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可憎之物』未能帶來和平
    守望台1986年 | 4月1日
    • 猶太人作出選擇

      3.在耶穌的日子誰試圖維持國際間的和平安全?為什麼這項安排永遠無法完全成功?

      3 在耶穌的日子,羅馬帝國統治地球頗大的部分,並且對於和平安全具有自己的見解。羅馬政府藉著屬下的軍團在當時為人所知的世界的大部分維持「羅馬和平」(Pax Romana)。但是羅馬和平卻絕不能成為永久的和平,因為信奉異教的羅馬及其屬下的軍團無法使人與上帝和好。因此,耶穌所宣布的王國其實優越得多。

      4.大部分猶太人對耶穌的傳道有什麼反應?可是,在第一世紀有什麼逐漸形成?

      4 可是,耶穌的大部分同胞都拒絕接受上帝的王國。(約翰福音1:11;7:47,48;9:22)他們的統治者將耶穌視為對國家安全的一項威脅,於是把他交給羅馬人處死;他們堅持「除了該撒,我們沒有王。」(約翰福音11:48;19:14,15)可是,有些猶太人和後來有許多外邦人卻樂於承認耶穌是上帝所揀選的君王。(歌羅西書1:13-20)他們在許多國家地區中向人傳講耶穌,而耶路撒冷則成為基督徒的國際弟兄團體的中心。——使徒行傳15:2;彼得前書5:9。

      5,6.(甲)猶太人與羅馬之間的關係發展成怎樣?(乙)耶穌提出什麼警告?這警告怎樣在公元70年救了基督徒的性命?

      5 雖然猶太人揀選該撒,棄絕基督,耶路撒冷和羅馬之間的關係卻在不久之後便大為惡化。猶太的奮銳黨發動游擊戰與羅馬帝國對抗,直至正面的戰爭在公元66年爆發。羅馬軍隊試圖恢復「羅馬和平」,不久耶路撒冷便受到大軍所圍困。在基督徒看來,這是一件深具重要性的事。在此之前許多年,耶穌曾發出警告說:「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場的日子近了。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城裡的應當出來。」(路加福音21:20,21)現在耶路撒冷已被兵圍困,於是基督徒便等待機會逃生。

      6 機會很快便來到。當時羅馬人已開始挖掘聖殿的牆,許多猶太人已準備投降,但是羅馬司令迦勒斯(Cestius Gallus)卻出乎意料地撤軍離去。奮銳黨攫住機會重新加強他們的防衛,但是基督徒卻立即撇下這個注定遭受毀滅的城市。在公元70年,羅馬軍團捲土重來,紮營圍住耶路撒冷的城牆,最後為城帶來徹底的毀滅。

  • 『可憎之物』未能帶來和平
    守望台1986年 | 4月1日
    • 馬太福音將圍城的軍隊描述為「但以理先知所說的那造成荒涼的可憎者,站在聖地。」(馬太福音24:15,《新譯》)在馬可的記載中,「可憎者」「站在不該站的地方。」(馬可福音13:14,《新譯》)馬太的記載說但以理書曾提及這個「可憎者」。事實上,『可憎之物』這句話在但以理書中出現了三次:一次(複數)在但以理書9:27,含有這句話的預言在耶路撒冷於公元70年遭受毀滅時獲得了應驗,然後在但以理書11:31及但以理書12:11。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