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過程是怎樣的?守望台2009年 | 4月1日
-
-
聖靈的浸禮
如果「從水而生」是指受水的浸禮,那麼「從聖靈而生」又是指什麼呢?耶穌和尼哥德慕說話之前,施浸者約翰已向人宣告,人不但要受水的浸禮,也要受聖靈的浸禮。他說:「我用水為你們施浸,他[耶穌]卻要用聖靈為你們施浸。」(馬可福音1:7,8)福音書的執筆者馬可敘述了首個水和聖靈的浸禮。他寫道:「在那段日子,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約翰在約旦河裡為他施浸。耶穌一從水裡上來,就看見天開了,聖靈好像鴿子降在他身上。」(馬可福音1:9,10)耶穌完全浸入約旦河的時候,他受了水的浸禮;他領受從天降下的聖靈時,就受了聖靈的浸禮。
耶穌受浸後大約過了三年,他向門徒保證說:「再過幾天,你們必在聖靈裡受浸。」(使徒行傳1:5)這件事在什麼時候發生呢?
公元33年五旬節那天,大約有120個門徒聚集在耶路撒冷的一個房子裡。「突然有響聲從天上傳來,像刮烈風的響聲,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整個房子。他們又看見火一樣的舌頭……各人就充滿聖靈」。(使徒行傳2:1-4)當天在耶路撒冷,還有其他人也受到勸勉要在水裡受浸。使徒彼得對群眾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浸,好叫你們的罪得蒙寬恕,你們也可以白白領受聖靈的恩賜」。群眾有什麼反應呢?「衷心接受他話的人都受了浸。那一天,大約增加了三千人。」(使徒行傳2:38,41)
重生的過程有兩部分
關於重生,我們從水和聖靈的浸禮知道些什麼?水和聖靈的浸禮表明,重生的過程有兩部分。請留意,耶穌先在水裡受浸,然後領受聖靈。早期的門徒也是先受了水的浸禮(有些是施浸者約翰為他們施浸的),然後領受聖靈。(約翰福音1:26-36)同樣,三千個新門徒也是先在水裡受浸,然後才領受聖靈的。
鑑於公元33年五旬節門徒所受的浸禮,今天人重生的過程會是怎樣的呢?情況無疑跟耶穌的使徒和早期門徒所經歷的一樣。首先,一個人要先為自己所犯的罪悔改,離惡行善;接著獻身給耶和華,並以水浸禮公開表明自己獻身事奉和崇拜他。之後,如果他蒙上帝揀選成為王國的君王,上帝就會用聖靈膏立他。這個過程的頭一部分(水浸禮),是當事人採取主動的,第二部分(聖靈的浸禮)則是上帝促成的。人接受了水和聖靈的浸禮,就是重生了。
-
-
重生——帶來什麼轉變?守望台2009年 | 4月1日
-
-
重生——帶來什麼轉變?
為什麼耶穌說在聖靈裡受浸的人是從「聖靈生 的」呢?(約翰福音3:5)「生」是比喻的說法,意思是「開始」,比如可以說,「一個國家誕生了」。「重生」表示一個「新的開始」,所以耶穌以「生」和「重生」為喻,強調在聖靈裡受浸的人會跟上帝展開一種新關係。這種徹底的轉變是怎樣發生的呢?
保羅以家庭關係做比喻,來解釋上帝怎樣揀選人到天上去作王統治。他寫信給當日的基督徒說,上帝把他們「收納為兒子」,好待他們「像待兒子一樣」。(加拉太書4:5;希伯來書12:7)被收納為兒子的例子,怎樣幫助我們明白人在聖靈裡受浸之後所經歷的轉變呢?要找到答案,讓我們再看看前文談過的那個年輕人的比喻。那個年輕人想入讀一所學校,但那所學校卻只收本土的學生。
被收納為兒子後的轉變
比喻裡的年輕人不是本土居民,所以不能入讀那所學校。可是有一天,事情有了重大的轉變。一個本土家庭的父親正式收養他做兒子,這對他有什麼影響呢?他做了本國人的養子,現在可以跟其他年輕人享有同等的權利,也符合資格申請入讀那所學校。年輕人被收養之後,前景完全改變了!
這個比喻可以說明重生的人所經歷的重大轉變。且看看被收納為兒子與重生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比喻裡的年輕人要入讀那所學校就必須符合入學條件,他必須是土生土長的居民。同樣,有些人會進上帝的王國,但他們也必須符合條件,就是必須重生。可是,人靠自己是無法符合這個要求的,因為只有上帝才能使人重生。
什麼改變了這個年輕人的前景?就是他正式被收納為兒子。當然,收養的法律程序沒有改變這個年輕人本身,他仍然是同一個人。不過,辦妥收養手續之後,他就有了新的身份。不錯,他有了一個新的開始,如同獲得新生。他做了本土居民的兒子,成為養父家庭的成員,就符合資格入讀那所學校了。
同樣,耶和華也採取了合法的程序,收納一些不完美的人做兒子,改變了他們的身份。使徒保羅就是其中一個被收納的兒子。他在給基督徒同工的信中寫道:「你們所得的,是蒙收納做兒子的心,這樣的心使我們喊叫:『爸爸,父親!』聖靈本身和我們的心一同作證,表明我們是上帝的孩子。」(羅馬書8:15,16)不錯,由於蒙上帝收納做兒子,有些基督徒得以成為上帝大家庭的成員,成為「上帝的孩子」。(約翰一書3:1;哥林多後書6:18)
當然,蒙上帝收納做兒子的人,本身不會因此而改變,他們仍然是不完美的人。(約翰一書1:8)不過,正如保羅進一步解釋,他們正式蒙上帝收納做兒子之後,就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與此同時,上帝的聖靈會使他們在心裡產生信念,讓他們堅信自己會到天上跟基督一同生活。(約翰一書3:2)這種從聖靈而生的信念非常明確,使他們對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哥林多後書1:21,22)他們彷彿重獲新生,有了一個新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