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聖經所載的地理資料準確嗎?
    守望台1993年 | 6月15日
    • 聖經所載的地理資料準確嗎?

      時維公元1799年。巴勒斯坦正值日落時分。法國軍隊在酷熱的天氣下走了一天,這時已架起營帳。總司令拿破崙就在自己的帳幕內休息。在搖曳的燭光底下,他手下一個僕人正在朗聲誦讀法文聖經。

      在拿破崙征討巴勒斯坦期間,這乃是很平常的事。拿破崙在自傳中回憶說:「我在這些古城廢墟中安營時,每晚他們都朗聲誦讀聖經。……這些描述的準確和相似之處實在叫人驚訝不已:經過了這麼多個世紀和經歷了這麼多的轉變,聖經的論述與這個國家仍非常配合。」

      不錯,那些到中東旅遊的人會發覺,他們不難把聖經事件與現代地點配合起來。法國軍隊征服埃及之前,外國人對這塊古老地方所知甚少。後來,隨拿破崙到埃及去的科學家和學者開始將埃及昔日的輝煌事跡向外界揭露,這樣人便較容易想像到一度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人所做的「苦工」了。——出埃及記1:13,14。

      以色列人獲釋出埃及的那個晚上,他們齊集在蘭塞,然後起行到「曠野邊界」。(出埃及記12:37;13:20,《新譯》)在那裡,上帝命令他們「轉回」,並「靠近海邊的地方安營」。敵人以為這次不尋常的移動是由於以色列人「走迷了路」的緣故,於是埃及王率領手下大軍和600輛戰車,誓要捉回這些昔日的奴隸。——出埃及記14:1-9,《新譯》。

      離開埃及

      根據第一世紀歷史家約瑟夫斯所說,埃及軍隊把以色列人趕「進一塊狹地」,將他們困在一處位於「懸崖與大海之間的地方」。至於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準確位置,今日已無從考證。然而,我們只要居高臨下,從紅海北端的山嶺往下望,便可以很容易想像到當時的情景。饒有趣味的是,這座山稱為杰貝·阿塔蓋,意思是「拯救之山」。在這個山嶺與紅海之間是一塊細小的平原,這塊地漸漸收窄,在盡頭處山腳差不多伸進海裡。紅海對岸是個有許多泉源的綠洲,稱為歐雲·穆薩(意思是「摩西的井」)。在這兩處地方之間的海床漸漸往下傾斜,但在別處它卻突然下陷到9至18米之深。

      缺乏信心的基督教國神學家試圖使人懷疑上帝曾施行過這個奇跡——將紅海分開,讓以色列人在乾地上逃生。他們重新擬定事件發生的地點,認為是紅海以北一處低窪的沼澤地區。可是這個地方卻未能符合聖經的記載。因為聖經屢次表明,上帝在以色列人過紅海的地方把法老和他全部軍隊完全淹沒在海中。——出埃及記14:26-31;詩篇136:13-15;希伯來書11:29。

      西奈曠野

      在有關以色列人流浪的記載裡,聖經栩栩如生地描繪出西奈半島貧瘠荒蕪的情況。(申命記8:15)那麼,整個國家能夠聚集在西奈山麓,接受上帝頒布的律法,然後撤離,「遠遠地站立」嗎?(出埃及記19:1,2;20:18)有這樣大的地方讓這群為數約三百萬的群眾移動嗎?

      阿瑟·斯坦利是19世紀的旅行家和聖經學者。他訪遊西奈山一帶,並描述他們一隊人攀上塞夫薩夫山峰後所看見的景象:「這景象對我們所生的影響就跟每個看見的人所描述的一樣——那是即時的。……這裡是一片廣闊無垠的黃色平原,一直伸展到懸崖的底部。……既然平原和山嶺的地理組合在這一帶幾乎絕跡,考慮到這點,這的確有力地證實了聖經記載的真實性,因為這樣的組合是可以找到的,而且就在傳統的西奈山附近。」

      應許之地

      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第40年,摩西這樣描述他們行將進入的應許之地的特色:「耶和華你的上帝快要領你進入那美地;那地有河流,有泉,有源,水從谷中和山上流出來。」——申命記8:7,《新譯》。

      不久,以色列人便體驗到這個應許的準確性了。他們舉國上下——男、女、孩童和寄居的——都齊集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間水源充足的示劍平原上。六個支派站在基利心山山麓,另外六個支派聚集在山谷對面,以巴路山的山麓。他們在這裡聽到宣布,他們若服從耶和華的律法會享有什麼祝福,以及他們若拒絕遵守上帝的律法便會帶來什麼禍害。(約書亞記8:33-35)但這個峽谷有足夠地方容納整個國家的人民嗎?在沒有現代的擴聲設備下,他們所有人都能夠聽到嗎?

      耶和華上帝可以施行奇跡,將利未人的聲音擴大。可是,看來上帝沒有必要施行這樣的奇跡,因為這個山谷的傳聲效果極佳。十九世紀聖經學者艾爾弗雷德·埃德森寫道:「所有 來這裡旅行的人都同意兩件事:1.無論人在山谷裡說什麼,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都能清楚聽見。2.這兩座山有足夠地方容納以色列全國的人民。」

      另一位十九世紀的聖經學者,威廉·湯姆森,在《應許之地與聖經》一書中描述自己在這個山谷的所見所聞:「我高聲呼叫,並細聽自己的回聲。然後我想像這個壯觀的場面,利未人高聲宣布。……『有人製造耶和華所憎惡的偶像,……那人必受咒詛。』接著人數眾多的會眾以響亮十倍的聲音答道,阿們!這聲音越來越大,回聲從以巴路山傳至基利心山,又從基利心山傳回以巴路山。」——可參閱申命記27:11-15。

      耶斯列谷

      在示劍以北是一塊肥沃谷地。這塊土地從水平線以下往上伸展,成為一片遼闊的平原。整個地區稱為耶斯列谷,取名自耶斯列城。山谷以北是加利利諸山,耶穌的家鄉拿撒勒便位於此。喬治·史密斯在他所著的《聖地的歷史地理》一書中解釋說:「拿撒勒坐落在諸山當中的一個盆地上,在你登上這盆地邊緣的剎那,……眼前是個多麼令人神往的景象![耶斯列谷]就在你前面,還有它的……戰場。……這簡直是一幅舊約歷史的地圖。」

      在這塊谷地平原上,考古學家發掘出約書亞日子以色列人征服的若干城市的廢墟。這些城市是他納、米吉多、約念,可能也包括基低斯。(約書亞記12:7,21,22)就在這同一地區,在士師巴拉和士師基甸的日子,耶和華曾施行奇跡,救他的百姓脫離各強大敵國之手。——士師記5:1,19-21;6:33;7:22。

      許多世紀之後,耶戶王策馬走過山谷來到耶斯列城,執行耶和華對耶洗別及叛道的亞哈家所作的判決。在耶斯列望樓守望的人向東眺望,可以很容易看見耶戶的隊伍從19公里外漸漸迫近。因此,在耶戶抵達耶斯列之前,約蘭王有足夠時間派出第一個及第二個騎馬的信差,而以色列王約蘭和猶大王亞哈謝也有充分時間坐上戰車去與耶戶相遇。耶戶迅速處決了約蘭。亞哈謝逃跑了,但他後來受了傷,最後死在米吉多。(列王紀下9:16-27)關於上述戰爭發生的地點,喬治·史密斯寫道:「令人大感驚訝的是,[聖經的]記載沒有一處……從地理上說來是不可能的。」

      無疑,耶穌時常俯瞰耶斯列谷,沉思在這裡打過的各場勝仗。他深知自己是應許的彌賽亞。因此,在洗雪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方面,耶穌所擔任的角色是更大的約書亞、更大的巴拉、更大的基甸及更大的耶戶。不錯,聖經採用米吉多——這山谷平原上最具戰略性的城市——象徵上帝的哈米吉多頓(意思是「米吉多山」)大戰的戰場。這是一場全球性的戰爭。屆時萬王之王耶穌基督會將一切與上帝、與基督徒會眾以及與上帝的真正子民為敵的人徹底毀滅。——啟示錄16:16;17:14。

      聖經提及,有一次拿撒勒怒氣填胸的猶太人企圖將耶穌推下山崖。「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路加福音4:29,《呂譯》)饒有趣味的是,在今日拿撒勒城的西南面,有一處高達12米的懸崖。以上的事件也許就在這裡發生。耶穌逃出了敵人的魔掌,聖經補充說:「[他]下到迦百農。」(路加福音4:30,31)的確,位於加利利海邊的迦百農地勢比拿撒勒低得多。

      這些以及其他許多細節均引起許多人——包括拿破崙——對聖經準確的地理資料表示驚訝。湯姆森在《應許之地與聖經》一書中寫道:「[聖經]有許多資料論述地勢,這些資料完全令人信服。」斯坦利在《西奈與巴勒斯坦》一書中寫道:「歷史記載與新舊約聖經所論及的自然地理環境不謀而合,令人無法不留下深刻印象。」

      聖經在有關地理問題上所顯示的驚人準確性僅是個證據,證明它並不是人的作品。過去三期《守望台》刊載了幾篇有關聖經的文章。我們邀請你設法獲得,並閱讀這系列文章的其他三部分。

      [第7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耶斯列谷

      耶斯列

      拿撒勒

      他納

      米吉多

      約念

      基低斯

      北

      加利利海

      大海

      哩

      公里

      5

      10

      10

      20

      [鳴謝]

      Based on a map copyrighted by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and Survey of Israel

      [第5頁的圖片]

      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接獲律法

      [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 受造萬物說,『他們無可推諉』
    守望台1993年 | 6月15日
    • 受造萬物說,『他們無可推諉』

      「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0。

      1,2.(甲)約伯如何向耶和華苦苦抱怨?(乙)約伯後來怎樣改變了態度?

      古代一個名叫約伯的男子對耶和華上帝持有牢不可破的忠誠。他曾受到撒但嚴峻的考驗。魔鬼使約伯失去一切物質資財,兒女喪生,且染上一身頑疾。約伯以為這是上帝加於他身上的災禍,於是向耶和華苦苦抱怨說:「這事你以為美嗎?……追問我的罪孽,尋察我的罪過嗎?其實,你知道我沒有罪惡。」——約伯記1:12-19;2:5-8;10:3,6,7。

      2 不久之後,約伯對上帝的看法完全改觀,從他以下的話足以見之:「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約伯記42:3,5,6)什麼促使約伯改變了態度呢?

      3.約伯對受造萬物有了什麼新的看法?

      3 原來,在這期間,耶和華曾在旋風中與約伯對證。(約伯記38:1)他向約伯提出一連串的問題。『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誰用門將海水圍住,定了界限使波浪止息呢?你能使雲降雨在地,使青草得以發生嗎?你能把眾星繫住,領導它們運行嗎?』在約伯記第38至41章,耶和華向約伯提出這些以及其他許多與他的創造工作有關的問題,使約伯看出上帝和人之間的巨大差別。上帝有力地提醒約伯,受造萬物把他的智慧和大能反映出來,而這些事是約伯完全做不到的,甚至連了解也不能。受造萬物顯示出全能的上帝那令人懍然生畏的能力和無法測度的智慧。這一切使約伯嘆為觀止;他想起自己竟膽敢與耶和華上帝爭辯,禁不住為之汗顏。於是他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約伯記42:5。

      4.我們應當從耶和華的受造物看出什麼?看不出這點的人其實處於什麼情況中?

      4 許多世紀之後,一位受感示的聖經執筆者證實,人可以從受造萬物看出耶和華的各種特質。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19,20寫道:「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5.(甲)人生來便有什麼需要?有些人怎樣未能以正確的方式滿足這項需要?(乙)保羅勸勉雅典的希臘人怎樣行?

      5 人被造成生來便有崇拜較高能力的需要。C.G.容格博士在《未知的自我》一書中把這種需要稱為「人類獨有的本能態度;綜觀人類的歷史,這種本能態度無處不在」。使徒保羅談及人與生俱來便有強烈的崇拜願望——由於這緣故,雅典的希臘人造了不少偶像和祭壇,去供奉許多他們認識和不認識的神。保羅也把真實的上帝向他們表明出來。保羅指出,他們應當尋求真實的上帝耶和華,從而以正確的方式滿足這項與生俱來的願望。「他們[若]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使徒行傳17:22-30)我們越留意觀察上帝的受造物,就越能夠領會他的各種特質和屬性。

      令人驚訝的水循環

      6.我們可以從水的循環看出耶和華的什麼特質?

      6 例如,輕飄飄的浮雲竟能夠包含數以噸計的水,我們從這件事領會到耶和華的什麼特質呢?我們可以看出上帝的愛心和智慧,因為他藉此提供充沛的雨水去造益地球。這是通過水循環的奇妙設計而成就的,正如傳道書1:7指出:「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聖經的約伯記一書更具體地說明這件事如何發生。

      7.水如何從海洋去到雲中?輕飄飄的浮雲如何能夠包含數以噸計的水?

      7 冬天的洪流奔向海洋,但卻並不停留在那裡。耶和華從海洋「吸取水點,這水點從雲霧中就變成雨」。因為水化為水蒸氣,最後形成雲霧,所以『雲彩浮於空中,就是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約伯記36:27;37:16)當雲仍然是雲霧之際,便浮於空中;上帝「將水包在密雲中,雲卻不破裂」。或者正如另一本譯本(《當代》)說:「他把雨水捲在厚厚的雲層裡,雲層卻不因負荷太重而裂開。」——約伯記26:8。

      8.「天上的瓶」經過什麼不同的步驟才傾倒下來,從而完成水的循環?

      8 「誰能傾倒天上的瓶」,使雨降於地呢?(約伯記38:37,38)「那知識全備者」首先把它們放在那裡,使「這水點從雲霧中……變成雨」。水點需要什麼才能從雲霧中變成雨呢?需要有些極細微的固體,例如塵或鹽的微粒(每立方厘米的空氣便有成千上萬,以至數十萬這樣的微粒),給水滴作為凝聚的核心才行。據估計,一粒普通大小的雨點要有一百萬點小水滴才能構成。惟獨這一切事發生之後,雲才能把大雨降在地上,形成河流,然後河水奔回大海。這樣,水的循環便完成了。難道這一切都是僅憑盲目機遇發生的嗎?這樣的想法實在是『無可原諒的』。

      所羅門的智慧來源

      9.所羅門發現有一種螞蟻具有什麼傑出的本領?

      9 在古代世界,所羅門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他的智慧大都與耶和華的創造有關:「[所羅門]講論草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樹直到牆上長的牛膝草,又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列王紀上4:33)同一位所羅門王寫道:「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箴言6:6-8。

      10.所羅門就收割螞蟻所作的描述如何證實是真確的?

      10 誰教導螞蟻在夏天貯備糧食,好渡過嚴寒的冬天呢?有許多世紀之久,人一直懷疑所羅門說螞蟻能收割及貯藏穀類過冬一事是否屬實。沒有人能證明有這樣一回事。可是,在1871年,一位英國博物學家發現了螞蟻的地下穀倉,從而證實了聖經報導的真確。然而,螞蟻在夏季已曉得嚴冬將至,且有所需的智慧知道怎樣行。螞蟻怎會具有這種先見之明呢?聖經本身解釋,耶和華的許多受造物有智慧制定在牠們體內,好使牠們能夠活下去。收割螞蟻便是這種來自創造主的恩賜的受惠者。箴言30:24論及牠們說:「牠們在本能上有智慧。」(《新世》)聲稱這樣的智慧只憑碰巧產生是完全不合理的;人看不出事情背後有位睿智的創造主,實在是無可原諒的。

      11.(甲)為何碩大無朋的紅杉樹如此令人懍然生畏?(乙)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有什麼令人驚訝之處?

      11 人站在一棵碩大無朋的紅杉樹底下,驚嘆大樹的巍峨參天;可以理解的是,人必然覺得自己渺小得像螞蟻一般。樹的大小的確驚人:樹高90米,直徑有11米,樹皮0.6米厚,樹根伸展開來佔地逾7至10公頃。可是,甚至更驚人的是樹的生長過程所涉及的化學和物理作用。葉用根吸收水分,從空氣吸取二氧化碳,從太陽吸取能,然後製成糖,並放出氧氣。這個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其中牽涉到大約70種化學反應,有許多是人還未完全明白的。令人驚訝的是,最先的反應有賴於陽光發出適當的光色,適當的波長;不然,葉綠素就無法吸收光能而產生光合作用。

      12.(甲)紅杉樹吸收水分的方法有什麼異乎尋常之處?(乙)為什麼植物的生長需要氮去促成?氮的循環怎樣完成?

      12 另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是,樹能夠把水分從根部抽送到90米高的巨樹頂部。所抽送的水比光合作用過程所需的多得多。多餘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從樹葉散回空氣中。這使樹得以降溫,就像我們排汗降溫一般。為了製造促成生長的蛋白質,就需要在糖或碳水化合物中加進氮。樹葉不能直接從空氣中吸收氮氣,但泥裡的微生物卻能夠把土壤裡的氮氣轉變為可溶於水的硝酸根和亞硝酸根。這樣,植物就能從根部把氮抽送到葉子那裡去。植物和動物的蛋白質中都含有氮,它們死去腐爛後就把氮放出,於是氮循環便完成了。這一切所涉及的複雜過程的確令人驚嘆不已,碰巧發生的機會實在微乎其微。

      無言無語,也無聲音,但卻能說話!

      13.星空向大衛述說什麼?眾星繼續向我們發出什麼信息?

      13 繁星密布的夜空令觀賞的人肅然起敬,這反映出創造主是多麼令人懍然生畏!大衛在詩篇8:3,4,表達他的敬畏說:「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對那些有眼能夠看見、有耳能夠聽見、心靈能夠感受的人說來,星空就像對他們說話,好像它們向大衛發言一般:「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詩篇19:1-4。

      14.為什麼有一個星體的能量對我們這麼重要?

      14 我們獲悉越多關於星宿的資料,它們向我們說話的聲音就越響亮。以賽亞書40:26邀請我們留意諸星的巨大能量,說:「你們向上舉目,看誰創造這萬象,按數目領出,他一一稱其名;因他的權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連一個都不缺。」其中一個星體——以引力使地球循著固定軌道運行的太陽——所發出的能量使植物得以生長,我們得以溫暖,使一切生物得以存留在地球上。使徒保羅在上帝感示之下說:「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哥林多前書15:41)科學家已知的星體有黃星(例如我們的太陽)、藍星、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以及發出難以估計的能量的爆炸式超新星。

      15.許多發明家從受造萬物獲悉什麼而試圖加以仿效?

      15 許多發明家從受造物獲悉不少知識,並且試圖仿效不同生物的能力。(約伯記12:7-10)請看看僅是幾種受造物的傑出本領。海鳥有腺體能夠除掉海水的鹽分;若干魚類和鰻能夠發電;許多魚類、蠕蟲和昆蟲能夠發出冷光;蝙蝠和海豚曉得利用聲納;黃蜂能造紙;螞蟻會築橋;海獺懂得築壩;有些蛇具有內置溫度計;池塘裡的昆蟲曉得運用水底通氣管和潛水鐘;章魚採用噴射推進法;蜘蛛能造七種網,又懂得製造活動囊蓋、網巢、套索,蜘蛛的幼蟲還曉得駕駛氣球,在高空翱翔幾千公里;魚類和甲殼類動物運用的浮子,就好像潛艇裡的水艙;鳥、昆蟲、海龜、魚和哺乳動物表現移棲的驚人絕技——這些本領是科學也無法解釋的。

      16.在科學發現之前數千年,聖經早已記下了什麼符合科學的真理?

      16 在科學發現之前數千年,聖經早已記下了一些符合科學的真理。摩西律法(公元前16世紀)反映出要預防病菌,這比巴斯德早了幾千年。(利未記第13、14章)在公元前15世紀,約伯說:「上帝……將大地懸在虛空。」(約伯記26:7)在基督降生之前一千年,所羅門以比喻的說法論及血液循環;這是醫學界到15世紀才明白的事。(傳道書12:6)在遺傳密碼未曾為人所知之前,詩篇139:16已透露這種知識說:「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公元前7世紀,在博物學家明白移棲一事之前,耶利米在耶利米書8:7寫道:「空中的鸛鳥知道來去的定期;斑鳩燕子與白鶴也守候當來的時令。」

      進化論者所揀選的「創造主」

      17.(甲)羅馬書1:21-23怎樣論及那些拒絕承認在一切奇妙的創造背後有位睿智的創造主的人?(乙)在一種意義上,支持進化論的科學家把什麼奉為他們的「創造主」?

      17 一切奇妙的創造背後必然有位睿智的創造主。論到那些拒絕承認這事實的人,聖經說:「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上帝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他們「將上帝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羅馬書1:21-23,25)支持進化論的科學家也與此類似。他們在實際上歌頌一個想像出來的進化環鏈——原生動物-蟲-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猿人」——而奉之為他們的「創造主」。但這些人其實知道,這條環鏈根本沒有一個單細胞的有機體作為開始。已知的最簡單的有機體也含有千億個原子,而且能夠有數以千計的化學反應同時在體內進行。

      18,19.(甲)創始生命的功勞理應歸於哪一位?(乙)論到耶和華的創造作為,我們能夠看見多少?

      18 耶和華上帝是生命的創始者。(詩篇36:9)他乃是萬物的偉大首因。耶和華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他使之成為」。他所創造的東西數之不盡。無疑還有千千萬萬的事物是人所未知的。詩篇104:24,25暗示說:「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約伯記26:14則清楚指出這件事:「看哪,這不過是上帝工作的些微;我們所聽於他的是何等細微的聲音!他大能的雷聲誰能明透呢?」我們看見的只是他些微的作為,聽見的只是他細微的聲音,但他大能的雷聲確實是我們難以完全明白的。

      19 然而,有一種方法比通過受造萬物去認識他更好。這個更好的方法就是通過他的話語聖經。我們在下篇文章會考慮這個方法。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