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耶穌基督
    洞悉聖經(下冊)
    • [第844-846頁附欄]

      耶穌在地上的生平紀事

      四福音所記載的事件,按時間的先後排列

      耶穌執行傳道職務之前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公元前3年

      耶路撒冷聖殿

      天使向撒迦利亞預告施浸者約翰將誕生

      —

      —

      1:5-25

      —

      公元前2年左右

      拿撒勒;猶地亞

      天使向馬利亞預告耶穌將誕生;馬利亞探視伊利莎白

      —

      —

      1:26-56

      —

      公元前2年

      猶地亞山地

      施浸者約翰誕生;長大後住在荒山野嶺

      —

      —

      1:57-80

      —

      公元前2年,10月1日左右

      伯利恆

      耶穌誕生(上帝的話語,一切都是通過他而有的);是亞伯拉罕和大衛的子孫

      1:1-25

      —

      2:1-7

      1:1-5,9-14

      —

      伯利恆附近

      天使宣告好消息;牧人探視嬰兒

      —

      —

      2:8-20

      —

      —

      伯利恆;耶路撒冷

      耶穌受割禮(出生第8天);在聖殿呈獻給上帝(出生40天後)

      —

      —

      2:21-38

      —

      公元前1年或公元1年

      耶路撒冷;伯利恆;拿撒勒

      占星術士;逃到埃及;嬰孩被殺;耶穌回鄉

      2:1-23

      —

      2:39,40

      —

      公元12年

      耶路撒冷

      耶穌十二歲時守逾越節;回家

      —

      —

      2:41-52

      —

      公元29年春季

      約旦河附近的曠野

      施浸者約翰傳道

      3:1-12

      1:1-8

      3:1-18

      1:6-8,15-28

      耶穌開始執行傳道職務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公元29年秋季

      約旦河

      耶穌受浸和受膏,雖出自大衛的世系,卻有聲音發出說他是上帝的兒子

      3:13-17

      1:9-11

      3:21-38

      1:32-34

      —

      猶大曠野

      耶穌禁食和受魔鬼引誘

      4:1-11

      1:12,13

      4:1-13

      —

      —

      約旦河對岸的伯大尼

      施浸者約翰為耶穌作證

      —

      —

      —

      1:15,29-34

      —

      約旦河谷地上段

      首批跟隨耶穌的人

      —

      —

      —

      1:35-51

      —

      加利利的迦拿;迦百農

      耶穌施行第一個奇跡;往迦百農去

      —

      —

      —

      2:1-12

      公元30年逾越節

      耶路撒冷

      守逾越節;把做買賣的人趕出聖殿

      —

      —

      —

      2:13-25

      —

      耶路撒冷

      跟尼哥德慕交談

      —

      —

      —

      3:1-21

      —

      猶地亞;艾嫩

      耶穌通過門徒為人施浸;約翰越來越衰微

      —

      —

      —

      3:22-36

      —

      提比里亞

      約翰被囚;耶穌往加利利去

      4:12;14:3-5

      1:14;6:17-20

      3:19,20;4:14

      4:1-3

      —

      撒馬利亞的敘加

      往加利利途中教導撒馬利亞人

      —

      —

      —

      4:4-43

      耶穌在加利利執行傳道職務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

      加利利

      首次宣布「天上的王國近了」

      4:17

      1:14,15

      4:14,15

      4:44,45

      —

      迦拿;拿撒勒;迦百農

      醫好男孩;宣讀使命;不被接納;往迦百農去

      4:13-16

      —

      4:16-31

      4:46-54

      —

      迦百農附近的加利利海

      召西門和安得烈、雅各和約翰

      4:18-22

      1:16-20

      5:1-11

      —

      —

      迦百農

      醫好受邪靈操縱的人;醫好彼得的岳母和其他許多人

      8:14-17

      1:21-34

      4:31-41

      —

      —

      加利利

      帶著所召的四個門徒,首次走遍加利利全境

      4:23-25

      1:35-39

      4:42,43

      —

      —

      加利利

      醫好痲瘋病人;有一大群人聚集到耶穌那裡

      8:1-4

      1:40-45

      5:12-16

      —

      —

      迦百農

      醫好癱瘓的人

      9:1-8

      2:1-12

      5:17-26

      —

      —

      迦百農

      召馬太;跟收稅人一起坐席

      9:9-17

      2:13-22

      5:27-39

      —

      —

      猶地亞

      在猶地亞的會堂傳道

      —

      —

      4:44

      —

      公元31年逾越節

      耶路撒冷

      參加宴會;醫好男子;譴責法利賽派的人

      —

      —

      —

      5:1-47

      —

      從耶路撒冷(?)回來

      門徒在安息日摘麥穗吃

      12:1-8

      2:23-28

      6:1-5

      —

      —

      加利利;加利利海

      在安息日醫好枯萎了手的人;前往海邊;醫治病人

      12:9-21

      3:1-12

      6:6-11

      —

      —

      迦百農附近的山上

      選立十二使徒

      —

      3:13-19

      6:12-16

      —

      —

      迦百農附近

      發表「登山寶訓」

      5:1-7:29

      —

      6:17-49

      —

      —

      迦百農

      醫好軍官的僕人

      8:5-13

      —

      7:1-10

      —

      —

      拿因

      復活寡婦的兒子

      —

      —

      7:11-17

      —

      —

      加利利

      約翰在牢獄裡差門徒去見耶穌

      11:2-19

      —

      7:18-35

      —

      —

      加利利

      譴責各城;向嬰孩揭示真理;談論容易負的軛

      11:20-30

      —

      —

      —

      —

      加利利

      有罪的婦人用馨香油抹耶穌的腳;耶穌講了關於免除債務的比喻

      —

      —

      7:36-50

      —

      —

      加利利

      帶著十二使徒,第二次走遍加利利傳道

      —

      —

      8:1-3

      —

      —

      加利利

      醫好受邪靈操縱的人;被指控跟別西卜同一陣營

      12:22-37

      3:19-30

      —

      —

      —

      加利利

      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人要求看奇事作為憑證

      12:38-45

      —

      —

      —

      —

      加利利

      耶穌視門徒為近親

      12:46-50

      3:31-35

      8:19-21

      —

      —

      加利利海

      用撒種的人、毒麥、別的事物做比喻;解釋寓意

      13:1-53

      4:1-34

      8:4-18

      —

      —

      加利利海

      平息湖上的風暴

      8:18,23-27

      4:35-41

      8:22-25

      —

      —

      加利利海東南面的加大拉

      醫好兩個受邪靈操縱的人;邪靈進了豬群

      8:28-34

      5:1-20

      8:26-39

      —

      —

      很可能在迦百農

      醫好血崩的婦人;復活崖魯的女兒

      9:18-26

      5:21-43

      8:40-56

      —

      —

      迦百農(?)

      醫好兩個盲人和一個受邪靈操縱的啞巴

      9:27-34

      —

      —

      —

      —

      拿撒勒

      重訪自己在那裡長大的城,再次不被接納

      13:54-58

      6:1-6

      —

      —

      —

      加利利

      第三次走遍加利利全境;差十二使徒去傳道

      9:35-11:1

      6:6-13

      9:1-6

      —

      —

      提比里亞

      施浸者約翰被斬首;希律問心有愧、恐懼不安

      14:1-12

      6:14-29

      9:7-9

      —

      公元32年接近逾越節(約6:4)

      迦百農(?);加利利海的東北岸

      使徒們從各處傳道回來;餵飽五千人

      14:13-21

      6:30-44

      9:10-17

      6:1-13

      —

      加利利海的東北岸;革尼撒勒

      民眾想要立耶穌為王;耶穌在海上行走;醫好病人

      14:22-36

      6:45-56

      —

      6:14-21

      —

      迦百農

      說自己是「生命的食物」;很多門徒離開,不再與耶穌同行

      —

      —

      —

      6:22-71

      公元32年逾越節之後

      很可能在迦百農

      譴責人拘守傳統,廢棄上帝的話語

      15:1-20

      7:1-23

      —

      7:1

      —

      腓尼基;德卡波利斯

      往泰爾、西頓,然後往德卡波利斯去;餵飽四千人

      15:21-38

      7:24-8:9

      —

      —

      —

      馬加丹

      撒都該派和法利賽派的人再次要求看奇事作為憑證

      15:39-16:4

      8:10-12

      —

      —

      —

      加利利海的東北岸;伯賽大

      告誡門徒提防法利賽派的人的酵;醫好盲人

      16:5-12

      8:13-26

      —

      —

      —

      凱撒里亞·腓立比

      說自己是彌賽亞;預告自己的死亡和復活

      16:13-28

      8:27-9:1

      9:18-27

      —

      —

      很可能在黑門山

      在彼得、雅各、約翰面前改變形貌

      17:1-13

      9:2-13

      9:28-36

      —

      —

      凱撒里亞·腓立比

      醫好受邪靈操縱的男孩,是門徒無法治好的

      17:14-20

      9:14-29

      9:37-43

      —

      —

      加利利

      再次預告自己的死亡和復活

      17:22,23

      9:30-32

      9:43-45

      —

      —

      迦百農

      施行奇跡得錢幣納稅金

      17:24-27

      —

      —

      —

      —

      迦百農

      談論王國裡誰最大、處理過錯、表現慈悲

      18:1-35

      9:33-50

      9:46-50

      —

      —

      加利利;撒馬利亞

      離開加利利往耶路撒冷守住棚節;表明自己為傳道職務撇下一切

      8:19-22

      —

      9:51-62

      7:2-10

      耶穌後期在猶地亞執行傳道職務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公元32年住棚節

      耶路撒冷

      在住棚節公開教導人

      —

      —

      —

      7:11-52

      —

      耶路撒冷

      在節期過後教導人;醫好盲人

      —

      —

      —

      8:12-9:41

      —

      很可能在猶地亞

      差七十個門徒去傳道;門徒回來後總結報告

      —

      —

      10:1-24

      —

      —

      猶地亞;伯大尼

      講了關於善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在馬大和馬利亞家中作客

      —

      —

      10:25-42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再次教導人模範禱告及要不斷懇求

      —

      —

      11:1-13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反駁誣告;指出當時那代人該受譴責

      —

      —

      11:14-36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在法利賽派的人的宴席上抨擊虛偽的人

      —

      —

      11:37-54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談論上帝的關愛、忠信的管家

      —

      —

      12:1-59

      —

      —

      很可能在猶地亞

      在安息日醫好彎腰曲背的婦人;講了三個比喻

      —

      —

      13:1-21

      —

      公元32年獻殿節

      耶路撒冷

      守獻殿節;說自己是優秀的牧人

      —

      —

      —

      10:1-39

      耶穌後期在約旦河東岸執行傳道職務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

      約旦河東岸

      許多人信從耶穌

      —

      —

      —

      10:40-42

      —

      比利阿(約旦河東岸)

      朝耶路撒冷走去,逐城逐村,沿途教導人

      —

      —

      13:22

      —

      —

      比利阿

      談論進入上帝的王國;面對希律的恐嚇;預告聖殿會被撇棄

      —

      —

      13:23-35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勸人謙卑;講了關於盛大晚宴的比喻

      —

      —

      14:1-24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勸勉人做門徒先計算代價

      —

      —

      14:25-35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用迷路的綿羊、失去的銀幣、浪子回頭做比喻

      —

      —

      15:1-32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用不義的管家、富翁與拉撒路做比喻

      —

      —

      16:1-31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談論寬恕、信心、自視為無用的奴隸

      —

      —

      17:1-10

      —

      —

      伯大尼

      復活拉撒路

      —

      —

      —

      11:1-46

      —

      耶路撒冷;以法蓮

      該亞法慫恿人殺耶穌;耶穌離開耶路撒冷

      —

      —

      —

      11:47-54

      —

      撒馬利亞;加利利

      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途中醫治病人和教導人

      —

      —

      17:11-37

      —

      —

      撒馬利亞或加利利

      用煩擾審判官的寡婦、法利賽派的人和收稅人做比喻

      —

      —

      18:1-14

      —

      —

      比利阿

      前往比利阿;談論離婚的問題

      19:1-12

      10:1-12

      —

      —

      —

      比利阿

      接待小孩,並按手祝福他們

      19:13-15

      10:13-16

      18:15-17

      —

      —

      比利阿

      規勸富有的年輕人;講了關於葡萄園雇工的比喻

      19:16-20:16

      10:17-31

      18:18-30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第三次預告自己的死亡和復活

      20:17-19

      10:32-34

      18:31-34

      —

      —

      很可能在比利阿

      雅各和約翰請求在王國裡坐在耶穌的左右

      20:20-28

      10:35-45

      —

      —

      —

      耶利哥

      經過耶利哥時,醫好兩個盲人;在撒該家中坐席;講了關於一千銀元的比喻

      20:29-34

      10:46-52

      18:35-19:28

      —

      耶穌最後在耶路撒冷執行傳道職務

      時間

      地點

      事件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公元33年尼散月八日

      伯大尼

      逾越節前六天來到伯大尼

      —

      —

      —

      11:55-12:1

      尼散月九日

      伯大尼

      在痲瘋病人西門家中坐席;馬利亞把馨香油倒在耶穌頭上;猶太人來看耶穌和拉撒路

      26:6-13

      14:3-9

      —

      12:2-11

      —

      伯大尼-耶路撒冷

      前呼後擁、備受尊崇地進入耶路撒冷

      21:1-11,14-17

      11:1-11

      19:29-44

      12:12-19

      尼散月十日

      伯大尼-耶路撒冷

      咒詛不結果實的無花果樹;第二次潔淨聖殿

      21:18,19,12,13

      11:12-17

      19:45,46

      —

      —

      耶路撒冷

      祭司長和抄經士想法子鏟除耶穌

      —

      11:18,19

      19:47,48

      —

      —

      耶路撒冷

      跟希臘人交談;猶太人仍然不信

      —

      —

      —

      12:20-50

      尼散月十一日

      伯大尼-耶路撒冷

      受咒詛的無花果樹枯萎了

      21:19-22

      11:20-25

      —

      —

      —

      耶路撒冷聖殿

      耶穌的權力受質疑;講了關於兩個兒子的比喻

      21:23-32

      11:27-33

      20:1-8

      —

      —

      耶路撒冷聖殿

      用邪惡的農戶、婚宴做比喻

      21:33-22:14

      12:1-12

      20:9-19

      —

      —

      耶路撒冷聖殿

      仇敵企圖從耶穌論及納稅、復活、誡命的話中找把柄

      22:15-40

      12:13-34

      20:20-40

      —

      —

      耶路撒冷聖殿

      關於彌賽亞是誰的子孫這問題,耶穌的答案令仇敵無言以對

      22:41-46

      12:35-37

      20:41-44

      —

      —

      耶路撒冷聖殿

      嚴詞譴責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人

      23:1-39

      12:38-40

      20:45-47

      —

      —

      耶路撒冷聖殿

      提及寡婦的兩文小錢

      —

      12:41-44

      21:1-4

      —

      —

      橄欖山

      預告耶路撒冷的陷落、耶穌的臨在、制度的終結

      24:1-51

      13:1-37

      21:5-38

      —

      —

      橄欖山

      用十個處女、銀元、綿羊與山羊做比喻

      25:1-46

      —

      —

      —

      尼散月十二日

      耶路撒冷

      宗教領袖商議怎樣殺害耶穌

      26:1-5

      14:1,2

      22:1,2

      —

      —

      耶路撒冷

      猶大跟祭司議價出賣耶穌

      26:14-16

      14:10,11

      22:3-6

      —

      尼散月十三日(星期四下午)

      耶路撒冷附近及城中

      預備守逾越節

      26:17-19

      14:12-16

      22:7-13

      —

      尼散月十四日

      耶路撒冷

      跟十二使徒一起吃逾越節晚餐

      26:20,21

      14:17,18

      22:14-18

      —

      —

      耶路撒冷

      為使徒們洗腳

      —

      —

      —

      13:1-20

      —

      耶路撒冷

      透露猶大是賣主的叛徒,將他遣走

      26:21-25

      14:18-21

      22:21-23

      13:21-30

      —

      耶路撒冷

      跟十一個使徒設立主的晚餐

      26:26-29

      14:22-25

      22:19,20,24-30

      [林前11:23-25]

      —

      耶路撒冷

      預告彼得會不認主、使徒們會分散

      26:31-35

      14:27-31

      22:31-38

      13:31-38

      —

      耶路撒冷

      談論「幫助者」、彼此相愛、經歷患難;耶穌禱告

      —

      —

      —

      14:1-17:26

      —

      客西馬尼

      在園中極為難過;被出賣和逮捕

      26:30,36-56

      14:26,32-52

      22:39-53

      18:1-12

      —

      耶路撒冷

      被亞那、該亞法、公議會審訊;彼得不認主

      26:57-27:1

      14:53-15:1

      22:54-71

      18:13-27

      —

      耶路撒冷

      賣主的猶大上吊自盡

      27:3-10

      —

      [徒1:18,19]

      —

      —

      耶路撒冷

      先在彼拉多後在希律面前受審,再被送回彼拉多那裡

      27:2,11-14

      15:1-5

      23:1-12

      18:28-38

      —

      耶路撒冷

      彼拉多試圖釋放耶穌,最後卻把他交出來處死

      27:15-30

      15:6-19

      23:13-25

      18:39-19:16

      (星期五下午約三時)

      耶路撒冷各各他

      死在苦刑柱上,以及其他的相關事件

      27:31-56

      15:20-41

      23:26-49

      19:16-30

      —

      耶路撒冷

      遺體被人從苦刑柱上取下埋葬

      27:57-61

      15:42-47

      23:50-56

      19:31-42

      尼散月十五日

      耶路撒冷

      祭司和法利賽派的人在耶穌的墳墓派駐守衛

      27:62-66

      —

      —

      —

      尼散月十六日及其後

      耶路撒冷和附近一帶

      耶穌復活,以及當天發生的各事

      28:1-15

      16:1-8

      24:1-49

      20:1-25

      —

      耶路撒冷;加利利

      再三向門徒顯現

      28:16-20

      [林前15:5-7]

      [徒1:3-8]

      20:26-21:25

      以珥月二十五日

      伯大尼附近的橄欖山

      在復活後第四十日升天

      [徒1:9-12]

      —

      24:50-53

      —

  • 耶穌基督
    洞悉聖經(下冊)
    • 耶穌的行動和品格 由於「分外恩典和真理」通過耶穌基督而來,他必須到民眾當中去,讓他們聽他說話,看他做事,了解他的品格。這樣,他們才能看出他是「彌賽亞」,才會對他作為「上帝的綿羊羔」犧牲生命所獻出的贖價有信心。(約1:17,29)耶穌親自到巴勒斯坦的許多地區去探訪人,步行幾百里路,在湖邊山麓、城鎮鄉村、會堂聖殿、市集廣場、大街上、房子裡(太5:1,2;26:55;可6:53-56;路4:16;5:1-3;13:22,26;19:5,6),面對的不論是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大群聽眾,還是個別的人,他都努力傳講天父的真理。(可3:7,8;4:1;約3:1-3;太11:4,5;14:21;19:21,22)

      本文附表按時間的先後,根據四福音的記載列出耶穌在地上的生平紀事,同時列出耶穌在執行傳道職務的三年半期間的一切活動。

      耶穌早早起床,辛勤工作,直到晚上,親自做榜樣,讓門徒學習勤勞。(路21:37,38;可1:32-34;11:20;約3:2;5:17)他不止一次整夜禱告,就像他在發表「登山寶訓」前夕所做的一樣。(太14:23-25;路6:12-7:10)有一次,耶穌晚上醫治了許多病人,但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他就起來,到一個僻靜的地方禱告。(可1:32,35)耶穌獨處的時候常被群眾打擾,他卻「歡迎他們,對他們傳講上帝的王國」。(路9:10,11;可6:31-34;7:24-30)他經歷過疲倦和飢渴,有時甚至為了完成工作而廢寢忘食。(太21:18;約4:6,7,31-34;另見太4:2-4;8:24,25)

      對物質有正確態度 但耶穌絕非苦行者,他沒有脫離現實,強行克制物慾或苦待自己到極端的地步。(路7:33,34)他多次接受邀請到別人家裡吃飯,甚至出席盛宴,也到富人家裡作客。(路5:29;7:36;14:1;19:1-6)他曾在一個婚筵上把清水變成美酒,使賓客得以盡歡。(約2:1-10)別人對他好,他予以讚賞。例如有一次,拉撒路的姐妹馬利亞用了300多克馨香油(1磅馨香油的價值超過220美元,相當於一個工人整年的工資)去抹耶穌的腳,猶大對此表示不滿,認為應該賣掉馨香油,把錢分給窮人。耶穌卻為馬利亞辯解,說:「由她吧,讓她為我安葬的日子守這個習俗。你們身邊常有窮人,卻不常有我。」(約12:2-8;可14:6-9)耶穌被捕時所穿的裡衣是從上到下一整件織成的,顯然質量一流。(約19:23,24)但耶穌總是以屬靈的事為先,從不過度關心物質享受,就像他勸勉別人一樣。(太6:24-34;8:20;路10:38-42;對照腓4:10-12)

      勇氣十足,紓危解困 在傳道方面,耶穌自始至終顯出莫大的勇氣、力量和大丈夫氣概。(太3:11;路4:28-30;9:51;約2:13-17;10:31-39;18:3-11)像約書亞、大衛王和上帝別的忠僕一樣,耶穌奮力維護上帝的權益,也樂意為愛好正義的人效勞。身為應許的「苗裔」,他飽受蛇的苗裔的仇視,必須跟他們對抗。(創3:15;22:17)他向邪靈發動攻擊,要消除他們對人類的頭腦和內心的壞影響。(可5:1-13;路4:32-36;11:19-26;另見林後4:3,4;弗6:10-12)虛偽的宗教領袖以言行表明,他們其實抗拒上帝的統治,蓄意違背他的旨意。(太23:13,27,28;路11:53,54;約19:12-16)耶穌在一連串的辯論中徹底擊敗了這些偽君子。他應對得體,熟練地運用上帝的話語「聖靈的寶劍」,以有力的論據、巧妙的推理,駁倒敵人的狡辯,回應反對者的刁鑽問題,使對方無法抵擋或進退兩難。(太21:23-27;22:15-46)耶穌無畏地揭露反對者的真面目:他們拘泥於形式,所倡導的是人的傳統;他們是瞎眼的嚮導、毒蛇的後裔,也是上帝的大仇敵的兒女,這個大仇敵就是邪靈的首領、殺人的說謊者。(太15:12-14;21:33-41,45,46;23:33-35;可7:1-13;約8:40-45)

      在這一切事上,耶穌絕非有勇無謀;他從不自找麻煩,也留意避開不必要的危險。(太12:14,15;可3:6,7;約7:1,10;11:53,54;對照太10:16,17,28-31)他的勇氣是基於信心的。(可4:37-40)即使受人誣衊和惡待,他仍舊保持鎮定安詳,「總是把自己交託給那憑正義審判人的主」。(彼前2:23)

      耶穌勇敢地為真理作戰,啟迪人明白上帝的旨意,成為世人的光。耶穌應驗聖經的預言成為更大的摩西,使人獲得釋放。他宣告被擄的得自由。(賽42:1,6,7;耶30:8-10;賽61:1)雖然許多人由於自私和懼怕權貴的緣故,不敢接受耶穌的幫助(約7:11-13;9:22;12:42,43),有些人卻鼓勇擺脫愚昧的枷鎖,不再受制於錯誤的宗教,不再懷有錯誤的期待。(約9:24-39;另見加5:1)正如古代忠心的猶大王採取行動,將錯誤的宗教從境內鏟除一樣(代下15:8;17:1,4-6;王下18:1,3-6),上帝所立的彌賽亞君王耶穌也努力傳道,使當日的錯誤宗教大受打擊。(約11:47,48)

      關於耶穌基督在地上執行的傳道職務,另見下冊540-541頁地圖。

      感情深厚、親切熱誠 耶穌也是個感情深厚的人,符合上帝的大祭司必須具備的條件。耶穌本身是完美無罪的,但他在不完美的罪人當中生活和工作,卻沒有像法利賽派的人那樣對別人吹毛求疵,高傲自大或盛氣凌人(太9:10-13;21:31,32;路7:36-48;15:1-32;18:9-14),連小孩子在他面前也感到自在。有一次,他用一個小孩為例去說明一個道理;他並非只是叫孩子站在門徒面前,而是「用臂膀環抱著」孩子。(可9:36;10:13-16)耶穌表明自己是門徒的真朋友和親密同伴,他「愛他們到底」。(約13:1;15:11-15)耶穌沒有憑著自己的權威對別人諸多要求,以致加重別人的負擔,反而說:「你們所有辛苦勞碌……的人啊,到我這裡來吧,我要叫你們安舒。」耶穌的門徒深知他「性情溫和,心裡謙卑」;他的軛確實是容易負的,他的擔子確實是輕省的。(太11:28-30)

      祭司的職責包括照料人民在身體和屬靈方面的健康。(利13-15章)耶穌目睹民眾受盡疾病煎熬,飽嘗殘障之苦,就深表同情,憐憫之心推動他予以援手。(太9:36;14:14;20:34;路7:11-15;對照賽61:1)耶穌的好友拉撒路去世,拉撒路的姐妹大感哀傷,耶穌看見就「心裡悲嘆」,「不禁掉下淚來」。(約11:32-36)「彌賽亞」耶穌對人間的疾苦感同身受,在象徵意義上「背負了[別人]的疾病,承受了[別人]的痛苦」。(賽53:4;路8:43-48)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應驗聖經的預言,也是因為他「很願意 」這樣做。(太8:2-4,16,17)更重要的是,他為人帶來屬靈的健康,使他們的罪得赦。上帝授權給耶穌這樣做,因為他蒙上帝預定,以基督的身份犧牲生命作贖價。事實上,當時耶穌正經歷歸於死亡的浸禮,直到最終死於苦刑柱上為止。(賽53:4-8,11,12;另見太9:2-8;20:28;可10:38,39;路12:50)

      「卓越的勸導者」 祭司有責任教導人民認識上帝的律法和旨意。(瑪2:7)聖經的預言說,身為王族的「彌賽亞」(出於耶西[大衛的父親]的一條「嫩枝」),耶穌必須表明他有「耶和華的靈」,也就是說,有「智慧和悟性的靈,勸導和大能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他會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賽11:1-3)耶穌「比所羅門更大」(太12:42),他的教誨顯出無比的智慧,從而有力地證明他的確是上帝的兒子。這也證明四福音的記載不可能僅是不完美的凡人的構想或思想結晶。

      耶穌很清楚上帝的話語和旨意,也深知人類的本性,能夠針對問題和爭議的核心進行分析,也能就日常生活的種種難題提出解決的方法,這都足以證明他就是應許的「卓越的勸導者」。(賽9:6)人所熟悉的「登山寶訓」就是個極佳的明證。(太5-7章)在這個演講裡,耶穌闡明人怎樣才能尋得真正的快樂,怎樣解決爭端,怎樣避免不道德的行為,怎樣對待懷有敵意的人,怎樣秉公行義不虛偽,對物質享受懷有正確的態度,信賴上帝的慷慨供應,與人保持良好關係,識破騙人的宗教,以及怎樣建設美好的未來。「群眾都對他的教導方式感到驚訝;因為耶穌教導他們,好像有權威的人,不像他們的抄經士。」(太7:28,29)耶穌復活之後,仍然是耶和華與人類之間的主要溝通橋梁。(啟1:1)

      優秀的導師 耶穌的教導方法非常有效。(約7:45,46)他以簡潔清晰、顯淺易明的方式講解深奧的重要道理。他用聽眾熟悉的事物去說明他的論點(太13:34,35),所用的比喻包括漁夫(太13:47,48)、牧人(約10:1-17)、農夫(太13:3-9)、建築工人(太7:24-27;路14:28-30)、商人(太13:45,46)、奴隸和主人(路16:1-9)、家庭主婦(太13:33;路15:8),以及其他人物(太6:26-30)。像《希伯來語經卷》所記載的比喻一樣,耶穌用簡單的東西,例如鹽、舊衣、酒袋、水和食物等,去說明或象徵重要的事物。(約4:13,14;6:31-35,51;太5:13;路5:36-39)他常以類比的方法跟聽眾推理,推翻誤導人的錯誤觀點,幫助聽眾對問題有合理的看法。(太16:1-3;路11:11-22;14:1-6)耶穌的話主要是針對人的內心講的,他以發人深省的問題引導人思索,找出結論,或者審察自己的動機,作出決定。(太16:5-16;17:24-27;26:52-54;可3:1-5;路10:25-37;約18:11)他從不試圖討大眾歡喜,卻關注那些渴求真理、對正義如飢似渴的人,設法打動他們的心。(太5:3,6;13:10-15)

      耶穌深知他的聽眾(包括門徒)的了解力是有限的(可4:33),也知道該告訴他們多少信息。(約16:4,12)但他從沒有嘩眾取寵,為博取別人的好感而「沖淡」上帝的信息。耶穌說話坦率,有時甚至直言不諱。(太5:37;路11:37-52;約7:19;8:46,47)他傳道的主題是:「你們要悔改,因為天上的王國近了。」(太4:17)耶穌像以往耶和華所差的先知一樣,率直地告訴民眾「他們的悖逆」,「向雅各家陳說他們的罪狀」(賽58:1;太21:28-32;約8:24),促請他們努力「進窄門」,走狹路,好蒙上帝悅納而得享永生。(太7:13,14)

      「萬族的領袖和司令」 耶穌證明自己有資格作「萬族的領袖和司令」,「向萬族作見證」。(賽55:3,4;太23:10;約14:10,14;另見提前6:13,14)他開始執行傳道職務幾個月後,適當的時候到了,他就到幾個認識的人那裡,向他們發出邀請,說:「來跟從我吧」。這幾個人毫不猶豫地撇下捕魚的事業和收稅的工作,跟隨了耶穌。(太4:18-22;路5:27,28;對照詩110:3)有些婦女則獻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財物,去資助耶穌和他的門徒。(可15:40,41;路8:1-3)

      這一小群人構成了一個新「國族」(屬靈以色列)的核心。(彼前2:7-10)耶穌揀選十二使徒的前夕,用了整夜的時間禱告,祈求天父指引。十二使徒若至死忠心,就會成為新國族的支柱,像雅各的十二個兒子是構成以色列國的支柱一樣。(路6:12-16;弗2:20;啟21:14)摩西手下有七十個男子做以色列國的代表,耶穌同樣另選了七十個門徒,差他們去傳道。(民11:16,17;路10:1)之後,耶穌致力教導和培訓這些門徒,甚至「登山寶訓」的內容也顯示,這個演講主要是為了門徒的益處而發表的。(太5:1,2,13-16;13:10,11;可4:34;7:17)

      耶穌一力承擔做領袖的責任,在各方面帶頭(太23:10;可10:32);除了帶領門徒傳道之外,也交給門徒各項任務和責任(路9:52;19:29-35;約4:1-8;12:4-6;13:29;可3:9;14:12-16),一面鼓勵他們,一面糾正他們。(約16:27;路10:17-24;太16:22,23)身為司令,耶穌給門徒的主要命令是:「你們要彼此相愛,好像我愛你們一樣。」(約15:10-14)雖然聽眾數以千計,他卻能夠控制大局。(可6:39-46)耶穌的門徒大都地位卑微、學識不多,但他循序漸進地培訓他們,成效非常顯著。(太10:1-11:1;可6:7-13;路8:1)使徒們的言談有力,信心十足,令學識淵博、位高權重的人也感到驚訝。身為「得人的漁夫」,使徒們的成就實在令人驚嘆,有成千上萬的人響應他們所傳的信息。(太4:19;徒2:37,41;4:4,13;6:7)耶穌曾經仔細地將聖經真理刻在門徒心上,他們透徹理解聖經的原則以後,就能成為羊群的真正牧人。(彼前5:1-4)這樣,耶穌在短短的三年半裡,為一群團結合一的國際基督徒會眾奠下了穩固的根基,讓成千上萬不同種族的人得以加入一個弟兄團體。

      大能的供應者、正義的審判官 耶穌在地上時曾指導門徒捕魚,結果漁獲多不勝收。這顯示他的統治將帶來繁榮昌盛,遠超過所羅門的日子。(路5:4-9;另見約21:4-11)耶穌生於伯利恆(意即「食物之家」),曾經施行奇跡餵飽數千人,也曾將水化為酒,這預示上帝的彌賽亞王國會「為萬民設宴」,讓他們吃喝飽足。(賽25:6;對照路14:15)耶穌的統治不但會終止貧窮與飢餓,甚至會「永遠吞滅死亡」。(賽25:7,8)

      關於「彌賽亞」的許多預言顯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他的政府會伸張正義,主持公正。(賽11:3-5;32:1,2;42:1)耶穌十分尊重他天父上帝的律法,也很尊重獲准在地上掌權的世俗政府的法律。(羅13:1;太5:17-19;22:17-21;約18:36)民眾曾經試圖擁立耶穌為王,他卻不讓人有機會將他推上政治舞台。(約6:15;另見路19:11,12;徒1:6-9)耶穌從沒有越權行事。(路12:13,14)沒有人能指證他「有罪」,不是因為他生來完美,而是因為他時刻遵守上帝的話語。(約8:46,55)耶穌以正義、忠信「束腰」。(賽11:5)他喜愛正義,恨惡邪惡、虛偽和欺詐。他對貪得無厭、漠視別人痛苦的人義憤填膺。(太7:21-27;23:1-8,25-28;可3:1-5;12:38-40;對照41-44節)謙和卑微的人可以放心,耶穌的統治會消除一切不平和壓迫,為他們帶來紓解。(賽11:4;太5:5)

      耶穌明辨事理,堅守原則。他洞悉上帝律法的含義和要旨,強調「律法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慈悲、忠信」(太12:1-8;23:23,24);即使他跟某個門徒感情特別深厚,仍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大公無私。(太18:1-4;可10:35-44;約13:23;對照彼前1:17)耶穌在苦刑柱上生命垂危的時候,所做的一件事是關注母親的利益,不過,他卻從沒有把血緣關係置於屬靈關係之先。(太12:46-50;路11:27,28;約19:26,27)耶穌像聖經所預告的一樣,處理難題從不只看表面,「行審判並不單憑眼見,責備人也不僅憑耳聞」。(賽11:3;對照約7:24)他能夠洞察人心,看出人的心思意念和動機。(太9:4;可2:6-8;約2:23-25)耶穌聽從上帝話語的指示,只尋求天父的旨意,不尋求自己的意思。因此我們可以放心,身為上帝所任命的審判官,耶穌的判決永遠都是公平正義的。(賽11:4;約5:30)

      傑出的先知 聖經提及會有一位像摩西一樣,但比摩西更大的先知興起,耶穌正好符合這位先知的條件。(申18:15,18,19;太21:11;路24:19;徒3:19-23;對照約7:40)耶穌預告自己必會受苦,將會如何死去,門徒會四散奔逃,耶路撒冷將被兵圍困,這城和其中的聖殿必被徹底毀滅。(太20:17-19;24:1-25:46;26:31-34;路19:41-44;21:20-24;約13:18-27,38)除了這些事之外,耶穌也預告他臨在期間世上要發生的大事,那時候,他的王國會掌權統治。像以前的先知一樣,耶穌提出證據證明他的確是上帝差來的。他施行了許多奇跡異能,比摩西所施行的更勝一籌。耶穌曾止息加利利海的風浪,並在水上行走(太8:23-27;14:23-34);他曾使盲者復明,聾者復聰,跛腳的行走,患重病的(例如痲瘋)痊癒,甚至使死人復活。(路7:18-23;8:41-56;約11:1-46)

      愛的典範 耶穌的品格最突出的部分是愛:首先是對天父的愛,然後是對受造眾生的愛;其餘的特質都是受愛心所推動的。(太22:37-39)因此,愛心也應該是他門徒的顯著標誌。(約13:34,35;對照約一3:14)耶穌的愛跟感情用事完全是兩回事,他雖然表現強烈的感情,卻總是受原則所指引(來1:9);他最關心的,是完成他天父的旨意。(參看太16:21-23)耶穌謹守上帝的誡命(約14:30,31;對照約一5:3),竭力榮耀天父(約17:1-4),以此表明對天父的愛。耶穌犧牲前最後那個晚上跟門徒共處時,談及愛和表現愛心達三十次之多,並三次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約13:34;15:12,17)。耶穌告訴門徒:「人為朋友捐棄生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更大的了。你們要是照我的吩咐去做,就是我的朋友了。」(約15:13,14;對照約10:11-15)

      為了證明自己深愛上帝,也深愛不完美的人類,耶穌甘願「像綿羊被人牽去宰殺」,受審訊,被人摑耳光、用拳頭打、吐唾沫在臉上、鞭打,最後被釘在苦刑柱上,掛在罪犯之間。(賽53:7;太26:67,68;27:26-38;可14:65;15:15-20;約19:1)耶穌的流血犧牲顯示了上帝對人類的愛(羅5:8-10;弗2:4,5),既為人樹立典範,也讓人可以絕對相信,無論任何事物,都不能隔斷他對忠心門徒的愛。(羅8:35-39;約一3:16-18)

      我們從聖經的記載獲知上帝愛子的生平。記載雖然簡短(約21:25),卻迴腸蕩氣、生動感人;實際的詳情必定偉大得多、感人至深。耶穌謙卑自抑、宅心仁厚,大力維護公平正義,他的好榜樣足以保證,他的王國統治必不會令古往今來所有忠信的人失望;事實上,這個政府所要成就的,甚至遠超乎他們最高的期望。(羅8:18-22)耶穌跟世上的統治者截然不同,他在每一方面都為門徒樹立了完美的典範。(太20:25-28;林前11:1;彼前2:21)耶穌雖然是主,卻為門徒洗腳,以身作則,表現體貼、仁慈、謙卑等美德;這顯示,由他的受膏門徒(無論在地上還是在天上)組成的會眾,都會表現同樣的美德。(約13:3-15)在基督的千年統治期間,他的受膏門徒會坐在天上的寶座上,跟他一同執掌「天上地上的權柄」,但這些受膏門徒必定會謙卑自抑,懷著愛心為治下的臣民服務,照顧他們的一切需要。(太28:18;羅8:17;彼前2:9;啟1:5,6;20:6;21:2-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