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歷史有多準確?守望台1993年 | 6月1日
-
-
聖經歷史有多準確?
「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一位聖經執筆者對他的年輕朋友這樣說。(提摩太前書2:7)保羅在書信中所用的這些措辭對聖經批評家提出一項挑戰。a自保羅寫下他的信以來,1900多年已過去了。可是在這期間,沒有人能夠成功地提出證據,證明他的書信有絲毫不確之處。
聖經執筆者路加也很關注資料的準確性。他記錄了耶穌的一生和傳道工作,然後寫下了使徒行傳。路加寫道:「我已經把這些事從頭考查過,……都是確實的。」——路加福音1:3,4,《新譯》。
準確的證據
19世紀初葉,聖經批評家質疑路加所寫的歷史記載的準確性。此外,他們聲稱使徒行傳所載的歷史是在公元第二世紀中葉捏造出來的。英國考古學家威廉·米切爾·拉姆齊爵士便相信此說。但考證過路加所提及的名字和地點後,拉姆齊卻承認說:「我漸漸意識到,這些記載在很多細節上都十分準確真實。」
拉姆齊寫下以上的話時,批評家對於路加的寫作是否準確仍未取得共識。他們為了一個爭論相持不下。爭論牽涉到幾個關係密切的城市: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路加的報導暗示,以哥念跟路司得和特庇不同;他把路司得和特庇稱為『呂高尼的城』。(使徒行傳14:6)可是,正如附圖所示,路司得距離以哥念比離特庇更近。有些古代歷史家把以哥念描述為呂高尼一部分;因此,批評家指責路加沒有這樣行。
後來在1910年,拉姆齊在以哥念的廢墟發現了一個紀念碑,碑文透露該城居民說的是弗呂家語而非呂高尼語。梅里爾·昂格爾博士在《考古學與新約》一書中說:「從以哥念及鄰近一帶發現的其他許多銘刻證實,基本上說來,該城可稱為弗呂家的城。」不錯,在保羅的日子,以哥念是屬於弗呂家文化的;這與『呂高尼的城』不同,因為那裡的人說的是「呂高尼的話」。——使徒行傳14:6,11。
聖經批評者也質疑路加用「波利塔爾克斯」一詞來指帖撒羅尼迦的地方官。(使徒行傳17:6,《新世》腳注)希臘文學從沒有採用這個語詞。後來,人在這個古城發現了一道拱門,拱門上不但載有若干地方官的名字,還把地方官稱為「波利塔爾克斯」——正好是路加所用的字詞。W.E.瓦恩在《新舊約語詞詮釋辭典》一書中解釋:「路加寫作的準確性因採用這字詞而獲得證實。」
路加的航程
航海專家曾仔細研究使徒行傳第27章所描述的海難細節。據路加說,他與保羅所乘的大船在一個名叫高大的小島附近遇上從東北刮起的大風。水手們都害怕船會被大風吹到非洲北岸沿海的危險沙洲上。(使徒行傳27:14,17,《新世》腳注)於是,他們以熟練的航海技術成功地把船駛離非洲,向西前行。大風仍然刮個不停。最後,船在馬耳他島的海岸附近擱淺了。當時他們的船已航行了870公里左右。據航海專家們估計,一艘大船在強風中航行,要逾13天的時間才能抵達這麼遠的地方。他們的計算與路加的記載一致,因為路加指出船在第14天擱淺。(使徒行傳27:27,33,39,41)快艇手詹姆斯·史密斯考查過路加的航海記載的一切細節之後作出結論說:「這乃是一項真實的記錄,是根據個人的親身經歷寫成的……除非執筆者親自目擊其事,否則,他若不是個水手,就根本沒有可能寫出這項在一切細節上都正確無誤的航海記載。」
由於這些發現,若干神學家願意為基督教希臘文聖經辯護,指出它是準確的歷史。但希伯來文聖經裡較早期的歷史記載又如何?不少教士向現代主張屈膝,聲稱聖經含有神話。可是,令批評家尷尬的是,聖經早期的歷史有不少細節業已證實是準確的。例如,請考慮一下一度受人遺忘的亞述帝國重新被人發現一事。
[腳注]
[第3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弗呂家
呂高尼
以哥念
路司得
特庇
地中海
塞浦路斯
-
-
令聖經批評家大感為難的失落帝國守望台1993年 | 6月1日
-
-
令聖經批評家大感為難的失落帝國
「在過去,亞述帝國的歷史可說是世界史上最模糊的時期之一。」「我們對古尼尼微所知的一切,若非來自聖經的零星間接論述和預言,便是來自狄奧多羅斯……和其他學者隨筆寫下的亞述歷史的殘存片斷。」——《聖經著作百科全書》,1862年版,第1及第3卷。
狄奧多羅斯是生於2000年前的希臘歷史家。他聲稱尼尼微是個四角形的城市,四邊共長480斯達地,周長相等於96公里!聖經也作了類似的論述,指出尼尼微是個極大的城,「要走三天、才走得完。」——約拿書3:3,《呂譯》。
19世紀的聖經批評家拒絕相信,古代世界一個未被發現的城市會有這麼龐大。他們聲稱,尼尼微若確曾存在過,也必然是巴比倫之前的一個文明古國。
這項見解與聖經創世記第10章的記載背道而馳。聖經在這裡記述挪亞的曾孫寧錄在巴別(即巴比倫)附近建立了第一個政府,說:「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尼尼微、迦拉中間的利鮮,這就是那大城。」(創世記10:8-12)請留意,聖經將這四個新建成的亞述城市描述為一個「大城」。
1843年,法國考古學家保羅-埃米爾·博塔發現了一座皇宮的遺跡,後來證實是亞述城市的一部分。民間聽到這項發現後大為雀躍。艾倫·米勒德在他所著的《聖經時代的珍寶》一書中解釋說:「這座皇宮證實屬於亞述王撒珥根所有之後,大眾對這件事興趣大增。除了以賽亞書20:1提過這個國王的名字之外,我們對他便一無所知,故此他的存在一度是個疑問。」
與此同時,另一位考古學家奧斯汀·亨利·萊亞德在科薩巴西南約42公里,一處稱為尼姆魯德的地方著手發掘廢墟。這個廢墟後來證實是迦拉,即創世記10:11論及的四個亞述城市中的一個。其後,萊亞德於1849年在迦拉與科薩巴之間,一處名叫庫揚積的地方掘出一座宏偉宮殿的遺跡。這座宮殿證實是尼尼微城的一部分。此外,在迦拉和科薩巴之間還有其他建築物的殘跡,這包括卡蘭里斯土丘。萊亞德評論說:「若將尼姆魯德[迦拉]、庫揚積[尼尼微]、科薩巴和卡蘭里斯四大土丘視作一個正方形的四角,我們會發現四邊的長度恰巧相等於地理學家所說的480斯達地或96公里,這就是[約拿]先知說要走三天才走得完的路程。」
約拿看來將這幾處地方視為一個「大城」,並以創世記10:11最先提及的城市稱呼它,即尼尼微。今日也有類似的說法。例如,所謂的「大倫敦」把原本的倫敦市及倫敦市郊都包括在內,但市區和市郊卻彼此有別。
自高自大的亞述王
尼尼微皇宮有70多個房間,外牆幾有三公里長。牆上遺留著燒焦了的雕刻,上面記著各場勝仗及其他功績。但它們大多已損毀不堪。萊亞德快要離去時發現了一個保存得很好的房間,牆上展示的浮雕描述一個堅固城遭敵軍攻陷,御駕親征的國王坐在城外一個寶座上,俘虜在他面前列隊走過。國王的上頭刻了一些以亞述文寫成的字,專家們將這句話譯作如下:「世界的王亞述國王西拿基立坐在尼米杜 寶座上,檢閱從拉吉(奪得)的戰利品。」
今日我們可以在大英博物館看到這個展品和銘刻。銘刻與聖經列王紀下18:13,14所記載的歷史事件十分吻合:「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猶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說:『我有罪了,求你離開我;凡你罰我的,我必承當。』於是亞述王罰猶大王希西家銀子三百他連得,金子三十他連得。」
考古學家也在尼尼微的廢墟發掘到其他銘刻。關於西拿基立王進攻猶大,以及希西家進貢一事,這些銘刻提供進一步的細節。萊亞德寫道:「在歷史證據方面,最一致的記錄之一也許是希西家要付出的黃金數量,三十他連得。在兩項完全獨立的記載中,這個金額不謀而合。」協助解釋亞述文字的亨利·羅林森博士宣告,這些銘刻表明「[西拿基立]在歷史上的地位是無可置疑的」。此外,萊亞德在他所著的《尼尼微與巴比倫》一書中問道:「在一堆焦土和垃圾底下竟是尼尼微的所在地,在這裡不但找到希西家和西拿基立交戰的歷史記載,而且記錄是寫於事件發生的時候,執筆者更是西拿基立本人。這項記錄證實聖經甚至在細節上也準確無誤。在發掘到這些銘刻之前,有誰會相信這件事呢?」
當然,西拿基立所載的某些細節與聖經的記錄並不一致。例如,考古學家艾倫·米勒德評論說:「最顯著的事實載於[西拿基立記錄的]最後部分。希西家『隨後』差遣使者『到尼尼微去』,將所有貢物送給西拿基立。亞述大軍沒有按照慣例在戰勝後將貢物帶回尼尼微去。」但是聖經表明,亞述王回到尼尼微之前,希西家已獻上了貢物。(列王紀下18:15-17)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為什麼西拿基立沒有誇耀自己攻陷猶大首都耶路撒冷的戰績,好像他在攻陷猶大的堡壘拉吉後所行的一樣?三位聖經執筆者向我們提供答案。其中一位是目擊證人,他寫道:「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以賽亞書37:36,37;列王紀下19:35;歷代志下32:21。
米勒德在他所著的《聖經時代的珍寶》一書中總結說:「我們沒有理由懷疑這項記載,……可理解的是,西拿基立絕不會將這次慘敗的經過記錄下來給繼位的君王閱讀,因為這會大大削弱自己的威望。」相反,西拿基立企圖使人以為他成功征服猶大,希西家繼續臣服於亞述,並向尼尼微進貢。
證實亞述的起源
考古學家也在尼尼微掘出數以萬計的泥版。這些文獻證實亞述帝國起源於南面的巴比倫,正如創世記10:11所顯示的一樣。考古學家根據這些資料,著手將注意集中在南方。《聖經百科全書》解釋說:「亞述人遺下的所有東西均顯示他們是源自巴比倫的。他們的語言、書寫方式、文學、宗教、科學與他們南方的鄰國大同小異。」
類似的考古發現迫使聖經批評家調整他們的觀點。不錯,對聖經作一番仔細查考的確顯示,聖經是由謹慎、忠實的執筆者寫成的。美國高等法院前任首席法官薩蒙·P.蔡斯在查考過聖經之後說:「我作了一項悠長、認真而深入的研究。我按照查考證據的原則去探討這個宗教問題,正如我在處理世俗問題時一樣。我所得的結論是,聖經是一本超自然的書,是來自上帝的。」——《書中之書:序言》。
的確,聖經不僅是準確的歷史,也是上帝感示的話語,是他為了造益人類而賜下的。(提摩太後書3:16)我們查考一下聖經所載的地理環境便可以證實這點。這個問題我們會在下期討論。
[第6,7頁的圖片]
上圖:牆上浮雕的三項細節
下圖:圖示描繪拉吉陷落經過的亞述牆上浮雕
[鳴謝]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From The Bible in the British Museum, published by British Museum Press)
[第4頁的圖片鳴謝]
Courtesy of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