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第1部分:墮入金錢憂慮的魔掌中
    警醒!1992年 | 8月8日
    • 經濟壓力,威力驚人

      一位權威人士指出30年代的大蕭條是一齣經濟悲劇,「影響世上所有國家以及生活上的每一方面,觸及社會、政治、國內和國際的每個層面。」由於德國和意大利的極權政治勢力不斷坐大,大蕭條也間接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壓力的威力於此可見一斑。事情正如《金錢的來龍去脈》一書的作者約翰·加爾布雷思所指出:「1933年初,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取得政權。他的得勢至很大程度是由於失業人數眾多,工資、薪金、物價和房產值同時大幅萎縮,這一切均使人深感痛苦。」論到美國同一時期的通貨膨脹,加爾布雷思說:「姑勿論金錢是否重要,肯定沒有人會懷疑它的確可以使人產生極大的恐懼。」

      80年代末期橫掃東歐的政治改革主要是受到經濟因素影響所促成的。這些因素在西方民主體制選舉制度中,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眾所周知,選民在投票時肯定會受到關乎他們的生計的事所左右。

      反對者也時常運用經濟壓力,試圖逼使政府改變政策。故此,現代的經濟制裁有時相當於古代的軍事侵略。1986年,歐美和日本對南非實施經濟制裁,抗議它的種族隔離政策,這些措施明顯地取得一定的成果。1990年聯合國代表世界各國,向伊拉克施加經濟壓力,可是收效不大。

      然而,情勢的發展已經十分明朗。法國一位作家兼總統顧問雅克·阿塔里聲稱,『大商賈正逐漸取代戰士而成為世界舞台的主角。』一本新聞雜誌也評論說:「[在許多國家裡,]經濟力量已取代了軍事力量,而成為最受人重視的一環。」

  • 第1部分:墮入金錢憂慮的魔掌中
    警醒!1992年 | 8月8日
    • 1987年10月華爾街的股災——比1929年那次嚴重得多——被譽為金融史上最可怕的一週。差不多3850億美元的資產轉瞬間不翼而飛。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