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上帝同行——最初的步驟守望台1998年 | 11月15日
-
-
與上帝同行——最初的步驟
「你們要親近上帝,上帝就會親近你們。」——雅各書4:8。
1,2.為什麼你可以說,為耶和華服務是莫大的殊榮?
有個男子在監獄裡熬過了不少艱苦歲月,後來被召到當地的統治者面前。事情急轉直下,這個囚犯突然發覺自己竟受當時世上最有勢力的帝王所器重。從前他繫身囹圄,現在卻身居高位、備受尊榮。這個人就是約瑟,他一度雙腳戴著腳鐐,現在卻與君王同行!——創世記41:14,39-43;詩篇105:17,18。
2 今天,人有機會受一位比埃及法老更偉大的統治者所重用。宇宙的至高主宰籲請我們所有人為他服務。我們能夠為全能的上帝耶和華服務,跟他享有親密的個人關係,是個多麼令人驚嘆的殊榮!聖經表明,上帝的權能、榮耀、安詳、美善都是無與倫比的。(以西結書1:26-28;啟示錄4:1-3)他的一切作為都以愛為本。(約翰一書4:8)他從不說謊。(民數記23:19)耶和華永不會令忠於他的人失望。(詩篇18:25)我們遵守他的正義要求,現在就可以過著有意義的幸福生活,未來更可以享有永生。(約翰福音17:3)世上統治者給人的好處,絕對無法跟上帝賜給人的種種福分和殊榮相比。
3.挪亞怎樣「與上帝同行」?
3 很久之前,族長挪亞決心要按照上帝的旨意而生活。聖經論及他說:「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上帝同行。」(創世記6:9)當然,挪亞不是實際上與耶和華同步前行,因為「從來沒有人看見過上帝」。(約翰福音1:18)挪亞與上帝同行的意思是,凡上帝吩咐他做的事,他都遵囑而行。挪亞一生致力於遵行耶和華的旨意,因此得以跟全能的上帝享有親密、友好的關係。今天世上幾百萬人正努力按照耶和華的勸告和訓示而生活,他們像挪亞一樣「與上帝同行」。人可以怎樣踏上這條正路呢?
確切知識不可少
4.耶和華怎樣教導他的子民?
4 我們要與上帝同行,就必須先認識他。以賽亞先知預言說:「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以賽亞書2:2,3)不錯,我們可以堅信,耶和華必定會教導所有渴望行他路的人。耶和華賜下他的話語聖經,並且幫助我們明白這本書,方法之一是通過「忠信睿智的奴隸」。(馬太福音24:45-47)耶和華任用這個「忠信……的奴隸」,通過聖經書刊、基督徒聚會和免費的家庭聖經研究安排,向人提供屬靈的教誨。上帝也用聖靈幫助他的子民明白他的話語。——哥林多前書2:10-16。
5.為什麼聖經真理如此寶貴?
5 雖然我們不用花錢買聖經真理,真理卻是極為寶貴的。我們研讀上帝的話語,就認識到上帝的名字、他的品格、旨意,和待人的方式。我們也會獲知人生一些基本問題的答案,因此不用再為這些問題感到困惑。例如,我們會明白:為什麼我們活在世上?為什麼上帝容許世上有這麼多苦難?未來會怎樣?為什麼人會衰老和死亡?人死後仍然繼續生存嗎?此外,我們也會獲知上帝對人所定的旨意,知道我們該怎樣行事為人,才能完全蒙上帝喜悅。我們明白到他的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我們按之而行,就必然得益不淺。如果上帝沒有教導我們,我們就永不會明白這些事了。
6.我們對聖經獲得確切的認識,可以使我們怎樣?
6 聖經的真理十分有力,能夠感動我們在生活上作出改變。(希伯來書4:12)我們還沒有認識聖經的教訓之前,只能夠「順應這個世界的事物制度」而行。(以弗所書2:2)但是,對上帝的話語獲得確切認識之後,我們就轉而過不同的生活,以求「行事……配得上耶和華,凡事叫他喜悅」。(歌羅西書1:10)耶和華是全宇宙最偉大的個體,我們能夠與他同行,是多大的樂事!——路加福音11:28。
兩個重要步驟——獻身與受浸
7.我們研讀上帝的話語,就能夠對人的領導能力有什麼清楚認識?
7 隨著我們對聖經的了解逐漸加深,我們就開始按照上帝話語的屬靈眼光,去看世事和我們自己的一生。我們清楚看出一個重要的真理。很久以前,先知耶利米曾把這個真理表達出來;他寫道:「耶和華啊,我曉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我們人人都需要上帝的指引。
8.(甲)什麼促使人獻身給上帝?(乙)基督徒的獻身是什麼意思?
8 我們一旦明白這件重要事實,就會虛心向耶和華尋求指引。由於愛上帝,我們決定把自己的一生呈獻給他。我們會毅然獻身給上帝,在禱告裡嚴肅地作下應許,要把自己的一生用來事奉他,切實按照他的道而行。我們這樣做,就是跟從耶穌的榜樣了;他把自己呈交給耶和華,決心要遵行上帝的旨意。——希伯來書10:7。
9.人為什麼把自己的一生呈獻給耶和華?
9 耶和華上帝從不勉強或強迫人獻身給他。(參閱哥林多後書9:7。)此外,上帝也不想人因為一時感情衝動,就貿然獻身給他。人受浸之前必須已經是基督的門徒;要達到這個地步,人就得努力吸收知識才行。(馬太福音28:19,20)保羅籲請一切受了浸的人「要把身體當做犧牲獻上,是活的,是聖潔的,是蒙上帝悅納的。這就是[他]們用理智所作的神聖服務」。(羅馬書12:1)我們也同樣要用理智把自己呈獻給耶和華上帝。我們首先弄清楚這件事是什麼意思,仔細思量過,然後甘心樂意把自己的一生呈獻給上帝。——詩篇110:3。
10.獻身怎樣跟受浸有密切關係?
10 我們私下向上帝禱告,表示決心要按他的道而行之後,就採取第二個步驟。我們會接受水浸禮,藉此公開表明我們獻身給上帝。這是個公開的宣布,表示我們矢誓要遵行上帝的旨意。耶穌開始執行地上的服事職務時,先由約翰為他施浸,從而為我們立下了榜樣。(馬太福音3:13-17)後來,耶穌吩咐跟從者要去使人成為門徒,並為他們施浸。因此,人要與耶和華同行,就必須採取獻身、受浸這兩個步驟。
11,12.(甲)受浸怎樣跟婚禮有點相似?(乙)我們與耶和華的關係跟夫妻之間的關係有什麼相似之處?
11 獻身受浸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跟結婚有點相似。在許多地方,男女結為夫婦之前會有幾個步驟:男女邂逅,彼此結識,然後墮入愛河,跟著宣布訂婚。婚禮把他們私下所作的決定公開出來,表示他們要結為夫婦,長相廝守。他們的婚禮把這種緊密關係標明出來。結婚的日子就是婚姻關係的開始。類似地,人受浸的日子也標明他跟耶和華締結了獻身的關係,要一生與上帝同行。
12 請想想另一個比擬。成婚之後,夫妻之間的愛應當繼續加深和成長。夫婦希望琴瑟和諧,關係親密,雙方就必須懷著不自私的愛心,努力維持和鞏固他們的婚姻關係。我們雖不是跟上帝締結婚姻關係,但受浸之後仍須付出努力,才能跟耶和華保持緊密的關係。我們盡力遵行他的旨意,他是不會視若無睹的;相反,他很賞識我們所作的努力,樂意親近我們。門徒雅各寫道:「你們要親近上帝,上帝就會親近你們。」——雅各書4:8。
跟隨耶穌的腳蹤走
13.我們要與上帝同行,就必須跟從誰的榜樣?
13 我們要與耶和華同行,就必須跟從耶穌基督所立的榜樣。使徒彼得寫道:「你們蒙召就是要這樣行事,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模範,要你們緊緊跟隨他的腳蹤走。」(彼得前書2:21)既然耶穌是完美無疵的,我們卻不是,我們自然無法跟從他的榜樣到十全十美的地步。可是,耶和華卻期望我們盡力而為。讓我們看看耶穌的生平和服事職務的五個特色;這些特色都是獻了身的基督徒應當努力效法的。
14.我們怎樣才可說是認識上帝的話語?
14 耶穌對上帝的話語具有確切、透徹的認識。耶穌在服事職務上時常引用《希伯來語聖經》。(路加福音4:4,8)當然,當日邪惡的宗教領袖也引用聖經。(馬太福音22:23,24)不同的地方是,耶穌明白經文的意思,並且把聖經的教訓實行出來。他不但熟知摩西律法的條文,也深諳律法的精神。我們要跟從基督的榜樣,就必須努力明白上帝的話語,了解其中的意義和精神。這樣,我們就能夠成為蒙上帝認可的工人,「正確地運用真理的話語」。——提摩太後書2:15。
15.耶穌怎樣在傳講上帝方面立下榜樣?
15 基督耶穌努力向人傳講他的天父。耶穌對上帝的話語具有豐富的認識,但他絕沒有把這種知識據為己有。甚至連他的仇敵也稱他為「導師」,因為無論他往哪裡,他都對人談論耶和華和他的旨意。(馬太福音12:38)耶穌在聖殿區、會堂、城裡和郊外,都公開向人傳道。(馬可福音1:39;路加福音8:1;約翰福音18:20)他懷著憐憫、仁慈的態度教導人,對他所幫助的人顯出愛心。(馬太福音4:23)跟從耶穌榜樣的人也要隨時把握機會,在許多不同地方和場合教導人認識耶和華上帝和他的奇妙旨意。
16.耶穌跟其他敬拜耶和華的人關係有多親密?
16 耶穌對其他敬拜耶和華的人懷有親切的感情。有一次,耶穌正在對群眾說話,他的母親和不信的弟弟來見他,要跟他說話。聖經的記載說:「有人對他說:『看啊!你的母親、你的弟兄站在外面,要跟你說話呢。』他就回應,對告訴他的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他向門徒伸手,說:『看啊!我的母親、我的弟兄!誰實行我天上父親的旨意,誰就是我的弟兄、姊妹、母親了。』」(馬太福音12:47-50)這並不是說耶穌不理家人,六親不認,因為後來發生的事證明他的確關心家人。(約翰福音19:25-27)可是,這個記載把耶穌對信徒同工所懷的愛表露無遺。今天的情形也一樣,與上帝同行的人樂於跟耶和華的僕人為友,彼此培養親密的感情。——彼得前書4:8。
17.耶穌對於遵行天父的旨意有什麼感覺?這件事應當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17 耶穌切實遵行上帝的旨意,由此表明他深愛天父。耶穌凡事都服從耶和華。他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的那位的旨意,完成他的工作。」(約翰福音4:34)基督也說:「我時刻做[上帝]所喜悅的事。」(約翰福音8:29)耶穌深愛天父,甘願「謙卑自抑,服從至死,甚至死在苦刑柱上」。(腓立比書2:8)由於這緣故,耶和華大大祝福耶穌,把他擢升到一個極為崇高的地位,在權能和尊榮方面僅次於耶和華自己。(腓立比書2:9-11)像耶穌一樣,我們謹守上帝的誡命,努力遵行他的旨意,藉此表明我們深愛他。——約翰一書5:3。
18.耶穌怎樣在禱告方面立下榜樣?
18 耶穌十分注重禱告。他受浸時懇切禱告。(路加福音3:21)他揀選十二使徒之前整晚禱告。(路加福音6:12,13)耶穌教導門徒怎樣禱告。(路加福音11:1-4)在臨死的前夕,他跟門徒一起禱告,也為他們禱告。(約翰福音17:1-26)在耶穌的生活上,禱告居於很重要的地位;既然我們是他的門徒,禱告也應當在我們的生活上佔一席重要地位。能夠在禱告裡向宇宙的至高主宰說話,是多大的殊榮!不但這樣,耶和華也會回應我們的禱告;約翰寫道:「我們按照他的旨意,不管求什麼,他都聽我們;這就是我們對他所懷有的把握。我們既然知道,不管求什麼,他都聽我們,就知道一定得著所求的,因為已經向他求了。」——約翰一書5:14,15。
19.(甲)我們應當效法耶穌的什麼特質?(乙)研究耶穌的生平和服事職務,怎樣使我們獲益良多?
19 我們仔細查考耶穌基督在地上的生平和服事職務,的確獲益良多!請想想他所表現的各種特質:愛心、憐恤、仁慈、力量、平衡、合理、謙卑、勇氣、無私的精神。我們對耶穌認識越深,就越渴望做他的忠心門徒。認識耶穌,也使我們更親近耶和華。畢竟,耶穌把他天父的種種特質完美地反映出來。鑑於他與耶和華極為親密,他能夠說:「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親。」——約翰福音14:9。
信賴上帝扶持你
20.我們與耶和華同行,怎樣才能步履穩定自信?
20 小孩子初學走路的時候,步履自然不穩。他們怎樣才會走得穩定自信呢?就是要勤於練習、鍥而不舍。與耶和華同行的人想要步履穩定自信,也是需要時間和毅力的。保羅指出,人與上帝同行,堅忍不拔是至為重要的;他寫道:「最後,弟兄們,你們得了我們的訓示,知道該怎樣行事,怎樣取悅上帝,就像你們現在所行的一樣;所以我們靠著主耶穌請求你們,勸勉你們,要不斷這樣做,做得更加徹底。」——帖撒羅尼迦前書4:1。
21.我們與耶和華同行,可以享有什麼福分?
21 只要我們對上帝忠心耿耿,他就會幫助我們繼續與他同行。(以賽亞書40:29-31)一切按他的道而行的人,都會享有莫大的福分;跟這些福分比較,世界提供的誘人事物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上帝的確「教訓[我們],使[我們]得益處,引導[我們]所當行的路」。我們只要「聽從[他]的命令」,我們的「平安就如河水;[我們]的公義就如海浪」。(以賽亞書48:17,18)我們接受上帝的邀請,忠心地與他同行,就能夠永遠跟他享有和平友好的關係。
-
-
懷著永恆的展望與上帝同行守望台1998年 | 11月15日
-
-
懷著永恆的展望與上帝同行
「我們[要]永永遠遠奉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名而行。」——彌迦書4:5。
1.為什麼耶和華可以稱為「永恆的王」?
耶和華上帝是沒有起源的。在無窮無盡的過去,他一直存在;他稱為「亙古常在者」的確很適切。(但以理書7:9,13)耶和華也享有永恆的未來。惟有他是「永恆的王」。(啟示錄10:6;15:3)在他看來,一千年有「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詩篇90:4。
2.(甲)上帝對順服的人類定下什麼旨意?(乙)我們應當把希望和計劃集中在什麼之上?
2 既然賜人生命的上帝是永恆的,他能夠向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提出永遠在樂園裡生活的希望。然而,亞當卻忤逆上帝,結果不但失去了享永生的權利,還把罪和死亡遺傳給後代。(羅馬書5:12)可是,上帝原定的旨意並沒有因為亞當反叛就無法實現。耶和華定意要順服的人類永遠活下去,他的旨意是必定會完全實現的。(以賽亞書55:11)因此,我們把希望和計劃集中在永遠事奉耶和華之上,實在是再適當不過的事。雖然我們要把「耶和華的日子」緊記在心,有如近在眼前,我們卻必須記住,我們的目標是要永遠 與上帝同行。——彼得後書3:12。
耶和華在他所定的時候採取行動
3.我們怎麼知道耶和華會在「指定的時候」實現他的旨意?
3 我們既然與上帝同行,自然渴望見到他的旨意實現。我們深知耶和華是偉大的守時者,他必定會在他所定的時候實現他的旨意。例如,「及至時候滿了,上帝就差他的兒子前來」。(加拉太書4:4)天使告訴使徒約翰,他所見到的標徵必定會在「指定的時候」實現。(啟示錄1:1-3)在「指定的時候」,「死人要受審判」。(啟示錄11:18)1900多年前,使徒保羅在靈示之下宣告,上帝「定了一個日子,決意要藉著他所委任的人,按正義審判世人所住之地」。——使徒行傳17:31。
4.我們怎麼知道耶和華要把這個邪惡事物制度一舉鏟除?
4 耶和華會把現今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一舉鏟除,因為他的聖名在今日的世界裡正受人肆意羞辱。惡人大行其道。(詩篇92:7)他們的言行對上帝極盡侮辱之能事。除此之外,上帝目睹他的忠僕受人辱罵迫害,這令他大感痛心。(撒迦利亞書2:8)難怪耶和華宣告,撒但的整個組織不久就要徹底消滅!上帝已定了這件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聖經預言的應驗清楚表明,我們現今正生活在「末時」中。(但以理書12:4)上帝不久就會採取行動,以造福所有愛戴他的人。
5.羅得和哈巴谷對他們周遭的情形有什麼看法?
5 耶和華以往的僕人一直很渴望見到邪惡終止。正義的羅得目睹當日「那些目無法紀的人沉迷於放蕩的行為」,就「大感痛心」。(彼得後書2:7)哈巴谷先知為周遭的情況大感憂傷,於是對上帝禱告說:「耶和華啊!我懇求,你不垂聽,要到幾時呢?我向你呼叫『有狂暴的事』,你卻不拯救。你為什麼使我看見惡行?有奸惡的事,你為什麼見而不理?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紛爭和相鬥常常發生。」——哈巴谷書1:2,3,《新譯》。
6.耶和華怎樣回應哈巴谷的禱告?我們可以從這件事學到什麼教訓?
6 耶和華給哈巴谷的部分回答是:「這異象關乎一定的日期,很快就要實現,決不徒然;縱有遲延,仍當等候,因為它一定會來到,絕不耽誤。」(哈巴谷書2:3,《新譯》)由此上帝表明,一待「一定的日期」來到,他就會採取行動。就算這日子看來遲延了,耶和華也必定會實現他的旨意,絕不耽延!——彼得後書3:9。
繼續熱心服務
7.耶穌雖然不知道耶和華的日子會在哪個時候來到,卻怎樣從事他的活動?
7 我們是否一定要知道耶和華使各事發生的精確日期,才能繼續熱心與他同行呢?絕不是。請想想一些事例。耶穌無疑很想知道上帝的旨意會何時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樣。事實上,基督教導門徒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願你的名字得以分別為聖。願你的王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在地上成全,像在天上成全一樣。」(馬太福音6:9,10)耶穌雖然深知上帝必定會聽允這個祈求,卻不知道事情發生的精確時間。在預告這個事物制度遭遇末日時,他說:「至於那個日子、那個時辰,誰也不知道,天上的天使不知道,兒子也不知道,只有父親知道。」(馬太福音24:36)在實現上帝的旨意方面,耶穌基督是個關鍵人物;他會直接參與行動,把天父的仇敵處決。即使如此,耶穌在地上的時候,甚至他也不知道上帝會在哪個時候採取行動。但這有沒有使耶穌在耶和華的工作上較不熱心呢?當然沒有!門徒看見他熱心潔淨聖殿,「就想起有話寫著說:『對你家所懷的熱心要把我吞噬了』」。(約翰福音2:17;詩篇69:9)耶穌孜孜不倦,熱心從事上帝差他執行的工作。他懷著永恆的展望事奉上帝。
8,9.門徒問及王國是否就要恢復過來時,耶穌怎樣回答?門徒有什麼反應?
8 基督的門徒也跟他一樣。耶穌臨升天之前曾與門徒會面。聖經的記載說:「他們聚集起來,就問耶穌說:『主啊,你要在這個時候給以色列恢復王國嗎?』」像他們的主一樣,門徒渴望王國早日來臨。可是耶穌回答說:「父親憑自己的權能所定的時候時節,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可是,聖靈臨到你們身上,你們就會得著力量,在耶路撒冷、全猶地亞、撒馬利亞,直到地上最遠的地方,做我的見證人。」——使徒行傳1:6-8。
9 證據顯示,門徒並沒有因這個回答而感到灰心。相反,他們大發熱心,努力執行傳道任務。僅在幾週之內,他們已經把基督的教訓充滿了耶路撒冷。(使徒行傳5:28)不及三十年,他們的傳道活動更遍及遠近,以致保羅能夠說,好消息已「傳遍天下所有創造物了」。(歌羅西書1:23)門徒本來以為王國會「給以色列恢復」過來。雖然這個期望落空了,而王國也沒有在他們有生之日在天上建立起來,他們仍然懷著永恆的展望熱心事奉耶和華。
檢討自己的動機
10.我們不知道上帝會在什麼時候消滅撒但的制度,這反而讓我們有機會證明什麼?
10 耶和華現代的僕人也渴望見到這個邪惡事物制度早日消滅。可是,我們最關心的並不是自己得救進入上帝應許的新世界裡。我們渴望見到耶和華的名字被尊為聖,他的至高統治權獲得昭雪。由於這緣故,我們很高興上帝沒有告訴我們撒但的制度會在哪個「日子」「時辰」遭受毀滅。這樣,我們就有機會提出證據,表明我們決心永遠與上帝同行,但不是為了短暫的自私目的,而是由於我們深愛耶和華。
11,12.約伯的忠誠怎樣受到質疑?這個問題怎樣跟我們有關?
11 魔鬼指責正直的約伯只是為了自私利益才事奉上帝,而像約伯一樣的人也如出一轍。因此,如果我們能對上帝緊守忠誠,就有助於證明魔鬼完全錯了。耶和華向撒但指出,他的僕人約伯為人正直,敬畏上帝,撒但卻惡毒地聲稱:「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呢?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約伯記1:8-11)約伯在試煉之下緊守忠誠,從而證明撒但的惡毒聲稱是全無根據的。
12 撒但也可以指責我們只因知道自己即將獲得獎賞,才事奉上帝。如果我們能夠像約伯一樣緊守忠誠,就可以證明撒但完全錯了。正是由於我們不知道上帝會在哪個時候對惡人執行判決,我們有大好機會去證明自己真正愛耶和華,決心永遠按他的道而行。我們這樣做,就表明我們的確忠於上帝,全心信賴他的處事方法。再者,我們不知道那日子時辰,也可以使我們在靈性上保持警醒守望,因為我們深知末日可以隨時臨到,就像竊賊在夜間突然來到一樣。(馬太福音24:42-44)我們天天與耶和華同行,無疑可以使他的心歡喜,這樣他就可以回答魔鬼的譏誚了。——箴言27:11。
為永恆展望定下計劃!
13.關於為未來定下計劃,聖經表示什麼?
13 與上帝同行的人知道,為未來定下合理的計劃是明智的。鑑於年老所帶來的種種難題和不便,許多人趁年輕力壯的日子努力工作,好在老年時經濟有所保障。可是,人的屬靈前途其實重要得多,我們有沒有關注到這件事呢?箴言21:5說:「殷勤人的籌劃必使他獲利;行事急躁的必致貧窮。」(《新譯》)為永恆的展望而籌劃的確大有好處。鑑於我們不知道這個制度的末日會實際在哪個時候來到,我們有需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情況。但是,我們要保持平衡,總是把上帝的事務置於生活上的首位。沒有信心的人也許認為,人把精神集中在遵行上帝的旨意之上,可說是目光短小。但這是實情嗎?
14,15.(甲)關於為未來而計劃,耶穌說了個什麼喻例?(乙)為什麼耶穌喻例裡的富翁可說是目光短小?
14 耶穌說過一個喻例,給我們頗大啟迪。他說:「有一個富翁,土地出產豐饒。所以他在心裡開始推論說,『怎麼辦呢?我沒有地方收聚我的作物了。』於是他說,『我要這麼辦:我要把那些倉房拆卸,建造更大的;我要在那裡收聚我一切的穀實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我要對我的魂說:「魂啊,你積蓄了許多美好的東西,可以享用多年;你只管優哉游哉,吃喝快樂吧。」』上帝卻對他說,『不合理的人,今晚他們就要你的魂了。那麼,你積存起來的,要歸給誰呢?』誰為自己積蓄財寶,對上帝來說卻不富有,也是這樣。」——路加福音12:16-21。
15 耶穌的意思是不是說,富翁不該努力工作,確保未來可以享有經濟安全呢?並不是,因為聖經也勸人要勤奮工作。(帖撒羅尼迦後書3:10)富翁不當的地方是,他沒有努力使自己在上帝面前「富有」。即使他所積聚的財富足夠享用多年,他最後還是會死去。他目光短小,只顧目前而沒有想到永遠的未來。
16.為什麼我們可以滿懷信心,仰賴耶和華賜給我們安全的前途?
16 人懷著永恆的展望與耶和華同行,可說是既切合實際,又目光遠大。這是計劃未來的最佳方法。誠然,我們在教育、職業、家庭責任等方面定下實用計劃是好的,我們卻應當時刻記著,耶和華是永不會捨棄他的忠僕的。大衛王唱道:「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詩篇37:25)耶穌也向我們保證,上帝必定會照顧所有先求王國、按他正義之道而行的人。——馬太福音6:33。
17.我們怎麼知道這制度的終結近了?
17 我們雖然懷著永恆的展望事奉上帝,但同時也要把耶和華的日子緊記在心,有如近在眼前。聖經預言的應驗有力地表明,耶和華的日子已經很近了。這個世紀充滿了戰爭、瘟疫、地震、糧食短缺等難題,真基督徒也大受迫害,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正傳遍普世。這一切都是現今這個邪惡事物制度末期的特色。(馬太福音24:7-14;路加福音21:11)世上許多人都「專愛自己,貪愛錢財,自負,高傲,褻瀆,不服從父母,忘恩,不忠貞,毫無親情,不願意達成協議,毀謗人,漫無自制,兇悍,不愛良善,出賣別人,剛愎自用,氣焰囂張,愛享樂不愛上帝」。(提摩太後書3:1-5)在現今這末世的兇險時代,耶和華僕人的生活也許並不易過。我們多麼渴望見到耶和華的王國早日來臨,把所有罪惡一舉鏟除!在我們熱切等待這日子來臨之際,讓我們決心懷著永恆的展望與上帝同行。
懷著永生的展望事奉上帝
18,19.古代忠信的人怎樣表明他們懷著永恆的展望事奉上帝?
18 我們與耶和華同行,要把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撒拉等人的信心緊記在心。保羅提及這些忠信的人,然後寫道:「這些人全都懷著信心而死,雖然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遠遠看見,樂意接受,又公開聲明自己在當地是外來人,是寄居者。」(希伯來書11:13)這些忠信的人「盡力追求一個更好的地方,就是屬天的地方」。(希伯來書11:16)他們滿懷信心,期待在上帝彌賽亞王國治下承受一個更好的地方。我們可以確信,上帝必定會在那個更好的地方,即王國治下的地上樂園,賜給他們永生的獎賞。——希伯來書11:39,40。
19 彌迦先知描述耶和華的子民決心要永遠敬拜上帝。他寫道:「萬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我們卻永永遠遠奉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名而行。」(彌迦書4:5)彌迦忠貞不二地事奉耶和華,直至死而後已。這個先知在新世界復活之後,無疑會繼續與上帝同行,直到永遠。他為我們這些生活在末世最後階段的人,立下多麼優良的榜樣!
20.我們應當決心怎樣做?
20 耶和華很賞識我們為他的名所顯的愛心。(希伯來書6:10)他深知,在這個受魔鬼控制的世界裡,我們對他保持忠誠是絕不容易的。可是,「這個世界……正在過去」,「實行上帝旨意的,卻永遠長存」。(約翰一書2:17;5:19)因此,憑著耶和華的幫助,我們決心天天忍受面對的考驗。願我們的思想和生活都集中在仁愛天父應許賜給我們的奇妙幸福之上。我們懷著永恆的展望繼續與上帝同行,就必定能夠享有這些福分。——猶大書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