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父與逆子以賽亞的預言光照全人類(上冊)
-
-
第2章
慈父與逆子
1,2.請解釋耶和華怎樣得了逆子。
他像任何慈父一樣,供應兒女生活所需。許多年來,他確保兒女在衣食住各方面都一無所缺。如有必要,他就管教他們,但懲罰不會過重,反倒總是「適度地」施行。(耶利米書30:11)因此,這個慈父一旦出於無奈說了以下的話,我們可以想像他必然十分痛心:「我把孩子撫養成人,他們卻忤逆我。」——以賽亞書1:2下。
2 這節經文所指的逆子是猶大國民,那個傷心的慈父就是耶和華上帝。事情多麼可悲!耶和華撫養猶大國的人,在列國中抬舉他們,後來更通過以西結先知提醒他們說:「我給你穿上繡花衣服和海豹皮鞋,用上等細麻包裹你,又給你披上貴重的衣料。」(以西結書16:10)可是猶大國民對於耶和華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大多沒有表示感激,反倒忤逆不忠。
3.耶和華為什麼呼籲天和地為猶大國的叛逆作證?
3 論到這些逆子,耶和華有理由從起頭就說:「天啊,要聽!地啊,要側耳細聽!因為耶和華說。」(以賽亞書1:2上)許多世紀以前,以色列人受到明確的警告,如果他們忤逆不忠,就要承擔後果。當時,比喻說來,天和地都聽見了。摩西說:「今天我以天地為證告誡你們,在你們過約旦河去佔領的地上,你們必迅速滅亡。」(申命記4:26)在以賽亞的日子,耶和華呼籲看不見的天和看得見的地為猶大國的叛逆作證。
4.耶和華選擇怎樣跟猶大國對證?
4 當時情況非常嚴重,必須大刀闊斧地處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當時情勢惡劣,耶和華還是感人地選擇以慈父的身份,而非僅是個購贖主的身份跟猶大國對證。耶和華實際上懇求他的子民從慈父的觀點看事情,想想慈父為誤入歧途的兒子多麼憂心。箇中苦況或許猶大國裡有些做父母的也曾經歷過,因而會受到這個類比所打動。不管怎樣,耶和華現在要指證猶大國的不是。
牲畜比人還明理
5.跟以色列不同,牛和驢怎樣顯出忠誠?
5 耶和華通過以賽亞說:「牛認識買牠的主人,驢認識主人的飼槽。以色列卻不認識我,我的子民行事沒有悟性。」(以賽亞書1:3)a牛和驢是住在中東的人都熟悉的役畜。猶大國的人不會否認,這些卑微的牲畜也能顯出忠誠,意識到自己屬於某個主人。關於這點,請想像一個聖經學者日落時分在中東一個城市所目睹的現象:「牛群一入城就散開。每頭牛都清楚認識自己的主人,知道回主人家去的路;儘管街道迂迴曲折、狹窄彎曲,牛還是沒有一刻疑惑。同樣,驢徑直走往家門,到『主人的飼槽』去。」
6.猶大國民怎樣行事沒有悟性?
6 在以賽亞的日子,這樣的景象必然司空見慣。由此可見,耶和華的信息重點明確清晰:要是無理性的牲畜也認識自己的主人和飼槽,猶大國民又怎能為自己離棄耶和華這事辯護呢?他們的確「行事沒有悟性」。他們彷彿沒有意識到,他們其實靠著耶和華才得以興旺、才能夠存在。耶和華仍舊把猶大國的人稱為「我的子民」,實在是他慈悲為懷的明證!
7.有些什麼方法可以表明我們感激耶和華的供應?
7 我們千萬不要行事沒有悟性,沒有感激耶和華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才好!我們應該效法詩篇的執筆者大衛,他說:「耶和華啊,我要全心讚頌你,我要宣揚你一切奇妙的作為。」(詩篇9:1)要做到這點,我們就得不斷吸收耶和華的知識,因為聖經說,「認識至聖者就是有悟性」。(箴言9:10)我們要天天沉思耶和華所賜的幸福,這樣,我們感激天父之餘,就不會把他視為理所當然了。(歌羅西書3:15)耶和華說:「人把感謝當做祭牲獻上,就是榮耀我。謹守正道的人,我必讓他得見上帝的拯救。」——詩篇50:23。
大大羞辱「以色列的聖者」
8.以賽亞為什麼把猶大國稱為「常常犯罪的國家」?
8 以賽亞繼續向猶大國發出強烈的譴責:「常常犯罪的國家,罪孽深重的民族,作惡多端的苗裔,腐敗不堪的孩子有禍了!他們離棄了耶和華,藐視以色列的聖者,背棄了他。」(以賽亞書1:4)猶大國惡行累累,以致彷彿受到重擔壓著。在亞伯拉罕的日子,耶和華描述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實在深重」。(創世記18:20)現在猶大國民也處於類似的情況,因為以賽亞說他們「罪孽深重」,還把他們稱為「作惡多端的苗裔,腐敗不堪的孩子」。的確,猶大國的人像作惡犯罪的兒女。他們「背棄了」上帝,或正如《新修訂標準譯本》(英語)所翻一樣,他們跟慈父「完全疏遠」。
9.「以色列的聖者」這個片語有什麼含義?
9 猶大國民偏離正道,顯示他們大大藐視「以色列的聖者」。「以色列的聖者」這個片語在以賽亞書裡出現了25次,它究竟有什麼含義?聖潔就是清潔、純正的意思。耶和華是極為聖潔的。(啟示錄4:8)以色列人每次看見大祭司頭巾上光芒耀眼的金牌,上面刻著「聖潔歸於耶和華」,就會想起上帝是聖潔的。(出埃及記39:30)因此,以賽亞指出耶和華是「以色列的聖者」,是要說明猶大國罪大惡極。的確,這些逆子直接違犯了上帝吩咐他們祖宗的命令:「你們要自潔成聖,因為我是聖潔的。」——利未記11:44。
10.我們怎樣才能避免藐視「以色列的聖者」?
10 今天,基督徒必須竭力避免步猶大國的後塵,以致藐視「以色列的聖者」。他們要效法耶和華的聖潔。(彼得前書1:15,16)他們也要「憎恨惡事」。(詩篇97:10)各種不潔的陋習,例如性不道德、拜偶像、偷竊、醉酒等,都能敗壞基督徒會眾。所以,慣行這些惡事而又不願停止的人,都會被會眾開除。最終,常行不潔而又不肯悔改的人,都不能享受上帝王國政府治下的種種幸福。這一切惡行實在大大羞辱了「以色列的聖者」。——羅馬書1:26,27;哥林多前書5:6-11;6:9,10。
從頭到腳都有病
11,12.(甲)請描述猶大國的惡劣情況。(乙)為什麼我們不應該為猶大國難過?
11 以賽亞接著指出猶大國民病入膏肓的情況,好訴諸他們的理智。以賽亞說:「你們一再悖逆,難道在你們身上,還有哪處可以承受責打嗎?」以賽亞其實在問他們: 「你們還沒有受夠嗎? 為什麼還要叛逆而為自己帶來更大傷害呢?」以賽亞繼續說:「你們的頭已經病重,心也全然衰弱了。你們從腳掌到頭頂,沒有一處是完好的。」(以賽亞書1:5,6上)猶大國正處於可憎、患病的情況,在屬靈上從頭到腳都有病。這個診斷的確可怕!
12 我們應該為猶大國難過嗎?絕不應該!許多世紀以前,整個以色列國已受到充分警告,如果他們忤逆不忠,就必然受罰,其中有話說:「耶和華必用毒瘡打擊你的雙膝雙腿,從腳掌到頭頂,你必無法醫治。」(申命記28:35)比喻說來,猶大國現正因自己的頑梗招致惡果而受苦。要是猶大國民服從耶和華,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13,14.(甲)猶大國受了什麼損傷?(乙)猶大國有沒有因為所受的苦楚而檢討自己的忤逆不忠呢?
13 以賽亞繼續描述猶大國的可悲情況說:「全都是傷口、青腫和新打的鞭痕。傷口的膿還沒有擠乾淨,沒有包紮好,也沒有用油滋潤。」(以賽亞書1:6下)這裡先知提到三類損傷:傷口(割傷的地方,例如被刀劍所傷)、青腫(遭毒打後腫起之處)、新打的鞭痕(新近露出來的潰瘍,看來不能醫治)。所表達的思想是:這個人的身體受到一切可想像的重罰,無一處沒有損傷。的確,猶大國已到了無可救治的地步。
14 猶大國有沒有因為自己的情況可悲而回頭歸向耶和華呢?沒有!猶大國就像箴言29:1所描述的逆子一樣:「人屢受責備仍硬著頸項,必忽然破敗,無法醫治。」這個國家看來已經不能醫治。正如以賽亞所說,猶大國的傷口「沒有擠乾淨,沒有包紮好,也沒有用油滋潤」。b猶大國彷彿一個毒瘡,瘡口露出來而沒有裹好,完全潰爛化膿。
15.我們可以怎樣保護自己不致在屬靈上生病?
15 我們從猶大國學到的教訓是:要提防在屬靈上患病。我們人人都可以在屬靈上生病,像在身體上生病一樣。畢竟,我們有誰不受肉體慾望所誘惑?貪婪和貪圖享樂可以在我們心裡扎根。所以我們必須訓練自己,「惡要痛恨,善要持守」。(羅馬書12:9)我們還要天天培養上帝聖靈的果實。(加拉太書5:22,23)這樣,我們就能避免猶大國的災殃,就是在屬靈上從頭到腳都有病。
地荒涼了
16.(甲)以賽亞怎樣描述猶大土地的情況?(乙)為什麼有些人說這段話可能是在亞哈斯統治期間說的?但我們該怎樣理解這段話?
16 現在以賽亞從醫學上的類比轉而描述猶大土地的情況。他說話的時候,彷彿俯視著歷盡戰火蹂躪的平原:「你們的地荒涼了,城也被焚毀。你們的田地在你們面前被外族人侵吞,被外族人傾覆,就荒涼了。」(以賽亞書1:7)有些學者說,這段話雖然載於以賽亞書的起頭,卻可能是先知在一生的後期才說,也許在邪惡的亞哈斯王在位期間說的。他們認為烏西雅統治期間社會繁榮,情況不可能像以上叫人沮喪的描述那樣。我們確實無法肯定以賽亞書是不是按時間先後次序輯錄而成的。可是以賽亞所說荒涼的事很可能含有預言意味。以賽亞說出以上一段話的時候,很可能採用聖經在其他地方所用的寫作技巧,那就是,為了強調預言必然應驗,把未來的事件說成彷彿已經發生了一樣。——參看啟示錄11:15。
17.為什麼描述猶大國荒涼的預言,不應該令猶大國的人感到意外?
17 不管怎樣,描述猶大國荒涼的預言,不應該令頑梗叛逆的上帝子民感到意外。許多世紀以前,耶和華曾經警告他們,要是他們忤逆不忠,就會有什麼後果。他說:「我要使土地荒涼,連住在那裡的仇敵也必目瞪口呆。我要把你們分散到列國,拔劍追趕你們。你們的土地必荒涼,城鎮必荒廢。」——利未記26:32,33;列王紀上9:6-8。
18-20.以賽亞書1:7,8所說的話在什麼時候應驗?當時耶和華怎樣「留下餘種」?
18 以賽亞書1:7,8所載的話顯然在亞述人入侵期間應驗,當其時以色列被毀滅了,而毀滅和痛苦波及猶大國。(列王紀下17:5,18;18:11,13;歷代志下29:8,9)不過,猶大國並沒有完全消滅。以賽亞說:「錫安城雖然存留下來,卻只像葡萄園裡的棚子,黃瓜田上的看守棚,又像被圍困的城。」——以賽亞書1:8。
19 在一片荒涼中,「錫安城」耶路撒冷存留下來,只是城看來弱不禁風,像葡萄園裡的棚子、黃瓜田上的看守棚。19世紀一個學者沿尼羅河而下,看見類似的棚子,就想起以賽亞的話。他描述這些棚子「不過是擋北風的柵欄」。在猶大國,莊稼一旦收割完畢,人就讓這些棚子傾覆,自行倒塌。在攻無不克的亞述大軍面前,耶路撒冷雖然看來脆弱,卻仍能存留下來。
20 以賽亞在預言的結尾說:「要不是萬軍之主耶和華給我們留下餘種,我們早就像所多瑪、蛾摩拉一樣了。」(以賽亞書1:9)c耶和華最終必向猶大國伸出援手而打擊亞述大軍。猶大國不會像所多瑪和蛾摩拉那樣湮沒,反而會繼續存留。
21.巴比倫毀滅耶路撒冷以後,耶和華為什麼「留下餘種」?
21 一百多年後,猶大國再次受到威脅。猶大國民並沒有從上帝通過亞述所施的管教學到教訓。「他們卻一再取笑上帝的使者,輕看他的話,嘲弄他的先知。」結果,「耶和華向他的子民大發烈怒,[直到]他們無可救藥為止」。(歷代志下36:16)巴比倫的統治者尼布甲尼撒征服了猶大國,這一次卻沒有「像葡萄園裡的棚子」存留下來,連耶路撒冷也被摧毀了。(歷代志下36:17-21)可是,耶和華仍「留下餘種」。猶大國的人雖然被擄去異地七十年,耶和華卻保留這個國族不致斷絕,特別是大衛的家系,好產生應許的彌賽亞。
22,23.在公元1世紀,耶和華為什麼「留下餘種」?
22 在公元1世紀,以色列最後一次以上帝立約子民的身份經歷危難。當時耶穌以應許的彌賽亞身份出現,猶太人卻不接納他;結果,耶和華也不接納他們。(馬太福音21:43;23:37-39;約翰福音1:11)耶和華在地上特別揀選的國家就此完了嗎?不是的。使徒保羅指出,以賽亞書1:9還會有另一次應驗。他引述《七十子譯本》說:「以賽亞先前說過:『要不是萬軍之主耶和華給我們留下苗裔,我們早就像所多瑪、蛾摩拉一樣了。』」——羅馬書9:29。
23 這一次,存留下來的是信從耶穌基督的受膏基督徒。頭一批是相信的猶太人,然後是相信的外邦人。他們構成一個新的以色列,「上帝的以色列」。(加拉太書6:16;羅馬書2:29)這個「苗裔」渡過公元70年臨到猶太制度的毀滅。今天,這個「上帝的以色列」仍在。跟他們在一起的,還有數百萬來自各國的信徒,就是「一大群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所有國族、部族、民族、語言來的」。——啟示錄7:9。
24.所有希望渡過人類最大危難的人,都應該留意什麼事?
24 不久,世界就要面對哈米吉多頓大戰了。(啟示錄16:14,16)儘管這場戰爭比亞述人和巴比倫人入侵猶大國巨大得多,甚至比羅馬人在公元70年毀壞猶地亞的危機還要厲害,卻仍有人存留下來。(啟示錄7:14)可見,我們仔細考慮以賽亞對猶大國所說的一切話,實在至為重要!這些話既使當時忠信的人倖免於難,也能使我們今天相信的人渡過災難。
[腳注]
a 根據這節經文的上下文,「以色列」指兩部族的猶大國。
b 以賽亞的話反映了當時的醫術。聖經學者E.H.普倫普特里指出:「除去膿液的方法,首先是使傷口『癒合』或把膿包『擠壓』,然後像希西家的事例(38章21節),用藥草敷料把傷口『包紮好』,再用潤滑油或軟膏,可能像路加福音10章34節所說的用油和酒,把潰瘍洗乾淨。」
-
-
「我們解決彼此間的問題吧」以賽亞的預言光照全人類(上冊)
-
-
第3章
「我們解決彼此間的問題吧」
1,2.耶和華把耶路撒冷和猶大國的統治者及人民比作什麼?為什麼這個比喻很貼切?
耶路撒冷的居民聽過以賽亞書1:1-9的譴責信息後,很可能想自辯一番。他們無疑會自豪地數說他們獻給耶和華的各樣祭物。可是,耶和華接著在第10至15節的一段話,必然叫他們無地自容。首先,他說:「所多瑪的統治者啊,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話!蛾摩拉的人民啊,你們要側耳聽我們上帝的律法!」——以賽亞書1:10。
2 所多瑪和蛾摩拉這兩座城所以被毀滅,不但是由於城裡的人變態荒淫,也是由於他們冷酷高傲。(創世記18:20,21;19:4,5,23-25;以西結書16:49,50)既然這兩座城是上帝所咒詛的,人民聽見以賽亞的信息竟把他們比作其中的居民,必然大感震驚。a當然,耶和華看見的,是他子民的實況;以賽亞也沒有淡化上帝的信息,只對人民說「順耳的話」。——提摩太後書4:3。
3.耶和華說,對於人民獻上的祭牲,他「已經夠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這樣說?
3 請看看耶和華對他的子民那種流於形式的崇拜有什麼感覺。「耶和華說:『你們獻上許許多多的祭牲,對我有什麼益處呢?公綿羊的全燒祭、肥畜的脂肪,我已經夠了;公牛犢、公綿羊羔、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歡。』」(以賽亞書1:11)他們忘記了,耶和華根本不用依靠他們所獻上的祭牲。(詩篇50:8-13)人向他獻上的一切,沒有一樣是他所缺乏的。因此,假如有人以為自己虛情假意地獻上祭物,就是讓耶和華得著恩惠,那就大錯特錯了。耶和華在這裡說了一句語氣很重的話。「我已經夠了」這句話,也可以翻做「我飽得不想再吃了」或「我感到膩煩了」。人吃得過飽的話,再看見食物就覺得噁心了。你嘗過這種感覺嗎?耶和華對於那些供物也有類似的感覺——簡直令他感到噁心!
4.以賽亞書1:12怎樣揭露人民在耶路撒冷的聖殿所作的崇拜,只是徒具形式罷了?
4 耶和華繼續說:「你們不斷來到我面前,帶著祭牲來踐踏我的院子。是誰要你們這樣做的呢?」(以賽亞書1:12)耶和華的律法不是規定,人要「到[上帝]面前」,也就是到耶路撒冷的聖殿崇拜上帝嗎?(出埃及記34:23,24)是的,但人民到聖殿去,只是形式上奉行純真崇拜,並不是出於純正的動機。在耶和華看來,他們常常來到他的院子,其實跟「踐踏」他的地方無異,最終只是磨損了院子的地面罷了。
5.猶太人奉行哪些崇拜活動?這些活動為什麼成了耶和華的「重擔」?
5 難怪耶和華要用更嚴厲的措辭譴責他們!「不要再帶無用的穀祭來了。你們獻的香,是我所厭惡的。你們就算遵守新月節和安息日的規定,又召開大會,我也覺得厭惡。你們竟一邊舉行莊嚴集會,一邊使用魔法,我實在不能容忍。我實在恨惡你們的新月節和別的節期。這都成了我的重擔,我擔得倦透了。」(以賽亞書1:13,14)獻上穀祭和香、守安息日、舉行莊嚴集會,全都是上帝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所規定的。至於「新月節」,律法只是簡略吩咐人要守這個節,守節的各種習俗是後來才逐漸發展出來的。(民數記10:10;28:11)以色列人把新月節視為每月一次安息的日子,他們在這一天放下工作,聚集起來聆聽先知和祭司的教誨。(列王紀下4:23;以西結書46:3;阿摩司書8:5)遵守節期的規定並沒有什麼不妥。問題是,他們守節,只是為了做給人看。更糟的是,猶太人一邊煞有介事地遵守上帝的律法,一邊卻又使用「魔法」b,行通靈術。因此,在耶和華看來,他們的崇拜活動簡直成了他的「重擔」。
6.從哪方面來說,耶和華感到「倦透」了?
6 可是,耶和華怎麼會感到「倦透」呢?我們知道,他「能力充沛,……既不疲累,也不困乏」。(以賽亞書40:26,28)耶和華這樣說,其實是用生動的比喻說法,讓我們明白他的感受。你嘗過長時間拿著重物的感覺嗎?你會感到倦透,巴不得把那件東西扔在一旁。耶和華對他的子民那些虛偽的崇拜活動,正是有這種感覺。
7.耶和華為什麼不垂聽他子民的禱告?
7 耶和華現在所提到的,是各種崇拜活動中最私人性質的舉動。「你們張手禱告,我必掩眼不看。即使你們多多禱告,我也不聽。你們殺人害命,雙手沾滿鮮血。」(以賽亞書1:15)古人向上帝懇切祈求的時候,往往張開雙手,掌心朝天。在耶和華看來,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他們殺人害命,雙手沾滿鮮血。暴力充斥全地,欺凌弱小的慘劇比比皆是。這些兇惡自私的人竟也向耶和華禱告求福,簡直可恥!難怪耶和華說,他不會聽他們禱告。
8.今天,有名無實的基督教會犯了什麼錯?有些基督徒怎樣陷入類似的情況?
8 在我們的日子,有名無實的基督教會不斷重複獻上內容空泛的禱告,又從事各樣的宗教「善工」,卻得不到上帝的悅納。(馬太福音7:21-23)我們提防陷入同樣的不良屬靈情況中,實在十分重要。有時候,耽於嚴重過犯的基督徒可能有錯誤的想法,以為只要一方面隱瞞自己的惡行,另一方面熱心參與基督徒會眾的活動,就能或多或少靠著善行將功贖罪。可是,表面上的虔誠並不能取悅耶和華。正如以賽亞在下一節經文指出,只有一個方法能治好屬靈的疾病。
屬靈疾病的救藥
9,10.在崇拜耶和華方面,潔淨有多重要?
9 現在,充滿憐恤之心的耶和華上帝改變了語氣,用親切柔和的聲調說:「你們要洗淨自己,也要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不要再作惡。要學習行善,尋求公正,叫壓迫人的改過,為孤兒斷案,替寡婦伸冤。」(以賽亞書1:16,17)經文列舉了九條誡命,頭四條是比較消極的,全都涉及除掉惡事;最後五條卻牽涉積極的行動,人照著行就可以得到耶和華所賜的福。
10 洗濯和潔淨向來是純真崇拜的重要一環。(出埃及記19:10,11;30:20;哥林多後書7:1)可是,耶和華所要求的潔淨,是更高層次的,達到崇拜他的人的內心。道德和靈性上的潔淨是最重要的;耶和華在這裡所說的,就是這種潔淨。第16節的頭兩條誡命並不是重複的。一位希伯來語語法學家指出,首先提到的「洗淨自己」,指的是開始洗濯;接著的「自潔」,指的是洗淨後保持潔淨。
11.我們要跟罪惡對抗,就應該怎樣做?什麼事我們千萬不該做?
11 我們沒有什麼事能瞞過耶和華。(約伯記34:22;箴言15:3;希伯來書4:13)所以,他吩咐人要「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意思很清楚,就是要人不再做壞事。我們也不該試圖隱瞞嚴重的罪過,因為這樣做本身就是罪。箴言28:13提醒我們:「遮掩自己過犯的人,必不亨通;承認並離棄過犯的,必蒙慈悲。」
12.(甲)「學習行善」為什麼十分重要?(乙)有關「尋求公正」和「叫壓迫人的改過」這兩項訓示,長老可以怎樣具體實行?
12 耶和華在以賽亞書1章17節吩咐人要有積極的行動,我們從中也學到很多東西。請留意,他不僅是說我們要「行善」,而是要「學習行善」。人必須親自研讀上帝的話語,才能夠了解什麼是上帝眼中看為對的事,並且渴望照著行。另一方面,耶和華也不僅是說我們要「伸張公正」,而是要「尋求公正」。經驗豐富的長老在處理棘手的問題時,也要仔細查考上帝的話語,才能處事公正。此外,正如耶和華接著吩咐,他們也要「叫壓迫人的改過」。今天,這幾項訓示對基督徒牧人十分重要,因為他們都希望能保護羊群不受「兇暴的狼」所傷害。——使徒行傳20:28-30。
13.今天,我們可以怎樣遵守上帝的誡命,善待孤兒和寡婦?
13 最後兩條誡命跟孤兒寡婦有關,他們是上帝子民中較容易被傷害的一群。世人往往喜歡剝削他們,上帝的子民當中卻千萬不可有這樣的事。世人剝削孤兒,又腐化他們,仁愛的長老卻在會眾當中為他們「斷案」,使他們能受到公正的待遇,得到保護。長老也為寡婦「伸冤」。譯成「伸冤」的希伯來詞語,也有「據理力爭」的意思。事實上,所有基督徒也渴望幫助他們當中貧困的人,使他們得著庇護、安慰和公正的待遇,因為他們是耶和華所珍視的。——彌迦書6:8;雅各書1:27。
14.以賽亞書1:16,17表達了什麼積極的信息?
14 耶和華通過這九條誡命,提出了多麼有力而又積極的信息!沉淪惡事的人往往以為,他們根本無力離惡向善。這種想法不僅叫人灰心,更是不正確的。耶和華自己知道,也想讓我們知道,罪人只要得到他的幫助,就都能夠停止作惡,回頭行善。
基於憐恤的公正要求
15.「我們解決彼此間的問題吧」這句話,往往怎樣被誤解?這句話其實是什麼意思?
15 耶和華現在用更溫和憐恤的聲調說話。「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解決彼此間的問題吧。你們的罪雖然深如朱紅,也能潔白如雪;雖然紅如赤布,也能白如羊毛。』」(以賽亞書1:18)這節發人深省的經文中開頭的一句話,往往被人誤解。比如說,有些譯本把這句話譯成「我們彼此辯論」,彷彿雙方都要讓步才能達成協議似的。實情並不是這樣!耶和華根本沒有做錯什麼,他對虛偽悖逆的以色列人可算是仁至義盡了。(申命記32:4,5)這節經文所談到的,不是平等的雙方互相駁斥,而是一場確立公正的審訊,情形就像耶和華要求以色列出庭受審一樣。
16,17.我們怎麼知道耶和華連嚴重的罪也樂於寬恕?
16 這件事聽起來可能有點可怕,但別忘記耶和華是最富於慈悲和憐恤的法官。沒有誰比他更樂於寬恕人。(詩篇86:5)惟獨他才能夠把以色列「深如朱紅」的罪洗淨,變得「潔白如雪」。人無論怎樣努力,無論怎樣常常行善、獻祭、祈禱,都不能除去罪的污點。惟獨靠著耶和華的寬恕,罪才得以洗淨。人要符合上帝所定的條件,例如衷誠悔改,才可以蒙他寬恕。
17 這個道理實在十分重要,因此耶和華用另一番富於詩意的措辭複述一遍:「紅如赤布」的罪也會變得白如新剪的純白羊毛。耶和華想讓我們知道,他只要看出我們真心悔改,就算我們所犯的是非常嚴重的罪,他也樂於寬恕。誰要是覺得這件事難以置信,不妨想想瑪拿西的事例。他多年來犯了無數令人髮指的罪行。可是,他後來悔改,上帝就寬恕他。(歷代志下33:9-16)耶和華想讓我們所有人,包括犯了大罪的人知道,現在還不是太遲,仍舊可以跟他「解決彼此間的問題」。
18.耶和華給悖逆他的子民什麼選擇?
18 耶和華提醒他的子民,他們必須作出抉擇。「你們要是甘心聽從,就必得吃地上的美物。可是,你們要是不聽從,反而悖逆,就必被刀劍吞滅。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以賽亞書1:19,20)耶和華在這裡強調人應該有什麼態度,並且用意象鮮明的修辭手法,突出信息的重點。猶大國的人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能吃飽,要麼被吞滅。假如他們甘心樂意聽從耶和華的吩咐,就能吃土地出產的美物。可是,假如他們繼續悖逆下去,不肯改過,他們就會被敵人的刀劍所吞滅!真難想像竟有人寧願被敵人的刀劍傷害,也不願意接受敏於寬恕的上帝的慈悲和厚恩。無論如何,正如以賽亞在下一節經文透露,這正是耶路撒冷居民的選擇。
蒙愛之城的輓歌
19,20.(甲)耶和華怎樣表達自己被背叛的感受?(乙)耶路撒冷怎樣一度「有正義住在其中」?
19 我們可以從以賽亞書1:21-23,看出耶路撒冷到底有多邪惡。現在,以賽亞得到聖靈啟示,開始寫下一首輓歌:「唉!忠信的城怎麼竟變成妓女!以往這城充滿公正,有正義住在其中,現在竟住滿了殺人兇手。」——以賽亞書1:21。
20 耶路撒冷城竟淪落到這個地步!本來忠於丈夫的妻子,現在卻淪為妓女。還有什麼措辭更能表達耶和華對於被背叛的失望感受呢?這座城一度「有正義住在其中」。這是指什麼時候呢?在亞伯拉罕的時代,即以色列立國以前,這座城稱為撒冷城。當時,統治這城的人既是君王,也是祭司。他名叫麥基洗德,意思是「正義的王」;這顯然是個很貼切的名字。(希伯來書7:2;創世記14:18-20)麥基洗德後大約一千年,耶路撒冷的地位在大衛王和所羅門王治下達到頂峰。「有正義住在其中」這句話,特別指這座城受賢君統治的時代。這些君王都遵行耶和華的道,為人民樹立典範。可是,到了以賽亞的日子,這些時代只存在於久遠的記憶中。
21,22.浮渣和稀釋的麥酒有什麼寓意?為什麼這樣形容猶大的領袖很貼切?
21 問題看來主要出在人民的領袖身上。以賽亞繼續寫他的輓歌:「你的銀子成了浮渣,你的麥酒用水稀釋了。你的領袖頑梗,與盜賊為伍。他們全都貪圖賄賂,苛索禮物。他們不為孤兒斷案,也不受理寡婦的訴訟。」(以賽亞書1:22,23)經文接連描寫的兩個鮮明意象,令讀者很容易聯想到這句話的寓意。銀匠把銀熔化後,就從熔爐把浮渣撇去扔掉。以色列人的領袖和審判官都是渣滓,不是銀子。他們全都該被丟棄。他們又像加入水後淡而無味的麥酒,沒有什麼用處。這樣的飲料,還是倒進溝渠裡好!
22 第23節的內容表明,這樣形容人民的領袖實在沒有錯。摩西律法使上帝的子民有更高尚的情操,令他們跟列國的人截然不同。例如,律法規定人要保護孤兒寡婦。(出埃及記22:22-24)可是,在以賽亞的日子,孤兒很難得到公正的待遇。至於寡婦,連肯聽她訴冤的人也沒有,更不要說有人會為她討回公道了。這些審判官和領袖終日只為私利勞碌。他們向人索賄,強要人送禮,又跟盜賊朋比為奸,包庇罪犯,任憑受害人吃苦。更糟的是,他們都是「頑梗」的人,怙惡不悛。這是多麼可悲的情況!
耶和華精煉他的子民
23.耶和華對他的仇敵有什麼感覺?
23 耶和華不會一直容忍這些濫權的事。以賽亞繼續說:「因此,上主、以色列的大能者、萬軍之主耶和華說:『看哪!我要除掉仇敵,向敵人施行報應。』」(以賽亞書1:24)這段話用了三個頭銜來稱呼耶和華,強調他擁有正當的權柄和大能大力。「看哪!」這一聲呼喊,看來顯示耶和華固然待人憐憫,現在卻決心照著自己的義憤採取行動。他這樣做當然大有道理。
24.耶和華定意要他的子民受到怎樣的精煉?
24 耶和華的子民所做的事,使他們淪為上帝的敵人。他們遭受上帝的報應是應該的。耶和華會把他們「除掉」。可是,這族歸他名下的人會被徹底消滅嗎?不會,因為耶和華接著說:「我必伸手,轉而攻擊你,又要熔掉你的浮渣,像用鹼煉淨金屬一樣,除去你的一切雜質。」(以賽亞書1:25)c耶和華用精煉金屬的過程來做比喻。古時的人精煉貴重金屬,往往加入鹼來把浮渣除去。類似的是,在耶和華看來,他的子民還沒有達到極端邪惡的地步,他會「適度地懲戒」他們。他只會除去他們當中的「雜質」,就是那些頑梗地不願學習正道,不願服從上帝的不良分子。(耶利米書46:28)以賽亞有幸把這幾句話寫下來,作為預先記下的歷史。
25.(甲)在公元前607年,耶和華怎樣精煉他的子民?(乙)到了現代,耶和華在什麼時候精煉他的子民?
25 耶和華後來確實精煉他的子民,除掉他們當中的浮渣,就是腐敗的領袖和其他悖逆的人。公元前607年,也就是以賽亞之後很多年,耶路撒冷被摧毀,城裡的居民被擄走,在巴比倫做俘虜70年。這件事跟上帝後來所採取的另一個行動類似。瑪拉基書3:1-5的預言寫於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之後很久;按照瑪拉基的預言,上帝將會再次精煉他的子民。那時候,耶和華上帝會進入他的屬靈聖殿,跟他一同進去的,是「立約使者」耶穌基督。這件事看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發生。當時,耶和華察驗所有自稱基督徒的人,看看誰是真正的基督徒。結果怎樣呢?
26-28.(甲)以賽亞書1:26初次應驗時,有什麼事發生?(乙)這個預言怎樣在我們的時代應驗?(丙)今天身為長老的人可以怎樣從這個預言獲益?
26 耶和華提出答案:「我要為你再立審判官,像起初一樣;也要為你再立策士,像當初一般。以後,你必稱為正義之城、忠信之邑。錫安必因公正得蒙救贖,歸回這城的人也因正義得蒙救贖。」(以賽亞書1:26,27)古代的耶路撒冷經歷預言的初次應驗。在公元前537年,被擄的人重返他們這個心愛的城市後,城裡又再像以往一樣,有忠於職守的審判官和策士為人民服務。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祭司耶書亞、抄經士以斯拉和省長所羅巴伯各盡其職,指導返回故土的忠心遺民遵行上帝的道。在20世紀,預言有一次更重要的應驗。
27 在1919年,耶和華的現代子民熬過了試煉的時期。他們得以擺脫屬靈的捆綁,不再受偽宗教世界帝國大巴比倫所奴役。從那時候開始,剩餘的受膏分子跟各教會的教士之間,有越來越明顯的差別。上帝再次賜福給他的子民,為他們「再立審判官」和「策士」,就是一些忠信的男子。他們本著上帝的話語勸導上帝的子民,而不是按照世人的傳統思想。今天,在數目日減的「小群羊」和數以百萬計不斷增加的「另外的綿羊」當中,有成千上萬的男子負起這些職責。——路加福音12:32;約翰福音10:16;以賽亞書32:1,2;60:17;61:3,4。
28 長老應該留意,有時候他們在會眾裡確實要像「審判官」一樣,保持會眾在道德和靈性方面的潔淨,糾正犯過的人。他們在處事方面力求跟上帝的方式一致,仿效上帝以慈悲待人,並且培養平衡合理的公正感。在很多事上,他們所充當的其實是「策士」的角色。當然,他們不會像主子或暴君那樣指揮別人,倒會謹言慎行,避免令人以為他們在「轄制身為上帝產業的人」。——彼得前書5:3。
29,30.(甲)耶和華宣告,不肯從精煉過程獲益的人會有什麼下場?(乙)人怎樣由於樹木和園子感到「羞恥」?
29 以賽亞在預言裡提到的「浮渣」又會有什麼結局呢?那些不肯從上帝的精煉過程獲益的人,會有什麼下場呢?以賽亞繼續說:「悖逆和犯罪的必同時滅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被滅絕。你們從前所喜愛的大樹,必使他們感到羞恥;你們從前所揀選的園子,也必使你們慚愧。」(以賽亞書1:28,29)人要是頑梗悖逆而得罪耶和華,又不理會先知的警告,最終都要「滅亡」,遭受「滅絕」。公元前607年,這件事果然發生。另一方面,經文提到的樹和園子又是指什麼呢?
30 猶大國的人總是沉溺於偶像崇拜。他們的卑下崇拜習俗往往離不開樹木、園子或樹叢。例如,崇拜巴力和他的妻子亞斯他祿的人相信,這兩個神每逢旱季都會陷於死亡,被埋葬起來。他們的崇拜者聚集在樹叢中或園子裡,在所謂的「神樹」下舉行變態淫蕩的儀式,以求喚醒他們,使他們起來交合,好為大地帶來生機。到後來天降甘霖,大地生機再現,假神自然大受讚頌,拜假神的人也就更深信自己的信仰了。可是,耶和華使這些悖逆的偶像崇拜者滅亡的時候,沒有任何偶像假神能夠保護他們。悖逆的人都會因這些毫無用處的樹木和園子感到「羞恥」。
31.拜偶像的人要承受比蒙羞更糟的什麼惡果?
31 猶大國的人耽於偶像崇拜,他們要承受的惡果並不是蒙羞那麼簡單。耶和華現在開始描寫另一個意象,把拜偶像的人比作樹木。「你將成為枝葉枯萎的大樹,無水的園子。」(以賽亞書1:30)在炎熱乾燥的中東地區,這是個很貼切的比喻。如果水源不足,沒有樹木或園子能長青不死。枯乾的樹木特別容易著火,因此第31節的比喻是順理成章的。
32.(甲)經文第31節的「強人」指哪些人?(乙)這樣的人成為像「麻屑」一樣是什麼意思?什麼「火花」會把他點著?結果怎樣?
32 「強人也必像麻屑,他所做的必如火花,都要同時燃燒,無人熄滅。」(以賽亞書1:31)「強人」指哪些人呢?在希伯來語裡,這個詞含有強壯和富有的意思,很可能指那些追隨假神而生活富足、自信自恃的人。以賽亞的日子跟我們這時代一樣,有不少人跟耶和華作對,反對上帝的純真崇拜。有些人更看來事事順利。可是,耶和華警告這些人,他們最終會像「麻屑」一樣。麻屑是用亞麻編成的粗線,乾燥易斷,一遇火就斷開。(士師記16:8,9)人無論是崇拜自己的偶像神祇、財富,還是耶和華以外的任何對象,這些事都不過像火焰迸發的「火花」。在無人能撲滅的大火中,火花和麻屑最終會燒盡熄滅。耶和華的判決是完全正確的,宇宙裡沒有任何權威能夠推翻。
33.(甲)上帝為將臨的判決發出警告,怎樣同時顯示他的慈悲?(乙)耶和華現在讓世人有機會怎樣做?這件事怎樣影響我們每個人?
33 最後的一番話所表達的信息,跟第18節所表達的慈悲和寬恕,有沒有任何衝突呢?絕對沒有。耶和華要人記下警告的信息,又差他的僕人宣告出來,正是由於他慈悲為懷的緣故。他根本「不願有一個人被毀滅,只願人人最終都悔改」。(彼得後書3:9)今天每個真基督徒都享有殊榮,向世人宣講耶和華的警告信息,好叫願意悔改的人得蒙上帝的仁厚寬恕,能夠永遠活下去。耶和華給世人機會,讓他們有充分時間跟他「解決彼此間的問題」,實在十分仁慈!
[腳注]
a 根據猶太人的古老傳說,邪惡的瑪拿西王下令用鋸刑處決以賽亞。(參看希伯來書11:37。)有文獻說,敵人為了把以賽亞判處死刑,於是派假先知來控告他,罪名是:「這人曾經把耶路撒冷比做所多瑪,又宣稱猶大國和耶路撒冷的領袖都是蛾摩拉人。」
b 譯成「魔法」的希伯來詞語,也可以譯做「有害的事」、「靈異的事」或「錯謬的事」。按照《舊約神學詞典》(英語),希伯來先知用這個詞是要譴責「濫用法力的邪惡行徑」。
c 「我必伸手,轉而攻擊你」這句話表明,耶和華不會再支持他的子民,倒要懲戒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