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腹知識也是徒然警醒!2002年 | 11月8日
-
-
滿腹知識也是徒然
科學發展一日千里、成就驚人,但過去兩千年來,人類沒有多大改進,我們仍得從歷史吸取教訓。——《暢談文明》,肯尼思·克拉克著
毫無疑問,在過去多個世紀,人類在科學上大有成就。《時代》雜誌指出,這些發展「大大提升了千百萬人的生活素質,跟以往任何時候都無可比擬」。一些卓越的成就跟醫學有關。歷史家佐伊·奧爾登布爾格論述中世紀時期的情況:「當時醫學落後,療法很不人道。病人得到治療或死在醫生手中,只是毫厘之差的事。」
故步自封
人類也常因循守舊,不求進取。舉個例說,在19世紀末,充分證據表明,病菌不知怎的通過醫生傳給病人。但醫生卻置之不理,一如既往,給病人看病後,沒有洗手就去看另一個病人,這樣做危及病人生命。
科技繼續不斷發展,進步長足。照理來說,人類憑藉以往的經驗,本該學會如何帶來和平,讓人活得快樂安穩。可惜,結果適得其反。
且看看17世紀,歐洲正處於稱為啟蒙與理性的時代。然而,肯尼思·克拉克說:「那時人才輩出,藝術、科學的成就卓越不凡。儘管這樣,人仍然發動沒理性的迫害、殘酷的戰爭,而且殘暴程度前所未見。」
在我們的日子,雖然殷鑑不遠,但人們仍然不肯從中學習,以能避免重蹈前人覆轍。結果,人類的生存也因而受到威脅。作家約瑟夫·尼達姆總結說,形勢岌岌可危,「我們惟一可以做的,只有祈求那些狂人不要引爆原子武器,否則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會同歸於盡」。
人類天資聰穎,學問廣博,但為何世上仍舊充滿血腥暴行呢?這些情況會改變嗎?下兩篇文章會探討這些問題。
-
-
列國漠視前車之鑑警醒!2002年 | 11月8日
-
-
列國漠視前車之鑑
人如果能向歷史學習,就會學到多麼寶貴的教訓!可是,在激情煽動、政黨牽引之下,我們就變得盲目了。經驗的啟迪只是一盞掛在船尾的燈,僅照亮輪船駛過的航道。——英國詩人塞繆爾·泰勒·柯爾律治
你同意以上一席話嗎?我們受到激情蒙蔽,為了達到目標而重蹈前人覆轍,這是可能的嗎?
十字軍
請想想在十字軍東征期間,人們怎樣為害同胞。公元1095年,教宗烏爾班二世號召「基督徒」從伊斯蘭教徒手中收復聖地。在教宗管轄的國家裡,君主、貴族、武士以至平民,都群起響應。中世紀歷史家指出,「那些按照基督律法而生活的人」,無不踴躍響應教宗的號召。
歷史家佐伊·奧爾登布爾格說,大多數戰士都深信,「加入十字軍,就表明他們為上帝效勞」。他們又認為自己充當「天使,奉命殲滅魔鬼的兒女」。作家布賴恩·莫伊納漢說,十字軍相信「戰死沙場的人,都能在天上贏得烈士的榮譽」。
十字軍或許不知道,他們的敵人也有類似的想法。歷史家J.M.羅伯茨在《世界簡史》說,參戰的伊斯蘭教徒堅信他們為真主而戰,「要是為了鏟除異教徒而殺身成仁,就能進入[天上]的樂園」。
交戰雙方受到薰陶,認為自己為正義而戰,得蒙上主嘉許和庇佑。宗教和政治領袖鼓吹這種信仰,煽動人民的情緒,結果雙方兵戎相見,大肆殺戮。
誰人所為?
這些殘酷的暴行,究竟是誰人所為?他們大都只是普通人,跟今天的人沒多大分別。無可否認,許多人是為了追求理想,一心要糾正時弊。但他們在情緒受到煽動下,竟不察覺自己為「正義」而戰,最終卻帶來不平、痛苦,令千萬無辜平民飽受戰爭蹂躪。
以上談到的事,在歷史上不是司空見慣嗎?那些善於鼓動群眾的政治領袖,不是再三號召無數從沒想過參軍的人民,殘殺宗教和政治對頭嗎?雙方的政治領袖呼籲人民武裝起來,還聲稱上帝跟他們同在,這樣一來,壓制政治和宗教的異己分子就變得合理合法。多個世紀以來,暴君都慣用這伎倆來達到目的。莫伊納漢說,這成了一個既定的模式,「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納粹期間的大屠殺和現代的種族清洗暴行,都是按照這個模式策動的」。
你可能說:「現今的人明白事理,不會再這樣任人擺布,我們不是文明得多了嗎?」情形理當如此。但是,人類可曾以史為鑑呢?回顧過去幾百年的歷史,誰敢說人類確有記取歷史的教訓?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世人重蹈十字軍的覆轍,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足以見之。羅伯茨指出:「1914年一反常理的是,每個國家竟然都有大批來自各政黨、信仰、種族的人,甘心樂意地投入這場大戰。」
為什麼這樣多的平民「甘心樂意地投入這場大戰」呢?情形就跟前人一樣,他們讓當時風行的哲理塑造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無疑有些人為了自由公平而爭戰,但其實許多人卻受到高傲自大的思想所影響,認為自己的國家比其他的優越,理應稱霸世界。
在這樣的薰染下,這些人也開始相信,戰爭合乎常情,根本無可避免,「是生存所必需的」。作家菲爾·威廉斯說,「社會達爾文主義」提倡相同的見解,要淘汰「不配生存的物種」,就得用上戰爭這個合法手段。
人人都認為自己追求的目的合乎正義。結果怎樣?作家兼歷史家馬丁·吉爾伯特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各國政府高舉種族主義、國家主義的旗幟,炫示軍力」,人民就這樣盲目追隨。大戰爆發期間,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生長於加拿大的鄉間地區,他身邊的人都認為「在歐洲爆發的衝突,簡直愚蠢透頂」。他們說:「有思想的人絕不會做出這麼愚蠢荒唐的事。」但言猶在耳,他們自己又走上戰場。結果,在這場令人惡心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裡,交戰雙方有九百多萬個軍兵喪命,當中大約六萬個是加拿大士兵。
漠視前車之鑑
在其後20年,隨著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崛起,同樣的精神態度再次風行。作家休奇·珀塞爾說,提倡法西斯主義的人,利用「標誌和神話一類傳統的宣傳工具,煽動人們的情緒」。他們強有力的武器就是,把宗教和政治混為一談,祈求上帝庇佑己方的軍隊。
一個「善於籠絡人心,又能言善辯」的領袖,是阿道夫·希特勒。迪克·吉爾里在《希特勒與納粹主義》說,希特勒像以往蠱惑人心的領袖一般,相信「群眾受到感情而非理智所牽引」。珀塞爾也說,希特勒利用人類這個弱點,重施古老的狡計,煽動國民共同憎恨一個對象,「把德國人的恐懼和憤懣宣泄在猶太人身上」。希特勒醜詆猶太人,說「他們腐化了德國」。
最駭人聽聞的是,那個年代數以百萬計看來正派的人,竟然很容易受到挑唆,大肆殺戮。吉爾里問道:「這些文明國家的人民,不但容忍納粹國家的兇殘屠殺,還親自參與其事,這怎麼可能呢?」況且,這不僅是個「文明」國家,還是基督教國家呢!這些人支持殘忍暴行,是因為他們重視人為哲理和計謀,過於耶穌基督的教訓。自那時起,實在有許多滿腔熱忱、抱有理想的男男女女,就是這樣捲入殘暴的屠殺中。
德國哲學家格奧爾格·黑格爾說:「經驗和歷史告訴我們,人民和政府從沒有以史為鑑,吸取任何教訓,也從不按歷史的教訓行事。」很多人也許不同意黑格爾的人生哲學,但不少人會同意他上述一席話。人看來難以知往鑑今,這真是可悲!你又怎樣呢?
誠然,有個清晰的教訓是我們必須記取的:要避免重蹈覆轍,就得找著比人為哲學更可靠的指引。既然人為哲學靠不住,我們應該跟從什麼指引呢?早於十字軍東征之前千多年,耶穌的門徒表現了真正基督徒的行事方式,這也是惟一正確的途徑。讓我們看看他們怎樣避免捲入當日的流血衝突中。今天的各國會引以為鑑,從而避免衝突嗎?不論各國選擇怎樣做,上帝會如何終止人間的苦難呢?
[第6頁的圖片]
人類衝突蠻橫殘暴,叫人苦不堪言
[第7頁的圖片]
上圖:戰亂地區的難民
文明國家的人怎可能做出這麼殘忍的暴行呢?
[鳴謝]
盧旺達難民:UN PHOTO 186788/J. Isaac; 世貿中心坍塌:AP Photo/Amy Sancetta
-
-
借鑑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警醒!2002年 | 11月8日
-
-
借鑑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
你們要當心,免得有人根據人的傳統,根據世人的膚淺想法,不以基督為依歸,用哲學和空虛騙人的話把你們擄去。——歌羅西書2:8
使徒保羅勸戒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盲目採納世人的哲學是十分危險的。耶穌和使徒的教訓已叫基督徒得益不淺,基督徒可以遵循他們的教訓,也可以接受世人反覆無常的主張,踏上曾使千萬人痛苦憂傷的路。(哥林多前書1:19-21;3:18-20)
「以基督為依歸」
大約千年之前,十字軍並不明白「以基督為依歸」的真諦。要是明白,就不會僅是聲稱效忠基督罷了。(馬太福音7:21-23)反之,生活就會跟聖經裡耶穌的教訓完全一致。(馬太福音7:15-20;約翰福音17:17)耶穌基督說:「你們時刻遵守我的話語,就真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8:31)他也說:「你們要是 彼此相愛,所有人就因此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
事實上,人的傳統和空虛騙人的話把這些十字軍騙倒了。平民百姓受騙其實不足為奇,因為他們的宗教領袖,那些備受敬重的主教,「也率領群眾參戰,是眾所周知的」。麥克林托克和斯特朗合編的《聖經、神學、教會著作百科全書》說:「在教士當中好戰精神十分普遍。只要有利可圖,他們就願意隨時參戰。」
情況怎會變成這樣可悲呢?公元1世紀的基督使徒全都去世後,叛道的教會領袖變本加厲,偏離基督的教訓,就像上帝話語所預告的一樣。(使徒行傳20:29,30)教會墮落腐敗,後來還跟國家拉上難分難解的關係。據稱到了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臨終前歸信基督教。上述的百科全書說:「十字軍旗取代了偶像的旗幟,從此每個基督徒都有義務當兵。」
老實說,基督徒實在沒有義務當兵,但根據哲學主張的「花言巧語」卻誤導了他們,叫他們把基督的教訓忘得一乾二淨。(歌羅西書2:4)長久以來,人們已利用似是而非的論據,叫人相信戰爭衝突是天經地義的事。正如上述的百科全書指出,「古往今來,發生了無數滅絕人性的戰爭。虔誠或善良的人要是參與其事,……就跟基督教的原則背道而馳」。
除了假基督徒外,其他宗教的信徒歷來也以戰爭解決問題。他們跟假基督徒如出一轍,不但殘殺信仰相同的人,也殺害其他國籍、政治理念或宗教信仰不同的人。他們也訴諸暴力,威嚇別人改信自己的宗教。有些為求達到目的,更投入歷史的血戰中。他們跟假基督徒其實沒有兩樣。
跟世界保持分離
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為什麼能夠保持中立,不參與當時的政治事務和血腥戰爭?因為他們跟從兩條基本原則。第一條原則見於耶穌向使徒彼得所下的命令。當時,彼得揮劍保護耶穌,耶穌說:「把劍收回原處!凡拿劍的,都會死在劍下。」(馬太福音26:52)第二條原則見於耶穌對彼拉多所說的話。彼拉多問及耶穌的王權,耶穌回答說:「我的王國不屬於這個世界。要是我的王國屬於這個世界,我的臣下就要戰鬥,叫我不致被交給猶太人。可是,我的王國實在不是源於這個世界的。」(約翰福音18:36)
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怎樣應用這些原則呢?他們完全跟世界保持分離,在政治和軍事上嚴守中立。(約翰福音15:17-19;17:14-16;雅各書4:4)他們拒絕拿起武器殺害同胞。歷史證實,他們沒有參加猶太民族主義運動,沒有為羅馬政府當兵。他們也沒有試圖勸說政治領袖怎樣做,因為這是政府官員的責任。(加拉太書6:5)
公元2世紀,殉道者查斯丁寫道,基督徒已經「把刀劍打成犁頭」。(彌迦書4:3)德爾圖良回應反對基督徒立場的人,問道:「既然主聲稱凡拿劍的都會死在劍下,我們要是佩劍從軍,豈是合理合法的嗎?」
「服從上帝而不是服從人」
拒絕參與戰爭,對早期基督徒來說並不容易。這種立場抵觸了當日的主流思想。他們受到反對基督教的塞爾蘇斯奚落挖苦。這個人認為只要執政的下令,誰都有義務要從軍。儘管受盡世人敵視,早期基督徒仍然不願聽從違背基督教訓的哲學主張。他們說:「我們必須接受上帝的統治,服從上帝而不是服從人。」(使徒行傳4:19;5:29)
今天的耶和華見證人效法這些早期基督徒的榜樣。舉例說,德國的耶和華見證人在納粹黨統治期間,堅決拒絕參與希特勒的血腥戰爭。他們情願忍受慘無人道的迫害,甚至殺身成仁,也不願違反基督徒中立的原則。結果,正如《論神與人》指出:「他們的成員一半被囚,四分之一被處決。」不錯,千千萬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喪生,但沒有一個是耶和華見證人殺害的。歷史證明,耶和華見證人情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殺害他人。
要吸取教訓
從歷史我們學到什麼教訓?無疑,一個重要的教訓就是:世人的哲學主張時常導致仇恨和戰爭。傳道書8:9說得不錯:「人轄制人,使人受害。」人不能自治的真正原因就記載在上帝的話語裡,耶利米書10:23說:「世人不能掌握自己的道路,人行走也無法確定該走的方向。」上帝創造人的時候,沒有賦予人自治的能力,讓人可以不用上帝指引,也能妥善管理自己。歷史說明了這個事實。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各國領袖不斷重蹈覆轍的事實,也無權說服他們該怎樣做,但是我們卻可以避免捲入他們的衝突中。耶穌指出,他的門徒「不屬於世界,正如他不屬於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14)要避免捲入世界的衝突中,我們就要接受上帝話語聖經的指引,而不是跟從世人反覆無常的主張。(馬太福音7:24-27;提摩太後書3:16,17)
美好的未來
上帝可靠的話語不但幫助我們理解人類的過去和現在,也指引我們為未來做好準備。(詩篇119:105;以賽亞書46:9-11)聖經清楚說明上帝對地球定下的旨意。雖然人類濫用科技,但是上帝不會任憑他們破壞地球。相反,他會確保地球成為樂園,就像他原定的旨意一樣。(路加福音23:43)
關於未來,聖經說:「正直的人才能在地上安居,無過的人才能在地上存留。可是邪惡的人必從地上剪除,詭詐背信的人必從地上拔出。」(箴言2:21,22)種種禍患表明我們正生活在這個邪惡制度的最後日子裡,上帝所預告的事情不久就會發生。(提摩太後書3:1-5,13)最後的日子不是永無盡期的,而是快要完結了。聖經勸勉我們說:「這個世界和世界的慾望正在消逝,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卻永遠長存。」(約翰一書2:17;但以理書2:44)
不久,上帝會叫「敗壞大地的人也要敗亡」。現今這個暴力的世界將被上帝的新世界取而代之。這新世界會「有正義住在其中」。(啟示錄11:18;彼得後書3:10-13)屆時,「上帝要擦去[人]的所有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啟示錄21:1-4)世上不再有戰爭或者暴力,因為以賽亞書2:4的預言會完全得到應驗。這個預言說:「他們要把刀劍打成犁頭,把槍矛打成鐮刀。國與國不再拔劍相攻,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你也可以永遠享有這些美好的日子,只要你願意吸取歷史的教訓。(約翰福音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