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不祥的先兆?
    警醒!2008年 | 8月
    • 不祥的先兆?

      《新西蘭先驅報》說:「圖瓦盧一個73歲的村民韋·萊薩,不用聽什麼科學報告,也能知道海平面正逐漸上升。他童年時走過的沙灘,現在一個一個地消失了。連他賴以養家活口的農作物,全都因為海水的鹽分而枯萎了。[2007年]4月,巨浪摻雜著石頭沙礫,席捲韋·萊薩所住的村莊,他的房子被大潮淹沒了,他不得不逃離家園。」

      圖瓦盧群島高出海平面不及4米。《新西蘭先驅報》指出,對當地的居民來說,全球暖化並不是抽象的科學理論,而是「活生生的現實」。a數以千計的人已經遷離這個群島,還有許多人準備離去。

      羅伯特住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他的遭遇卻截然不同。只有在指定的日子,他才可以澆灌花園,而且只能用水桶,不能用水管。如果他要洗車,就要到一個將污水循環再用的洗車場,不然,就只可用布抹抹汽車的鏡子、窗子和車牌。為什麼政府諸多限制用水呢?因為羅伯特居住的地區,正經歷百年不遇的乾旱天氣;在該國其他地區,水荒甚至更嚴重。澳大利亞和圖瓦盧的反常氣候,是全球暖化的現象嗎?

      不利的預測

      許多人認為,人類活動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最終可能會為氣候和環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舉個例,極地的冰蓋會大規模融化,而海水溫度升高,也會使海水體積膨脹。這兩個因素會導致海平面顯著升高,使那些海拔低的島嶼,比如圖瓦盧消失,也會令荷蘭、佛羅里達州等地的大部分地區被海水淹沒。此外,一些沿海地區如上海、加爾各答和孟加拉的部分地區,也會受到威脅,數以百萬計的人也許要被迫搬家。

      與此同時,氣溫上升也可能導致更強的風暴、更嚴重的洪澇和乾旱。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是七道主要河流的源頭,冰川消失可能令世上百分之40的人得不到足夠的淡水。幾千種動物的生命也受到威脅,北極熊是其中之一,因為牠們主要的狩獵場就在北極的浮冰上。事實上,報告顯示許多北極熊的體重正不斷下降,有些甚至飢腸轆轆。

      由於氣溫上升,蚊子、蝨子和其他能攜帶疾病的有機生物,例如真菌,可以在更多的地方繁殖,這也許會助長傳染病的擴散。《原子科學家公報》(英語)說:「氣候改變帶來的危險幾乎跟核武威脅同樣可怕。雖然在短期內,不利的影響可能沒那麼明顯……但三四十年後,氣候變化可以對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彌補的破壞,危害人類的生存。」令人更憂心的是,有些科學家相信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會比他們之前估計的來得要快。

      我們應該相信這些預測嗎?地球上的生物是否真的正值存亡之秋?有些人不相信全球正在暖化,他們認為這些預測沒有根據,不過是危言聳聽。有些人卻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個解釋。真相到底如何?地球和我們的前途真的岌岌可危嗎?

      [腳注]

      a 「全球暖化」是指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全面升高。

  • 地球岌岌可危?
    警醒!2008年 | 8月
    • 地球岌岌可危?

      有人說,全球暖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科學》週刊(英語)指出,研究人員恐怕「一連串緩慢卻不可逆轉的改變已經開始了,前景令人擔憂」。有些人認為這個說法言過其實。許多人雖然同意地球的氣候正在變暖,卻不肯定暖化的成因和影響。他們說,人類活動可能是導致氣候暖化的一個因素,但不一定是主要原因。為什麼他們有這個異議呢?

      原因之一是,地球的氣候系統相當複雜,人類還沒能完全明白氣候形成的過程。另外,一些關注環保的團體常常按照他們的見解來分析科學數據,例如用來解釋氣溫上升的原因。

      氣溫上升,真有其事?

      聯合國設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近發表報告,指出全球氣候暖化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人類活動「很可能」是導致氣候暖化的主要原因。有些人雖然不同意報告的說法,認為人類不需要為氣候暖化負上主要責任,但也不得不承認,城市可能因為人口增加而變得越來越暖。他們也承認,混凝土和鋼鐵迅速吸收太陽的熱力,在晚上就冷卻得很慢。然而,他們認為在城市錄得的溫度,既不能反映鄉村氣溫的變化,也會錯誤地反映全球的真實情況。

      但是,阿拉斯加附近的一個島上的村長克利福德說,他親眼看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長久以來,他那條村的村民都會走過結冰的海面,到北美大陸狩獵馴鹿和駝鹿。可是,現在氣溫上升,他們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改變了。克利福德說:「水流改變了,冰情改變了,連楚科奇海的封凍期也……改變了。」他解釋說,以前楚科奇海10月底就會結冰,現在要到12月底才結冰。

      2007年,西北航道有史以來首次全面開通,這也是表明氣候暖化的一個實例。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一位資深科學家說:「今年出現的情況表明,融冰期的確延長了。」

      溫室效應——維持生命必需的條件

      溫室效應的加強是導致上述改變的一個原因。溫室效應是自然現象,對於維持地球生物的生命十分重要。太陽光來到地球後,空氣、陸地和海洋會吸收當中大約百分之70的熱量而變暖。要是沒有這種效應,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就會只有攝氏零下18度(華氏零度)左右。地球吸收熱能後,熱能會慢慢被釋放,並通過輻射返回太空,所以地球不會過熱。可是,一旦污染物改變了大氣的成分,釋放到太空的熱能就會減少,地球的氣溫也會因此上升。

      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和水蒸氣等,都是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過去250年,隨著人類展開工業革命和使用更多的化石燃料,例如煤和石油,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也顯著增加。另一個使溫室效應加劇的因素,看來是農場牲畜的數目不斷增加,因為牲畜消化食物期間,會產生甲烷和氧化亞氮。可是,有些研究人員指出,在人類有能力影響氣候之前,另一些因素已經令氣候起了變化。

      只是自然現象?

      有些人認為全球暖化並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他們說地球的氣候以往也經歷過巨變。他們引用所謂的冰河時期作為例子,據說當時的地球要比現在寒冷得多。他們又說,在寒冷的地區比如格陵蘭,也曾有喜歡溫暖氣候的植物生長,因此全球暖化只是自然現象。不過,科學家也承認,年代越久遠,他們就越不能確定當時的氣候是怎麼樣的。

      在人類活動影響氣候之前,什麼因素可能使氣候出現巨大的改變呢?一個可能的因素,是太陽黑子和耀斑影響了太陽能的輸出量。此外,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有周期性的變動,儘管這些變動長達數千年,但也會影響地球跟太陽的距離。另外,火山灰的影響和海洋水流的改變,也會使氣候起變化。

      氣候模擬系統

      不論成因是什麼,要是地球的氣溫真的正在上升,這會對人類和環境造成什麼影響呢?具體的影響確實很難預測。不過,目前科學家可以運用先進的電腦數碼科技,製造模擬的氣候系統。他們把物理定律、氣候資料和影響氣候的自然現象,都編進模擬氣候系統的程式裡。

      科學家能夠通過模擬系統對氣候進行實驗,這些實驗在實際情況下是不可能做到的。舉例說,科學家可以「改變」太陽輸出的能量,看看這對極地冰塊、空氣和海水的溫度、蒸發速度、大氣壓力、雲層的形成、風和降雨量會造成什麼影響。他們也可以「製造」火山爆發,看看火山塵對天氣的影響。他們還可以模擬人口增長、砍伐森林、改變土地使用方式或溫室氣體排放量等等,看看這些情況會怎樣影響氣候。科學家希望這些模擬系統預測出來的結果,可以漸趨準確可靠。

      目前的模擬系統有多準確呢?當然,這主要在乎輸入的數據有多準確和多詳盡。因此,模擬系統所預測的結果,可以從輕微的天氣轉變到嚴重的天災不等。然而,《科學》週刊說,「[真實的]氣候仍可以出現人料想不到的變化」。其實,料想不到的事已經發生了,就如北極冰塊以異常快的速度融化,令許多氣象學家大感意外。不過,假如做決策的人能有個粗略的概念,知道採取某些行動與否會有什麼後果,也許他們今天就能制定一些政策,減少日後可能出現的難題。

      IPCC以此為目標,用電腦模擬了六種不同的情況,分析溫室氣體排放量對氣候和環境造成的影響。那六種情況,由不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現時的有限度限制排放,到嚴格不准排放等,得出不同的結果。分析員根據這些預測,促請各國實行各種措施,包括通過立法限制化石燃料的排放量,處罰違規者,興建更多的核能發電站,以及引進更多的環保技術。

      氣候模擬系統可靠嗎?

      有些人認為,「人對氣候的認識只是一知半解」,目前的預測方法把「複雜的氣候系統看得太簡單」,而且「完全忽略了大自然的其他系統」。他們也指出氣候模擬系統的預測結果自相矛盾。一位曾參與IPCC研討會的科學家說:「氣候系統非常複雜,我們有些人在測量和了解地球的氣候時,都不禁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也不禁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明白氣候系統怎樣運作和為什麼會那樣運作。」a

      有些人會反駁說,如果因為懷疑就什麼都不做,就等於拿明日來打賭。他們說:「要是預測的災難真的發生,我們該怎樣向下一代解釋呢?」不論這些氣候預測是否準確,可以肯定的是,地球的情況確實不妙。污染、濫伐林木、大規模城市化、生物絕種,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因素,現正不斷危害著自然界中維持生命的各種系統。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不容否認。

      既然這樣,我們可以期望人人都在生活上做出重大轉變,以求拯救自己和我們這個美麗的家園嗎?另一個困難是,如果全球暖化真是人類導致的,我們也許只有很短的時間作出所需的改變,而這些改變牽涉到要迅速消除難題的根本成因,包括貪婪與無知、自私自利和漠不關心的態度,還有政府管治不力的問題。除去上述弊端是可能的嗎?抑或只是空想?要是人做不到,我們還有希望嗎?下一篇文章會探討這個問題。

      [腳注]

      a 美國亞拉巴馬大學(位於亨茨維爾)地球系統科學中心主任約翰·克里斯蒂的話,登載於2007年11月1日《華爾街日報》。

      [第5頁的附欄或圖片]

      怎樣測量地球的溫度?

      要測量地球的溫度一點也不容易,讓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這樣做有多困難。假如你要測量一個大房間的溫度,你會怎樣著手呢?你會把溫度計放在哪裡?由於熱空氣往上升,靠近天花板的溫度會比接近地面的溫度高。溫度計放近窗子,被太陽直接照射,或放在陰暗的地方,都會影響測量出來的溫度。顏色也會影響溫度,因為深色的平面會吸收較多的熱力。

      測量一次顯然並不足夠,你可能要把溫度計放在房子裡不同的位置做測量,然後取個平均數。房子裡的溫度可能每天都會有所變化,不同的季節也會影響室內的溫度。因此,你可能要在一段頗長的時間裡,多次測量溫度,才能取得一個真正的平均數。測量一個房間尚且不簡單,試想想要測量地球的表面、大氣和海洋的整體溫度,那是多麼複雜的事呢!然而,要準確地評估氣候的變化,這些統計數字是非常重要的。

      [鳴謝]

      NASA photo

      [第6頁的附欄]

      核能發電是解決方法嗎?

      全球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高,所消耗的能源一年比一年多。鑑於燃燒石油和煤會產生溫室氣體,有些政府正積極考慮改用核能發電,認為核能是一種乾淨的能源。但是,核能發電也會產生若干難題。

      《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法國是最倚賴核能的國家之一,每年要用190億立方米的水來冷卻核反應設施。2003年熱浪襲擊法國時,核反應設施如常排放的熱水流入河流,令河水的溫度上升,達到破壞環境的危險程度。因此,有些發電站不得不關閉。如果全球氣溫上升,這種情況預料會更為惡化。

      核安全工程師戴維·洛赫鮑姆是關心世事科學家聯盟的成員,他說:「如果我們要用核能發電,就得先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

      [第7頁的附欄或地圖]

      2007年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

      2007年,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打破了2005年的最高記錄,創下了新高。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為此發出了14個緊急呼籲,比2005年多發了4個。這裡列出的只是2007年發生的部分災難而已。當然,這些個別事件不一定顯示災難有持續發生的趨勢。

      ◼ 英國經歷60多年來最嚴重的水災,受災人數超過35萬。在英格蘭和威爾士,5月到7月錄得的降雨量是自1766年有記錄以來最高的。

      ◼ 西非14個國家80萬人受水災影響。

      ◼ 萊索托炎熱和旱災毀去農作物,大約55萬3000人需要食物救援。

      ◼ 蘇丹暴雨成災,15萬人無家可歸,最少50萬人需要得到援助。

      ◼ 馬達加斯加旋風和暴雨橫掃該島,3萬3000人要逃離家園,26萬人的農作物被毀。

      ◼ 北韓廣泛地區洪水泛濫,多處發生泥石流和土石流,估計96萬人嚴重受災。

      ◼ 孟加拉洪水泛濫,850萬人受影響,3000多人以及125萬頭牲畜死亡。接近150萬所房屋損壞或完全破壞。

      ◼ 印度多處洪水為患,3000萬人受到影響。

      ◼ 巴基斯坦氣旋雨使37萬7000人無家可歸,數百人死亡。

      ◼ 玻利維亞洪水泛濫,受災人數逾35萬,2萬5000人要逃離家園。

      ◼ 墨西哥部分地區洪水泛濫,最少50萬人無家可歸,受災人數逾100萬。

      ◼ 多米尼加共和國暴雨持續,引致淹水和山泥傾瀉,6萬5000人喪失家園。

      ◼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持續乾旱,引發多場大火,5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

      [鳴謝]

      Based on NASA/Visible Earth imagery

  • 地球的前途——掌握在誰的手中?
    警醒!2008年 | 8月
    • 地球的前途——掌握在誰的手中?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07年10月號說:「全球暖化代表我們人類至今所面臨過的最大考驗。」這本雜誌說,如果我們要成功應付考驗,就需要「斷然且迅速地採取行動——而且表現出身為一個社會或物種所罕見的成熟度」。

      為了解決當前的問題,人類會表現出這種「罕見的成熟度」嗎?許多負面因素會阻礙人這樣做,例如貪婪、無知和漠不關心的態度,維護既得利益的私心,發展中國家急於致富等等。還有,許多人都不願改變生活習慣,繼續大量消耗能源。

      人有能力解決種族、社會和政治的問題嗎?古代的一位先知坦率地說:「世人不能掌握自己的道路,人行走也無法確定該走的方向。」(耶利米書10:23)人類歷史禍患重重,充分表明這話說得不錯。今天,雖然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我們卻要面對從沒想過的重大威脅。既然如此,我們還有多大的信心,認為明天會更好呢?

      誠然,關於怎樣應付氣候變化及其造成的有害趨勢,各國提出的建議的確很多,但實質行動卻少之又少。舉例說,當西北航道在2007年首次全面通航時,各國有怎樣的反應呢?《新科學家》週刊(英語)一篇社論報導:「各國爭先恐後,宣示對北極大陸架的主權,為的是開發更多石油和天然氣。」

      大約兩千年前,聖經預告人類會達到「敗壞大地」的地步,這個預言今天準確地應驗了。(啟示錄11:18)顯然,世界需要一位睿智的領袖,不但決斷英明,還有能力拯救地球;另外,地上人人都會接受他的統治。那麼,一位誠懇、有才華的政治家或科學家能充當此任嗎?聖經說:「你們不要信賴權貴,不要倚靠世人,他們不能拯救你們。」(詩篇146:3)

      地球的前途掌握在上帝手中!

      只有一位領袖能成功解決世上當前的種種難題。關於這位領袖,聖經預告說:「耶和華[上帝]的靈必留在他身上,使他有智慧和悟性的靈,勸導和大能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他按正義審判卑微的人……以嘴裡的氣處決惡人。」(以賽亞書11:2-5)

      這位領袖是誰?他就是耶穌基督。耶穌深愛人類,曾為我們犧牲生命。(約翰福音3:16)現在,耶穌是大能的靈體,受上帝委任全權統治地球,還獲得所需的能力這樣做。(但以理書7:13,14;啟示錄11:15)

      耶穌做地球的統治者,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他來到地上以前,已經對上帝的創造物有淵博的知識。事實上,很久很久以前,當上帝創造物質宇宙時,耶穌就是上帝身邊的「好工匠」。(箴言8:22-31)這位曾參與創造地球和地上所有生物的耶穌,將會親自採取行動,消除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傷害。

      誰會成為基督治下的人民呢?他們必需為人謙和,喜愛正義,認識真神耶和華上帝,並且服從耶穌基督,以他為領袖。(詩篇37:11,29;帖撒羅尼迦後書1:7,8)當地球成為樂園時,耶穌說他們「會承受大地作為產業」。(馬太福音5:5;以賽亞書11:6-9;路加福音23:43)

      你可以怎樣做,才能目睹聖經的應許實現呢?耶穌說:「[要]不斷吸收知識,認識你這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就可以有永生。」(約翰福音17:3)

      沒錯,地球的處境看來岌岌可危,但它一定會存留下來,作為人類永久的家園。不過,如果人繼續破壞地球,拒絕順服耶穌基督,這樣的人處境就真的岌岌可危了。因此,耶和華見證人鼓勵你學習聖經,吸收予人永生的知識。

      [第8頁的附欄]

      科學解決不了問題

      雖然許多人都知道吸毒、縱酒和吸煙危害健康,但他們還是做這些事,結果玷污了自己的心靈和身體。對他們來說,生命並不是上帝給人的神聖禮物。(詩篇36:9;哥林多後書7:1)可惜,許多人對地球也懷有相似的看法,他們沒有將地球視為上帝賜給人的禮物,結果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事來。

      既然如此,有什麼解決方法嗎?人能通過科學或教育來解決問題嗎?不能。因為歸根究底,問題在於人沒有以耶和華的觀點看待地球,惟有人加深對上帝的認識,才能徹底解決問題。聖經指出事實的確是這樣。因此聖經說,日子將到,那時人類不會再傷害地球,「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必遍滿大地,就像水彌漫海洋一樣」。(以賽亞書11:9)

      [第8,9頁的圖片]

      在基督統治下,正義的人會有份使地球成為樂園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