定時主持家人聖經研究,跟他們一起參與外勤服事職務,攜同他們參加基督徒的聚會。(申命記6:4-7;以弗所書6:4)此外,除了我們一般人所具有的責任之外,長老還負有不少額外的職責:為聚會節目作準備、作牧養探訪、照顧會眾的靈性需要、有需要時處理司法案件。有些長老還負有照料環務大會、區務大會、建築王國聚會所、醫院聯絡委員會等責任。這些弟兄的確「辛勤工作」!

      16.請描述我們可以怎樣敬重長老。

      16 我們可以怎樣敬重長老呢?聖經的一句箴言說:「話合其時,何等美好。」(箴言15:23;25:11)我們可以對長老表示衷心的賞識,說些鼓勵的話,表明我們並沒有把他們的辛勤工作視為理所當然。另外,我們對長老所懷的期望也應當平衡合理。一方面,我們應當樂於主動向他們尋求幫助。有時我們的「心……甚是疼痛」,需要「具備資格」、用上帝話語「教導人」的長老給我們聖經鼓勵、指導或勸告。(詩篇55:4;提摩太前書3:2)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記住,長老能夠給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因為他們不能忽略自己的家人或會眾其他成員的需要。我們對辛勤工作的長老懷有「體恤」之心,就不會對他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彼得前書3:8)相反,無論他們能夠合理地花多少時間精神在我們身上,我們都會十分感激。——腓立比書4:5。

      17,18.許多長老的妻子作出什麼犧牲?我們可以怎樣表明,我們沒有把這些忠心姊妹所作的犧牲視為理所當然?

      17 長老的妻子又怎樣?她們不是也配受我們敬重嗎?會眾事務時常佔去了她們與丈夫一起的時間和精神,她們要為此作出很大犧牲。有時,長老本可以在晚上花點時間跟家人一起,卻不得不把時間用來照料會眾的事務。在許多會眾裡,忠心的基督徒女子甘願作出這樣的犧牲,好讓丈夫有時間照料耶和華的羊。——參閱哥林多後書12:15。

      18 我們可以怎樣表明,我們沒有把這些忠心基督徒姊妹所作的犧牲視為理所當然呢?我們對這些姊妹的丈夫有不合理的要求,就可說是對她們缺乏體貼了。我們也不要忘記,幾句感謝的由衷之言可以發揮很大功效。箴言16:24說:「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請想想一個例子。一對夫婦在聚會結束後對長老說,他們想跟他談談他們那十餘歲的兒子的情況。長老跟夫婦交談的時候,他的妻子耐心等候他。談話完了之後,男孩的母親上前對長老的妻子說:「你的丈夫花時間幫助我的家庭,我很感激你。」這些致謝的良言雖然很簡單,卻令長老的妻子大受感動。

      19.(甲)以一群人而言,長老們正忠心地達成什麼目標?(乙)我們所有人都應當決心怎樣行?

      19 耶和華設立長老去照顧羊群,無疑是他的「美善……恩賜」之一。(雅各書1:17)這些人都不是完美的,像我們所有人一樣,也會犯錯。(列王紀上8:46)可是,以一群人而言,世界各地會眾的長老正忠心地達成耶和華為他們所定的目標;那就是:要矯正、建立、團結和保護羊群。願每個長老都下定決心,繼續仁慈地照顧耶和華的羊,證明自己是造福弟兄的恩賜。願我們所有人都決心表明自己真正賞識作「恩賜」的人,樂於服從和順從他們,為了他們的辛勤工作而敬重他們。耶和華仁愛地賜下了這些人,他們在實際上有如對羊群說:「我們的職責是要幫助你們喜樂地事奉上帝。」耶和華的這個安排,實在令我們感激不已!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