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難以忍受的心痛
    警醒!2011年 | 4月
    • 難以忍受的心痛

      妮科莉一直是個健康的小女孩。有一天傍晚,她說自己的頭很痛,爸媽就送她到醫院檢查。第二天晚上,她還在醫院接受觀察時,突然感到心臟很痛。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發現她受到一種罕見的病菌所感染,而病菌已經擴散到肺部、腎臟和心臟。不到48小時,妮科莉就去世了,當時她不過3歲而已。

      心愛的人去世是人生中非常痛苦的事。有時,這種心痛的感覺會令人很難忍受。妮科莉的媽媽伊莎貝爾說:「我很想念女兒,很想再抱抱她,再聞聞她身上的香味,也很想念她溫和的個性。以前她每天都會送我一朵花,唉!好想她喲!我一直忘不了她。」

      你也曾經失去心愛的人嗎?也許是你的孩子、配偶、兄弟姐妹、父母或是親密的朋友。如果你曾有這樣的經歷,那麼,該如何才能撫平這樣的傷痛呢?

  • 接受親友去世的事實
    警醒!2011年 | 4月
    • 接受親友去世的事實

      「一聽到爸爸去世,我就愣住了,突然有一種很深的失落感。爸爸走的時候我並不在他身邊,因此我很自責。失去摯愛的親人實在令人心碎,沒有任何痛苦比得上這種傷痛。我好想爸爸!」——莎拉

      不論什麼宗教或文化的人,一提到死亡,都很難坦然地跟別人談論。談到死亡,有些語言會用些委婉的說法來表達,讓聽的人舒服一點。例如漢語會盡量不說「某人死了」,而是會說他「去世了」「走了」「與世長辭」。

      但是,失去摯愛的親友是很痛苦的事,不論別人的話說得多婉轉,也不能稍減自己心中的傷痛。有些人甚至悲痛到無法接受自己的親人已經走了的事實。

      如果你曾有摯愛的親友去世,要接受這個事實一定很不容易。也許你會讓自己看起來好像沒事了,但其實心裡還是隱隱作痛。當然,每個人表達悲傷的方式都不同,也許你表面上看起來並不難過,但這並不表示你不悲傷。a不過,如果你覺得要在很悲傷的人(可能是你的家人)面前假裝自己也很悲傷,這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

      「我自己連難過的時間都沒有」

      來看看納撒尼爾的經歷,他24歲時媽媽去世了,他說:「起初我很迷惘不知該怎樣做,但我必須支持爸爸,又要安慰媽媽那些傷心的朋友,我自己 連難過的時間都沒有。」

      一年多之後,納撒尼爾發覺自己仍然無法接受媽媽去世的事實。他說:「爸爸有時仍然會打電話給我,說他很傷心。爸爸這樣做是好的,他的確需要 把感覺說出來,而我也很願意聽他講。不過,當我 想說說自己的感覺時,卻找不到人可以訴說。」

      有些人需要照護臨終病人,這些人包括醫療人員,他們常常看到人死亡。面對別人死亡的事實,他們也許覺得應該隱藏自己的悲傷。恩洛伊莎醫生已有20多年的醫療經驗,她的醫院在一個小社區裡,居民的關係很密切,她也很熟悉自己的病人。她說:「很多病人去世時,我都在他們身邊,有的還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恩洛伊莎發覺傷心時流淚是很自然的,可以撫平傷痛。她說:「不過我覺得自己不應該哭,一定要強忍悲傷,在別人面前裝得很堅強,才能給別人支持。我想大家都期望我這麼做。」

      她走了,整個房子都空蕩蕩的

      摯愛的親友走了,自己要面對最大的難題可能是如何克服寂寞。看看艾絲莉的例子,她19歲時,媽媽就因癌症去世。她說:「媽媽走了之後,我很孤單,整個人好像失去了根一樣,媽媽是我最倚賴的人,我們常常都在一起。」

      可想而知,對艾絲莉來說最痛苦的事就是,每天回到家裡發現媽媽已經不在了。她說:「媽媽走了之後,整個房子頓時空蕩蕩的。很多次,我一回家就直接進自己的房間,看著媽媽的照片開始哭,想著我們以前一起做過的事。」

      如果你也曾有摯愛的家人或朋友去世,一定不要忘記,你絕對不是單獨面對這個悲傷的事實的,很多人也經歷過親友去世之痛。但他們後來都找到很好的方法來撫平自己的傷痛,讓我們繼續看看下一篇文章。

      [腳注]

      a 每個人表達悲傷的方式都不同,如果有人失去親友,但沒有表現得很悲傷,而我們卻批評他們,這樣做是不適當的。

      [第5頁的精選語句]

      「我很孤單,整個人好像失去了根一樣,媽媽是我最倚賴的人」。——艾絲莉

  • 如何走出傷痛?
    警醒!2011年 | 4月
    • 如何走出傷痛?

      「耶和華親近心碎的人,拯救心靈傷痛的人。」——詩篇34:18

      心愛的人去世之後,你可能會有很多複雜的情緒和反應,像是感到震驚、傷心、腦中一片空白,甚至憤怒或內疚自責。上一篇文章曾提過,每個人表達悲傷的方式都不一樣。所以,你不一定會有以上提到的每一種 反應,你表現悲傷的方式也可能跟別人不同。可是,當你難過時流露出悲傷的情緒,並不是不對的。

      「不要強忍悲傷」

      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恩洛伊莎醫生,當她的母親去世時,她也想強忍悲傷。她說:「剛開始我真的哭了,但很快地我就強忍自己的情緒,就好像我碰到病人去世時的反應。可能因為這樣,我的健康受到很大的影響。我想跟有親友去世的人說,不要強忍悲傷,盡情地哭吧!這樣你會好一點!」

      不過,時間慢慢地過去,你的感覺可能還是跟塞西莉亞的一樣,她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她說:「有些人覺得我現在應該已經沒事了,但我卻還沒有復原,所以有時我也會很灰心,覺得自己好像很沒用。」

      如果你的感覺也跟塞西莉亞的一樣,那麼千萬別忘了,表達悲傷的方法是沒有「標準公式」的。有的人可能很快就可以從悲傷中復原;有的人卻做不到。對這些仍然悲傷的人來說,復原是需要時間的,千萬不要因別人的壓力而給自己一個「最後期限」,規定自己要在某個時間之內復原。a

      不過,要是你一直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又感到筋疲力竭,那該怎麼辦呢?你的情況可能跟雅各相似,他是一個正義的人,當雅各聽到兒子約瑟的死訊時,他「不肯接受安慰」。(創世記37:35)如果你的反應也跟雅各一樣,你可以怎麼做,不讓自己悲傷得無法承受下去呢?

      要好好照顧自己 塞西莉亞說:「有時,我會很累很累,那我就知道已經超過自己的能力限度了。」塞西莉亞的話點出,一個人很悲傷的話,對健康和感情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你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要多休息、多吃有營養的食物。

      可是,有時你可能不太想吃東西,更別說要出去買菜回來做飯了。不過,不注意飲食可能會使你生病,這樣你的情況就會更差了。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要盡量多吃一點食物來維持健康。b

      可以的話,要做一些運動,即使只是到外面散散步也好。做運動可以讓你走到戶外活動活動,還有適量的運動可以令身體產生內啡肽(安多芬),這種化學物質可以讓你心情好一點。

      接受別人的幫助 失去配偶的人特別需要別人幫助。例如配偶在世時有些家事是他會照顧的,但現在他走了,就沒有人照顧了。像是家裡的財務或家務以前也許都是配偶來處理的,那麼配偶走了之後,一下子什麼事都要自己處理,起初你可能會受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是有一個體貼的朋友可以給你一些好的建議,就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箴言25:11)

      聖經說真朋友「為共患難而生」。(箴言17:17)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別人的負擔而孤立自己,反而要多與別人交往,這樣可以幫助你從悲傷中走出來。莎莉是個年輕的女子,母親去世後,她發覺與別人交往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好很多。她說:「很多朋友都邀我跟他們一起交往,這幫助我克服了心中強烈的孤寂感。我很喜歡別人問問我,像是『你最近還好嗎?』等問題。跟別人聊聊媽媽的事會幫我更快復原。」

      回憶美好的時光 想想以往跟去世親友一起時的美好時光,看照片也許是個不錯的方法。剛開始時,要回憶這些事可能會令你感到難過,不過,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回憶可能會幫助你慢慢走出傷痛。

      你也可以試試寫日記,你可以寫下一些以前的美好回憶。可以寫什麼呢?假如去世的親友還活著的話,你有什麼話想對他說呢?將這些事寫下來可以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感覺,也可以讓你抒發內心的感受。

      那麼,把去世親友的物品留下來好嗎?在這方面意見紛紜,因為每個人克服傷痛的方法都不同。有的人覺得留下去世親友的物品會妨礙人復原,但又有人說這樣做可以幫助人復原。前面提到的莎莉說:「媽媽走後,我留下很多她的東西,這幫助我克服傷痛。」c

      倚賴「賜一切安慰的上帝」聖經說:「你要把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扶持你」。(詩篇55:22)禱告並不是什麼心靈的安慰劑,而是跟上帝溝通的好方法,這樣做很重要,因為上帝「是賜一切安慰的上帝。我們遭遇各樣患難的時候,上帝都安慰我們」。(哥林多後書1:3,4)

      上帝的話語聖經給人最大的安慰,基督的使徒保羅說:「我對上帝所存的希望……就是義人和不義的人都要復活。」(使徒行傳24:15)失去親友的人感到悲傷時,想想聖經提到的復活希望,可以得到最大的安慰。d蘿蘭的弟弟十幾歲時在一次意外中去世,她發現復活的希望真的對她很有幫助。她說:「無論多悲傷,只要我拿起聖經來看,就算只看一節經文,也可以感到安慰。我會看自己特別能感到安慰的經文,還會一遍又一遍地看。像是拉撒路死後耶穌對馬大說:『你的兄弟一定復活。』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安慰。」(約翰福音11:23)

      「不要過度傷心」

      要撫平傷痛是很困難的,但要是你努力克服悲傷,還是可以好好地繼續過生活。不要因為自己可以好好地過生活而自責,以為這樣是背叛了去世的人,或表示自己已忘了去世的親友。其實你絕對不可能 忘記去世的親友。在特別的場合或日子,你可能會想起以前的事,但悲傷的感覺是會隨著時間而漸漸減少的。

      當你漸漸復原時,可能會開始想起一些痛苦的回憶,但當中會有些開心的片段,讓你感到溫馨。前面提到的艾絲莉說:「我還記得媽媽去世的前一天,她看起來精神不錯,她已經好幾天都臥病在床,但那天卻可以下床。姊姊幫媽媽梳頭髮時,我們三個人還有說有笑呢!我很久沒看到媽媽臉上有笑容了。媽媽可以跟兩個女兒在一起已經很高興了。」

      你也可以想起一些親人在世時教你的一些事。莎莉說:「我媽是最好的老師,她提出建議時不會讓我們覺得她在說教,她教我怎樣作明智的決定,還讓我自己 作決定,而不是照爸爸或媽媽的意思來做。」

      回憶你跟去世親友的一點一滴,也許是讓你繼續生活下去的最好方法。年輕的亞歷克斯發現這真是個好方法,他說:「爸爸教我要快樂地過生活,他去世後,我決心要照他說的話來生活。我想對那些失去父母的人說,你永遠都不可能真正地復原,但不要過度傷心。雖然傷心是人之常情,但別忘了,你還是要繼續好好地活下去!」

      [腳注]

      a 在還沒復原之前,你最好不要太急著作決定,例如,搬家、展開一段新的感情。要等到自己已經適應目前的情況,再作這些決定。

      b 喝酒也許可以暫時讓人減輕傷痛,但效果是很短暫的。以長遠來看,喝酒無法幫助你撫平傷痛,反而會讓你染上酒癮。

      c 每個人表現悲傷的方式都不同。所以家人和朋友不應該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身上。(加拉太書6:2,5)

      d 想知道人死後的情況以及上帝提出的復活希望,請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辨明聖經的真理》第6,7章。

      [第8頁的精選語句]

      「無論多悲傷,只要我拿起聖經來看,就算只看一節經文,也可以感到安慰」——蘿蘭

      [第7頁的圖片]

      感到自責時,該怎麼辦?

      也許你覺得是自己的疏忽造成親者的死亡。這種自責的感覺,不論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其實是一種正常的悲傷反應,而這件事本身是可以對人有所幫助的。你也無需將這種感覺隱藏在心裡。對別人談談你心中的內疚,可能使你得到所需的舒解。

      可是要明白,無論我們多麼深愛一個人,也無法控制對方的生活,而且無法制止「時間和不能預見的遭遇」臨到我們所愛的人身上。(傳道書9:11)此外,你一定不是故意 想要親友得到這個不好的結局。例如,你沒有早一點帶親友去看病,這是否表示你希望 親者生病死去呢?當然不是!既然這樣,你真的需要對親者的去世負責嗎?不需要。

      一位母親在女兒死於車禍之後學會怎樣應付自責的感覺。她解釋說:「我覺得很自責,因為是我叫她出去辦事的。但是我後來發覺,有這樣的感覺是沒什麼道理的。我叫女兒和她父親出去辦事,並沒有什麼不對,不對的只是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意外而已。」

      你也許會說:「有很多話是我應該早點說,早點做的!」不錯,但是我們當中有誰能夠說,自己是個十全十美的父親、母親或兒女呢?聖經提醒我們:「我們人人都難免多次犯錯。誰不在言語上犯錯,誰就是完美的人」。(雅各書3:2;羅馬書5:12)因此,要接受你並非十全十美這件事實。老是說「要是當初這樣做或那樣做就好了」,這根本於事無補,反而會使你更難復原。e

      [腳注]

      e 參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痛失親者》冊子。

      [第6頁的圖片]

      有時,年老的父母除了要應付自己悲傷的情緒,還要安慰傷心的成年兒女

      [第9頁的圖片]

      寫日記、看照片、接受別人的幫助,都可以幫助你走出悲傷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