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想效法耶弗他的女兒守望台2011年 | 12月1日
-
-
我眼中的「鱗片」掉下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經濟很差,我們不得不搬到超過900公里(550英里)外的孟買。1945年,有兩個耶和華見證人探訪爸爸,送了一本解釋聖經的冊子給他。爸爸得到這本冊子後就不停地看,彷彿久旱逢甘露,之後還開始跟其他說坎納達語的人談論冊子的內容。他們組成一個研經小組,小組人數不斷增加,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第一個坎納達語會眾在孟買成立。
爸媽悉心教導我們幾兄弟姊妹,幫助我們學會認真學習聖經,並成為一個好的聖經導師。他們每天都找時間跟我們一起禱告和研讀聖經。(申命記6:6,7;提摩太後書3:14-16)有一天,我閱讀聖經時,彷彿有一塊蒙蔽著心眼的「鱗片」掉了下來。(使徒行傳9:18)我突然明白聖經之所以將耶和華比作牧人,是因為他會引導、餵養和保護敬拜他的人。(詩篇23:1-6;83:18)
耶和華一直牽著我的手
上文提過,1956年我在孟買參加了一個難忘的大會,之後不久我就受浸了。6個月後,我像哥哥普拉巴卡一樣,成為全時的傳道員。雖然我渴望傳講聖經真理,但每次開口時都會緊張得口乾舌燥,舌頭打結,連嗓音也顫抖起來。我心想,我要繼續做這件工作,就一定要依靠耶和華的幫助。
後來,上帝通過一對海外傳道員給我幫助。這對夫婦來自加拿大,名叫霍默·麥凱和露絲·麥凱,他們在1947年參加了耶和華見證人在美國紐約舉辦的海外傳道員訓練班。我剛開始傳道時,好像一個走路跌跌撞撞的學步小孩,而這對夫婦就彷彿牽著我的手一樣,耐心地幫助我克服傳道時遇到的挑戰。露絲常常跟我練習逐戶傳道介紹詞,也知道怎樣幫我舒緩緊張的情緒。她會握著我發抖的手,並說:「別灰心,我們去下一家試試吧。」她親切的語氣往往能使我振作起來。
一天,我收到通知,會有一個年紀比我大很多的姊妹做我的傳道同伴,她叫伊麗莎白·查克拉納拉揚,是個經驗豐富的傳道員。我第一個反應是:「她年紀比我大那麼多,我怎能跟她一起生活呢?」不過,後來我發覺她正是我所需要的同伴。
-
-
我很想效法耶弗他的女兒守望台2011年 | 12月1日
-
-
[第29頁的圖片]
1960年,我們呼籲人出席一個在孟買發表的聖經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