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規放之四海而皆準守望台2001年 | 12月1日
-
-
金規放之四海而皆準
「在一切事上,你們希望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得怎樣待人。其實,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話的真義了。」——馬太福音7:12。
這句話是二千多年前,耶穌基督在著名的登山寶訓裡說的。自那時以來,世人著書立說,傳頌這句簡單的話。例如,人們把這句話譽為「聖經的精髓」,也稱之為「基督徒對人的義務」和「道德規範」。這句話人所共知,常稱為金規。
一般而言,信奉基督教的國家都採納金規的教訓。可是,縱觀各地的箴規格言,我們不難看出,連猶太教、佛教和希臘哲學體系也提倡這種理念。例如,中國的聖人孔子,一位偉大的教育家,說了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後人把這句話輯錄在《論語》裡,就是儒家經典《四書》中的第三篇。這句話的原則在《論語》出現過三次,其中兩次是孔子回答弟子時說的。另一次,孔子的門生子貢誇口:「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孔子提醒他說:「賜也,非爾所及也。」a
孔子的名言和耶穌後來所說的金規,有明顯分別。孔子的名言並不牽涉積極行動,但耶穌的金規卻推使人積極行善。如果我們行事跟耶穌的話一致,就會採取主動,關懷和幫助別人,每天按著金規而生活。要是所有人也這樣做,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嗎?答案清楚不過。
無論金規以積極消極,還是其他形式來表達,也不要緊。要緊的是,不同時代、地方和背景的人,都視金規為雋語良言。不論人屬於什麼國籍,什麼時代,只要他們實踐耶穌在登山寶訓裡所說的金規,生活都會得到改善。
請問問自己:「我喜歡別人待我尊敬有禮,不偏不倚,真誠坦率嗎?我想住在一個沒有種族偏見,沒有罪惡和戰爭的世界嗎?我希望家裡各人彼此相愛嗎?」說實在的,有誰不願意享有這樣的生活呢?不過,殘酷的現實是,今天只有很少人能夠享受這些生活。對很多人來說,以上美好的景況只是可望而不可即。
今非昔比
自古至今,漠視人權、危害人類同胞的惡行屢見不鮮。這些惡行包括非洲的奴隸販賣、納粹死亡集中營、兒童被迫當勞工,以及在多個國家發生的種族滅絕行動。殘暴事件數之不盡。
在今天這個高科技世界裡,很多人都崇尚自我。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時,就變得自私自利,不再顧及別人了。(提摩太後書3:1-5)為什麼很多人都只顧自己,冷酷無情,自我至上呢?顯然,廣為人知的金規,已被視為高談道德的陳詞濫調。令人惋惜的是,甚至很多自稱相信上帝的人,也把金規的教訓拋諸腦後。按現在的社會趨向,人類只會變得越來越自私,以自我為中心。
因此,我們必需想想一些重要問題:遵循耶穌的金規是什麼意思呢?今天仍然有人按照這句至理名言而生活嗎?會有一天,人人都把金規實行出來嗎?要知道答案,請看看接續的文章。
[腳注]
a 子貢說:「我不希望別人用不好的態度對待我,我也不用那種不好的態度對待別人。」孔子說:「子貢,你達不到這種境界。」——《論語通說》,鄧球柏著,2000年8月。
[第3頁的圖片]
孔子的格言和其他名言,都跟金規的教訓類似
-
-
金規切實可行守望台2001年 | 12月1日
-
-
金規切實可行
很多人都以為金規出自耶穌,但是耶穌說:「我所教的,不是我自己的道理,而是出於那位差我來的。」——約翰福音7:16。
耶穌的教訓,包括後人稱為金規的良言,其實來自差遣耶穌的創造主,耶和華上帝。
上帝的原意是要人彼此尊重——你希望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人。上帝以身作則,對人類的福利關懷備至,他創造人類的方式就表明這點,聖經說:「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人,就是照上帝的形像把人創造出來。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創世記1:27)經文顯示上帝仁愛地把自己傑出的品質賦予人類,好使他們享受人生,團結快樂,直到永遠。上帝賦予人類的良心,只要受到良好訓練,就能促使他們彼此尊重,融洽相處。
人類變得自私自利
人類有這麼好的開始,後來出了什麼岔子呢?簡單來說,人類變得自私自利。很多人都熟悉第一對人類所做的事,事件記載在聖經的創世記第3章。當時撒但反對上帝的正義標準,而亞當夏娃竟然跟從撒但,自私地脫離上帝的統治,踏上獨斷獨行、自作主張的途徑。這條反叛的途徑不但使他們損失慘重,還連累了他們的子孫。由此可見,人不遵守金規的教訓,後果多麼可悲。這樣,「罪通過一個人進了世間,死又通過罪而來,於是死就傳給所有人,因為所有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2。
人類大多沒有理會耶和華的仁愛指導。可是,上帝沒有捨棄他們。例如,耶和華把律法賜給以色列國,教導他們彼此相待的要訣 ——希望人怎樣待自己,就要怎樣待人。律法說明怎樣對待奴隸和孤兒寡婦,怎樣處置襲擊、綁架和偷竊等罪行。當中的衛生條例也保障他人的健康。有些律法甚至提到性事。耶和華總結律法的要旨,向他的子民說:「要愛人如己。」耶穌也引用過這句話。(利未記19:18;馬太福音22:39,40)律法也包括怎樣對待在以色列僑居的人。律法吩咐:「不可壓迫僑居的人,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做過僑居的,知道僑居異地的滋味。」換句話說,以色列人要體恤身世淒涼的人。——出埃及記23:9;利未記19:34;申命記10:19。
只要以色列人遵守律法,耶和華就賜福給他們。在大衛和所羅門治下,舉國昌盛繁榮,人人安居樂業。歷史報導:「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非常眾多,像海邊的沙那樣多。他們都吃喝快樂。……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各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列王紀上4:20,25。
很可惜,以色列國所享的太平並不長久。以色列人雖然擁有上帝的律法,卻沒有遵行,反而讓自私心主宰自己,不再關心別人。此外,他們還叛離上帝,結果國家和人民都經歷禍患。最後,在公元前607年,耶和華容許巴比倫人消滅猶大國,連耶路撒冷城和宏偉的聖殿也被摧毀。為什麼會這樣呢?「『你們既然不聽從我的話,我就要召北方的各族來。』這是耶和華說的。『我要召我的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攻擊這地方和其中的居民,也攻擊周圍的列國。我要滅盡他們,他們的遭遇必使人驚駭詫異,他們的土地必長久荒涼。』」(耶利米書25:8,9)人離棄耶和華的純真崇拜,付出多麼沉重的代價!
效法好榜樣
耶穌基督不僅倡導金規,還切實遵行。他真誠地關懷別人的福利。(馬太福音9:36;14:14;路加福音5:12,13)一次,耶穌在拿因城附近看見一隊送葬的行列,一個寡婦正為她死去的獨生子悲痛萬分。聖經報導:「主一看見她,就動了憐憫的心。」(路加福音7:11-15)根據瓦因的《新舊約語詞詮釋詞典》,「動了憐憫的心」意思是「內心深處大受感動」。耶穌感受到寡婦喪子之痛,於是主動提出協助,除去她的傷痛。接著,耶穌復活男孩,「把他交給他的母親」,寡婦必然大喜過望!
為了實現上帝的旨意,耶穌甘願受苦,捐棄生命作為贖價,好使人類擺脫罪和死的奴役。這無疑是按照金規而生活 的最高典範。——馬太福音20:28;約翰福音15:13;希伯來書4:15。
按照金規而生活的人
在我們的日子,有沒有人切實按照金規而生活呢?有的,就算在不利的情勢,這些人也沒有放棄這種德行。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受納粹統治,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緊守信仰,深愛同胞,不願違背金規的教訓。當時德國掀起一場運動,慫恿人仇恨並排擠猶太人。但是,耶和華見證人繼續遵循金規。儘管在集中營裡,他們仍然關懷別人。營中食物很少,他們卻把自己的食物分給飢餓的猶太人,也分給非猶太人。此外,國家命令國民拿起武器殺人,見證人斷然拒絕,因為他們也不願別人拿起武器殺自己。他們愛人如己,又怎能殺害其他人呢?由於不肯殺人,不少見證人被投入集中營,甚至死在營中。——馬太福音5:43-48。
閱讀這篇文章時,你正從別人實踐金規的教訓而得益。耶和華見證人意識到,今天很多人陷於絕望無助的情況。因此,他們甘願獻出自己,積極幫助別人認識聖經的希望,以及學習聖經的實用教訓。今天,全球的聖經教育工作正以空前的規模推行。結果怎樣呢?以賽亞書2:2-4說,「許多民族」受到耶和華所教,行走上帝的路。他們來自全球各地,數目超過600萬。比喻上說來,他們已經「把刀劍打成犁頭,把槍矛打成鐮刀」。在這個禍患重重的時代,他們找到了和平安全。
你又怎樣?
請想想,自從魔鬼撒但在伊甸園裡煽動人反叛上帝以來,人類就一直漠視金規而飽經憂患。耶和華定意在不久的將來扭轉這種情形。怎樣扭轉呢?就是藉著「上帝的兒子顯現出來,……粉碎魔鬼的作為」。(約翰一書3:8)耶穌不僅倡導金規,還切實遵行。因此,他在上帝建立的王國裡統治時,必能為人類帶來福樂。——詩篇37:9-11;但以理書2:44。
古代以色列的君王大衛說:「我從前年輕,現在年老,從未見過義人完全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子孫討飯。他終日恩待人,借給人,所以他的子孫也能蒙福。」(詩篇37:25,26)今天,大多數人只想佔別人的便宜,而不是「恩待人,借給人」,可不是嗎?顯然遵循金規能帶來真正的和平安全,因為這樣做的人,會在今天得益,也在將來的王國治下蒙福。上帝的王國會消除地上所有自私邪惡的人,腐敗的人為制度會被上帝創建的新制度取代。屆時人人都按照金規而生活,樂也融融。——詩篇29:11;彼得後書3:13。
[第4,5頁的圖片]
耶穌不僅倡導金規,還切實遵行
[第7頁的圖片]
遵循金規能帶來真正的和平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