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卡——「塑膠陷阱」?警醒!1987年 | 8月8日
-
-
不易察覺的費用
銀行「把信用卡放在一些缺乏購買力的人手中,這些人其實並不明白那錯綜複雜的債務問題,」報紙的一篇文章指出。由於使用信用卡而並不了解債務的計算法,結果使許多人遭遇經濟災禍。
例如,報章報導有一個婦人以信用卡向銀行借了3,000美元。她最初三次的付款合計220美元,仍欠銀行2,956美元。在一段七個月的時期中,她支付了584美元,但債務只減少了157.19美元。其餘的錢到哪裡去了?支付利息!年前有些銀行的利息提高至將近百分之22。結果,信用卡持有人所負的債務升到歷史性的高峰。
-
-
信用卡——「塑膠陷阱」?警醒!1987年 | 8月8日
-
-
歸根究柢說來,付出代價的是誰呢?雖然在表面上看來是銀行的損失,但《父母雜誌》卻提供較現實的答案。它評論到各銀行「對信用卡徵收……特高的利息以補償誤用所招致的損失。」此外,「各銀行只付百分之7或8的利息給存戶,但卻徵收信用卡持有人百分之16,18甚或20的高利;這種巨大的差別足以使銀行彌補信用卡騙局的大部分損失。」不錯,歸根究柢,付出代價的還是每個信用卡持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