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死人就被興起來」
    守望台1998年 | 7月1日
    • 可是耶穌告訴門徒:「你們這一小群羊,不要畏懼,因為你們的父親已經認可把王國賜給你們了。」(路加福音12:32)上帝的王國是在天上的,因此耶穌的應許表示,有「一小群」人會成為靈體,跟他一同在天上。(約翰福音14:2,3;彼得前書1:3,4)他們有個多麼輝煌的前景!耶穌進一步向使徒約翰透露,這「一小群」人的數目只限於14萬4000人。——啟示錄14:1。

      4 但14萬4000人會怎樣得享屬天的榮耀呢?耶穌「藉著好消息把生命和不腐壞的特性照亮了」。他憑著自己的血,創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打開了通往天上的途徑。(提摩太後書1:10;希伯來書10:19,20)首先,他死去,就像聖經所預告一樣。(以賽亞書53:12)然後,正如後來使徒彼得宣告,「這位耶穌,上帝使他復活了」。(使徒行傳2:32)可是,上帝並沒有把耶穌復活成為人。耶穌曾說:「我將要賜的餅就是我的肉,是為了世界的生命而賜的。」(約翰福音6:51)耶穌如果取回自己的肉體,就等於把這個犧牲取消了。由於這緣故,耶穌「被處死的時候是肉體,活過來的時候是靈體」。(彼得前書3:18)這樣,耶穌「為我們取得永遠的解救」,意思就是為屬於「小群」階級的門徒。(希伯來書9:12)他把自己完美屬人生命的價值獻給上帝,作為有罪人類的贖價;他的14萬4000個受膏門徒,是首先從這個安排得益的人。

      5.上帝向公元1世紀的耶穌門徒提出什麼希望?

      5 復活到天上生活的,並非僅限於耶穌。保羅告訴羅馬的基督徒同工,他們已受聖靈所膏,成為上帝的兒子;他們如果忍耐到底,證實了自己的受膏,就能夠與基督一同繼承上帝的王國。(羅馬書8:16,17)保羅也指出:「我們既然在他死的樣式上跟他團結,也一定在他復活的樣式上跟他團結。」——羅馬書6:5。

      為復活的希望辯護

      6.為什麼復活的信仰在哥林多受人攻擊?使徒保羅對此有什麼反應?

      6 復活的道理是基督教的「初步教義」之一。(希伯來書6:1,2)可是,這個教義卻在哥林多受人攻擊。會眾裡有些人顯然受希臘哲學所影響,竟然聲稱「沒有死人復活這回事」。(哥林多前書15:12)後來這件事傳到使徒保羅耳中,他就毅然為復活的希望辯護,特別是受膏基督徒所懷的希望。讓我們仔細看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所說的話。正如我們在上一篇文章建議,你把這一章讀過一次會對你頗有幫助。

      7.(甲)保羅把注意集中在什麼焦點問題上?(乙)誰曾見過復活後的耶穌?

      7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的頭兩節,把討論的主題標明出來:「弟兄們,現在我要你們認識的好消息,是我對你們宣揚過的;你們領受了,也在它裡面站立得住,而且正在藉著它得救。[否則]你們[就]徒然成為信徒[了]。」如果哥林多人沒有在好消息裡站穩,他們接受真理也成為徒然了。保羅繼續說:「我所領受的事,我已經傳給你們,首要的事之一就是:基督照經書所說的,為我們的罪死了;他被埋葬,而且照經書所說的,第三天被興起來;他出現給磯法看,然後給那十二個人看。後來有一次,他出現給五百多個弟兄看,其中大部分到目前還在,有的卻在死裡睡了。後來,他出現給雅各看,然後給所有使徒看,最後他還出現給我看,但我不過像早產嬰兒一樣。」——哥林多前書15:3-8。

      8,9.(甲)復活的信仰有多重要?(乙)耶穌很可能在什麼場合向「五百多個弟兄」顯現?

      8 接受了好消息的人,都得相信耶穌的復活;在這件事上,他們不會有其他的選擇。有許多目擊見證人證實,「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他已經被興起來。其中一個見證人是磯法(較為人熟知的名字是彼得)。彼得在耶穌被賣和被捕的晚上三次不認耶穌,耶穌復活後卻向他顯現;這必然給他很大安慰。耶穌也向「那十二個人」——整群使徒——顯現;這個經歷無疑幫助使徒們克服恐懼,勇敢無畏地為耶穌的復活作見證。——約翰福音20:19-23;使徒行傳2:32。

      9 基督也向較大的一群門徒顯現,他們共計有「五百多個弟兄」。既然耶穌只在加利利才有這麼多門徒,那個場合很可能就是馬太福音28:16-20所描述的場合。當時耶穌吩咐跟從者要使人成為門徒。這些人能夠作個多麼有力的見證!保羅在公元55年寫第一封信給哥林多人的時候,這批人當中有些仍然在世。可是請留意,保羅把當時去世的人稱為「在死裡睡了」。他們還沒有復活獲得屬天的獎賞。

      10.(甲)耶穌與門徒最後一次見面,對門徒有什麼影響?(乙)耶穌向保羅顯現,怎樣彷彿向「早產嬰兒」顯現一般?

      10 為耶穌的復活作有力見證的另一個門徒是雅各;雅各是約瑟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所生的兒子。耶穌復活之前,看來雅各還沒有成為信徒。(約翰福音7:5)但是耶穌向雅各顯現之後,雅各就相信了,也許更幫助其餘的親兄弟相信。(使徒行傳1:13,14)耶穌最後一次跟門徒會面時,就在那個場合升返天上;當時他吩咐門徒要「做[他]的見證人」,「直到地上最遠的地方」。(使徒行傳1:6-11)後來,大數城的掃羅極力迫害基督徒,耶穌卻向他顯現。(使徒行傳22:6-8)耶穌向掃羅顯現,好像對一個「早產嬰兒」顯現一般。掃羅其實要在許多世紀之後才會復活,但當時的情形彷彿他已經復活成為靈體,有幸看見天上得了榮耀的主耶穌一樣。掃羅本來殺氣騰騰,大力反對基督徒會眾,這個經歷卻促使他懸崖勒馬,毅然作出令人驚訝的改變。(使徒行傳9:3-9,17-19)掃羅成為使徒保羅;在維護基督教的信仰方面,他的確十分傑出。——哥林多前書15:9,10。

      基督徒必須相信復活

      11.有些人說「沒有死人復活這回事」,保羅怎樣駁斥這種論調?

      11 因此,耶穌的復活是一件信而有徵的事實。保羅據理質問哥林多人說:「既然我們宣講基督已經從死人中被興起來,怎麼你們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這回事呢?」(哥林多前書15:12)這些人不但心裡懷疑復活是否可能,同時也公開表示不相信有復活這回事。因此保羅嚴詞駁斥他們,指出他們的想法實在大錯特錯。他說,如果基督沒有被興起來,基督徒的信息就是虛謊的,作證基督已經復活的人就是「為上帝作假見證」了。如果基督沒有被興起來,贖價就沒有呈交給上帝,基督徒就「還是在罪裡」了。(哥林多前書15:13-19;羅馬書3:23,24;希伯來書9:11-14)「在死裡睡了」的基督徒,有些是以身殉道的。這樣,他們就已經消滅了,沒有什麼真正希望可言。如果基督徒的希望僅限於今生,他們的處境會多麼可憐!他們所受的痛苦都會是徒然的了。

      12.(甲)保羅把基督稱為「在死裡睡了的人的初收果實」,這暗示什麼?(乙)基督怎樣使復活成為可能?

      12 然而,情形卻不是這樣。保羅繼續說:「基督已經從死人中被興起來。」不但如此,他已「成為在死裡睡了的人的初收果實」。(哥林多前書15:20)每逢以色列人服從上帝,把田產中的初收果實獻給他,耶和華就祝福他們,使他們得享豐收。(出埃及記22:29,30;23:19;箴言3:9,10)保羅把基督稱為「初收果實」,暗示還有另一場收穫,有些人會從死亡中興起,獲得屬天的生命。保羅說:「死亡既藉著一個人而來,死人復活也藉著一個人而來。在亞當裡,現在所有人都要死去;照樣,在基督裡,將來所有人都要活過來。」(哥林多前書15:21,22)耶穌交出他那完美屬人的生命作為贖價,為人類打開逃生之路,使人能夠擺脫罪與死的奴役;這樣,復活才得以成為可能。——加拉太書1:4;彼得前書1:18,19。a

      13.(甲)屬天的復活在什麼時候發生?(乙)為什麼有些受膏者無需「在死裡沉睡」?

      13 保羅繼續說:「不過,各人都要按著自己的序列:基督是初收果實,此後到他臨在期間,就輪到那些屬於基督的。」(哥林多前書15:23)基督在公元33年復活。可是,他的受膏門徒——「那些屬於基督的」——卻要等到耶穌臨在作王之後不久才復活。聖經預言標明,耶穌是在1914年登基作王的。(帖撒羅尼迦前書4:14-16;啟示錄11:18)生活在耶穌臨在期間的受膏門徒又怎樣?保羅說:「看啊!我告訴你們一個神聖祕密:我們不是人人都會在死裡沉睡,而是人人都會被改變,在頃刻之際,在眨眼之間,在最後的號筒吹響期間就會發生。因為將來號筒響起,死人就被興起來,變得不能腐壞,我們就會被改變。」(哥林多前書15:51,52)顯然,不是所有受膏者都要在墳墓裡沉睡,等待復活的時候來到。在基督臨在期間去世的受膏者,他們會立即經歷改變。——啟示錄14:13。

      14.受膏者怎樣「為了成為死人而受浸」?

      14 保羅問道:「不然的話,現在為了要成為死人而受浸的,將來怎麼辦呢?如果死人根本不會被興起來,為什麼他們現在要為了成為死人而受浸呢?我們又為什麼時刻經歷危險呢?」(哥林多前書15:29,30)有些聖經譯本的譯法看來暗示,活人可以代死了的人受浸,但保羅的話顯然不是這個意思。畢竟,人受浸跟成為基督門徒一事有關,死者當然不能作基督的門徒。(約翰福音4:1)相反,保羅所說的是活著的基督徒,他們當中許多人像保羅一樣,「時刻經歷危險」。受膏的基督徒「受浸歸入[基督]的死」。(羅馬書6:3)自從受膏以來,他們彷彿「受浸」歸入一條路徑,最後導致一種與基督相若的死亡。(馬可福音10:35-40)他們最後會死去,但卻有希望經歷一場榮耀的屬天復活。——哥林多前書6:14;腓立比書3:10,11。

      15.保羅可能經歷過什麼危險?保羅對復活懷具信心,這怎樣幫助他忍受一切磨難?

      15 保羅接著指出,他自己曾歷盡艱辛、出生入死,因此能夠說:「我天天都面對死亡。」保羅恐怕有人會說他言過其實,於是補充說:「我可以指著我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因你們而有的歡騰,確認這一點。」思高聖經學會譯的聖經把這節經文譯作:「弟兄們,我指著我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榮耀,起誓說:我是天天冒死的。」保羅在32節舉例說明他所面對的危險;他說自己曾「在以弗所跟野獸搏鬥」。羅馬人時常把罪犯投入競技場裡讓野獸咬死。如果保羅曾跟實際的野獸搏鬥而竟能生還,就必定是憑著耶和華的幫助才行。如果沒有復活的希望,保羅這樣冒險犯難,就實在愚不可及了。人如果沒有來生的希望,為了事奉上帝而忍受種種艱辛,作出許多犧牲,就看來沒有很大意義了。保羅說:「如果死人不會被興起來,那麼,『我們只管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1,32;參閱哥林多後書1:8,9;11:23-27。

      16.(甲)「我們只管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這句話可能出自何處?(乙)採納這種想法會有什麼危險?

      16 保羅也許引用以賽亞書22:13的話,經文描述忤逆不忠的耶路撒冷居民懷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又或者他想到伊壁鳩魯派的信仰;這派的人輕視任何死後生存的希望,主張追求今生的幸福就是人生的首務。無論如何,只顧「吃喝」的人生觀是跟敬神的原則背道而馳的。因此保羅警告說:「不要受迷惑了。不良的交往會破壞有益的習慣。」(哥林多前書15:33)跟不相信復活的人來往,可以毒害我們的靈性。哥林多會眾曾有不少難題,例如性不道德、分門結黨、弟兄相訟、對主的晚餐缺乏尊重等,保羅不得不加以處理;這些難題可能是由不良交往做成的。——哥林多前書1:11;5:1;6:1;11:20-22。

      17.(甲)保羅向哥林多人提出什麼勸勉?(乙)什麼問題尚待解答?

      17 保羅對哥林多人提出這個有力的勸戒:「你們要清醒過來,行事正義,不要慣常犯罪,因為有些人不認識上帝。我這樣說,是要叫你們羞恥。」(哥林多前書15:34)由於對復活懷有消極的看法,有些人在靈性上昏昏欲睡,彷彿喝醉了一般。他們必須醒覺過來,保持清醒。今天,受膏的基督徒也必須在靈性上保持清醒,切勿受世俗各種懷疑觀點所影響。他們必須緊守所懷的希望,堅信自己會享有屬天的復活。可是,對古代的哥林多人和我們今天的人,有些問題仍是尚待解答的。例如:14萬4000人會以什麼形體升到天上?億萬人現今還在墳墓裡,他們並不懷有屬天的希望;這些人又怎樣?復活對這些人有什麼意義?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看看,保羅對復活問題還有什麼論述。

  • 死亡要歸於無有
    守望台1998年 | 7月1日
    • 死亡要歸於無有

      「最後的仇敵——死亡——要歸於無有。」——哥林多前書15:26。

      1,2.(甲)使徒保羅指出死者有什麼希望?(乙)保羅回答有關復活的什麼問題?

      「我相信……身體復活和永生。」《使徒信經》這樣說。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都把這個信條照念如儀,不知道他們的信仰其實是從希臘哲學演變而來的,跟使徒的信仰根本扯不上關係。其實,使徒保羅根本摒棄希臘哲學,絕不相信人有個不死的靈魂。但是他堅信人有未來的生命;他在上帝靈示之下寫道:「最後的仇敵——死亡——要歸於無有。」(哥林多前書15:26)對垂死的人類來說,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2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再次看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論及復活的話。你還記得,保羅開宗明義地指出,復活是基督徒信仰的一個重要部分。現在他著手處理一個具體的問題:「可是有人會說:『死人怎樣被興起來呢?他們究竟會帶著哪一種身體來呢?』」——哥林多前書15:35。

      哪一種身體?

      3.為什麼有些人不相信有復活?

      3 保羅提出這個問題,很可能是要抵消柏拉圖思想的影響。柏拉圖認為人有個不死的靈魂,在身體死後繼續生存。在自幼相信這件事的人看來,基督教的復活道理無疑是毫無必要的。如果人死後魂仍然活著,那又何必復活呢?再者,復活也許看來不合常理。身體一旦化為塵土,又怎能復活過來呢?聖經注釋家海因里希·邁爾說,有些哥林多人反對復活的道理,可能是「基於哲學的理由,認為構成身體的物質復原過來是不可能的事」。

      4,5.(甲)沒有信心的人對復活提出異議,為什麼他們的理由不能成立?(乙)請解釋保羅用「光禿的籽粒」所作的比喻。(丙)上帝賜給復活的受膏者怎樣的身體?

      4 保羅指出他們的想法是沒有根據的:「你這個不合情理的人!你所撒的種,不先死去,就不能活過來。拿你所撒的種子來說吧。你不是撒下長成以後的形體,而是撒下光禿的籽粒,也許是小麥籽粒,也許是別樣的籽粒。上帝隨自己喜悅的,賜給籽粒一種形體,叫各樣種子都有自己的形體。」(哥林多前書15:36-38)上帝並不會興起人在世時所具有的身體。相反,他會使一場改變發生。

      5 保羅把復活比作種子萌芽。細小的麥種跟種子發芽長成的植物沒有什麼相似之處。《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說:「種子開始萌芽,就會吸收大量的水分。水分促使種子發生許多化學變化,同時使種子內部的組織膨脹而綻破外殼。」這樣,種子在實際上等於死去,變成一棵新的植物。上帝「賜給籽粒一種形體」,並制定了若干科學法則去支配種子的生長,每顆籽粒各從其類,獲得一個適當的形體。(創世記1:11)受膏基督徒的情形也與此類似。他們首先以人的形體死去,然後,上帝在自己所定的時間使他們復活過來,賜給他們一個完全新的身體。正如保羅告訴腓立比人,「耶穌基督……會使我們這卑微的身體改變樣式,同他榮耀的身體一模一樣」。(腓立比書3:20,21;哥林多後書5:1,2)他們會復活成為靈體,在靈界生活。——約翰一書3:2。

      6.我們相信上帝能夠賜給復活的受膏者適當的屬靈身體。為什麼這樣想是合理的?

      6 這件事太難相信嗎?絕不然。保羅指出,動物也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形體。此外,他把天上的天使跟血肉之軀的人類作個比較,說:「有天上的身體,也有地上的身體。」上帝所造的無生物也有許多不同的種類。保羅說:「星與星之間,在榮耀上也有不同。」許多世紀之後,科學界才發現天體也各有不同,例如有藍星、紅巨星、白矮星等。既然這樣,難道上帝不可以把適當的屬靈身體賜給復活了的受膏者嗎?——哥林多前書15:39-41。

      7.具有不能腐敗的特性是什麼意思?具有不死的特性是什麼意思?

      7 保羅接著說:「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撒下的時候是腐壞的,興起的時候是不腐壞的。」(哥林多前書15:42)屬人的身體即使完美無疵,也是會腐壞的,而且可以被殺死。例如保羅說,耶穌復活之後,就「永不再歸回腐壞」了。(使徒行傳13:34)耶穌永不會再次成為人而具有一個雖然完美、卻可以腐壞的屬人軀體。受膏的基督徒復活時,上帝賜給他們的身體是不朽的,不會死亡,也不會腐壞。保羅繼續說:「撒下的時候是羞辱的,興起的時候是榮耀的。撒下的時候是軟弱的,興起的時候是有力量的。撒下的是屬物質的身體,興起的是屬靈的身體。」(哥林多前書15:43,44)保羅進一步說:「這會死的,也必須穿上不死的特性。」不死的特性就是指無窮無盡、不能消滅的生命。(哥林多前書15:53;希伯來書7:16)這樣,復活了的受膏者會「具有屬天的那位的形像」,他就是使他們的復活成為可能的耶穌。——哥林多前書15:45-49。

      8.(甲)我們怎麼知道復活的人跟他們生前是同一的個體?(乙)復活發生時,什麼預言就應驗了?

      8 雖然經歷這樣的改變,復活了的基督徒仍然是跟他們生前同一的個體。他們復活時會具有同樣的記憶,同樣的基督徒美好特質。(瑪拉基書3:3;啟示錄21:10,18)在這件事上,他們跟耶穌基督相似。他從靈體轉變為人,然後死去,復活成為靈體。可是,「耶穌基督昨日、今日、永遠都始終如一」。(希伯來書13:8)受膏者享有多麼無與倫比的殊榮!保羅說:「到這能腐壞的穿上了不能腐壞的特性,這會死的穿上了不死的特性,以下寫著的話就會實現:『死亡永遠被吞掉了。』『死亡啊,你的勝利在哪裡呢?死亡啊,你的刺在哪裡呢?』」——哥林多前書15:54,55;以賽亞書25:8;何西阿書13:1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