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誰先發明的?警醒!2010年 | 3月
-
-
是誰先發明的?
在1973年,馬丁·庫帕博士是第一個用移動電話(即手機)的人。這個移動電話有一個電池、無線電收發設備和一個微型處理器(迷你電腦)。紐約的人看到庫帕在街上打移動電話,驚訝得眼睛差點掉下來了。移動電話可以面世其實歸功於幾個原因:1800年,亞力山卓·伏特發明了蓄電池;1876年,電話出現了;1895年,無線電廣播(收音機)也出現了;1946年,電腦誕生了。最後,有人在1971年發明了微型處理器,這時候,製造移動電話的條件全部都有了。不過話說回來,用尖端通訊科技來跟人溝通,是不是人先發明的呢?
你可能沒有想過,我們可以說話跟別人溝通,人的聲音其實也是一種尖端通訊科技。我們腦中的運動皮層由億萬個神經元組成,超過一半的神經元負責控制我們說話的器官,以及約一百組可以控制舌頭、嘴唇、下顎、喉嚨和胸腔的複雜肌肉。
要跟人溝通,耳朵也是重要的。耳朵把聲音轉化為大腦可以接受的電脈衝(電流),這樣,大腦就可以分析這些聲音,並憑著聲音的特質辨認出說話的是誰。還有,我們的兩隻耳朵不是同時接受聲音的,而是一隻比另一隻還快,但腦部可以算出兩隻耳朵接受聲音時的時間距離,相差了多少個千萬分之一秒,從而準確地分辨出聲音來自哪一個方向。我們的腦部除了這兩種功能之外,還有幾種功能同時發揮作用,所以就算有很多人同時說話,我們還是可以專心地聽一個人說話。
因此,先進的無線通訊科技,包括電話的來電顯示功能都不算什麼新發明,我們的大自然早就有了!
[第3頁的圖解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1800年
蓄電池
1876年
電話
1971年
微型處理器
1973年
馬丁·庫帕博士研發了移動電話
[鳴謝]
庫帕博士與移動電話:© Mark Berry
[第2頁的圖片]
第二頁右邊的模擬照片,由上至下:萊特兄弟與1903年的萊特「飛行家號」;通訊發明家格蘭威爾·伍茲;愛迪生與燈泡;馬可尼與無線電設備
-
-
動力飛行器警醒!2010年 | 3月
-
-
動力飛行器
自古以來,人類都夢想可以在空中飛翔。可惜的是,人類太重了,肌肉的力量不夠,所以飛不上天。1781年,瓦特發明了旋轉式蒸汽機。1876年,尼古勞斯·奧托改良了瓦特的發明,製造了一個內燃機。現在人類發明了可以產生動力的引擎,有製造飛行器的條件了,但誰可以製造出一個動力飛行器呢?
韋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兩兄弟小時候去放風箏,就已經開始夢想可以在空中飛翔。後來,他們從製造腳踏車學到機械工程的技術。萊特兄弟發覺如果人想要在空中飛行,最先要克服的問題就是要設計出一個可以控制的飛行器。飛行器如果不能在空中保持平衡,就像沒有車把的腳踏車一樣,完全沒有用。韋伯觀察飛行中的鴿子,留意到牠們轉彎時都會側著身子,就好像人騎腳踏車轉彎時一樣。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鴿子轉彎時可以保持平衡,是因為牠們翅膀的尾端可以扭轉。韋伯想出了一個好點子,就是要製造可以扭轉的機翼。
1900年萊特兄弟製造了一個飛行器,安裝了一對可扭轉的機翼。他們先把這個飛行器當作風箏放到空中,然後當作滑翔機,由人駕駛。他們又發現飛行器需要三個基本的控制軸,也就是俯仰軸、滾轉軸和偏航軸,才可以調整飛行器的飛行姿勢。可是,他們所設計的機翼不能提供足夠的上升力,令他們大感失望。於是他們做了一個風洞來測試機翼功能。他們製造了幾百個不同形狀的機翼,最後終於做出一個形狀、大小和角度都很理想的機翼。1902年,他們製造了一個新的飛行器,即使空中有風,這個飛行器也可以保持平衡。那麼,現在他們可以把引擎放在飛行器上嗎?
可以,但萊特兄弟必須先製造一個適合的引擎。在當時來說,要設計一個螺旋槳非常困難,但由於他們做過很多風洞實驗,所以知道該怎樣解決設計螺旋槳時遇到的複雜問題。1903年12月17日,這一天寒風凜凜,引擎發動了,螺旋槳也開始轉動,飛行器終於飛上天空了。奧維爾說:「我們童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我們會飛了!」萊特兄弟也成了國際名人。他們設計出有動力的飛行器,可以翱翔天際,他們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呢?不錯,大自然也有功勞!
[第4頁的圖片]
1903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萊特兄弟的「飛行家號」(模擬圖片)
-
-
大自然早就有了!警醒!2010年 | 3月
-
-
大自然早就有了!
「問問天上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誰不知道這是耶和華的手所造的呢?」——約伯記12:7-9
如果你觀察鳥類,就會看出牠們都是天生的飛行高手。例如,鳥兒在飛行時,牠們的翅膀中羽毛的主幹(又稱為羽軸)一定要能夠承受鳥本身的重量。鳥類的翅膀為什麼這麼輕盈又這麼堅固呢?只要你把羽毛的羽軸切開就可以知道了。羽軸裡面好像海綿一樣,而羽軸表面則很粗糙,整根羽軸看起來好像是工程師所用的發泡三明治梁。工程師研究了羽軸的結構後,就設計了發泡三明治梁,應用在飛機之上。
鳥類骨骼的結構也是很令人驚嘆的設計。鳥類的骨骼大部分都是中空的,而裡面則有細小的橫肋骨做支撐,這樣的骨架結構很像工程師所用的桁架(華倫式梁架)。值得一提的是,太空穿梭機的機翼也使用類似的設計。
今天,飛行員是靠著調整機翼的幾片襟翼(即機翼可以活動的部分)和尾翼的翼片,讓飛機在空中保持平衡。而鳥兒的翅膀和肩膀則有大約48組肌肉,鳥兒就是靠著調整這些肌肉來控制翅膀或個別羽毛的運動,鳥兒一秒還可以調整好幾次呢。難怪,飛機的設計師都很羨慕鳥兒的飛行絕技!
鳥兒飛行時,特別是起飛時,都要消耗很多能量,所以,鳥兒需要一個很強的「引擎」。跟大小相同的哺乳動物相比,鳥的心臟比較大也比較有力量,而且心跳速度更快。還有,鳥兒肺部的結構也很獨特,是用單向氣流作用來設計的,所以鳥兒的呼吸效率比哺乳動物更高。
許多鳥兒被設計成有驚人的「載油量」,很適合長途飛行。就拿鶇鳥這種候鳥為例,牠們飛行10小時所消耗的能量,差不多是自己體重的一半。另一種候鳥斑尾塍鷸從阿拉斯加遷徙到新西蘭,起飛前牠身體的脂肪佔了體重的一半以上。而令人驚訝的是,靠這些脂肪,斑尾塍鷸就可以不停地飛大約190小時(8天)。想想看,哪種商用飛機有這麼高的飛行效率呢?
-
-
電視機警醒!2010年 | 3月
-
-
電視機
當人們知道怎樣把聲音廣播出去之後,不久發明家又開始研究,到底他們可不可以把動態影像也傳送出去呢?為了讓大家知道傳送影像有多困難,讓我們先看看今天的電視是怎樣運作的。
首先,把電視攝像機對準一個場景,電視攝像機裡的一個裝置會讀取影像,就像我們讀書一樣。我們讀書時是一行一行地閱讀書上的文字,而攝像機裡的裝置則是逐行掃描構成影像的小點(即像素)。這個裝置會把影像轉換為影像信號,這樣就可以傳送到別的地方。而在別處的接收器就可以把收到的影像信號還原為原本的影像,人就可以看到同樣的動態影像。
人們認為一個名叫貝爾德的蘇格蘭人,是最先研發出電視機的人。他是電子工程師,由於健康欠佳,就轉而鑽研他十幾歲時已夢想的東西,就是一台可以傳送動態影像的機器。
貝爾德發明的電視攝像機,是一個大約有30個小孔的圓盤(起初用帽盒來製作),小孔排成螺旋形。圓盤轉動時就會對圖像順序地逐行掃描,並且讓光透過小孔投射在光電管上,光電管會將圖像轉化為影像信號,再將影像信號傳送到影像接收器,接收器會將影像信號放大,傳送到另一個有孔的轉動圓盤和可調光源,影像信號就轉化為亮度明暗不同的小點,在螢幕上重建原本的圖像,但是困難之處就在於兩個不同的圓盤要同步旋轉。貝爾德一面辛苦地研發電視機,一面以擦鞋維生。
1925年10月2日,貝爾德把第一個電視影像從房間的一邊傳送到另一邊。第一個在電視上出現的人是他樓下辦公室的小弟,這個小弟本來很害怕不願意幫忙,但貝爾德逼他上鏡頭,還給他半克朗(當時英國的貨幣單位)作為酬勞他才願意。1928年,貝爾德首次成功地將電視影像傳送到大西洋彼岸。貝爾德是個害羞的蘇格蘭人,當他抵達紐約時還受到一個風笛隊的歡迎,這令貝爾德感到很不好意思。現在,他聲名大噪了,不過,他是第一個傳送動態影像的人嗎?
-
-
大自然早就有了!警醒!2010年 | 3月
-
-
大自然早就有了!
「能聽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華所造的。」——箴言20:12
你的眼睛就好像小型的電視攝像機一樣,眼睛會把看到的圖像轉化為電子信號,再將電子信號沿著視神經傳送到腦的後部分,而我們就是靠這部分來看到東西的。
眼睛雖小卻令人驚嘆,眼睛的直徑只有24毫米(1英寸),重量只有7.5克(1/4盎司)。眼睛的設計精巧,例如眼睛以兩種不同的系統,分別處理明、暗的光線。所以,要是你走進一個漆黑的房間裡,30分鐘之後眼睛的感光度就會增加一萬倍。
在一般的光線下,人是怎樣看到清晰圖像的呢?眼睛感光細胞的數目比大部分攝像機像素的數目還多一百倍以上。而視網膜的中央有一個部分叫做中央小凹,大部分的感光細胞都集中在這裡,是視覺最敏銳的部分。眼睛每秒都會移動好幾次,讓你可以看到很廣的範圍,但令人驚訝的是,中央小凹的大小比這句話的句號還小。
感光細胞產生的電子信號會從一個神經細胞傳到另一個神經細胞,再傳到視神經。但是神經細胞不單是傳送電子信號而已,還會預先處理信號,如果資料重要就會加強信號,如果不重要,就會減弱信號。
大腦的視覺皮質好像一個先進的影像接收器,能夠凸顯出影像的形狀和邊界。此外,有些對原色的亮光特別敏感的細胞,會產生一些電子信號,這些信號會由視覺皮質加以分析。這樣,人就可以辨別出許多不同的顏色。另外,兩隻眼睛看到的東西也有些微的差異,而大腦可以分辨出這些差異,因此,眼睛可以判斷遠近。
想一想,如果你從遠處看到一群人,你的眼睛就會將看到的臉孔轉化成電脈衝,傳送到大腦,而大腦會將這些信號轉化為清晰的影像。大腦還會分析這些臉孔的細節,並跟你記憶中的臉孔進行比較,讓你馬上認出誰是你的朋友。這個過程不是很令人驚嘆嗎?
[第7頁的圖片]
眼睛的功能多麼奇妙,一定有一個很厲害的設計師
-
-
自動導航系統警醒!2010年 | 3月
-
-
自動導航系統
要是你有過迷路的經驗,一定知道在陌生的地方找路有多困難。那麼,在茫茫大海中,航海家怎麼知道要向什麼方向航行呢?即使有指南針,但要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跟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和方向的話,有指南針也沒什麼用。到18世紀30年代之後,有人發明了六分儀和經線儀(航海天文鐘),那時航海家才可以在地圖上準確地計算出船隻所在的位置,並算出適合的航線。不過,每一次計算船位的資料都要花好幾個小時。
今天,許多國家的汽車都安裝了一個不算太貴的科技產品,可以連接到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幫助司機找出適合的路線。你只要輸入目的地的地址,這個儀器就會在螢幕上顯示你目前的位置,還會指示你怎樣到達目的地。這個先進儀器的原理是什麼呢?
目前提供全球定位系統的衛星大約有30個,而每個衛星都會發出信號,顯示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時間,誤差為幾十億分之一秒,非常準確。你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接收器一旦收到幾個衛星的信號之後,就能準確地測出信號從衛星傳到接收器要多少時間,根據這些數據,就可以計算出你所在的位置了。你可以想像這需要多麼複雜的數學計算公式嗎?接收器只要幾秒鐘,就可以計算出你跟三個衛星的距離有多遠,這三個衛星都距離你有上萬公里遠,而每個衛星都以每秒許多公里的速度向不同的方向運行。
20世紀60年代早期,布拉德福德·柏金森博士和伊凡·蓋汀博士發明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這個系統本來只用在軍事之上,後來一般人也可以使用,直到1996年,才被人廣泛應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接收器的確是尖端的電腦科技,但這個系統是不是全宇宙中第一個自動導航系統呢?
[第8頁的圖片鳴謝]
地球:Based on NASA photo
-
-
大自然早就有了!警醒!2010年 | 3月
-
-
大自然早就有了!
「連天上的鸛鳥也清楚知道移棲的時候」。——耶利米書8:7
大約2500多年前,耶利米談到鸛鳥的移棲時說了以上的話。今天,大家仍然對動物移棲的本能感到驚嘆,例如:鮭魚會從幾千公里遠的海洋游回自己原本出生的溪流;研究員曾追蹤一隻在印尼出生的稜皮龜(革龜),發現稜皮龜會游2萬公里(1萬3000英里)移棲到美國俄勒岡州的海岸,令人難以置信。一般來說,稜皮龜還會游回印尼原來出生的地方挖洞下蛋。
候鳥導航的本能已經很令人驚訝,但有些動物更厲害,牠們就算被帶到陌生的地方也懂得怎樣回老家。例如,研究員曾從太平洋中心的小島帶了18隻信天翁,搭飛機到幾千公里之外的不同地方,然後放走牠們,有些信天翁從太平洋的最西邊放走;有些從太平洋的最東邊放走。不到幾個星期,大部分信天翁都飛回原本的家了。
還有,研究員將一些鴿子運送到150多公里(100多英里)之外鴿子沒去過的地方,然後放走牠們,這些鴿子有的被注射了很重的麻醉藥,有的則被關在旋轉的籠子裡。但這些鴿子一出籠子只不過轉了幾個圈,就知道自己在哪裡,然後就朝著老家的方向飛回去!即使研究員讓鴿子戴上霧面的眼鏡,牠們也知道怎樣飛回去。所以,研究員猜想,鴿子可以感應到牠們所接收的重要導航資訊是來自哪個方向的,然後計算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從而知道老家的方向。
在北美很多地方都有帝王蝶,每年帝王蝶都會飛1500多公里(1000多英里)到墨西哥的一個小角落。雖然帝王蝶從沒有到過墨西哥,卻不會迷路,還會飛到牠們曾祖父母以前棲息的樹上。為什麼帝王蝶不會迷路呢?研究員到現在都想不透!
人類發明的自動導航系統只能倚靠衛星來傳送數據。但是很多動物似乎可以用好幾種方法來導航,例如,辨認磁場、看地標和太陽的位置,以及聞特別的氣味,甚至聽聲音來辨認方向。生物學教授詹姆斯·古爾德寫道:「有些動物的生存一定要靠準確的導航系統,而這些動物的導航設備真的太完善了……通常牠們都有好幾種備用的導航系統可以選擇,牠們會看當時的情況,哪一種導航系統可以提供最準確資料,就用那一種。」動物的導航系統實在很先進,研究員想破了頭也不明所以!
-
-
你從大自然學到什麼呢?警醒!2010年 | 3月
-
-
你從大自然學到什麼呢?
「耶和華啊,你所造的多麼豐富!這一切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詩篇104:24
今天,很多人都把生物的設計歸功給「大自然」。例如,2003年3月的《科學美國人》說:「大自然替生物設計了不同的外表[例如皮膚、鱗片、羽毛等],其中變化最多、人也最不了解的就是羽毛。」寫這句話的作者將「設計」羽毛的功勞歸給大自然,雖然他可能認為大自然也許只是一股力量,不過,一股力量可以設計出這麼複雜的東西嗎?
一本詞典說,「設計」的意思是,「根據一個特定的目的或打算來計劃(事情)」。所以,設計師必須要有聰明才智,才可以設計和發明新東西。發明家都有自己的名字,大自然的設計師也有自己的名字,就是耶和華,惟有他「是統治全地的至高者」,他「創造了一切」。(詩篇83:18;啟示錄4:11)
那麼,你從大自然學到什麼呢?大自然為我們上的最重要一課,就是讓我們認識耶和華和他的美好特質,包括他的智慧。「自從創世以來,上帝那些看不見的特質,就是他的永恆力量和神性,都已清楚可見,從他所造的東西就能看出來」。(羅馬書1:20)從大自然中我們學到,上帝的智慧實在比人類高超多了。既然上帝設計的東西比人類發明的東西更好,那麼上帝給我們的勸告也會比「專家」的勸告更高明,這樣推理不是很合理嗎?
上帝給我們的勸告都寫在他的話語聖經裡,在「大自然」中是找不到的,但在聖經裡可以找到很多實用的智慧,提摩太後書3:16告訴我們:「聖經全都是上帝用聖靈啟示的……盡都有益」。
如果你覺得發明家的故事很有趣,那麼你一定更有興趣認識大自然的創造主。你可能很想知道以下問題的答案:「為什麼人要受這麼多痛苦,之後就死去了?這真的是上帝對人類的旨意嗎?如果不是的話,上帝為什麼可以容忍世間有這麼多苦難呢?
不論科學家承認與否,他們都從耶和華的設計學到很多東西,你也可以學到!例如,你可以學到怎樣使婚姻美滿幸福,怎樣成功地教養兒女,也可以知道上帝對地球的旨意,以及其他很多可以使人生更有意義的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辨明聖經的真理》書可以幫助你明白上帝的話語,從中得到許多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