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文章序言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
多個世紀以來,為祈求和平而作的禱告不下千百萬次之多,
也許其中最異乎尋常的毋過於1986年在意大利阿西西所作的。
事情究竟怎樣?那次集會具有重大意義嗎?隸屬那些宗教的人士有予以聽從,並且在行動上與所作的禱告一致嗎?上帝有垂聽嗎?
《儆醒!》雜誌駐意大利通訊員在以下幾篇文章中分析這些問題。
-
-
祈求和平——誰聽他們的禱告?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
祈求和平——誰聽他們的禱告?
那個穿著盛服、戴著羽毛頭飾的美洲印第安人與希臘正教的教士在同一講壇上做些什麼?佛教的達賴喇嘛為什麼坐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旁邊?猶太教律法師與俄國正教會的大主教有什麼共通之處?天主教會的教皇若望保祿二世為什麼要主持這樣的一個集會?
不久之前,教皇與其他主流宗教的領袖們在同一講壇上禱告會被認為是無法想像的事。可是,在1986年後期,教皇卻在意大利的阿西西市與其他宗教一起舉行「祈求世界和平日」的儀式。這次集會由教皇舉辦,目的是要響應聯合國把1986年定為國際和平年一事。
在阿西西,各宗教逐一念出各種各色的和平禱告。但誰在聆聽呢?基督教國的三位一體之神?抑或猶太教的上帝?回教的真主?精靈崇拜者的偉大拇指和雷神?諸神之中有任何一個聆聽那些禱告嗎?自阿西西集會舉行以來,現已過了不少時日,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經過如何
各宗教領袖在10月27日所作的禱告是在意大利中部阿西西市舉行的國際和平祈禱日的高潮。會場設立一個巨大的講台,以14種文字寫成的「和平」一詞為背景。座位安排成寬廣的半圓形,教皇坐在中央,60多個主流宗教的領袖們輪流在講壇禱告。電視攝影機在現場直播儀式的舉行,據說全世界有5億人觀看電視播出。
首先作禱告的是佛教徒,他們祈求「無限的歡喜和快樂」。然後是印度教徒懇求「和平臨到眾生」。回教徒禱告說:「讚美真神,宇宙之主。」
非洲的精靈崇拜者懇求「賜我們和平。」美洲印第安人邊吸著和平煙斗邊說:「我們將煙斗獻給偉大的靈、大地之母。」猶太人則說:「求賜地上和平。」
天主教徒、聖公會教徒、路德會教徒和希臘正教的代表們均禱告說:「讓我們和平團結地懇求我們的主上帝。」錫克教徒、祆教徒、神道教徒和耆那教徒也祈求世界和平。
受人重視的場合
報章的評論是,世界各宗教高層教士集合在同一地方禱告,這樣的場合還是初次。由於這緣故,集會被譽為「歷史性的場合」。
有些人認為這是聖經預言的應驗。因為阿西西位於山上,他們認為這便是彌迦書4章1、2節所說的象徵性的山。有一項報告聲稱阿西西的集會乃是彌迦先知在2,700年前所預言的盛事:「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說:『來罷!我們登耶和華的山……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
有一本雜誌(Il Sabato)熱心地說:「自巴別塔的事件以來,這樣的事還是初次發生。當時由於世人希望到達天上,結果被分散各地。今日人們卻團結起來,奉宗教感情之名公開祈求上帝的恩賜——和平。」
引起的嚴重問題
集會的場合無疑相當壯觀。可是,它引起幾個適切的問題:《民族日報》問道:「集會的信息有達成它的目的嗎?它有打動5億觀眾的心嗎?它會改變那些直接或間接決定和支配世事與世界命運的人的強硬立場嗎?」
有思想的人也提出其他發人深省的問題,如:上帝會接納一切的禱告,不論出於哪一種崇拜方式嗎?只為某些事禱告而並不留意探知上帝對事情的看法是否足夠?世人有為這個集會所感動而致力於和平嗎?往事使我們學得什麼教訓?最重要的是,關於怎樣獲致世界和平,聖經究竟怎樣說?
我們也必須問問:世界各宗教在阿西西集會真的是現代日子的巴別塔嗎?
-
-
現代的巴別塔?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
現代的巴別塔?
古代的巴別塔已成為混亂和分裂的象徵。大約在4,000年前,上帝在這個地方混亂了世人的語言。為什麼?因為他們反叛上帝。他們拒絕服從上帝,只顧把生活集中於不完美的人的計劃之上。因此上帝使他們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創世記11:1-9。
在阿西西發生的事真的有所不同嗎?人在那裡有再度團結起來嗎?支配著20多億人的宗教領袖們真的有促進世界和平嗎?
真的團結起來?
教皇在集會舉行前數天的一次演講中強調說:「在阿西西行將發生的事絕不是各宗教的融合[團結]。」他補充說:「我們不能一起禱告,意即,不能一起作共同的禱告,但我們可以在別人禱告時在場。」
教皇由此表明祈求和平的準則是集合起來各自禱告而非一起禱告。有些人指出他想避免參加共同的禱告。這樣,他就不會被天主教徒指責他把各種宗教信仰混合起來了。
教皇在當日上午對各宗教領袖所致的歡迎詞就足以證明這點。他強調地指出:「我們來到這裡並非暗示有任何尋求信仰一致或協商信仰的意圖。這也不是意味到,在共同承擔一項超越一切宗教的屬地計劃的水平上,各宗教可以就此和好。」
因此,雲集在阿西西的人並不打算使他們所代表的不同宗教主張協調一致。所以宗教團結是不可能的。『宗教語言』的混亂會繼續下去,這種情況的確和古代的巴別塔十分相似。
這種宗教分裂從信仰的分歧充分表現出來。例如,佛教並不承認有一位身為個體的上帝存在,它主張人的最終目標是涅槃,意即生命解脫的極樂情況。印度教相信有千百萬位神祇,以及人不斷在輪迴中投生再世,直至達到涅槃的境界。天主教、正教和基督新教都相信一個三位一體的神。但回教卻相信只有一位神,就是真主,並且相信模罕默德是他的先知;可是,回教並不信上帝有一個兒子。猶太人崇拜一位上帝,但不肯接納耶穌為彌賽亞。非洲各宗教相信植物、動物和無生命的物體都有精靈在其中。美洲印第安人則崇拜自然界的各種力量。
可是,真正和平暗示到至低限度有一個基本的共同點去把不同的人團結起來。但在阿西西聚集起來的各宗教卻分裂到甚至不肯同意一起禱告。當然,上帝絕不嘉許這一切互相衝突的主張,因為正如使徒保羅寫道:「上帝不是混亂的上帝,而是和平的上帝。」——哥林多前書14:33,《新世》。
上帝垂聽嗎?
獨一的真神,天地的創造主,怎可能樂意垂聽那些不肯為真正團結而努力的宗教領袖們的禱告呢?上帝自己所感示的道清楚指出,從事純真崇拜的人應該「都說一樣的話,[他]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1:10。
上帝若垂聽那些四分五裂的宗教,他就是自相矛盾了。這樣行就等於他嘉許自己所譴責的事,例如分裂。但真實的上帝是不會有雙重標準的。他所說的話絕不會出爾反爾,因為「上帝……不可能說謊。」(提多書1:2,《新世》)因此,他不會垂聽這些在崇拜方面四分五裂的人的禱告。
聖經清楚表明上帝惟獨嘉許與他的旨意一致的崇拜。耶穌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他同時說上帝正在「尋找」,那便是說,他只嘉許和垂聽,那些「用心靈按真理」敬拜他的人。這樣行的方法是留意他的道和服從他的命令。因此上帝反對那些不遵行他旨意的宗教,正如他反對巴別塔的建造者一樣,因為那些人並沒有遵行他的旨意。他唾棄這樣的人。正如耶穌對那些自行其是而不遵行上帝旨意的人說:「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馬太福音7:21-23;約翰福音4:23,24,《新譯》。
因此,聚集在阿西西的各宗教在靈性上的情況正與上帝對真正崇拜者的要求背道而馳。他們非但沒有同心合意地團結起來,反而各不相謀、四分五裂,正如在巴別塔時代流行的情形一般。
我們若查考一下歷史證據,便可以更清楚看出上帝並沒有垂聽世上與巴別塔無異的各宗教的禱告。歷史透露各宗教的情形如何呢?
[第22頁的圖片]
巴比倫的廟塔
-
-
『你們的手滿了血』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
『你們的手滿了血』
「你們多多的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全能的上帝對那些自稱事奉他,但卻濫殺無辜的人如此說。——以賽亞書1:15。
這個世界的宗教犯了殺人流血的罪嗎?不錯,他們確是如此。在我們這二十世紀的多場戰爭中,世界的各宗教和教士均大力支持殺人流血,甚至造成同一宗教的成員大規模地自相殘殺。
可是,耶穌卻教導跟從者要「收刀入鞘。」(馬太福音26:52)使徒保羅聲稱:「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哥林多後書10:4)上帝之道的有力信息是,實踐純真宗教的人必須彼此相愛而非殺人流血,它說:「從此就顯出誰是上帝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行義的就不屬上帝,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我們應當彼此相愛。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約翰一書3:10-12。
一個宗教若沒有表現這樣的愛,它的禱告就不會為上帝所垂聽。聖經說:「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他得著;因為我們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悅的事。」(約翰一書3:22)但這個世界的各宗教並沒有遵守上帝的命令。反之,他們軟弱地附和殺人的勾當,只在本世紀就屠殺了億萬的人!
領袖和人民會聽從嗎?
若望保祿二世在阿西西的閉會致詞中說:「我們邀請世界領袖們留意我們謙卑地對上主所作的祈求和平的禱告。」一般政治領袖及其人民會聽從這項呼籲嗎?為了尋出答案,我們且回顧一下歷史。
歷史透露,和平條約與和平禱告絕非新事。在中世紀,和平條約時常被人稱為上帝的休戰或神聖的休戰。它們在基督教國的宗教節日宣布出來,當其時一切戰事就要停止。可是,對於違反休戰協定的人來說,甚至以逐出教會的處分作為恐嚇也不足以使他們尊重協定。
1915年,教皇班納特十五世對各國發出呼籲,請求停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可怕屠殺」。他向上帝祈求「停止那場邪惡的災難」。但各國領袖和人民都不予理會。按理來說,上帝也不會理會這樣的祈求,因為交戰雙方都是由同一宗教的成員構成的。結果,天主教徒殘殺天主教徒,基督新教徒殘殺基督新教徒,與上帝的命令大相逕庭。
1939年春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風雲緊急之際,教皇庇護十二世組織了「一隊公開祈求和平的十字軍」。在該年8月,大戰爆發的前夕,他呼籲各國領袖和人民停止「互相指控、威脅和互不信任」以期避免使局勢惡化。
可是,那些禱告和呼籲並未能停止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德國發動戰爭;也不能向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或信奉神道教的日本指出和平之道來。絕沒有任何宗教的成員因為殘殺同一宗教的成員而受到逐出教會的恐嚇。因此弟兄互相殘殺的戰爭持續了6年之久,每個國家都受到教士所支持。
為了響應教皇在阿西西的呼籲,若干地方在1986年10月27日實施停戰。但在其他國家中,戰事仍繼續下去。在許多事例上,戰爭是在有宗教代表派往阿西西的國家中進行的。例如,愛爾蘭共和軍的天主教游擊隊在愛爾蘭發動炸彈攻勢。錫克教徒在印度作戰。在阿富汗、埃塞俄比亞、黎巴嫩、伊朗和伊拉克,以及其他地方,血戰仍然繼續下去。即使在觀察到停戰一天的地方,死亡和恐怖事件在次日就再度爆發了。這種和平確是怪事!
這樣的倡議其實間接嘉許那些今日停止殺戮,明日又故態復萌的人,『賜和平的上帝』能夠祝福這種偽善的行為嗎?上帝有在該隱殺害亞伯之後嘉許該隱嗎?當然沒有!——希伯來書13:20。
不是一股促進和平的力量
近期在各國所作的調查顯示,有很大數目的人認為這個世界的各宗教是戰爭煽動者而非和平促進者。百分之47的法國人和百分之48的以色列人便有這樣的想法。
世界宗教和平會議的總書記泰勒(John Taylor)在法國天主教的《宗教現狀月刊》中說:「我們自欺地認為宗教能夠和將會為紛爭帶來光明與博愛,認為把反對戰爭、反對軍備的力量團結起來會對我們大有幫助。但在考查過這些難題之後,我們逐漸意識到促成戰爭的不是軍備,而是人類當中的仇恨和分裂。……在這件事上,宗教也擔任一個角色。」
歷史家洛吉亞(Ernesto Loggia)在天主教的《前途日報》中甚至更露骨地說:「宗教看來並沒有在人類和各種族當中建立一個使人團結的架構,其實與此剛相反。這種情形自古已然。不但最大的一神宗教在戰爭中無情地互相殘殺,而且有些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回教——竭盡全力要消滅所謂未開化民族的精靈崇拜。此等事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宗教和政治勢力乃是同一銀幣的兩面。」
為了這種種原因,各政府若非漠視宗教領袖便是容忍他們,視之為必須忍受的厭物。世俗宗教本身只是虛有其表,對於人類或世界情況極少或全無良好影響可言。
在禱告日結束時,教皇自己也承認天主教要對這一切流血負部分罪責。他說:「我願意承認,天主教徒未必時常忠於這項堅定的信仰。」然後他補充說:「我們並非時常都是『和事佬』。因此,對我們來說,在某種意義上,這次在阿西西的集會乃是一項懺悔行動。」
但是,現代的宗教有沒有在行動上表明已對戰爭改變態度呢?它真的已痛改前非嗎?論到現今的戰爭,洛吉亞指出:「十次衝突之中有九次若非以宗教為主角,也牽涉到宗教在內。」
因此,祈求和平的禱告是全無用處的。政治領袖和人民都不予理會,也沒有按之而行;上帝也絕不垂聽這樣的禱告,因為他曾說:「就是你們多多的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以賽亞書1:15)由於這緣故,聯合國所提倡的1986國際和平年以及支持這項倡議的世界各宗教的禱告全都失敗了。
[第26頁的附欄]
意大利的一項調查
《儆醒!》雜誌代表在意大利多個城市進行調查,有數以百計的市民接受訪問,大多數是天主教徒,他們受到詢問,例如在阿西西為和平及停火而作禱告是否有助於停止戰事或軍備,有百分之70的人加以否定,百分之17的人聲稱它只是初步行動,僅有百分之10的人認為它是一項積極的行動。
來自意大利北部貝加莫市的一位教士說:「我認為這項倡議十分有用,如果它的信息被人推行的話。這是個美好的開始,不應半途而廢。」
但來自同一地區的一位天主教青年女子卻說:「我們無法不對人們的偽善大感震駭,他們已經作戰多年,也為了宗教理由而戰,但後來又放下武器,祈求世界和平來臨,但深知次日便會恢復作戰。」布雷西亞的一位青年說:「這樣的集會對於消除宗教冷漠無濟於事。各教會若想上帝垂聽他們,就應該少一點干預政治。」
當被問及「宗教對和平應該作出什麼較為有效的貢獻?」時,都靈市的一位天主教徒說:「他們應該擺脫世俗的一切纏繞,教人去過放下武器的生活。」克雷莫納的一位天主教青年女子聲稱:「教會應該在不干預戰爭和政治方面立下良好榜樣。不過現在已經太遲了。」
佩薩羅省的一位律師受到詢問:「你對教皇的和平倡議有什麼意見?」他答道:「教會正在利用和平難題使天主教的主張在世界上大收宣傳之利。」一位84歲的天主教老婦說:「這是沒有用的。他們若要戰爭,隨時都可以發動。」
米蘭市的《晚郵報》在論及宗教的「政治計謀」時作了一項饒有意義的評論,說:「教會利用和平主義及和平倡議,使教會得以控制而非附從大眾對當前各重大政治問題的意見。」
[第24,25頁的圖片]
世界各地的人作出祈禱
許多青年人關心世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