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切勿形成不信的心
    守望台1998年 | 7月15日
    • 切勿形成不信的心

      「弟兄們,你們要當心,恐怕你們有人跟活的上帝疏遠,結果形成邪惡不信的心。」——希伯來書3:12。

      1.保羅在寫給希伯來裔基督徒的信裡,向我們透露什麼令人震驚的情況?

      一度跟耶和華享有良好個人關係的人,竟然也會形成一顆「邪惡……的心」,「跟活的上帝疏遠」。這是個多麼令人驚懼的念頭,也是個多麼有力的警告!使徒保羅這番話不是對不信的人說的;相反,他的對象是那些相信耶穌基督的贖價犧牲,並且根據這項信心把自己一生呈獻給耶和華的人。

      2.我們需要考慮什麼問題?

      2 這樣的人既享有這麼寶貴的屬靈福分,又怎可能形成一顆「邪惡不信的心」呢?老實說,人嘗過上帝的厚愛和分外恩慈,又怎會蓄意跟他疏遠呢?這種情形會發生在我們任何一個人身上嗎?這些問題的確發人深省,因此值得我們探究一下保羅提出這個警告的原因。——哥林多前書10:11。

      何以提出這個嚴厲警告?

      3.請描述公元1世紀在耶路撒冷城裡和鄰近地區,什麼環境令基督徒深受影響。

      3 看來保羅在公元61年寫信給猶地亞的希伯來裔基督徒。一個歷史家指出,在那段日子,「無論在耶路撒冷城還是在整個行省,任何持重、老實的人,都毫無和平安全可言」。當時,羅馬軍隊大力鎮壓人民,反羅馬的猶太奮銳黨則頑強對抗,再加上盜匪乘機作亂,以致社會上暴力充斥、不法橫行。基督徒雖然竭力避免牽涉在這些爭端裡,處境卻十分困難。(提摩太前書2:1,2)事實上,由於他們嚴守中立,有些人把他們視為與社會格格不入,甚至危害國家安全。基督徒時常飽受虐待,遭受個人損失。——希伯來書10:32-34。

      4.希伯來裔基督徒在宗教方面受到什麼壓力?

      4 希伯來裔基督徒也在宗教方面大受壓力。由於耶穌的忠心門徒熱心傳道,基督徒的會眾得以迅速擴展,可是猶太人,尤其是他們的宗教領袖,卻對此大感嫉妒和憤恨。於是他們極力干擾、迫害耶穌基督的門徒。a(使徒行傳6:8-14;21:27-30;23:12,13;24:1-9)即使有些基督徒沒有直接受人迫害,他們也飽受猶太人的蔑視和譏嘲。一般猶太人都瞧不起基督教,認為這只是個新興的宗教,既沒有聖殿,也沒有祭司、節期和祭牲,所以根本不能跟猶太教的堂皇榮美相比。甚至基督徒的領袖耶穌,也像罪犯一樣被人處死。由於這緣故,基督徒必須有很大的信心、勇氣和忍耐,才能奉行他們的宗教。

      5.為什麼猶地亞的基督徒必須在靈性上保持警覺?

      5 最重要的是,當時猶地亞的希伯來裔基督徒正生活在猶太歷史的一個關鍵時期。主耶穌基督曾預告有許多事會在猶太事物制度的末期發生,當時這些事已經發生了。因此,猶太制度的終結不可能還有很久才來到。基督徒要渡過這場災難,就得在靈性上保持警覺,隨時作妥準備「逃到山上去」。(馬太福音24:6,15,16)他們具有所需的信心和屬靈毅力,聽從耶穌的吩咐立即採取行動嗎?看來保羅對他們感到有點憂慮。

      6.猶地亞的基督徒亟須什麼?

      6 在整個猶太事物制度解體之前的十年間,希伯來裔基督徒顯然從會眾內外受到巨大的壓力。他們亟須鼓勵。他們也需要勸告和指引,幫助他們看出自己所選擇的途徑是正確的,明白他們忍受苦楚絕不是徒然的。值得慶幸的是,保羅看出他們的需要,毅然提出所需的幫助。

      7.為什麼我們應當仔細留意保羅向希伯來裔基督徒提出的勸告?

      7 保羅對希伯來裔基督徒所寫的話,也值得我們密切留意。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正生活在跟他們十分相似的時代。我們天天感受到撒但世界加於我們身上的壓力。(約翰一書5:19)耶穌和使徒就最後的日子和「事物制度的末期」所說的許多預言,正紛紛在我們眼前應驗。(馬太福音24:3-14;提摩太後書3:1-5;彼得後書3:3,4;啟示錄6:1-8)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靈性上保持警覺,這樣才能「成功地逃脫這一切指定要發生的事」。——路加福音21:36。

      比摩西更大的一位

      8.保羅在希伯來書3:1敦促基督徒同工要怎樣做?

      8 保羅提及一件關係重大的事,說:「你們要思念我們所宣認的使徒兼大祭司——耶穌。」(希伯來書3:1)「思念」的意思是「清楚看出,……完全明白,仔細考慮」。(《瓦因新舊約語詞詮釋詞典》)因此,保羅敦促信徒同工作一番認真努力,好衷心體會耶穌對他們的信仰和得救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這樣他們就會更決心緊守信仰,毫不動搖。那末,耶穌究竟在這件事上擔任什麼角色呢?為什麼我們要仔細「思念」他呢?

      9.為什麼保羅把耶穌稱為「使徒」和「大祭司」?

      9 保羅把「使徒」和「大祭司」這兩個名稱應用在耶穌身上。「使徒」的意思是被差派出去的人,在這裡跟上帝用來與人溝通的工具有關。「大祭司」則是人藉之親近上帝的途徑。這兩項安排都是純真崇拜的重要因素,而兩者都體現在耶穌身上。他從天上奉差到地上來,要教導人類認識上帝的真理。(約翰福音1:18;3:16;14:6)耶穌也被委任,在耶和華屬靈聖殿的安排裡作大祭司,好使人類的罪得赦。(希伯來書4:14,15;約翰一書2:1,2)只要我們真正賞識我們通過耶穌所能享有的奇妙福分,我們就會有勇氣和決心緊守信仰,毫不動搖。

      10.(甲)保羅怎樣幫助希伯來裔基督徒看出基督教的確比猶太教優勝?(乙)為了加強自己的論點,保羅提出什麼普遍受人接納的事實?

      10 為了強調基督徒信仰的價值,保羅把耶穌跟摩西作個比較。在猶太人看來,摩西是他們祖先當中最偉大的先知。如果希伯來裔基督徒能夠衷心體會到耶穌比摩西更偉大,他們就沒有理由懷疑基督教是否真的比猶太教優越了。保羅指出,誠然摩西被視為配受重任,奉派照管上帝的「全家」,即以色列國族或會眾,他只是個忠信的侍役或僕人而已。(民數記12:7)另一方面,耶穌卻是兒子,是全家的主人。(哥林多前書11:3;希伯來書3:2,3,5)為了加強自己的論點,保羅提出這個普遍受人接納的事實:「當然,家宅總是有人建成的,但建成一切的就是上帝。」(希伯來書3:4)沒有人會否認上帝比任何人更偉大,因為他是建成和創造萬物的主宰。耶穌既是上帝的同工,自然比其他受造物更大,也比摩西更大。——箴言8:30;歌羅西書1:15-17。

      11,12.保羅敦促希伯來裔基督徒要「保持穩固」,緊守什麼「直到終結」?我們可以怎樣切實聽從他的勸勉?

      11 希伯來裔基督徒的確居於一個非常優越的地位。保羅提醒這些基督徒,他們是「同領屬天呼召的人」;這樣的殊榮比猶太制度所能提供的任何好處寶貴得多。(希伯來書3:1)保羅的話必然令受膏基督徒深懷感激,慶幸自己有希望獲得新的產業;他們不會因為放棄了與猶太制度有關的事物而感覺後悔。(腓立比書3:8)保羅敦促他們務要緊守自己所享的特權,不要把這樣的殊榮視作理所當然。保羅說:「基督忠信,是身為兒子,在上管理上帝的家。如果我們緊緊持守發言的膽量,持守因希望而有的誇耀,保持穩固直到終結,我們就是上帝的家了。」——希伯來書3:6。

      12 不錯,希伯來裔基督徒要渡過猶太事物制度的終結,就必須持守上帝賜給他們的希望,「保持穩固直到終結」。今天,我們想渡過這個制度的末日,也必須同樣堅持到底。(馬太福音24:13)我們絕不該讓生活的憂慮、別人的冷淡或自己不完美的傾向,動搖我們對上帝應許的信心。(路加福音21:16-19)為了加強自己內心的力量,讓我們看看保羅接著怎樣說。

      「不要硬起心來」

      13.保羅提出什麼警告?他怎樣應用詩篇95篇的經文?

      13 保羅指出希伯來裔基督徒所居的優越地位之後,接著提出這個警告:「正如聖靈說:『今日,你們如果聽他的聲音,就不要硬起心來,像以往惹動他的盛怒,像當日在曠野試探他一樣。』」(希伯來書3:7,8)保羅引用詩篇95篇的經文,因此可以說「聖靈說」。b(詩篇95:7,8;出埃及記17:1-7)聖經是上帝以他的聖靈靈示人寫成的。——提摩太後書3:16。

      14.以色列人怎樣回應耶和華的恩惠?為什麼?

      14 以色列人脫離了埃及的奴役之後,有榮幸跟耶和華締結立約的關係。(出埃及記19:4,5;24:7,8)可是他們不但沒有感激上帝對他們所施的一切恩惠,反而不久就行事忤逆上帝。(民數記13:25-14:10)這件事怎可能發生呢?保羅指出原因:他們硬起心來。但是,對上帝的話語敏於回應的心,是怎樣變成剛硬的呢?我們必須怎樣做,才能防止這種情形發生?

      15.(甲)在以往和現今,人怎樣聽見上帝的「聲音」?(乙)關於聽上帝的「聲音」,我們應當向自己提出什麼問題?

      15 保羅提出的警告,以這句話作為引子:「你們如果聽他的聲音」。上帝通過摩西和其他預言者向他的子民說話。然後,耶和華通過他的愛子耶穌基督向他們說話。(希伯來書1:1,2)今天我們擁有上帝所靈示的全部話語——聖經。我們也有「忠信睿智的奴隸」,這個奴隸奉耶穌委派,「在適當的時候」把靈糧分發給我們。(馬太福音24:45-47)因此,上帝仍然向我們說話。但是我們有沒有聆聽呢?例如,我們聽見有關衣著儀表或娛樂音樂的勸告,我們有什麼反應呢?我們真的「聽」,仔細留意所聽見的話,並且切實遵從嗎?如果我們習以為常地找藉口不聽從勸告,或甚至表示不同意,我們就有硬起心來的危險了。

      16.什麼可以使我們的心變成剛硬?

      16 有些事是我們能夠也應當做的,我們卻藉故不做,這也可以使我們的心剛硬起來。(雅各書4:17)雖然耶和華對以色列人仁至義盡,他們卻不信從他,甚至反叛摩西,寧願聽信關於迦南的不利報告,不肯進入應許之地。(民數記14:1-4)因此耶和華宣告他們要在曠野流浪40年,直到那個毫無信心的世代死去為止。上帝對他們深感厭惡,說:「『他們心裡常常迷途,一向不認識我的道路。』我就在怒中發誓,『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休息。』」(希伯來書3:9-11)在這件事上,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嗎?

      給我們的教訓

      17.以色列人雖然見過耶和華大能的作為,也聽過他宣布自己的諭旨,為什麼仍然缺乏信心?

      17 從埃及出來的那一代以色列人,親眼看見了耶和華大能的作為,親耳聽見了他所宣告的諭旨。可是,他們仍然沒有信心,不信上帝能夠帶領他們安然進入應許之地。為什麼呢?耶和華說:「他們……一向不認識我的道路。」他們知道耶和華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卻沒有對他養成全心的信賴,堅信他有能力照顧他們。他們只關心自己需要什麼、想要什麼,很少想到上帝的道路和旨意。不錯,他們對上帝的應許缺乏信心。

      18.據保羅說,怎樣的行徑會使人形成一顆「邪惡不信的心」?

      18 保羅接著對希伯來人所說的話,也對我們同樣適用:「弟兄們,你們要當心,恐怕你們有人跟活的上帝疏遠,結果形成邪惡不信的心。」(希伯來書3:12)保羅一針見血地指出,「邪惡不信的心」是由於人「跟活的上帝疏遠」而形成的。他在信裡較早的地方,談及人因為不留心而「隨流漂去」。(希伯來書2:1)可是,譯作「疏遠」的希臘詞語的意思是「站開」,跟英語「叛道」這個詞語有關。「疏遠」這個詞語表示蓄意、自覺地抗拒,離開和叛變,並且含有蔑視的意思。

      19.不聽勸告可以導致什麼嚴重後果?請舉例說明。

      19 所以,我們學到的教訓是,如果我們習以為常地不「聽他的聲音」,不理會耶和華通過他的話語和忠信奴隸階級提出的勸告,不久我們的心就會變成剛硬麻木了。例如,一對未婚的男女可能有些過度親熱的行為。如果他們對事情毫不理會就算了,那會怎樣呢?這會保護他們,使他們不再重犯錯誤嗎?還是使他們更易於重蹈覆轍?同樣,每逢奴隸階級提出勸告,叮囑我們要小心選擇適當的音樂、娛樂等,我們總是感激接受,敏於調整嗎?保羅促請我們「不要放棄聚會」。(希伯來書10:24,25)雖有這樣的勸告,有些人仍然把基督徒聚會看得很隨便。他們看來覺得,錯過一些聚會,或甚至乾脆不參加某些聚會,也沒有什麼關係。

      20.為什麼我們必須積極回應聖經的勸告?

      20 耶和華在聖經和聖經書刊裡把他的旨意清楚顯示出來。如果我們不積極回應他的「聲音」,很快就會「跟活的上帝疏遠」了。起初我們也許只是不理會勸告,但這種態度可以很容易演變成藐視、批評和抗拒勸告。如果不迅速加以制止,一顆「邪惡不信的心」就形成了。人一旦踏上這樣的歧途,要復原通常是十分困難的。(參閱以弗所書4:19。)耶利米說的不錯:「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利米書17:9)由於這緣故,保羅敦促他的希伯來裔信徒同工說:「你們倒要趁著還有可以稱為『今日』的時候,天天彼此勸勉,恐怕你們有人由於罪的騙人力量就剛硬起來。」——希伯來書3:13。

      21.我們所有人都受到勸勉要怎樣做?我們享有什麼前景?

      21 今日,耶和華仍然通過他的話語和組織向我們說話,這多麼值得我們高興!我們很感激「忠信睿智的奴隸」繼續幫助我們「緊緊持守當初確信的心,保持穩固直到終結」。(希伯來書3:14)我們現在就應當對上帝的仁愛和指引踴躍作出回應。我們這樣做,就可以體現耶和華的另一個奇妙應許——「進入」他的休息。(希伯來書4:3,10)這正是保羅接著向希伯來裔基督徒論述的題目。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探討這個論題。

  • 你進了上帝的休息嗎?
    守望台1998年 | 7月15日
    • 你進了上帝的休息嗎?

      「人進了上帝的休息,也就歇了自己的工作而休息。」——希伯來書4:10。

      1.為什麼人人都喜歡有機會休息?

      休息。一個多麼可喜可愛的字眼!生活在今天這個步調迅速、忙亂緊張的世界裡,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同意,有點休息的確是最受歡迎的事。不論年老還是年幼,已婚還是獨身,我們僅是應付日常生活,就已經感到擔子沉重、精疲力竭了。尤其對身體有缺陷或體弱多病的人來說,每過一天都十分吃力。聖經說的不錯:「所有創造物都一同悲嘆,一同痛苦,直到現在。」(羅馬書8:22)人在休息,不一定就是懶惰。休息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不能夠忽略的。

      2.自什麼時候以來,耶和華正在休息?

      2 耶和華上帝也在休息。我們在創世記讀到:「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耶和華表示「第七日」具有特別意義,正如他所靈示的記錄接著說:「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創世記2:1-3。

      上帝歇了他的工

      3.上帝休息,不可能是為了什麼理由?

      3 上帝為什麼在「第七日」安息呢?當然,上帝安息並不是因為他感覺疲倦。耶和華擁有「大能大力」,「並不疲乏,也不困倦」。(以賽亞書40:26,28)上帝安息也不是因為他需要停下來鬆弛一下或改變一下步調,因為耶穌告訴我們:「我父親不斷工作直到現在,我也不斷工作。」(約翰福音5:17)血肉之軀的受造物有身體上各種周期和需要,「上帝是個靈」,他並不受這些事所限制。——約翰福音4:24。

      4.在什麼方面,「第七日」跟以前的六「日」不同?

      4 至於上帝在「第七日」安息,我們可以怎樣探知他這樣做的原因呢?請留意,雖然上帝對自己在以前六個悠長的創造「日」所成就的事十分滿意,他卻特別祝福「第七日」,「定為聖日」。《簡明牛津詞典》為「聖」這個形容詞所定的界說是:「專一獻給或撥給(一個神或某個宗教用途)。」因此,耶和華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是要表示這日和他的「安息」跟他的神聖旨意有關,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需要的緣故。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5.在頭六個創造「日」,上帝使什麼事開始發揮作用?

      5 在前六個創造「日」,上帝制定和設立了各種循環和法則,去支配地球和四周各物的運行。科學家現在才知道這些事物的設計多麼奇妙。在「第六日」的末了,上帝創造了第一對人類,把他們安置在「東方的伊甸」一個園子裡。然後上帝宣告他對人類和地球所定的旨意,他說了以下這段預示未來的話:「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31;2:8。

      6.(甲)在「第六日」的末了,上帝對所創造的一切有什麼感覺?(乙)在什麼意義上說來,「第七日」是聖日?

      6 聖經的記載透露,上帝從事創造的「第六日」結束時,「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記1:31)上帝對他所造的一切都深感滿意,於是就安息了,意即不再進一步在地上創造什麼。當時地上的樂園雖然完美無瑕,面積卻很有限,而且裡面只有兩個人。地球和人類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展到上帝定意要達到的地步。為了這緣故,上帝定出了一個「第七日」,要讓他在前六「日」所創造的一切,按照他的神聖旨意而發展。(參閱以弗所書1:11。)到「第七日」結束的時候,地球已成為了一個普世的樂園,一族身心完美的人類會永遠生活在地上。(以賽亞書45:18)上帝把「第七日」撥作專一的用途,特要使他對地球和人類所定的旨意徹底實現。在這個意義上,「第七日」是個「聖日」。

      7.(甲)從什麼方面說來,上帝在「第七日」歇息了?(乙)到「第七日」結束時,各事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7 因此上帝在「第七日」安息,停止了他的創造工作。他彷彿停下來,讓他所制定的各事自行發揮作用。他肯定在「第七日」的末了,萬事都會有完滿的結局,就像他原本所定意的一樣。就算出現障礙,他也必定能夠一一克服。上帝的旨意完全實現之日,所有順服的人類都會得益無窮。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止這件事實現,因為上帝賜福給「第七日」,把這日定為「聖日」。順服的人類的確前途一片光明!

      以色列未能進入上帝的休息

      8.以色列人是在什麼時候和怎樣開始守安息的?

      8 耶和華為工作和休息所作的安排,使以色列國得益不淺。上帝在西奈山把律法賜給以色列人之前,已經通過摩西吩咐他們說:「耶和華既將安息日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他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不許什麼人出去。」於是,「百姓第七天安息了」。——出埃及記16:22-30。

      9.對以色列人來說,為什麼安息日的律法無疑帶來可喜的改變?

      9 當時以色列人剛從埃及的奴役獲得釋放;對他們來說,安息日的安排是一件新事。埃及人和其他民族量度時間是以五天至十天作為單位的,為奴的以色列人卻不大可能獲准有一天休息。(參閱出埃及記5:1-9。)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以色列人很高興有這樣的改變。與其把安息日的規定視為重擔或約束,他們應當樂於遵守這個命令才對。事實上,上帝後來告訴以色列人,安息日的目的是要提醒他們一度在埃及為奴,但蒙耶和華把他們拯救出來。——申命記5:15。

      10,11.(甲)以色列人服從上帝,就可以期望享有什麼福分?(乙)以色列人為什麼未能進入上帝的休息?

      10 跟摩西一同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只要順服上帝,就可以有幸進入應許之地,一塊「流奶與蜜之地」。(出埃及記3:8)他們會在那裡得享真正的安息,不是僅在安息日,而是終其餘生都享有這樣的福分。(申命記12:9,10)可是,這個希望並沒有實現。論到他們,使徒保羅寫道:「是誰聽見這話,還惹動他的盛怒呢?其實摩西從埃及領出來的人,不是全都這樣嗎?四十年以來,上帝憎惡的又是誰呢?不就是那些犯了罪,屍體倒在曠野的人嗎?他對誰發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他的休息呢?不就是那些不服從的人嗎?由此可見,他們不能進去,是因為不信的緣故。」——希伯來書3:16-19。

      11 這給我們一個多麼有力的教訓!由於對耶和華缺乏信心,那個世代的以色列人未能獲得上帝應許給他們的休息。相反,他們都死在曠野中。上帝曾定意通過亞伯拉罕的後裔使地上萬族得福;以色列人既是亞伯拉罕的後代,他們跟上帝這項旨意有密切關係,可是他們卻未能看清楚這件事。(創世記17:7,8;22:18)他們不但沒有行事跟上帝的旨意一致,反而專注於世俗的事務,一心要滿足自私的慾望。但願我們永不要步入這樣的歧途才好!——哥林多前書10:6,10。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