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第9部分:人為統治已屆高潮!
    警醒!1991年 | 9月8日
    • 超國家政治制:為了追求超越國家疆界、權威或利益的共同目標,各民族國以暫時或永久的安排所構成的帝國、聯盟、同盟或聯邦。

  • 第9部分:人為統治已屆高潮!
    警醒!1991年 | 9月8日
    • 攜手合作

      核子科學家哈羅德·尤里找到答案了嗎?他堅決認為,「除非最終有一個世界政府能夠確立支配全球的法律,否則世界的難題就沒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法。」但不是每個人都如此肯定這個方法會奏效。在以往,國際團體各成員之間的有效合作差不多是無法達致的事。請留意一個明顯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一個超國家組織——國際聯盟——在1920年1月16日建立起來,當時有42個會員國。國際聯盟的結構並不是一個世界政府,而是要作為世界議會,目的是要促進世界團結。所用的方法主要是解決各主權民族國之間的糾紛,藉此防止戰爭。到1934年,國聯的會員國已增至58個。

      可是,國聯的基礎並不穩固。《哥倫比亞世界歷史》解釋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片厚望之中結束,但希望的幻滅不久便接踵而至。事實證明,集中在國際聯盟身上的希望只是幻想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9月1日爆發,把國聯扔進全無活動的深坑之中。雖然國聯直至1946年4月18日才正式解散,但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國聯死去的時候只是個「少年人」而已,還不夠20歲。國聯尚未正式埋葬,就已經被另一個超國家組織取而代之了。這就是在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聯合國。成立的時候,聯合國有51個會員國。這項新的合作嘗試結果如何?

      再度嘗試

      有些人說國聯之所以失敗是由於在設計上有缺陷。另一種看法則認為主要罪責不在國聯身上,而是在個別的政府身上。這些政府不願意給予國聯適當的支持。無疑兩種看法都各有道理。無論如何,聯合國的創始者試圖從國聯的軟弱無能學得教訓以補救國聯所顯出的某些弱點。

      作家R·鮑德溫說聯合國「在創造一個和平、合作、法治、人權的世界秩序方面,比舊的國聯更有能力」。誠然,聯合國內一些專門機構,例如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兒童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糧農組織(糧食及農業組織)都致力於值得稱道的目標,並且獲得若干程度的成功。似乎顯示鮑德溫說得對的另一點是,聯合國至今已運作了45年,相當於國聯的壽命兩倍有多。

      聯合國的一項主要成就在於加速殖民主義的終結。據新聞工作者理查德·艾弗說,聯合國至少使「這件事比本來的情況較有秩序一點」。艾弗也聲稱聯合國組織「有助於把冷戰局限在雄辯的戰場上」。他稱讚聯合國有助於產生「全球機能合作的模式」。

      當然,有些人認為在防止冷戰升級方面,核子戰爭的阻嚇力比聯合國有更大作用。聯合國並沒有實現包含在自己名字裡的承諾——聯合列國。現實是,這個組織往往只是仲裁人而已,試圖阻止並不聯合的列國彼此攻擊。即使僅是扮演仲裁人的角色,聯合國也不是常常成功的。正如作家鮑德溫解釋道,像舊的國聯一樣,「除了受譴責的會員國惠然容許的事之外,聯合國根本就無能為力。」

      有時,聯合國的會員不願提供金錢使該組織繼續運作下去,這正好反映出他們並非衷心支持聯合國。例如,聯合國通過一項被認為是批評以色列而親巴勒斯坦人的決議案,於是美國就取消本該給了糧農組織的款項。後來,聯合國的這個主要經濟支持者同意付款,但金額僅足以保留投票權而已,剩下三分之二有多的債務仍未償還。

      兒童基金會前副主任瓦林德拉·塔齊·維塔希在1988年寫道,他拒絕跟一般拒絕對聯合國承擔責任的人「一同用私刑將這個組織殺死」。他自稱為「忠實的批評者」。可是,他承認世人正普遍抨擊「聯合國是『不亮的光』,沒有實現本身的崇高理想,沒有達成維持和平的功能;聯合國的開發機構並沒有證明自己有存在價值,其中例外的為數甚少。」

      作家艾弗揭露聯合國的主要弱點,他寫道:「聯合國不論能做什麼事情,也不能將罪廢除。聯合國能夠使人更難犯國際罪行,也使犯罪的人罪責更重。可是,聯合國尚未能成功地改變國家領導人或組成國家的人民的心靈和頭腦。」——楷書本刊自排。

      因此,聯合國的缺陷和一切形式的人為統治的缺陷一樣。任何一種人為統治都不能使人不自私地喜愛正義,恨惡罪惡,尊重權威;但這些都是成功的先決條件。試想想,如果人願意受公義的原則所引導,有多少全球性的難題會得以減輕!例如,一則關於澳大利亞污染的新聞報導說,難題所以存在,「不是由於無知,而是由於態度」。該則新聞指出貪婪是基本的原因,並且聲稱「政府的政策使難題加劇。」

      不完美的人根本無法建立完美的政府。正如作家托馬斯·卡萊爾在1843年評論說:「長遠而言,每個政府都是屬下人民的精確象徵,反映出後者的智慧和愚昧。」誰能駁倒這樣的邏輯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