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這個制度末期的徵象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這個制度末期的徵象

      馬太福音24:3-51;馬可福音13:3-37;路加福音21:7-38

      • 四個門徒想知道這個制度的末期會有什麼徵象

      • 預言在公元1世紀以及之後應驗

      • 我們必須保持警覺

      現在是星期二下午,尼散月十一日快要結束,耶穌在地上的時間也接近尾聲了。過去這幾天他特別忙碌,白天在聖殿教導人,晚上到城外住宿。很多人喜歡聽他的教導,他們「一大早就到聖殿去見他,聽他講話」。(路加福音21:37,38)現在,耶穌跟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這四個使徒坐在橄欖山上。

      這四個使徒是私下來見耶穌的。耶穌剛預告過,聖殿絕不會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所以他們十分關注跟聖殿有關的事。不僅如此,他們心裡還有其他疑問。耶穌早些時候提醒過他們,說:「要做好準備,因為在你們認為不大可能的時刻,人子就來了。」(路加福音12:40)他也說過跟「人子顯現出來的那一天」有關的事。(路加福音17:30)這些話是不是跟耶穌剛才說的聖殿的事有關呢?使徒們非常好奇,於是問耶穌:「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呢?將來會有什麼徵象顯示你已經回到我們這裡,顯示這個制度已經是末期了?」(馬太福音24:3)

      看著不遠處的聖殿,使徒們可能想知道,這座聖殿什麼時候會被毀滅。另外,他們也想知道跟人子回到他們那裡有關的事。他們可能想起了耶穌說的關於「一個貴族」的比喻,那個貴族「要到遠方去獲取王權,然後回來」。(路加福音19:11,12)最後,他們還想知道「這個制度的末期」會發生什麼事。

      對於這些問題,耶穌給出了詳盡的答案,其中包括一個綜合的徵象,幫助人看出耶路撒冷和聖殿什麼時候會被摧毀。不僅如此,耶穌說的徵象也能幫助後來的基督徒看出,耶穌已經回到他們那裡,而且整個制度的末日近了。

      隨著時間過去,使徒們看到耶穌的預言的確應驗了。耶穌預告的許多事在他們的時代開始發生。因此在37年後,也就是公元70年,保持警覺的基督徒看到聖殿和猶太制度瀕臨毀滅時,並沒有措手不及,他們已經做好準備了。不過,耶穌預告的事,並不是全都在公元70年來到前或那一年應驗的。有些事要等到耶穌獲取王權回來時才應驗。包括哪些事呢?耶穌向使徒透露了答案。

      耶穌預告,將來會有「戰爭的聲音和戰爭的消息」,「民族要攻打民族,國家要攻打國家」。(馬太福音24:6,7)他還說:「會有大地震,一處接一處有糧荒和瘟疫。」(路加福音21:11)耶穌對門徒說:「人們會下手迫害你們。」(路加福音21:12)將來會有很多假先知出現,他們會誤導很多人。不法的事會增多,大多數人的愛心都會冷淡下來。另外,他說:「這王國的好消息會傳遍天下,讓所有國族都能聽見,到時末日就會來到。」(馬太福音24:14)

      在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毀滅之前以及期間,耶穌的預言已經有了小規模的應驗,但他的預言後來還會有更大規模的應驗嗎?證據表明,耶穌的預言主要在現代應驗。你看到這些證據了嗎?

      耶穌說,在顯示他已經獲取王權回來的徵象中,還包括將會出現「那造成荒涼的可憎之物」。(馬太福音24:15)公元66年,可憎之物出現了。羅馬軍隊高舉著被視為偶像的軍旗來到耶路撒冷,而且「紮營圍城」,摧毀了部分城牆。(路加福音21:20)就這樣,「可憎之物」站在了不該站的地方,也就是猶太人視為「聖地」的地方。

      耶穌進一步預告:「會有大患難,這樣的患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現在都沒有發生過,將來也絕不會再發生。」公元70年,羅馬軍隊毀滅了耶路撒冷。猶太人的「聖城」以及其中的聖殿都被他們摧毀,成千上萬的人也慘遭殺害。這確實是一場大患難。(馬太福音4:5;24:21)這麼大的災難是耶路撒冷城和猶太民族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這場災難也結束了猶太人千百年來以聖殿為中心的崇拜制度。由此可見,耶穌的預言在將來以更大規模應驗的時候,情形一定會更可怕。

      在這個制度的末期保持信心

      耶穌繼續描述徵象,告訴門徒有什麼事顯示他已經獲取王權回來,以及這個制度已經是末期了。耶穌提醒門徒不要跟從「假基督和假先知」。他說,這些人「如果可能,就連被選上的人也想迷惑」。(馬太福音24:24)但被選上的人並不會被迷惑。假基督是人憑肉眼能看見的,但耶穌在王國裡施行統治卻不是人能看見的。

      談到這個制度末期將會爆發的大患難,耶穌說:「太陽就會變黑,月亮也不放光,星辰從天上墜落,天上的力量也會動搖。」(馬太福音24:29)使徒們聽到這些令人震驚的話時,並不知道將來究竟會發生什麼事。不過,將要發生的事一定會讓人非常震驚。

      這些令人震驚的事會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呢?耶穌說:「人們想到世上要發生的事,就會害怕得頭暈目眩。天上的力量也會動搖。」(路加福音21:26)的確,耶穌描述的是人類最黑暗的時期會發生的事。

      可是,耶穌向使徒清楚表明,「人子在天雲上帶著力量和大榮耀來到」的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感到悲痛。(馬太福音24:30)他說過,上帝會「為了被選上的人」採取行動。(馬太福音24:22)那麼,這些忠心的門徒看到耶穌提到的大事發生時,應該有什麼反應呢?耶穌鼓勵門徒說:「一有這些事,你們就要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快要得救了。」(路加福音21:28)

      不過,那些生活在這個制度末期的門徒,怎麼知道終結近了呢?耶穌用無花果樹講了一個比喻,說:「樹開始發嫩枝,長新葉,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照樣,當你們看到所有這些事,就該知道他近在門口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切會先發生,這一代人才會消逝。」(馬太福音24:32-34)

      所以,當耶穌預告的徵象在許多方面都應驗時,他的門徒就該看出終結近在眼前了。耶穌提醒那些生活在這段關鍵時期的門徒,說:

      「至於那個日子、那個時刻,誰也不知道,天上的天使不知道,兒子也不知道,只有我的父親知道。挪亞的時代怎樣,將來人子回到你們這裡的時候也會怎樣。大洪水以前的時代,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一天;他們毫不留意,大洪水一來,就把他們全都沖走了。將來人子回到你們這裡的時候也會這樣。」(馬太福音24:36-39)挪亞時代的大洪水是影響全球的歷史事件。耶穌用這件事跟這個制度的末期作了一個對比。

      在橄欖山上聽耶穌說話的使徒肯定看出,他們需要保持警覺。耶穌還說:「你們要當心,免得你們的心被濫食、縱酒和生活的憂慮重重壓住,那一日就突然臨到你們,像網羅一樣。那一日會臨到全地所有居民身上。你們要時刻警醒,常常懇切祈求,使你們能逃過這一切要發生的事,可以站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21:34-36)

      耶穌的話再次表明,他預告的事會有更大規模的應驗。這些預言主要不是在幾十年後應驗,也不會只是影響到耶路撒冷或猶太民族而已。他預告的事將會「臨到全地所有居民身上」。

      耶穌說,他的門徒要保持警覺,不斷守望,做好準備。他用另一個比喻強調這一點,說:「有一件事你們要知道,一家的主人如果早知道幾更天有賊來,就會保持警醒,不讓賊挖洞進家裡來。所以你們也要做好準備,因為人子會在你們認為不大可能的時刻來到。」(馬太福音24:43,44)

      耶穌接下來說了一些讓門徒感到安心的話。他向門徒保證,在預言應驗的時候,會有一個「奴隸」保持警覺並勤奮工作。耶穌用使徒容易明白的話來描述這件事,說:「到底誰是忠信睿智的奴隸,受主人委派管理他的僕役,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食物呢?他的主人來到,看見奴隸正這樣做,奴隸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會委派他管理所有財物。」但如果這個「奴隸」變得邪惡,惡待別人,主人就會「給他最嚴厲的懲罰」。(馬太福音24:45-51;參看路加福音12:45,46)

      不過,耶穌並不是說有些跟隨他的人會變得邪惡。那麼,耶穌想讓門徒明白什麼道理呢?他希望門徒保持警覺、勤奮工作。接下來的比喻會清楚說明這一點。

  • 十個處女的比喻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馬太福音25:1-13

      • 耶穌提出十個處女的比喻

      耶穌一直在回答門徒的問題,他們很想知道,將來會有什麼徵象顯示耶穌已經獲取王權回來,顯示這個制度已經是末期了。現在,耶穌又要說另一個比喻,向門徒提出明智的勸告。當耶穌獲取王權回來的時候,人們就能看出這個比喻的含意。

      他開始說這個比喻:「天上的王國好比十個處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她們五個是愚蠢的,五個是睿智的。」(馬太福音25:1,2)

      耶穌的意思不是說,在他那些將要繼承天上王國的門徒中,有一半是愚蠢的,另一半是睿智的。其實,耶穌想要強調的是,在跟王國有關的事上,每一個門徒都可以作出選擇:或者保持警醒,不斷守望;或者漫不經心,結果被其他事分了心。不過,耶穌對門徒很有信心,相信他們人人都可以忠心到底,最終得到天父賜下的福分。

      在比喻中,十個處女全都出去,準備迎接新郎並加入迎親的隊伍。新郎來到時,處女們會點燈照亮道路,新郎會把新娘帶到新房。處女們點燈迎接,就是向新郎表示敬意。但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呢?

      耶穌說:「愚蠢的拿著燈,卻不帶油;睿智的卻用瓶子裝了油,連燈一起帶來。新郎遲遲不來,她們就都昏昏欲睡,最後睡著了。」(馬太福音25:3-5)新郎沒有在預期的時間來到,看來耽擱了很長一段時間,處女們等著等著就睡著了。這可能讓使徒們想起,耶穌曾說過關於一個貴族的比喻,說這個貴族去了遠方,一段時間之後才帶著王權回來。(路加福音19:11-15)

      回到十個處女的比喻。當新郎最終來到時,發生了什麼事呢?耶穌說:「就在半夜,有人喊叫說:『新郎到啦!快出來迎接他。』」(馬太福音25:6)處女們有沒有做好準備,保持警醒呢?

      耶穌接著說:「於是所有處女都起來,準備她們的燈。愚蠢的對睿智的說:『把你們的油分一點給我們吧,因為我們的燈快要滅了。』睿智的回答:『恐怕不夠你我共用。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吧。』」(馬太福音25:7-9)

      五個愚蠢的處女沒有保持警醒,沒有為新郎的到來做好準備。她們沒有為燈準備足夠的油,結果需要想辦法補充一些。耶穌說:「她們去買的時候,新郎來到,那些做好準備的處女跟他進去參加婚宴,門就關了。後來,其餘的處女也來了,說:『先生,先生,給我們開門吧!』新郎回答:『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馬太福音25:10-12)愚蠢的處女沒有做好準備、沒有保持警醒,結局多麼可悲!

      使徒們可以看出,耶穌提到的新郎指的就是他自己,之前他就曾把自己比作新郎。(路加福音5:34,35)睿智的處女指的是誰呢?之前耶穌談到「小群羊」會得到王國時,他也說:「你們要束上腰帶,點上燈。」(路加福音12:32,35)所以使徒們能夠明白,耶穌在比喻中提到的睿智的處女,指的是像他們一樣忠心的門徒。那麼,耶穌說出這個比喻,是想要傳達什麼信息呢?

      在比喻的結尾,耶穌毫不含糊地說:「所以,你們要不斷守望,因為不知道那個日子、那個時刻。」(馬太福音25:13)

      顯然,耶穌是在勸告他的忠心門徒,要在最後的日子「不斷守望」。耶穌一定會來,對這個邪惡的世界執行判決。所以門徒需要做好準備、保持警醒,就像那五個睿智的處女一樣。這樣,他們就不會分心,忘記他們擁有的寶貴希望,結果錯失本可以得到的獎賞。

  • 另一個關於銀元的比喻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馬太福音25:14-30

      • 耶穌提出另一個關於銀元的比喻

      耶穌和四個使徒還在橄欖山上,使徒們很想知道,將來會有什麼徵象顯示耶穌已經獲取王權回來,顯示這個制度已經是末期了。幾天前在耶利哥,耶穌曾用1000銀元的比喻說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王國才會來臨。現在耶穌提出一個相似的比喻,繼續回答使徒們的問題。這次他強調的是,門徒必須勤奮工作,完成他交託的任務。

      耶穌說:「這好像一個人快要出國,就召見奴隸,把財物交託給他們。」(馬太福音25:14)此前,耶穌曾把自己比作一個「要到遠方去獲取王權」的人,所以使徒們很容易明白,這個「快要出國」的人指的就是耶穌。(路加福音19:12)

      在出國前,比喻中的這個人把寶貴的財物交託給奴隸。耶穌在執行傳道職務的三年半期間,不僅自己集中精力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而且也培訓門徒做這項工作。現在耶穌要離開了,他相信門徒會善用受到的培訓,繼續完成傳道工作。(馬太福音10:7;路加福音10:1,8,9;參看約翰福音4:38;14:12)

      比喻中的這個人怎樣分配自己的財物呢?耶穌說:「他按照奴隸各自的才能,一個給了五袋銀元,一個給了兩袋銀元,一個給了一袋銀元,自己就出國去了。」(馬太福音25:15)這些奴隸會怎樣處理交託給他們的財物呢?他們會不會勤奮工作,努力為主人賺錢呢?耶穌接著說:

      「領了五袋銀元的,立刻用這些錢去做生意,另外賺了五袋。同樣,領了兩袋銀元的,另外也賺了兩袋。只領了一袋銀元的,卻出去在地上挖了個坑,把主人的這些錢藏起來。」(馬太福音25:16-18)主人回來後,會有什麼反應呢?

      耶穌說:「過了很久,奴隸的主人來跟他們結算帳目。」(馬太福音25:19)頭兩個奴隸按照「各自的才能」,盡心盡力地為主人效勞。他們勤奮工作,善用交託給他們的財物,為主人增添財富。領了五袋銀元的,另外賺了五袋;領了兩袋銀元的,另外賺了兩袋。a主人給了他們兩人同樣的稱讚,說:「又良善又忠信的奴隸,你做得好!你在一些事上忠信。我要委派你管理很多事。來分享你主人的喜樂吧。」(馬太福音25:21)

      1.一個奴隸把一袋銀元埋在地裡;2.同一個奴隸被扔到外面的黑暗裡

      領了一袋銀元的那個奴隸卻不同。他上前說:「主人,我知道你是個苛刻的人,沒有撒種也要收割,沒有揚穀也要收聚。我很害怕,就去把你的銀元藏在地裡。你看,你的東西就在這裡。」(馬太福音25:24,25)如果他把錢存入銀行,至少可以為主人賺取一些利息,但他竟然連這都沒有做。他的做法其實損害了主人的利益。

      難怪主人說他是個「又邪惡又懶惰的奴隸」。主人決定把他的銀元全都拿走,給那個樂意為主人效勞、勤奮工作的奴隸。接著,主人清楚說明他的原則:「凡是有的,還要給他更多,使他豐足有餘;凡是沒有的,就連他有的,也要拿走。」(馬太福音25:26,29)

      耶穌的門徒在傳道

      對耶穌的門徒來說,這個比喻的確值得沉思。門徒可以看出,耶穌交託給他們的傳道工作是個寶貴的殊榮,大有價值。耶穌期望他們勤奮工作,努力幫助人成為他的門徒。耶穌沒有要求所有人在傳道工作上有同樣的貢獻。正如比喻所說,每個人只需按照「各自的才能」盡力而為。但如果一個人像那個懶惰的奴隸一樣,沒有盡心盡力為主人效勞,他就絕不會得到耶穌的認可。

      至於使徒們,他們聽到耶穌的保證,「凡是有的,還要給他更多」,肯定大受激勵!

  • 基督來到時審判綿羊和山羊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馬太福音25:31-46

      • 耶穌提出綿羊和山羊的比喻

      耶穌還在橄欖山上,繼續回答使徒們的問題,說明將來會有什麼徵象顯示他已經獲取王權回來,顯示這個制度已經是末期了。耶穌剛剛講完了十個處女的比喻和銀元的比喻,現在他要說出最後一個比喻,一個關於綿羊和山羊的比喻,來結束這次談話。

      耶穌首先說明了比喻開頭的場景,他說:「人子帶著他的榮耀跟所有天使一起來到時,就會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馬太福音25:31)耶穌常常自稱「人子」,在這裡他清楚表明自己就是比喻中的主角。(馬太福音8:20;9:6;20:18,28)

      耶穌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把忠貞的人判定為綿羊

      比喻中的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呢?就是在耶穌「帶著他的榮耀跟所有天使一起來到」的時候,到時他會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之前耶穌說過,人子會「在天雲上帶著力量和大榮耀來到」,他的天使也會跟他一起。那是什麼時候呢?就是緊接著「那段時期的患難之後」。(馬太福音24:29-31;馬可福音13:26,27;路加福音21:27)所以,這個比喻談到的事會在耶穌帶著榮耀來到的時候發生。到時,他會做什麼呢?

      耶穌說:「人子……來到時……所有國族的人都會被聚集到他面前,他會把他們分開,就像牧人把綿羊山羊分開一樣。他會把綿羊放在右邊,山羊放在左邊。」(馬太福音25:31-33)

      談到綿羊,耶穌說:「到時王會對右邊的說:『你們這些得到我父親賜福的,來承受從世界奠基以來為你們準備好的王國吧。』」(馬太福音25:34)綿羊為什麼能得到王的喜愛呢?

      王解釋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我喝的;我流落異鄉,你們款待了我;我衣不蔽體,你們給我穿的;我生病,你們照顧我;我在監牢裡,你們來看我。」這些綿羊,也就是「正義的人」,問王他們什麼時候做過這些事。王回答說:「你們這樣對待我這些最渺小的弟兄中的一個,就等於這樣對待我了。」(馬太福音25:35,36,40,46)既然天上沒有疾病和飢餓,那麼他們肯定是在地上善待基督的弟兄,而不是在天上這樣做。

      一群不忠的人被判定為山羊

      關於山羊,耶穌則說:「到時[王]會對左邊的說:『走開!你們這些受詛咒的,到永火裡去吧,那是為魔鬼和他的天使準備好的。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我流落異鄉,你們沒有款待我;我衣不蔽體,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病了,在監牢裡,你們沒有照顧我。』」(馬太福音25:41-43)山羊般的人確實罪有應得,因為他們本該善待基督在地上的弟兄,卻沒有這樣做。

      耶穌最後說:「到時王會[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沒有這樣對待這些最渺小的弟兄中的一個,就等於沒有這樣對待我了。』這些人要遭受永遠的毀滅,正義的人卻要得到永遠的生命。」(馬太福音25:45,46)使徒們從耶穌的話學到,將來的這次審判會對人造成深遠的影響,要麼為人帶來永遠的毀滅,要麼為人帶來永遠的生命。

      耶穌就使徒們的問題給出的答覆,值得所有跟隨他的人深思。他的話能夠幫助他們省察自己的行為和態度。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