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食物安全嗎?警醒!2012年 | 6月
-
-
你的食物安全嗎?
「大腸桿菌肆虐德國學校停課」——路透社(德國)
「豆芽菜感染沙門氏菌,美國五州爆發疫情」——《今日美國》
「六隻食用輻射草的牛屠宰後流入九個縣」——日本《每日新聞》
去年兩個星期內,報紙陸續刊登了以上的標題。研究人員估計,已發展國家每年約有三成的人因吃了受污染的食物而生病。
看到這些新聞報導,你有什麼感覺呢?香港一位叫阿海的父親說:「我很擔心也很生氣。我有兩個孩子,要買食物給他們吃,我很想知道食物是怎樣做的、在哪裡製造的。」
在貧窮國家,每年有千百萬人因食物和水受污染而染上疾病,這類疾病稱為食源性疾病和水源性疾病,患者大多是兒童。住在尼日利亞的波拉說:「菜市場裡的食物會受蒼蠅和雨水污染,風大時又揚起很多灰塵。當我聽到或在報紙看到食物引起疾病時,我就很害怕。我想保護家人。」
我們真的可以確保家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心嗎?加拿大食品檢驗局說:「如果市面上售賣受污染的食物,就自然會變成報紙的頭條,因為人們非常關注這件事。但其實我們在家裡處理食物時所做的事,或沒有留意到的事,也可能會使我們因吃了受污染的食物而生病。」
你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家人,不致因食物被污染而生病呢?我們會討論四個使食物更安全的方法。
[第3頁的附欄]
誰是高危族?
以下的人特別容易染上食源性疾病:
● 5歲以下的兒童
● 孕婦
● 70歲以上的人
● 免疫力低的人
假如你或跟你一起吃飯的人屬於以上的高危族,那麼,就要特別小心食物是怎樣處理的,以及吃的東西是否衛生。
[鳴謝]
資料來源: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局
-
-
1.買食物要精明警醒!2012年 | 6月
-
-
1.買食物要精明
一般人都會到菜市場或超級市場買食物,而不是自己養雞種菜。如果你也是這樣,你該怎樣選購食品,確保家人吃得健康呢?
● 想好購買次序
澳大利亞食品安全資訊局建議:「不容易變壞的食物要先買,冷藏和冷凍的食物最後才買。」還有,如果你要買熟食,可以等到你回家之前才買。
● 多吃新鮮食物
盡量買新鮮的食物。a露絲住在尼日利亞,有兩個孩子,她說:「我通常每天很早就到市場去,因為那時食物會比較新鮮。」家在墨西哥的伊麗莎白也會到露天市場買食物,她說:「在露天市場我可以買到新鮮的蔬果,還可以自己挑選。我常常買當天屠宰的肉,還會把當天不煮的肉冷凍。」
● 小心檢查食物
想一想:「蔬果的皮有沒有破損呢?想要買的肉有沒有異味呢?」如果你買包裝好的食物,就要小心看看包裝。如果包裝破損,食物就容易被細菌感染。
忠輝住在香港,他也到超級市場買食物。他說:「留意食品包裝上的有效日期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呢?因為專家警告,即使「過期」食品看起來、聞起來都沒問題,甚至仍然很好吃,這些食品還是可以令你生病。
● 安全地帶食物回家
如果你用環保購物袋或塑料箱(塑膠箱)來裝食物回家,就要經常用熱水和洗潔精來清洗這些袋子和箱子。肉類和魚類要跟其他食物分開,裝在不同的袋子或塑料箱裡,以免讓細菌污染其他食物。
恩里科和妻子洛蕾達娜住在意大利,他們喜歡在家附近買食物。為什麼呢?他們說:「這樣,買完食物後我們可以很快回到家裡,食物就不會變壞。」如果要用30分鐘以上的時間才可以回到家裡,那麼冷藏和冷凍的食品最好用隔熱袋來存放,或者用其他方法來防止食物解凍。
下一篇文章會討論,買食物回家後可以怎樣做,食物才不會受到污染。
[腳注]
a 請看《警醒!》2011年3月刊《方法1——吃得要健康》一文。
[第4頁的附欄]
教教孩子:「我會告訴孩子,無論買零食還是其他食物,都要先看看包裝上的有效日期過了沒有。」——露絲,尼日利亞
-
-
2.保持乾淨衛生警醒!2012年 | 6月
-
-
2.保持乾淨衛生
外科醫生動手術之前,會把手洗乾淨,把手術工具消毒,並保持手術室清潔,好保護病人不受感染。同樣,為了保護家人,你也要注意個人清潔,並保持廚房和食物乾淨。
● 把手洗乾淨
加拿大公共衛生局說:「據估計,百分之80的常見傳染病,例如傷風、感冒,都是通過手來傳播的。」所以,處理食物時、吃飯前、上完廁所後,都要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
● 廚房要乾淨
一個研究顯示,家裡最乾淨的地方很可能是廁所,而「家裡最多糞便細菌的地方卻是廚房的洗碗海綿和抹布」。
因此,要經常更換抹布,還要用熱水、洗潔精或消毒劑來清洗廚房的工作檯面。這樣做有時不容易。波拉的家沒有自來水,她說:「要保持乾淨的確不容易。但我們還是會預備好足夠的水和肥皂,來保持廚房和家裡乾淨。」
● 把菜洗乾淨
蔬菜還沒運到市場,就可能已被髒水、動物、糞便或生的肉類蔬果所污染。所以,即使你打算削掉蔬果的皮,也要先用清水沖走細菌,要花點時間洗。迪娜住在巴西,是個媽媽,她說:「我預備生菜沙拉時,一定不會很快地隨便沖一沖,我會確定蔬菜都洗得很乾淨。」
● 生熟要分開
為了防止細菌傳播,所有生肉和海鮮都要包好,或放在密封的盒子裡,並要跟其他食物分開。要有一個砧板和一把刀專門用來切肉類和海鮮等生的食物。如果只有一個砧板和一把刀,那麼切生肉、海鮮之前和之後,都要用熱水和洗潔精徹底洗乾淨。
現在你已經把手、工具和食物洗乾淨了,那麼,你可以怎樣處理食物,確保你吃得安全呢?
[第5頁的附欄]
教教孩子:「我們會告訴孩子吃飯前要洗手,食物掉到地上,就要丟掉或者洗乾淨再吃。」——阿海,香港
-
-
3.食物要小心處理和存放警醒!2012年 | 6月
-
-
3.食物要小心處理和存放
在古代以色列,有個人想煮些東西,於是到野外隨便找了些野瓜,雖然他「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還是摘回來放進鍋裡煮。吃的人發覺鍋裡的食物可能有毒,就喊叫:「鍋裡有致死的毒物!」(列王紀下4:38-41)
以上的事顯示,處理食物時如果不小心的話,就會危害健康,甚至會導致死亡。為免病從口入,我們要學會好好處理和存放食物。以下有四個建議:
● 肉類不可以在室溫下解凍
美國農業部說:「肉類要是在室溫下解凍,雖然[肉]的中間部分仍然冰凍,但外層卻可能暴露在『危險溫度範圍』中,即攝氏4度至60度(華氏40度至140度),在這個範圍內,細菌會迅速滋生。」所以,要解凍肉類,最好把肉類從冰箱的冷凍部分移到冷藏部分,或密封後放在冷水中,也可以用微波爐來解凍。
● 要徹底煮熟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食物要是徹底煮熟,可以殺死大部分有害的微生物」。所以,烹煮食物的時候,尤其是煮湯和燜食物時,要確定溫度至少要達到攝氏70度(華氏158度)。a不過,想要知道某些食物中心部分的溫度,有時並不容易,所以很多人煮東西時都喜歡用食物溫度計來測量,或者用筷子、叉子戳一下你煮的肉,看看肉熟透了沒有。
● 煮好後盡快上菜
食物煮好後不該留在室溫下太久,要盡快甚至馬上上菜,以免食物變壞。冷盤類食物要維持在低溫之下,也不要讓熱的食物變涼。煮熟的肉類可放進大約攝氏93度(華氏200度)的烤箱裡保溫。
● 好好處理額外的食物
安妮塔住在波蘭,是個媽媽,她煮好食物後通常都會馬上上菜。她說,如果她煮的食物多了,「煮好後就會把多出來的食物分為一小包一小包來冷凍,方便以後解凍」。要是你把剩菜放進冰箱裡,最好三四天內吃完。
如果你上餐館吃飯,就得相信餐館的廚師所煮的食物是安全的。那麼,你和家人出外吃飯時,怎樣才可以吃得安心呢?
[腳注]
a 烹煮某些食物時,例如家禽類食物,所需的溫度更高。
[第6頁的附欄]
教教孩子:「當孩子煮東西吃時,我會提醒他們要按照食物包裝上的說明來做。」——玉玲,香港
-
-
4.外出用餐要小心警醒!2012年 | 6月
-
-
4.外出用餐要小心
杰夫38歲,向來健康強壯。有一天,他帶家人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附近的一間餐廳吃飯。一個月之後,杰夫死於急性肝衰竭。他是怎樣染病的呢?原來餐廳食物裡的蔥含有甲型(A型)肝炎病毒。
在西方的一個國家,人們花在食物上的錢差不多有一半是用在餐館的。然而,據報在這個國家裡,約有一半的食源性疾病是跟餐館的食物有關。
當然,如果你到餐館吃飯,買菜、清洗廚房、烹調食物的都是別人。不過,到哪間餐館吃飯、吃什麼東西、要不要將剩菜打包,都可以由你自己決定。
● 先看看餐廳的環境
住在巴西的迪娜說:「我們第一次到一間餐廳時,會先看看餐桌、桌布、餐具和服務員是否整潔。如果不乾淨,我們就會去別的餐廳。」在一些國家,衛生部門會定期派人檢查餐廳的衛生情況,定出等級,並把結果公布出來。
● 打包食物要小心
美國糧食和藥物管理局建議:「你到餐館吃飯,如果想把剩菜打包回家,就要在上菜後兩小時內回到家裡。[假如天氣很熱,氣溫高達攝氏32度(華氏90度)以上,就要更快把剩菜帶回家。]」所以,想要打包食物,吃完飯後就要直接回家,並把食物放進冰箱裡。
你如果按照這系列文章的四個方法去做,就可以吃得更安心!
[第7頁的附欄或圖片]
教教孩子:「我們會告訴孩子,如果食物看來有問題,就不要吃。」——諾愛米,菲律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