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濟行動反映基督徒的愛心
使徒彼得敦促基督徒同工要「對整個弟兄團體有愛心」。(彼得前書2:17,《新世》)這種愛心能夠越過種族、社會和國家疆界的藩籬,將人類連結起來,成為一個真正的弟兄團體。在早期基督徒當中,有一次有些人在物質方面有所匱乏,許多基督徒便在愛心驅使下將捐獻交給使徒,由他們轉送給那些有匱乏的人。聖經記載說,他們「凡物公用」。——使徒行傳2:41-45;4:32。
1991年底,耶和華見證人的治理機構向西歐多個分社發出呼籲,請他們供應糧食和衣物給住在東歐及前蘇聯地區的貧乏弟兄。耶和華見證人在這件事上所表現的愛心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在以下發表一系列來自幾個有關分社的報導。
瑞典
1991年12月5日,社方寄出一封信給瑞典全國的348群會眾,向他們陳明這項需要。弟兄姊妹立刻作出響應。僅在幾天之內,第一輛雙輪拖車便載了15噸麵粉、食油、罐頭牛肉、奶粉等物品,啟程前往俄羅斯的聖彼得堡。當地的見證人卸下了750袋賑濟物資後,便迅速分配給那些有匱乏的人。稍後,另外兩輛雙輪拖車將糧食運往俄羅斯。瑞典運出的賑濟物資共計超過51.5噸。
令人鼓舞的是,弟兄姊妹在捐出衣服鞋襪方面十分踴躍。一袋袋衣物不多久便在王國聚會所裡堆積起來。不少基督徒捐出自己的衣服。其他的則捐出新衣物。一位弟兄買了五套衣服,感覺詫異的店主知道弟兄買這些衣物的真正用途後,他也慷慨捐出五套。另一位弟兄買了一盒襪子、手套和圍巾;弟兄向店主人道出自己的用意後,店主人以兩套衣服的價錢將30套新衣服賣給他。一間體育用品店的店主則捐出100雙新鞋和靴子。
這些物品全都被送到分社,加以分類、重新包裝及裝箱。運來的衣物佔去了分社的大部分地方——事實上要用上40輛雙輪拖車!許多弟兄姊妹在分社工作幾個星期,將衣物分為男用的、女用的、孩童用的,然後裝箱。弟兄用十五輛雙輪拖車將衣物安全運抵俄羅斯、烏克蘭和愛沙尼亞。
一位弟兄曾替社方駕駛貨車,八次運送物資前往以前的蘇聯。他說:「我們抵達目的地時,弟兄給我們的熱烈歡迎是個莫大的獎賞。他們和我們擁抱親嘴。雖然他們在物質方面十分缺乏,但在基督徒的慷慨方面,他們卻給我們上了優良的一課。」
芬蘭
儘管芬蘭經歷嚴重的經濟衰退、失業問題蔓延全國,而且還有種種經濟難題,可是,為數約1萬8000的芬蘭弟兄卻作出無與倫比的積極響應。他們捐出逾58噸的糧食,合共4850箱,送往聖彼得堡、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加里寧格勒去。此外,他們還用衣服填滿貨車中12立方米的空間。芬蘭弟兄更捐出25輛二手汽車和客貨車供他們在王國工作上使用。
一些糧食箱送到聖彼得堡區斯蘭齊一群只有14個傳道員的會眾手裡。當地的弟兄姊妹寫了一封信表達他們的深切體會。「我們會眾裡有十位年長的姊妹。我們當中不少人由於患重病而無法站立數小時輪候食物。然而,我們的天父卻沒有使我們在這些艱難的日子感到灰心失望,相反,他以喜樂滿足我們的心。我們合共主持43個聖經研究。」聖彼得堡一位姊妹拿到自己的賑濟包裹時,感動得哭了兩個小時才把包裹打開。
丹麥
在這個位於波羅的海門檻的小國,1萬6000位齊心協力的耶和華見證人以19輛貨車運送賑濟物資給烏克蘭的弟兄。這些物品包括4200箱共重64噸的食物、4600箱質料上乘的衣服、2269雙新鞋。德國一位弟兄借出五輛貨車供社方使用,後來他將這些貨車捐贈給烏克蘭的弟兄。回程時,其中一位駕車的弟兄說:「我們發覺自己帶回來的比帶去的還要多。烏克蘭弟兄所表現的愛心和犧牲精神大大強化了我們的信心。」
在通往前蘇聯的路上,由於不時有盜賊出沒,駕車的弟兄必須格外留神。例如,一輛從丹麥開出的貨車駛經的路線,幾日前才發生了一宗搶劫案。那日,一個賑濟組織的車隊駛經該處,匪徒使用直升機和衝鋒槍將五輛載滿糧食的貨車截停。他們搶走五輛貨車,將司機棄在路旁。儘管危險重重,丹麥弟兄送來的物資均全部安全抵達目的地。他們回家時,當地的弟兄姊妹很吃力地用英文寫了以下幾句話,請駕車的弟兄帶回去:「親愛的丹麥弟兄姊妹:我們收到了你們的援助,耶和華必定會獎賞你們。」
荷蘭
荷蘭分社送出52噸糧食,包括2600個糧食包裹。他們分開兩次將救濟品送往烏克蘭。每次用六輛貨車將糧食送到目的地,然後把貨車留下在當地,因為這些貨車是德國弟兄捐出作推廣東歐王國工作之用的。烏克蘭的弟兄將大部分糧食運到莫斯科、西伯利亞及其他需要更殷的地方。此外,荷蘭弟兄更捐出佔736立方米的衣服和鞋子。一隊由11輛貨車組成的車隊,在一輛私家車護送下將這些物資運到烏克蘭的利維夫。
經過一段很長的路程,車隊越過德國和波蘭,順利駛過烏克蘭的關卡,於凌晨3時抵達利維夫的市郊。駕車的弟兄報導說:「我們到達不久便有140位弟兄前來卸下貨物。工作開始前,這些謙卑的弟兄一起向耶和華禱告,表明他們全心信賴耶和華。工作完畢,他們再次聚集起來,禱告感謝耶和華。雖然當地弟兄生活清貧,他們卻表現好客的精神,殷勤接待我們,然後護送我們到大路上。他們在路邊作了一個禱告才跟我們分手。
「在悠長的歸家途中,有許多事情值得我們回味——德國和波蘭弟兄的好客;利維夫弟兄的接待;他們的堅強信心和誠懇態度;他們雖然貧乏,卻在供應我們食宿方面表現慷慨好客的精神;他們團結親愛;還有他們的感恩之心。我們也想起自己國內慷慨解囊的弟兄姊妹。」
瑞士
瑞士分社在報告的開首引用雅各書2:15,16的話:「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然後說:「耶和華見證人的治理機構呼籲我們對有匱乏的弟兄提供物質援助,我們立即想起了這節經文。
「霎時間,人人都忙起來!僅在兩日之內,三輛貨車將600個包裹,共12噸的糧食,運往烏克蘭。德國弟兄捐出三輛貨車供當地工作之用。聽到全部物資安全抵達烏克蘭的消息使這裡的弟兄感到歡欣鼓舞。與此同時,會眾收集了許多衣物,很快我們的分社便堆滿了紙盒、衣箱和袋子!在給孩子的衣物中也包括一些瑞士兒童送出的玩具,他們要把這些玩具送給那些住在遙遠北方、互不相識的朋友。他們還在每層衣服之間放了不少巧克力。」
瑞士分社是如何把這些物品全部運送出去的呢?報告說:「法國分社給我們一臂之助,他們借出兩部雙輪拖車和差派四位司機協助我們。此外,我們動用了一輛分社的貨車和四輛屬於本地弟兄的貨車,才能將72噸物資運到烏克蘭去。」這支長150米的車隊安全抵達利維夫的起卸站。約有一百名當地弟兄已在那裡等候卸下車上的貨物。駕車的弟兄報導,語言隔閡並沒有對他們造成障礙,因為他們各人的臉上均流露出深深的體會。
奧地利
奧地利的弟兄將48.5噸糧食、5114箱衣服、6700雙鞋子運往烏克蘭的利維夫和烏日哥羅德。他們也運送7噸糧食、1418箱衣服、465雙鞋子給貝爾格萊德、莫斯塔爾、奧西耶克、薩拉熱窩及前南斯拉夫的薩格勒布。分社報導說:「我們的物資載滿了12輛雙輪拖車,走了3萬4000公里。這件運輸工作主要由一位弟兄和他那從事貨運生意的兒子處理。」
至於弟兄姊妹捐出的衣服,這項報導接著說:「我們以一個大會堂作為衣物收集站。一輛復一輛的貨車源源不絕地將物品送來,直至容納不了為止。情況就如摩西日子一樣,我們要吩咐弟兄姊妹不要再帶東西來,他們才停止這樣行。(出埃及記36:6)甚至有些不是耶和華見證人的人也慷慨解囊。正如他們說:『因為我們將錢交給你們,我們才能確知有需要的人會獲得這些幫助。』同時,我們也從一些世俗公司免費獲得許多需用的空箱。」那些負責將物品分類和包裝的弟兄姊妹,他們的年齡從9歲到80歲不等。他們甚至設法為每套衣服配上合適的襯衫和領帶。
報導說:「在運送各種賑濟物資方面,奧地利政府和邊界官員給我們很大的幫忙。他們簽發了一切必需文件,使我們得以順利運送這些物品。」
意大利
羅馬的弟兄姊妹用兩列大貨車隊伍,越過奧地利、捷克、波蘭,將188噸糧食運到前蘇聯去。每列隊伍包括六名司機、一名機械人員、一名電器技術人員、一名傳譯員、一名運輸商、一名廚子、一名醫生、一名駕駛吉普車的領隊,還有一名駕駛露營車的弟兄。
分社向七個供應商購買糧食。分社報導說:「供應商獲悉我們這項行動的原因時,他們當中有些也想參與。世俗供應商捐出數百公斤粉麵、米及包裝用的盒子。其他的則給貨車送上雪地輪胎,或捐款資助。
「意大利的弟兄很賞識這個幫助弟兄姊妹的好機會。孩童在捐獻方面也不甘後人。一名五歲大的孩子寄來小量捐款,他希望能夠買到『一罐像天一樣高的金槍魚給俄羅斯的弟兄姊妹』。一個女孩子由於成績優異獲祖父母賞了一些金錢,她本想用這些錢買份禮物給父母。『可是,』正如她寫道,『我知道有這麼多弟兄姊妹不像我一樣有這麼多好東西吃,我想我能給爸媽的最好禮物莫過於幫助這些弟兄姊妹。』她把一筆數目不少的捐款放進捐款箱裡。她說:『我希望自己能夠保持優異成績,這樣我便可以多捐點錢給弟兄姊妹了。』」分社的報告在結論中提及,烏克蘭弟兄那溫暖、充滿感激之心的來信,意大利弟兄所講出的深懷體會的話,和他們在準備及運送這些供應品時所獲得的經驗;這一切一切不但感人而富於鼓勵,並且具有使人團結的力量。
預備食物供應成千上萬的代表
耶和華見證人在前蘇聯的第一個國際大會於1992年6月28-30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基洛夫運動場舉行。這個成為耶和華見證人歷史里程碑的大會,主題是「散布亮光者」。出席大會的代表來自28個國家,人數超過4萬6200人。大會給他們另一個「對整個弟兄團體」表現愛心的機會。——彼得前書2:17,《新世》。
丹麥、芬蘭、瑞典及其他西歐國家運來數以噸計的糧食,免費供應成千上萬來自前蘇聯的大會代表在大會期間享用。大會結束後,他們人人都獲得一份糧食包,使他們在回家途中有東西可吃。
從這些報導我們可以看出,這並非單方面的施予——西方見證人給予東歐見證人。相反,他們所作的施予是雙方面的。西方見證人向東歐見證人提供糧食和衣物,東歐見證人則報以充滿愛心和鼓勵的言詞,以及許多能夠強化信心的經驗。這些經驗充分反映出,成千上萬的耶和華敬拜者在數十年壓迫和困苦之下所表現的堅忍和忠心。因此,無論西方見證人抑或東歐見證人,他們均體驗到耶穌的話的確所言不虛:「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
[第21頁的圖片或圖解]
1.來自芬蘭: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愛沙尼亞的塔林及塔爾圖;拉脫維亞的里加;立陶宛的維爾紐斯及考納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卡雷利的彼得羅扎沃茨克
2.來自荷蘭:烏克蘭的利維夫
3.來自瑞典:俄羅斯的聖彼得堡;烏克蘭的利維夫;俄羅斯的涅溫諾梅斯克
4.來自丹麥:俄羅斯的聖彼得堡;烏克蘭的利維夫
5.來自奧地利:烏克蘭的利維夫;(前南斯拉夫)薩格勒布的貝爾格萊德、莫斯塔爾、奧西耶克、薩拉熱窩
6.來自瑞士:烏克蘭的利維夫
7.來自意大利:烏克蘭的利維夫
[第23頁的圖片]
堆在瑞典分社的一箱箱衣服
收集賑濟物資
賑濟包裹內的各種食物
來自丹麥的薰豬肉和火腿
11輛貨車和一輛私家車組成的車隊
奧地利分社收到的包裹和衣箱
在烏克蘭的利維夫卸下賑濟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