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人說我是誰呢?」守望台2001年 | 12月15日
-
-
別人眼中的耶穌
假如耶穌現在提出同一個問題,他可能會這樣問:「眾學者說我是誰呢?」答案仍眾說紛紜。芝加哥大學的戴維·特雷西說:「耶穌已經成為一匹馳騁四方的駿馬,不同的人騎著,會跑到不同的地方去。」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學者運用很多複雜的方法,如社會學、人類學和文學來解答耶穌是誰這個問題。他們根據這些方法,得出什麼結論呢?
有些學者聲稱,耶穌這個歷史人物是個主張末世論、一味呼籲人悔改的猶太先知。可是,這些學者並不認為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彌賽亞和救世主。大部分學者都質疑聖經關於耶穌來自天上,以及他復活死者的記載。另一些學者卻認為,耶穌只是個普通人,他藉著自己堪作模範的生活和教訓,把若干宗教信仰調合起來,漸漸變成基督教。《今日神學》指出,有些學者甚至認為耶穌是個「憤世嫉俗的游方聖人,神祕的鄉下人;他是個不修邊幅的詩人,對政府滿腹牢騷的社區領袖;當時巴勒斯坦一片蕭條,百姓一貧如洗,輿情激昂,耶穌明白民間疾苦,於是乘機煽動人民反對政府」。
-
-
耶穌是個怎樣的人物?守望台2001年 | 12月15日
-
-
真的言之成理嗎?
福音書關於耶穌的記載真的值得我們相信嗎?書中描繪的是真實的耶穌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已故的聖經考證及注釋學教授,弗雷德里克·布魯斯說:「要用歷史去考證古代著作的所有細節全都屬實,通常是不可能的;不論這部著作是否聖經,情形都一樣。如果作者值得信任,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了。作者的信用一旦確立,這部著作的細節就相當可靠。……雖然基督徒把《新約》納為聖典,但這不會減低這本書在歷史上的可信程度。」
福音書描述的耶穌引起不少爭議,美國北達科他州詹姆斯敦大學,宗教學教授詹姆斯·愛德華,對這些異議作過一番研究後寫道:「我們可以肯定,福音書對於耶穌的真相保留了多種重要證據。……為什麼福音書這樣描繪耶穌?最合理的答案是,耶穌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耶穌給門徒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真的由上帝差派,是上帝大能的兒子和僕人。福音書只是如實報導而已。」a
爭相考證耶穌的身份
那麼,聖經以外的參考書又怎樣論及耶穌基督呢?他們對耶穌有什麼評價?在塔西佗、蘇埃托尼烏斯、約瑟夫斯、小蒲林尼和一些著名作家撰寫的歷史著作裡,都曾提及耶穌。論到這些著作,《新不列顛百科全書》(1995年)指出:「在18世紀末,首次有人質疑耶穌是否真實人物,但證據並不充分。其後在19世紀及20世紀初期也有類似的爭論。然而,這些獨立的記載卻證明,古時甚至反對基督教的人也從沒有懷疑過耶穌是否歷史人物。」
可惜,現代學者探索耶穌的「真正」身份時,總會提出毫無根據的揣測、空洞的疑問和無理的推論,抹殺了耶穌的真正身份。現代學者聲稱福音書的執筆者所寫的都是神話,在某種意義上,這些學者顛倒是非,實在難辭其咎。一些學者更為了揚名而提出稀奇古怪的見解,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根據所謂的學者想像力,憑空虛構了一個「耶穌」,以致別人無法考證。
真正渴望認識耶穌的人,可以從聖經裡尋找他。埃默里大學坎德勒神學院,研究新約與基督教的起源的盧克·約翰遜教授堅稱,大部分學者研究耶穌的歷史時,都沒有參考聖經的客觀評論。他指出,考查耶穌的一生和那個時代的社會、政治及人類文化也許很有趣味。可是,他補充,從學者的評論顯示,他們眼中的歷史人物耶穌,跟「聖經」記載的耶穌判若雲泥。聖經「著重描寫耶穌的性格」、他傳的信息和他作為救世主的角色。
-
-
耶穌是個怎樣的人物?守望台2001年 | 12月15日
-
-
[第6頁的附欄或圖片]
他們怎麼說
「拿撒勒人耶穌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導師。……但願所有印度人都以尊重的態度學習耶穌的教訓,這才算死而無憾。」——印度領袖甘地,《耶穌傳揚的信息》。
「這個人物實實在在,沉實穩重,無懈可擊,完美無疵,深具人格,但超乎常人,絕對不可能是憑空塑造的。……要塑造一個耶穌,就得有一個比耶穌更偉大的人才行。」——菲利普·沙夫,《基督教會史》。
「幾個平凡的人在同一個世代裡……竟然能夠塑造出這麼威嚴有力、親切感人的品格,這麼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這麼激勵人心,天下一家的理想,這就真是奇跡了。這比福音書所載的任何奇跡更令人難以置信。」——威爾·杜蘭特,《凱撒與基督》。
「一個被虛構出來,作為宗教幌子的人物,竟然能夠發起一場舉世矚目的宗教運動。而這件事是許多真實的人物夢寐以求,但卻做不到的,簡直不可思議。」——格雷格·伊斯特布魯克,《智海浮沉》。
「作為一個人文歷史家,我深信,不管福音書以什麼文體寫成,都絕不是什麼傳奇。福音書沒有傳奇色彩。……我們對耶穌的生平所知甚少,沒有任何作者會以這種手法寫傳奇。」——克萊夫·劉易斯,《基督教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