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印度教——尋求解脫的宗教
    人類尋求真神
    • 訓誨與行為——不害和瓦爾納

      15.(甲)請界定「不害」的意思,並解釋耆那教徒怎樣加以應用。(乙)甘地對「不害」懷有什麼看法?(丙)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及耆那教徒有什麼不同之處?

      15 印度教也像其他宗教一樣具有若干影響人的思想和日常行為的基本觀念。傑出的例證之一是不害(梵文為ahinsa)或非暴力,有聖雄之譽的甘地(1869-1948)便以提倡非暴力主義知名。(可參看第113頁的附框。)根據這種哲學,印度教徒避免殺害或虐待生物,同時順理成章地崇敬某些動物,例如牛、蛇、猴等。最嚴格謹守殺生之戒和尊重生命的人是耆那教徒(該教創立於公元前第六世紀)。他們赤足行走,甚至戴上面罩,以防無意之間吞吃任何昆蟲。(可參看第104頁的附框和本頁的圖片。)

  • 印度教——尋求解脫的宗教
    人類尋求真神
    • [第104頁的附欄或圖片]

      耆那教——捨己與非暴力主義

      以古印度卐字為表號的耆那教建立於公元前第六世紀,創立者是富有的印度王子若提子·筏馱摩那(Nata-putta Vardhamāna)。他更以筏馱摩那大雄(Vardhamana Mahāvīra, 其實是個頭銜,意思是「偉人」或「大英雄」)之名為人所知。他捨棄榮華,去過捨己和苦行的生活。他赤身出外,尋求知識,「走遍印度中部的村落和平原,尋求關於生、死和轉世循環的解脫之方。」(《人類的宗教》,諾斯著)他相信惟獨藉著極端捨己、嚴格自律和厲行不殺之戒,不虐待任何生物,魂才可以得救。他實行不傷不殺主義達到極端的地步,甚至帶著軟掃帚輕輕掃走路上的任何昆蟲。他尊重生命同時也為了使自己的魂保持純潔和忠貞。

      今日他的信徒為了努力增加善業,也同樣過著捨己和尊重其他所有受造物的生活。我們在此再次看到靈魂不死的信仰對人的生活有多大影響。

      耆那教的信徒今日尚不及400萬,大多數住在印度的孟買和古吉拉特地區。

      [圖片]

      耆那教徒在印度的卡納塔克57呎高的聖哥瑪他維拉神像足下崇拜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