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守望台2011年 | 9月15日
-
-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
在以色列人當中,我就是你分得的產業。——民數記18:20
1,2.(甲)以色列人分配土地的時候,利未部族跟其他部族有什麼不同的待遇?(乙)耶和華向利未人作出什麼保證?
以色列人攻佔了應許之地的大部分領域之後,約書亞和大祭司以利亞撒就主持抽籤分地的工作,每個部族都派一個首領來協助他們。(民數記34:13-29)只有利未部族沒有分得土地。(約書亞記14:1-5)利未部族在應許之地為什麼得不到土地作為產業呢?他們被遺忘了嗎?
2 此前耶和華曾對亞倫談到利未人,我們讀讀他的話就知道答案了。耶和華對亞倫說:「在以色列人當中,我就是你分得的產業。」(民數記18:20)由此可見,利未部族並沒有被遺忘。「我就是你分得的產業」,這句話是多麼有力的保證!如果耶和華對你這麼說,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你的即時反應可能是:「全能的上帝給我這樣的保證,我配嗎?」你可能也會想:「今天,耶和華真有可能成為不完美的基督徒的產業嗎?」這兩個問題跟你和你的家人有莫大的關係。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上帝對利未人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耶和華怎麼能成為現代基督徒的產業。說得更明確一點,就是他也能成為你的 產業,不論你的希望是到天上去還是在地上的樂園裡享永生。
耶和華供給利未部族生活所需
3.請說說上帝揀選利未人為他服務的經過。
3 在耶和華賜律法給以色列人以前,一家之主就是家中的祭司。上帝頒布律法以後,在利未部族中選出一些人全職做祭司,另一些人做祭司的助手。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呢?上帝在埃及地擊殺一切頭生的人畜時,就使以色列人一切頭生的成聖,歸他所有。後來,上帝作出一個重大決定,他「選出利未人來,代替以色列人當中所有頭生的長子」。人口普查顯示,以色列人頭生的男子比利未人要多。因此,上帝規定要按照人數的差額收取贖價。(民數記3:11-13,41,46,47)之後,利未人就可以為以色列的上帝執行職務了。
4,5.(甲)上帝就是利未人分得的產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乙)上帝怎樣供給利未人生活所需?
4 耶和華選出利未人為他服務,並說他就是利未人分得的產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利未人雖然沒有得到世代相傳的土地,卻得到無價的服務機會。「耶和華所賜的祭司職分就是他們的產業。」(約書亞記18:7)民數記18:20的上下文顯示,儘管利未人沒有土地作為產業,卻不會因此缺衣少食。(請讀民數記18:19,21,24)「凡以色列人奉獻的十分之一,[上帝]都賜給利未人做產業,這是他們辦理會幕事務的報酬。」以色列人不管有什麼出產或新生的牲畜,都要拿百分之十交給利未人。利未人收到以色列人奉獻的十分之一,就要從中再拿「最好的」十分之一給祭司,讓他們維持生活。a(民數記18:25-29)以色列人到崇拜上帝的地方奉獻的「神聖禮物」,全都歸祭司所有。因此,祭司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耶和華會供給他們生活所需。
5 看來,摩西律法還有第二次奉獻十分之一的安排,讓以色列家庭在每年慶祝聖會期間使用,吃喝歡樂。(申命記14:22-27)以色列人每七年就要守一次安息年。在這七年裡,每三年的最後一年,即第三年和第六年,以色列人都會把第二次奉獻的十分之一存放在城裡,供窮人和利未人享用。為什麼利未人也受惠呢?因為他們在以色列「沒有分得什麼、也沒有產業」。(申命記14:28,29)
6.利未人沒有分得土地,住在哪裡?
6 你可能想:「利未人沒有自己的土地,住在哪裡呢?」上帝賜給他們四十八座城和四周的牧場,包括六座庇護城,讓他們住在其中。(民數記35:6-8)這樣,利未人不用在上帝的聖所供職時,就有地方居住了。凡獻出自己為耶和華服務的,耶和華都讓他們一無所缺。耶和華不但很願意而且有能力供給利未人生活所需,利未人只要全心信賴耶和華,就表明耶和華的確是他們分得的產業了。
7.利未人怎樣才能以耶和華為產業?
7 摩西律法並沒有規定,以色列人如果不交納十分之一奉獻就要受什麼懲罰。因此,要是以色列人忽略奉獻的責任,祭司和利未人的生活就沒有著落了。尼希米的日子就發生過這樣的事。由於生計無著,利未人不得不撇下聖職,下田謀生。(請讀尼希米記13:10)由此可見,利未部族的生計跟以色列人的屬靈狀況有很大關係。祭司和利未人也需要信賴耶和華,對耶和華照顧他們的安排有信心。
以耶和華為產業的人
8.什麼難題困擾著利未人亞薩?
8 利未部族 以耶和華為他們的產業。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利未人用「耶和華是我的福分」(「福分」或譯「分得的產業」)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對上帝的愛戴和倚賴。(耶利米哀歌3:24)其中一個以耶和華為福分的人是利未部族的歌手,曾經譜寫詩篇,他有可能是亞薩家族的人。亞薩生於大衛的日子,職責是帶領歌手唱歌。(歷代志上6:31-43)我們姑且把這個執筆者也叫做亞薩。詩篇73篇顯示,有一個難題困擾著亞薩(或他的子孫)。他看見惡人長享安逸,就妒羨他們,甚至說:「我潔淨內心,實在徒勞;我洗手表示無辜,確實枉然。」亞薩看來忘記了自己能為耶和華服務是多大的光榮,忽略了耶和華才是他的產業。亞薩在靈性上走進了死胡同,直到他「進了上帝莊嚴的聖所」,才把困擾他的難題想通了。(詩篇73:2,3,12,13,17)
9,10.為什麼亞薩能夠說上帝是他「萬世長存的福分」?
9 亞薩進了聖所,才能用上帝的觀點去看事情。你可能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也許你曾經或多或少忘了事奉上帝是多大的光榮,開始關心物質上缺乏什麼。後來,你努力研讀上帝的話語,經常參加基督徒的聚會,結果能用耶和華的眼光去看事情。亞薩終於看清惡人的結局。他思量自己的際遇,看出耶和華必拉著他的右手引領他。因此亞薩能夠對耶和華說:「除你以外,地上再沒有使我喜悅的。」(詩篇73:23,25)他接著說,上帝是他的福分或產業。(請讀詩篇73:26)儘管亞薩的身心終會衰敗,但上帝是他「萬世長存的福分」,是他永恆不變的產業。亞薩深信耶和華視他為朋友,不會把他遺忘,也不會忘記他一直忠心服務。(傳道書7:1)知道這一點,叫亞薩多麼安心!他說:「至於我,我親近上帝對我有益;我向至高的主宰耶和華尋求庇護」。(詩篇73:28)
10 亞薩說耶和華是他的福分或產業,重點不在於物質供應,而在於為耶和華服務的殊榮,在於他跟至高者耶和華建立的友誼。(雅各書2:21-23)亞薩想維繫這友誼,就得繼續信從並倚靠耶和華。他必須相信,只要按照上帝的標準行事為人,一生終必得福。你對全能的上帝也可以有同樣的信心。
11.耶利米被什麼問題困擾?耶和華怎樣解答他的問題?
11 另一個利未人也曾說過耶和華是他的福分,他就是耶利米先知。讓我們了解一下耶利米為什麼這樣說。耶利米住在亞拿突,這是個利未人的城,位於耶路撒冷附近。(耶利米書1:1)耶利米曾被以下問題困擾:為什麼惡人亨通安逸,義人卻吃苦受罪?(耶利米書12:1)他看見耶路撒冷和猶大的腐敗情況,覺得一定要向耶和華訴說不滿,因為他知道耶和華是正義的。後來,耶和華啟示耶利米預告毀滅將臨,並使耶利米的預言應驗。這就是上帝給耶利米的明確答覆。事實證明,上帝啟示的預言應驗了:凡聽從耶和華指示的,都「撿回性命」;風光一時的惡人漠視警告,都喪命滅亡。(耶利米書21:9)
12,13.(甲)為什麼耶利米說「耶和華是我的福分」?他甘願怎樣做?(乙)為什麼以色列的所有部族都需要耐心等候上帝?
12 國破山河在,耶利米極目四望,盡是荒涼景象。他獨行廢墟,覺得未來一片漆黑;呆坐故土,感到耶和華令他「像死了許久的人」那樣。(耶利米哀歌1:1,16;3:6)耶利米早就勸諭悖逆的同胞回頭歸向天父,但他們實在惡貫滿盈,罪無可恕。因此,耶和華不得不讓猶大國和耶路撒冷一併滅亡。儘管錯不在耶利米,他還是要經歷亡國之痛。耶利米先知雖愁腸百結,仍不忘上帝的慈悲。他說:「我們不致滅絕」。耶和華的慈悲,確實朝朝如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耶利米說:「耶和華是我的福分」。他有幸繼續為耶和華做先知。(請讀耶利米哀歌3:22-24)
13 上帝預告以色列人會被擄70年,國土荒涼。(耶利米書25:11)但耶利米仍然說耶和華是他的福分或產業,這表明他深信上帝慈悲為懷,所以甘願「耐心等候」上帝。以色列的所有部族都失去產業,需要像耶利米那樣耐心等候上帝。耶和華是他們的惟一希望。70年後,上帝的子民終於回到故土,在那裡繼續事奉上帝。(歷代志下36:20-23)
其他人也能以耶和華為產業
14,15.除了利未人,還有誰以耶和華為產業?為什麼?
14 亞薩和耶利米都是利未人,這是不是說,只有利未人才有榮幸為耶和華服務呢?絕不是!年輕的大衛還沒有登基,就說上帝是他「在活人之地的產業」。(請讀詩篇142:1,5)大衛寫這篇詩的時候,不但沒有王宮,連房子也沒有。為了躲避敵人,他不得不在山洞裡藏身。(詩篇142篇題記)至少有兩次,大衛在山洞裡避難,一次在亞杜蘭附近,另一次在隱基底的曠野。詩篇142篇很可能是在其中一個山洞裡寫的。
15 如果詩篇142篇指的是上述經歷,那麼追殺大衛的就是掃羅王。大衛逃到地勢險要的洞穴裡避難。(撒母耳記上22:1,4)在這個偏僻的山區裡,看來大衛身邊並沒有能保護和扶持他的朋友。(詩篇142:4)大衛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向上帝呼求的。
16,17.(甲)為什麼大衛覺得孤立無援?(乙)大衛可以向誰求助?
16 大衛逃避掃羅王期間,大祭司亞希米勒無意中幫了他一把。掃羅王知道後滿心忌恨,叫人殺死亞希米勒和他的家人。(撒母耳記上22:11,18,19)大衛寫詩篇142篇時,可能已經得知亞希米勒遇害。他深感內疚,覺得是自己害死了幫助過他的亞希米勒。假如你是大衛,你會感到內疚嗎?令大衛更苦惱的是,掃羅不停地追殺他,不讓他有喘息的機會。
17 沒多久,膏立大衛作王的撒母耳先知也死了。(撒母耳記上25:1)大衛可能更覺孤立無援。不過,他很清楚自己可以向誰求助,深知耶和華一定會幫助他。大衛雖然沒有利未人的光榮任務,卻有別的重任。他已經蒙上帝膏立為王,終必統治上帝的子民。(撒母耳記上16:1,13)大衛倚靠耶和華,所以向耶和華傾訴衷情,時刻尋求他的指引。你努力為耶和華服務,也能以他為你的產業,向他尋求庇護。你應該這樣做,不是嗎?
18.本文提到的人怎樣表明自己以耶和華為產業?
18 以上提到的人都以耶和華為產業,意思是有榮幸為耶和華工作。他們努力事奉上帝,倚靠他供應生活所需。不論是利未人,還是其他部族的人,例如大衛,都能以上帝為產業。你怎樣做才能以耶和華為產業呢?讀讀下篇文章就知道了。
[腳注]
a 關於祭司怎樣維持生活,詳見英語版《洞察聖經》下冊684頁。
-
-
你以耶和華為產業嗎?守望台2011年 | 9月15日
-
-
你以耶和華為產業嗎?
你們要不斷先追求王國和他的正義,這一切別的東西也必賜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
1,2.(甲)加拉太書6:16提到的「上帝的以色列」指什麼人?(乙)馬太福音19:28提到的「全以色列十二部族」指的又是哪些人?
你在聖經裡看見以色列這個名字時會想到什麼?想到以撒的兒子,後來改名叫以色列的雅各嗎?還是想到雅各的子孫,以色列國族呢?會不會想到屬靈的以色列?當以色列這個名字用於比喻義時,通常指「上帝的以色列」,即14萬4000人。他們受聖靈膏立,將會到天上作王作祭司。(加拉太書6:16;啟示錄7:4;21:12)不過,馬太福音19:28提到的「全以色列十二部族」卻別有含意。
2 耶穌說:「到萬物重獲新生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到時你們這些一直跟隨我的人,自己也會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全以色列十二部族。」在這節經文裡,「全以色列十二部族」指那些將要接受耶穌的受膏門徒審判的人,他們有希望在地上的樂園裡享永生,並且從14萬4000位祭司的服務得益。
3,4.忠心的受膏基督徒樹立了什麼好榜樣?
3 像古代的祭司和利未人一樣,今天的受膏基督徒也覺得為上帝服務是很大的榮幸。(民數記18:20)受膏基督徒知道自己不會得到土地作為產業。他們嚮往到天上去,跟耶穌基督一同作王作祭司。受膏基督徒在天上會擔此重任,繼續為耶和華服務,正如啟示錄4:10,11預告的一樣。(以西結書44:28)
4 受膏基督徒在地上的時候,行事為人都表明自己以耶和華為產業。在他們眼中,為上帝服務是無上的光榮,是最重要的事。他們對基督所獻的贖價有信心,不斷跟隨基督,從而「使自己所蒙的呼召和揀選確定不移」。(彼得後書1:10)儘管受膏基督徒的情況和能力各不相同,他們卻不會以此為藉口,在上帝的工作上敷衍了事。恰恰相反,他們以上帝的工作為先,竭盡全力事奉耶和華,給那些有希望在地上樂園裡生活的人樹立好榜樣。
5.基督徒怎樣才能以耶和華為產業?為什麼這樣做有時並不容易?
5 不論我們的希望是在天上還是地上享永生,我們都必須「承認不再擁有自己,背起自己的苦刑柱,不斷跟隨」基督。(馬太福音16:24)今天,幾百萬期待在地上樂園裡生活的人都以這種態度崇拜上帝,跟隨基督。他們不遺餘力地為上帝服務,絕不敷衍了事。出於感恩之心,許多人都簡化生活做先驅,有些人每年都做幾次輔助先驅。另一些人雖不能參加先驅工作,卻盡力傳道。他們像馬利亞一樣盡心竭力事奉上帝。馬利亞曾把馨香油倒在耶穌身上。耶穌稱讚她,說:「她向我做的是一件美事。……她只是盡力而為 」。(馬可福音14:6-8)我們處身於撒但控制的世界,要盡己所能為上帝服務也許不容易,但我們會竭盡全力,一心信賴耶和華。怎樣才能做到呢?下文會探討四方面。
先追求上帝的王國
6.(甲)世人怎樣做,顯示他們的福分或產業只在於今生?(乙)為什麼大衛的人生觀比世人好得多?
6 耶穌教導門徒要先追求上帝的王國和他的正義,世人卻喜歡先追求個人利益。聖經把他們叫做「這個制度的人」,說「他們的福分[或譯『產業』]只在於今生」。(請讀詩篇17:1,13-15)世上有許多人都不理會創造主,只求成家立業,生活安逸,留下產業給子孫。他們的福分或產業只在於今生。古代的大衛卻不同,他只求在耶和華心中建立美名。後來,大衛的兒子也勸人人都要這樣做。(傳道書7:1)像亞薩一樣,大衛看出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跟耶和華建立友誼,這比追求個人利益有價值得多。與上帝同行令大衛心滿意足。今天,許多基督徒也一樣。在他們眼中,屬靈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世俗工作只在其次。
7.由於先追求王國,一個弟兄得到什麼福分?
7 請看中非共和國一個長老的例子。他叫做讓-克洛德,有三個孩子。當地找工作十分困難,大多數人為了保住工作,什麼都願意做。有一天,生產部的經理吩咐讓-克洛德值夜班——每星期要工作七天,每天黃昏6點半就開始上班。讓-克洛德向經理解釋,他除了養家,還要照顧家人的靈性,另外也有責任幫助會眾。經理有什麼反應呢?「有工作就算你走運了,什麼老婆、孩子、難題,通通給我丟一邊去!你這條命已經是公司的啦,除了工作,啥也別想!要信教還是要吃飯,你自己挑吧!」換了你,會怎麼挑呢?讓-克洛德知道,就算丟了工作,耶和華也必看顧他。在上帝的組織裡,他有許多工作可做,耶和華必照顧他一家的生活。於是,他如常參加週中的聚會。聚會後,他雖然不知道被解雇了沒有,還是準備去上班。就在這時候,他接到電話——經理被開除了!讓-克洛德呢?他的「飯碗」卻沒被打破。
8,9.我們可以怎樣效法祭司和利未人,以耶和華為產業?
8 有些人也擔心保不住工作,他們可能會想:「我怎樣盡自己的責任養家活口呢?」(提摩太前書5:8)不管你有沒有遭遇過類似的困難,大概也能憑親身的經歷肯定,你以上帝為產業,珍視為他服務的殊榮,就絕不會失望!耶穌吩咐門徒要不斷先追求王國,並向他們保證:「這一切別的東西」,例如吃的喝的穿的,「也必賜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
9 請想想古代的利未人,他們並沒有得到土地作為產業。既然他們的首務是帶領以色列人崇拜上帝,他們就得倚靠耶和華供應生活所需,因為耶和華曾對他們說:「我就是你分得的產業。」(民數記18:20)雖然我們跟祭司和利未人不同,不用在聖殿裡供職,卻可以效法他們,確信耶和華必照顧我們。末日越近,我們就越要相信耶和華有能力供給我們生活所需。(啟示錄13:17)
先追求上帝的正義
10,11.在謀生的問題上,有些人怎樣表明自己信靠耶和華?請舉例說明。
10 耶穌也勸門徒要不斷先追求上帝的正義。(馬太福音6:33)換句話說,門徒認為最重要的是遵守耶和華的是非標準,而不是符合世人的行為準則。(請讀以賽亞書55:8,9)在認識真理之前,有些人曾種植煙草或售賣煙草產品,有些人曾訓練戰鬥人員,有些人曾生產或售賣武器。但他們認識真理之後,大部分都轉換了職業,最終有資格受浸。(以賽亞書2:4;哥林多後書7:1;加拉太書5:14)
11 請看以下例子。安德魯和妻子認識耶和華以後,就決心要事奉他。安德魯甚至放棄了曾經引以為榮的工作。為什麼呢?因為他在一個軍事機構任職。他決心先追求上帝的正義。安德魯有兩個孩子,辭職後沒了收入,積蓄只夠幾個月用。在世人看來,安德魯可說是沒有任何「產業」。他努力找工作,深信上帝必照顧他一家。現在回想起來,他和家人都可以作證,耶和華的手並沒有縮短。(以賽亞書59:1)由於過簡樸的生活,安德魯和妻子甚至能夠做先驅。他說:「有時我也會擔心一些事,例如經濟、房子、健康,還有我們的年紀也越來越大了。不過耶和華總是會支持我們的。……我和瑪麗莉可以很肯定地說,事奉上帝才是人生中最偉大的目標,又是富於獎賞的工作。」a(傳道書12:13)
12.基督徒要有什麼特質才能先追求上帝的正義?請說說本地的例子。
12 耶穌告訴門徒:「你們的信心,哪怕只有芥籽那麼小,你們就是吩咐這座山說,『從這裡移到那裡』,山也會移開。這樣,對你們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了。」(馬太福音17:20)如果你因遵從上帝的正義標準而面對困境,真的還能先追求上帝的正義嗎?假如你不肯定自己在困境中能不能這樣做,不妨問問會眾的弟兄姊妹,耶和華曾經怎樣幫助他們。你聽過他們的經歷後,一定會信心大增。
感激耶和華的屬靈供應
13.我們竭力為耶和華服務,就可以確信什麼?
13 如果你珍視為耶和華服務的機會,就可以確信他必照顧你的生活,滿足你的屬靈需要,正如他照顧利未人的生活一樣。請想想大衛,他雖然在洞穴裡避難,卻深信上帝必供應他生活所需。同樣,就算我們在困境中看不見出路,也可以信靠耶和華的幫助。你還記得亞薩嗎?他「進了上帝莊嚴的聖所」,才把困擾他的問題想通想透。(詩篇73:17)我們也要仰賴耶和華,深信他必供應我們靈性所需。這樣我們就表明,不論順境逆境,自己都珍視為耶和華服務的殊榮,以他為產業。
14,15.要是某些經文有了更確切的解釋,我們該有怎樣的反應?為什麼?
14 聖經記載了「上帝高深的事」。有時,賜人屬靈亮光的耶和華進一步闡明這些高深的真理,你對此有什麼反應呢?(哥林多前書2:10-13)使徒彼得對耶穌一番話的反應就是個好例子。耶穌對群眾說:「要是你們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許多門徒照字面去理解這番話,就說:「這樣的話駭人聽聞,誰聽得進去呢?」於是他們離開耶穌,「耽於已經撇下的事」。彼得卻說:「主啊,我們還歸附誰呢?你有永生的話語啊。」(約翰福音6:53,60,66,68)
15 彼得雖然不太明白耶穌為什麼要吩咐聽眾吃他的肉喝他的血,還是堅信屬靈的亮光來自上帝。要是上帝發出屬靈的亮光,讓他的組織更確切地解釋某些真理,你會盡力明白新解釋有什麼聖經根據嗎?(箴言4:18)公元1世紀的比里亞人「非常熱切地接受神聖的話語,天天細心考查聖經」。(使徒行傳17:11)你像他們那樣細心考查聖經,就會看出有耶和華作為產業是多大的福分,不會輕易放棄為他服務的殊榮。
只跟主裡的人結婚
16.我們怎樣看待哥林多前書7:39的命令,就是以上帝為產業?
16 基督徒需要在另一方面謹記上帝的旨意,那就是聽從聖經的吩咐只跟「主裡的人」結婚。(哥林多前書7:39)許多人情願獨身,也不肯違背上帝的命令。仁慈的上帝一定會看顧這些獨身的基督徒。大衛感到孤立無援時怎樣做呢?他說:「我在[上帝]面前傾訴憂思,我在他面前陳說苦情;那時,我的心靈在我裡面發昏。」(詩篇142:1-3)耶利米先知一輩子忠心地事奉上帝,幾十年來都是獨身,他可能也有過大衛那樣的感覺。在《上帝通過耶利米給我們的話》第8章,你就能看到他的榜樣。
17.一個獨身姊妹感到孤單時怎樣做?
17 美國一個姊妹說:「我從沒想過不結婚,只是還沒遇到合適的對象而已。我媽媽不信主,總是跟我說,隨便找個男人結婚就好。我問她,如果我婚姻失敗,她願意負責嗎?一段時間之後,媽媽見我有穩定的職業,又懂得照顧自己,活得也挺開心,就不再逼我結婚了。」這個姊妹有時也感到孤單。她說:「這時候,我會盡力信靠耶和華。他從沒有撇下我。」什麼幫助她信靠耶和華呢?「我向上帝禱告,就能感受到他多麼真實,而自己並不是孤零零的。宇宙的至高者親自聽我傾訴,我怎能不受寵若驚?怎能不樂在心頭呢?」由於深信「施與比接受更快樂」,她說:「我努力幫助別人,從不指望回報。每逢我想到可以怎樣幫助別人,內心就充滿喜樂。」(使徒行傳20:35)這個姊妹有耶和華作為產業,覺得能為耶和華服務十分喜樂。
18.耶和華以你為產業是什麼意思?
18 不論順境逆境,你都能以上帝為產業。這樣,你就會成為上帝的快樂子民。(哥林多後書6:16,17)最終,你會成為耶和華 的產業,就像古代的忠僕一樣。(請讀申命記32:9,10)以往,上帝在列國中揀選以色列人作為他的產業;今天,他也會揀選你作為他的產業,好好照顧你。(詩篇17:8)
[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