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和華的仁愛照顧,終身難忘守望台2004年 | 2月1日
-
-
大門為我打開
我在悉尼一群會眾裡服務,並主持幾個聖經研究。有一天,我遇見英國聖公會的一位退休牧師,他告訴我,他在教堂講道已五十年了。我提出一個問題,關於世界末日,教會怎樣說呢。令我震驚的,是牧師竟然說:「我要花點時間研究這個問題,我不像耶和華見證人那麼熟悉聖經。」
不久,組織呼籲義務工人到巴基斯坦服務。我遞上申請表,並不意識到只有獨身弟兄或夫婦才獲邀請。但看來分部把我的申請轉到美國布魯克林的總部去了,因為不久我就收到總部的來信,說印度孟買需要傳道員,問我喜不喜歡前往當地協助。就這樣,1962年,我應邀到印度去。我在孟買服務了十八個月後,轉到安拉阿巴德去。
我專心學習印地語。印地語無論是拼法還是讀法都首尾一貫,所以並不難學會。常令我失望的,倒是當地的居民總叫我說英語。我發覺印度這個國家充滿有趣事物,在這裡生活富於挑戰,但跟當地的澳大利亞耶和華見證人交往,倒是一件賞心樂事。
早年,我曾經考慮過結婚,但受浸後一直忙於為耶和華服務,沒有時間想到這個問題。現在我倒渴望找一個終生伴侶。當然,我並不打算放棄海外傳道工作。我在禱告中把這件事交託給耶和華,然後置之腦後。
出乎意料的福分
那段日子,埃德溫·斯金納是印度分部的統籌者。1946年,埃德溫從第八屆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畢業。同學當中有不少忠心的弟兄,包括被派往中國的金海露和鍾志丹a。1958年,金海露和同伴鍾志丹在上海因傳道活動被捕,並被判處單獨監禁。1963年,金海露獲釋出獄。埃德溫寫信給他。金海露回信時提起,他曾到美國和英國旅行,返回香港後很想結婚。金海露說他坐牢的時候,曾經在禱告中提過這件事。他問埃德溫有沒有相熟的耶和華見證人,可以介紹給他做妻子。
在印度,大多數的婚姻都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常常有人請埃德溫替他們做媒,埃德溫總是托辭謝絕。這一次,他把金海露的信轉給魯思·麥凱,魯思的丈夫霍默是一位分區監督。最後,魯思寫信告訴我,有個海外傳道員事奉上帝很多年,現在打算找個配偶。她問我喜不喜歡寫信給這位弟兄。魯思並沒有告訴我這位弟兄是誰,也沒有給我任何有關的資料。
除了耶和華,沒有人知道我曾經祈求有個配偶。起初我決定推卻,後來越想越覺得,耶和華不會以我們期望的方式應允所求。於是,我回信給魯思,告訴她只要不附帶任何義務,不妨請那位弟兄寫信給我。之後,我就收到金海露的來信。
金海露從中國獲釋出獄後,報章雜誌都刊登了他的照片和經歷。這時候,他已舉世知名。不過,令我感動的,是他的忠貞榜樣。我們互通書信五個月後,我就到香港去了。1965年10月5日,我們結為夫婦。
-
-
耶和華的仁愛照顧,終身難忘守望台2004年 | 2月1日
-
-
[第24頁的圖片]
在印度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